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小豆与相思子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禄 《吉林中医药》2004,24(12):49-49
赤小豆与相思子均为种子入药 ,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是两种极易混淆的中药。赤小豆有红豆的俗名 ,而相思子在《本草纲目》就有红豆的别名 ,清代吴其《植物名实图考》赤小豆项下 ,也有“医肆以半黑半红者充之 ,殊误病人”的记载。似乎二药在明清就有相思子误作赤小豆混用 ,迄今有些地区仍混不分。赤小豆与相思子不但在植物和药材性状上有明显区别 ,而且在性味功能方面也绝然不同 ,绝不能以相思子混作赤小豆用 ,以免发生中毒危险。1 植物形态及别名鉴别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及赤豆的种子 ,相思子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赤小豆为 1年生…  相似文献   

2.
赤小豆和相思子二味药,在历代本草中虽有详注,但由于二者均有“红豆”的别名,所以,长期以来二者常混用不分,迄今有些地区仍习以相思子代替赤小豆入药,乃至影响临床疗效,特提出加以鉴别,以引起同道注意。  相似文献   

3.
一、赤小豆与相思子1.赤小豆:又名赤豆、红豆、猪肝豆.系豆科,菜豆属.入药选用野赤豆,即赤豆之较小而质硬者.江、浙等处均有产.味甘微酸,性平无毒.李时珍曰:此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并不治病.俱于夏至后下种,苗科高尺许,枝叶似豇豆,叶微圆峭而小,至秋开花,似缸豆花而小,淡银褐色,有腐气.结荚长二三寸,比菉豆荚稍大,皮色微白带红,三青二黄时即收之.可煮可炒,可  相似文献   

4.
赤小豆是豆科半攀援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别名赤豆、饭赤豆、红豆、红饭豆等,以赤褐色、粒硬小的为好。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并不治病。赤小豆除含大量淀粉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是营养丰富的一种杂粮。通常吃法是煮成赤豆汤,熬成赤豆粥,或将赤豆研成赤豆沙,还可制作各种美味点心。  相似文献   

5.
罗元恺 《新中医》1996,28(10):10-10
食用药物和药膳罗元恺赤小豆1赤小豆赤小豆,又名猪肝赤、杜赤豆、米赤豆,是豆科植物赤小豆的种子。主要产于广东、广西、江西、上海等地。因其货源不多,各地渐以红豆代之。红豆,又名红饭豆,赤豆。外形与赤小豆相似,但较为粗短,色泽较淡,多用作食物,药性逊于赤小...  相似文献   

6.
相思子 学名:Abms precatorius L.别名:相思豆、红豆、相思藤、云南豆子、红漆豆、鸡母珠、黑头小鸡、观音子、鬼眼子、鸳鸯豆、郎君豆、八重山珊瑚等。  相似文献   

7.
孔雀豆 别名:海红豆、红豆、红木、相思格、双栖树、相思子、相思藤。 基原:为含羞草科乔本植物。 性味:平,甘,有毒。功效主治:收敛,退热。主治毒蛇咬伤,间歇热等。  相似文献   

8.
常用同名及名称近似中药辨析平度市中医院(266700)王明明关键词中药名称;同名异物;名称近似笔者就临床常用中草药同名异物或名称近似易混淆者,从临床用药角度进行辨析,以利正确遣方用药。1同名异物1.1红豆:为赤小豆与相思子之别名。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  相似文献   

9.
红小豆,又称赤小豆。它为豆科植物赤豆的种子,其外为赤褐色或红色外衣包裹,故名赤豆、红豆。因它富含淀粉,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饭豆"。红小豆,原产于我国,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相似文献   

10.
正据汪昂(新安医学名家)《本草备要》记载:宋仁宗患痄腮,取赤小豆杂他药敷之而愈。古方书中关于赤小豆治病的神奇疗效多有记载,有些记载虽有故弄玄虚之意,但其疗效显著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赤小豆,又名红小豆、赤豆、朱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有健脾利水、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水肿、脚气、腹胀、  相似文献   

11.
“相思子”与“赤小豆”均为豆科植物的种子,颜色与形状基本相似,易于混淆。“相思子”又名红豆、红添豆、相思豆、鸳鸯豆等,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药材性状:干燥种子呈椭园形,少数近于球形;长径5—7毫米,短径4—5毫米;表面红色;种脐白色椭园形,位于腹面的一端,其周围呈乌黑色,约占种脐表面的1/4—1/3;种脊位于种脐一端,呈略凸起直线状;种皮坚硬,不易破碎,内有两片子叶和胚根,均为淡黄色;气味青草样,味涩。以  相似文献   

12.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3.
<正> 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或赤豆(饭赤豆)pangularis wight的干燥成熟种子。本品性善下行。内能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消胖,昧甘能补为滋养性的利水消肿药,外可清血分热毒,为常用中药。笔者近年采在湖北、湖南、河南地区曾先后发现将其同科植物相思豆Abrus precatorius L·的种子与赤小豆误用或混淆情况,而导致中毒。为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无误,现将赤小豆与相思子的植物来源、药材性状进行对比鉴别研究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赤小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在碗里见到它,比如在吃八宝粥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又看到它了,湿热的夏季,让我们来聊聊赤小豆吧赤小豆又名饭赤豆,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它具有"生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的功能,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通灵"神豆——赤小豆根据《朱氏集验方》这本书记载:"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  相似文献   

15.
木豆是赤小豆的混淆品,至今不少地区仍按赤小豆入药,或以木豆入药,可见木豆不但有药用价值,同时还具有食品保健品用途。 木豆为豆科植物 Caianus Cajam(L)Millsp的种子,别名赤小豆、树豆、观音豆(福建)、大木豆(广西)、三叶豆(云南)、花螺树豆(台湾)、野黄豆(贵  相似文献   

16.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该方由瓜蒂、赤小豆和香豉汁三味药组成,已为医者所熟知.但目前对方中赤小豆的解释,尚不一致.如中医高校四版、五版教材《金匮要略选读》和《金匮要略讲义》该条之下,均在按语中指出:赤小豆有两种,瓜蒂散所用,俗称‘蟹眼豆’,性酸温,有涌吐作用,所谓‘酸苦涌泄为阴’……”.然笔者从《中药学简编》中发现蟹眼豆即相思子.既是相思子,则其性不温,其味非酸,其形态和功能亦大相径庭.现分辨于下,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17.
相思子与赤小豆相思子首见《本草纲目》,列于木部。并谓:“……,其子大如小豆,半截红色半截黑色”。又谓:“有小毒吐人。”今日用为催吐杀虫药。原植物只豆科相思子一种。但各地常常误将相思子做赤小豆  相似文献   

18.
赤小豆和相思子二药,在历代本草中虽有详注,但有些地区仍习以相思子代替赤小豆入药。今将二药列赤小豆与相思子对照表最甲一收载在)砷衣刁;耗。中,来性味l效豆利,一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的干澡成熟种子。甘酸平无毒。利脓水  相似文献   

19.
郭振东 《中草药》1994,(1):25-25
红豆又叫赤小豆、饭赤豆、红小豆.它不仅是民间喜爱的豆类食品,而且还是一种疗效好,最常用的良药。中医学认为,赤小豆味酸性平,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常常用于治疗水肿、脚气、黄疸、腹泻及疮疡肿毒等疾病。赤小豆的营养价值也十分可观。据分析测定,0.5kg红豆含蛋白质108.5ing、脂肪4g、糖303.5mg、钙380mg、磷1930mg、铁22.5mg,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医药工作者在实验中还发现,赤小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对肠炎、痢疾、腹泻及疮病疖肿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的干燥种子,性味甘平,无毒。相思子为豆科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