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四位相束支阻滞为一种心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它是在心率减慢时才出现束支阻滞图形,心率增快时,束支阻滞图形消失。本文报导一例第四位相左束支阻滞,并讨论其诊断标准,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呼吸性束支阻滞是一种伴随呼吸周期同步出现,不与心率和体位相关的间歇性阻滞。近年偶见个案报道,心电图(ECG)专著中尚无描述。发生机理仍不明了。笔者将所遇4例呼吸性右束支阻滞(RBBB)追踪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3、4相阻滞的认识,是近代心电图学上重大进展之一。 3相阻滞是指传导障碍发生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第3时相。通常以发生于束支为多见,故称为3相束支阻滞。一般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相性差异性心室内传导系属于生理性3相束支阻滞,某些心率略为增快而出现的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是病理性3相束支阻滞,又称快心率依赖性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通过临床和实验观察证明,有一些传导阻滞的出现与心率的改变有明显的关系,将这种与心率有关的传导阻滞称为心率依赖型传导阻滞(或位相阻滞)。按与心率的关系可分为快心率依赖型传导阻滞(或三位相阻滞)和慢心率依赖型传导阻滞(或四位相阻滞)。其阻滞部位可发生在房室、束支及分支部位。在临床上以快心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较为多见。本文报道三例快心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4岁。临床诊断 :高血压心脏病。心电图示 :心房纤颤。QRS波群呈 3种形态 ,室上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当R -R间期 <0 72s时 ,QRS呈左束支传导阻滞 ;R -R间期达 1 4 4s时 ,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诊断 :心房颤动伴 3相左束支传导阻滞及 4相右束支传导阻滞。2 讨  论3相及 4相束支传导阻滞均为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前者在心率增快时出现束支传导阻滞而当心率减慢时束支阻滞现象消失 ,为快频率依赖性束支传导阻滞 - 3相阻滞 ;后者为心率减慢时出现束支传导阻滞 ,而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束支阻滞(RBBB)的病因及临床意义.右束支阻滞(RBBB)在心电图检查中常见,各年龄组均可见.临床上除见于器质性心脏疾患以外,尚可见于非心脏疾患及完全健康者.方法:对120例心电图表现为RBBB的病历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的RBBB冠心病较多见,年龄轻的RBBB则以正常人及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较多见.结论:当CRBBB合并电轴明显轴左偏时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研究在较大程度上集中于左束支阻滞患者,本研究旨在评价右束支阻滞(RBBB)患者的某些间期及其他心电图的特征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假设,并设计一个研究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研究及临床实践,无论是否存在特异心电图表现。对每例患者可得到的第一份和最后一份心电图中QRS的持续时间,QT、QTc及PR间期,额面QRS电轴,心率及半支阻滞、房室阻滞、心房纤颤的出现都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患有室壁瘤(VA)的患者亚组的上述指标与其他患者进行了比较。本纵向研究包括了本院心脏临床中心随访的全部RBBB患者。在151例RBBB患者中进行的上述…  相似文献   

8.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可由心电图V_1导联R′或r′波及其他导联支持性所见,以及心向量图诊断。但V_1导联有R′或r′不一定就是RBBB,RBBB既可合并其它异常,而某些异常和RBBB又可互相掩盖,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对阻滞部位的定位(右束支主干或末梢)也无能为力。总之RBBB的诊断问  相似文献   

9.
束支阻滞在多数情况下是永久性的,但有时可呈间歇性束支阻滞,其中以与心率快慢有关的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较为常见而重要,随着病情的改善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可恢复正常室内传导,但也可发展为永久性束支阻滞。而动态心电图对捕捉一过性、间歇性及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束支阻滞极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AMI患者共240例分为AMI伴RBBB组和不伴RBBB组。根据RBBB发生的时间、持续间期以及是否合并左束支分支阻滞将前者分为新发生RBBB、陈旧性RBBB、持续性RBBB、短暂性RBBB、双束支阻滞和单纯性RBBB 6个亚组,观察各组的临床经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240例AMI伴发RBBB 26例,占10.8% ,与不伴RBBB比较,其磷酸肌酸激酶(CK)峰值、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显著增高(P < 0.01)。RBBB组高发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并非源自陈旧性RBBB和单纯性RBBB,而是来源于新发生RBBB和双束支阻滞。新发生的持续性RBBB住院病死率最高,为50%, 短暂性RBBB为11.1% , 而持续性RBBB的再灌注治疗率较短暂性RBBB明显降低(25% vs 88.9%, P < 0.05)。结论AMI患者伴发RBBB提示预后不良。再灌注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3相束支阻滞     
本文报道了8例3相束支阻滞,其中4例为相性差异性心室内传导,即生理性3相束支阻滞,另外4例为快心率依赖性束支阻滞,亦即病理性3相束支阻滞。并简要介绍了3相束支阻滞的发生机理、心电图表现以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简称RBBB)合并左束支前分支阻滞(简称LAB),往往是由于心肌病特别是冠状动脉硬化所造成,冠状动脉硬化的结果,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及阻塞,使心脏的传导系统发生缺血,造成心脏传导组织的器质性病灶与/功能性障碍,从而产生心脏传导阻滞,在双侧束支阻滞的各种组合中,RBBB合并LAB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上较多  相似文献   

13.
位相型束支阻滞是近年来心电图学的一个新进展。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心率加速时出现束支担滞,称为第三位相束支阻滞(心率加速性柬支阻滞),一种是在心事减慢时出现束支阻滞,称为第四位相束支阻滞(心率减慢性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14.
王坤华 《重庆医学》2004,33(6):834-834,844
1临床资料 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8~72岁,平均66岁. 11例快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1~5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例6、7是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例10是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例11是左前分支阻滞.临床心率最慢的是60次/min,最快的是103次/min.  相似文献   

15.
从频率依赖性左京支[3]相阻滞转变为持久性左束文传导阻滞一例报告钱雪飞,戚文航有时,临床心电图可记录到一些时隐时现的束支传导阻滞.其出现和消失与心率快慢有关.故称之为"与心律有关的束支传导阻滞".心率增快时出现的传导阻滞亦称[3]相束支传导阻滞.又分...  相似文献   

16.
720例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控讨右束支阻滞(RBBB)的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0例心电图表现为RBBB的病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年龄大的RBBB冠心病较多,年龄轻的RBBB无器质性心脏疾患或健康者较多。结论:当CRBBB合并电轴明显左偏时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已证实有两种心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障碍。一种发生在心率快时,称第3位相束支阻滞,由动作电位第三相延长造成;另一种出现在心率缓慢或较长的舒张间期后,称第4位相束支阻滞,阻滞部位常在束支或其分支,本文报告一例位相型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行碘过敏试验时发生心源性晕厥。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疾病,当发病初期出现右束支阻滞(RBBB)时心脏猝死率高。本文将我院1996年至2003年收治的AMI时新出现持续RBBB的13例患者进行分析回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临床与实验观察证实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障碍是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生与心率的增快或减慢有着密切关系。频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阻滞有着极为重要的病理意义,此类患者(除生理性三相束支阻滞外)均有心脏疾患,故心电图出现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时,应注意寻找原发病因。另外,如原有一侧束支完全性阻滞的病  相似文献   

20.
与心率的增快或减慢密切相关的传导阻滞称频率依赖型传导阻滞,它可发生在房室交界处、左右束支以及分支内。在心率增快出现的称快频率依赖型束支阻滞(即三相阻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