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瘫患儿共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脑血流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儿治疗后VP显著高于对照组,PI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脑细胞代谢功能,增加血流量,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患儿则给予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和改良Ashworth法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和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GMFM评分和肌张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儿治疗时给予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肌张力有益,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配合在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脑瘫患儿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康复训练,联合组患儿康复训练配合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及治疗后运动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儿治疗后运动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行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血管搏动指数(PI)、发育商(DQ)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VP、PI和DQ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代谢,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视觉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86例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大幅度运动、适应行为、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精细控制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可在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运动、智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智力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发育商(DQ)、操作智商(PIQ)、言语智商(VIQ)、总智商(FIQ)及认知评估系统(C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并智障患儿临床疗效,促进神经智力发育,改善运动及认知功能,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综合疗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治疗的78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功能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刺综合疗法(头针+体针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功能总疗效、儿童独立运动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评分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Wee FIM评分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综合疗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能明显改善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动态踝足矫形器(DAFO)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DAFO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肢体功能[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Ashworth分值(MAS)]水平、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D区与E区百分比]水平变化。结果:训练3个月后,两组BBS、GMFM水平均较训练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AS水平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AFO既能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踝跖屈肌群痉挛,同时能有效提升其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辅助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后疗效。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辅助治疗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DI、MD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辅助治疗可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水平和智力发育,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在颅脑损伤运动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206例颅脑损伤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3)和对照组(n=103)。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Glasgow结局量表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5%,显著高于对照组83.50%(P0.05)。治疗组Glasgow结局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颅脑损伤运动障碍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认知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基础训练治疗方案;治疗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治疗12个月后,记录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记录患者的治疗有效率、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及评价患者的综合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性、运动功能及自理动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PDI评分、M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能明显提高患儿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患儿的PDI评分及MDI评分,对临床应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言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发育及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脑性瘫痪合并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言语康复训练,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认知及言语功能评分、适应智龄、语言智龄及相应发育商(DQ).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评分、适应智龄和语言智龄均较前提高,观察组的评分及智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适应DQ值、语言DQ值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的语言DQ值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采用针灸结合早期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能明显提高患儿智力水平、改善其言语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脑瘫临床疗效,分析和探讨电针联合传统针灸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原则抽取80例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入组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传统针灸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同时给予电针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治疗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经过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者选取电针联合传统针灸方案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脑部营养和血液供应,而且有利于修复受损的脑组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1—10月进行诊治的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行一般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GMFM、PedsQIA.0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edsQIA.0总分、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运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进行评定,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全球患病率0.15%~0.4%[1]。痉挛型脑瘫是所有脑瘫分型中占比最高的一型。姿势异常及运动功能障碍是痉挛型脑瘫特征性表现。目标导向性训练为患者设定目标导向式任务,重复训练以达到目标,当目标实现后,设定新的更高的目标,继而进入一个新的目标训练过程,从而使运动动机强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充分调动积极主动性[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诊断为CP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Bobath和Vojta法训练、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综合康复治疗外,在治疗室或家中播放患儿喜爱的儿歌和童谣,每次10~15 min,每天2次。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测试各量表分,评估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P患儿的综合功能适应能力均有所提高,尤其是在治疗6个月后提高更明显,观察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CP优于单纯综合康复,为探讨治疗小儿CP的有效综合疗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learing the Governor Vessel and refreshing the mind needling in neural development and remedi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ethods

A total of 2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group (100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100 patient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he combined therapy of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chosen acupoints were 13 points of the Governor Vessel, Shenshu (BL 23), Taixi (KI 3), Yanglingquan (GB 34), Zusanli (ST 36) and Sanyinjiao (SP 6), and points of refreshing the mind were also selected, which included puncturing Shenting (GV 24) toward Qianding (GV 21), puncturing Qianding (GV 21) toward Baihui (GV 20), puncturing Baihui (GV 20) toward Naohu (GV 17) and Sishencong (Ex-HN 1).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lone was made after a treatment course of 3 months.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and Beijing 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 were adopted to assess the neural develop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utcomes of the two groups. In addition, skull CT/MRI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plerosis of injured cerebral nerve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87% (87/1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55% (55/1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hildren’s development quotient (DQ) tested by Gesell Developmental Scale and scores tested by GMFM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improving and curing rates presented by skull CT/MRI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s

Clearing the Governor Vessel and refreshing the mind needling coul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injured brain nerv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brain function. The acupuncture therapy could ameliorate both the motor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forward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lon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进行康复治疗的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脑瘫患儿46例(脑瘫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脑瘫组患儿匹配的健康儿童4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健康组儿童体检时及脑瘫组患儿治疗前、常规康复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NSE和MBP浓度。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 88)对脑瘫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分级和评估。结果: 健康组儿童血清NSE、MBP浓度分别为(6.77±2.08)μg/L、(0.38±0.10)μg/L;脑瘫组患儿治疗前血清NSE、MBP浓度分别为(16.26±2.94)μg/L、(1.21±0.41)μg/L,治疗3个月后浓度分别为(13.56±2.29)μg/L、(0.85±0.33)μg/L;脑瘫组患儿治疗前、后的GMFM 88评分分别为(132.33±81.60)分、(147.07±83.13)分。健康组儿童的NSE、MBP浓度与年龄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脑瘫组患儿治疗前的NSE、MBP浓度与年龄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脑瘫组儿童治疗前的NSE、MBP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均P<0.05)。脑瘫组治疗前的NSE、MBP浓度与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GMFM 88评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脑瘫组治疗前、后组内NSE、MBP浓度、GMFM 88评分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瘫患儿血清NSE和MBP浓度较健康儿童显著升高,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与脑瘫的障碍程度及粗大运动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配合按摩针灸、促通技术及作业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配合家庭康复护理。结果:干预组精细运动能力提高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康复护理配合按摩针灸、促通技术及作业疗法,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因此规范的康复治疗与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