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男,34岁。1989年12月2日诊。三月前出现左睾丸肿胀疼痛,红肿灼热,皮色光亮,睾丸肿大。经某医院西医治疗,病情好转,但仍质硬包块不散。查:左侧睾丸约4×3cm~2大质硬包块,按痛,大便溏,1日3~  相似文献   

2.
李××,女,40岁。1983年4月22日诊。14天前在当地卫生院行腹式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术后一周发现环手术切口处有如成人手掌大小之椭圆形包块,即给予抗菌素治疗一周,未见明显消散。检查:切口位于耻骨上3cm处,正中横切口长约2cm,切口皮瓣已愈合平复,但环绕切口处可触及10×8×7cm~3之椭圆形包块,界限清楚,质中硬,不活动,触之微痛,无波动感。妇产科诊断为术后刀口渗血所致之瘀血性包块,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刻诊:包块坚硬不移,触之疼痛,脉沉弦,舌质有瘀点,证属“瘀血”,“症病”范畴,治当  相似文献   

3.
<正> 1980年至1986年,我们在门诊治疗乳腺增生病96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而进行分组观察,理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6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6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22年,平均3年4个月。临床表现:乳房增大,包块、疼痛、溢液等症状;检查:单侧乳房包块84例,双侧乳房包块12例,包块最小者2×2×2.5cm~3,最大者5×5×6cm~3,多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者,质较软,触压痛(+),与皮肤及胸壁组织无粘连而活动度尚好。  相似文献   

4.
<正> 腹部包块伴发热案刘××,男,13岁.于1980年5月14日入院,住院号2056.患者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于当日在我院外科行阑尾炎切除术,术后情况良好.但自5月25日起体温升高,诉腹痛,以右上腹为甚.查体于右肋下腹直肌外缘扪及一包块,约4×5×3立方厘米大小,触痛明显.给予多种抗菌素抗感染和退热药治疗十天效果不明显,体温仍波动于38.5℃上下,腹部包块亦未见缩小.因家长不愿再施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 ,17岁 ,未婚。因阴道不规则出血 2年 ,于2 0 0 1年 6月 10日入院。患者于 15岁开始阴道不规则出血 ,3~ 5d 1次 ,每次持续 2~ 3d ,量不多 ,无腹痛。检查 :心肺正常 ,肝脾未触及 ,消瘦。肛诊 :子宫正常大小 ,双附件区未触及包块。B超 :宫腔内有一 4cm× 3cm大小葡萄状物。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 2 .8× 10 12 L-1,血红蛋白 90 g/L ,白细胞1.2 5× 10 9L-1,尿常规正常 ,胸透正常。于 2 0 0 1年 6月 1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病理检查 :肿瘤由直径为 0 .3~ 0 .5cm的囊泡组成 ,外形似一串葡萄 ,呈暗红色 ,体积约 …  相似文献   

6.
杨××,女,40岁。1988年1月13日因阴道不规则流血二十余天,经门诊妇查及两次B超检查,诊为“左侧附件囊性包块”收住院治疗。入院时患者阴道少量流血,色黑红,无血块伴左侧少腹隐痛,纳可,二便调。查: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数。心肺正常,腹部正常。妇查发现左侧附件区有一约3×4cm~2大近圆形包块,质中,活动欠佳,稍有压痛。血  相似文献   

7.
<正> 一、病例: (一)患者,焦某,男,51岁,诊断:高位截瘫,周身多处褥疮,1993年2月5日入院。褥疮情况:左足跟褥疮创面3×4cm~2,深达骨骼,坏死组织结成黑痂,右足跟部褥疮创面4×5cm~2。深达骨骼,结成黑痂。骶尾部褥疮创面3×4cm~2。深达骨骼,左侧臀部褥疮创面2×  相似文献   

8.
孙××,女,4岁。住院号:4187。入院日期:1968年11月21日。患儿于3天前食软枣、柿饼1斤余,食后即感胃部不适,上腹持续疼痛并伴恶心,呕吐,时作呃逆,大便秘结,上腹中部出现一包块。检查:上腹中部可触及拳头大小的包块,坚硬,可活  相似文献   

9.
王××女17岁学生住院号309838 住院日期:1986年5月13日。患者于半月前出现腹痛发热,检查发现下腹部有一包块约8×6×5cm,质中,压痛(±),经用抗生素治疗4~5天后,体温下降,包块缩小。妇科门诊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结核性待除外,收入院。病人自觉脐周刺痛,时轻时重,纳可,寐佳,尿频,便调,白带多,色黄质稠有味。舌质暗淡红,苔黄白腻,脉弦细滑。脐上有压痛,右下腹压痛(±),耻骨联合上方2指处可触及包块约3×4×3cm,质中,触痛(±)。血白细胞19400, 血沉:81mm/h,超声  相似文献   

10.
唐×,女,23岁。于1990年9月28日进食未熟透柿子6个,当晚又食3个。次晨以胃脘部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液及食物残渣,胃区扪及活动包块而收入我院外科。入院检查:胃区有10×10×10cm~3活动包块,胃振水声明显。B超检查:胃内有直径5cm大小团块物。胃镜检查:发现胃内约10×8×5cm~3大小黄褐色团块,质软表面呈颗粒状,活动,贲门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诊断为  相似文献   

11.
一、湿敷治面颊炎性肿块朱××,男,58岁。住院号35253。1987年7月2日诊。左侧面部有一5×4cm~2肿块,高出皮肤,质硬,局部灼热,压痛明显。口腔科  相似文献   

12.
邱××,男,49岁。1986年11月10日诊。患者五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有一包块,但不疼痛,经当地医生按颈部淋巴结核治疗40余天无效。又一周前入市人民医院住院(住院号8803),经查:包块大小为8×6×4公分,周界清楚,质中度,无压痛。经穿刺抽出全血,诊断为颈部血管瘤。限于条件,未行治疗。出院后即来我院门诊。查:脉弦而滑,舌质红,苔薄微腻。此乃肝郁痰结热壅血瘀所致。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5 0岁 ,农民 ,因左眼下睑包块切除后复发 4 0天于 2 0 0 0年 8月 2 2日入院。 4 0天前 ,因“左眼睑包块两周”在上级医院局麻下行“左下睑包块切除术” ,并行眶骨局部刮除 ,病理诊断 :左眼肉芽肿伴感染。入我院检查 :视力右 1 0 ,左 0 9。右眼正常 ,左眼球未见异常 ,左眼下睑外侧眶沿处皮下包块约 1 5cm× 0 8cm ,表面有溃疡合并感染 ,下方眶内扪及 1 0cm× 0 8cm包块并延伸至眶深部 ,有压痛 ,固定 ,质较硬。CT平扫 :左眼眶外下壁 1 5cm× 0 7cm梭形软组织块影 ,局部骨质粗糙。结合病史考虑炎性肿块。在局…  相似文献   

14.
李××,男,9岁。1991年1月9日诊。患儿1月前曾空腹吞食黑枣达半斤之多,此后即感胃脘胀满、隐痛、恶心,并扪得上腹部有一移动性包块,经本院B超检查显示:胃内可见一强回声团,其大小约4.7×3.1cm~2;X线钡餐显示:胃内可见一约5×4cm~2大小游走性充盈缺损。诊断为“胃内结块(胃枣石症)”。外科建议手术,因惧怕手术而延余治疗。诊见:舌淡苔薄白,脉细缓。证属脾胃虚弱,枣积不化,日久成团。治宜攻痞消积(石),健脾助运,承顺胃气。用自拟顾中消食汤合旋复代赭汤:党参、三棱、莪  相似文献   

15.
肺肝包虫病     
白××,女,藏族,31岁。1982年6月3日诊。气紧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心悸已半年。曾在某医院治疗近两月,后来我院门诊治疗。现症:咳嗽咯血痰,胸痛,倦怠。检查:慢性病容,消瘦,右肺底可闻细湿罗音。肝大剑下6厘米,胁下3.5厘米,质软光圆,有触痛,脾未触及。超声波检查;探及右肝内6×4×8厘米~2囊性包块,左胸背10~12肋隙探及4×5厘米~2囊性包块,肝、肺内包块均为囊虫  相似文献   

16.
一、桂枝茯苓丸治愈卵巢囊肿贺××,女,35岁,已婚,农民。因间发小腹痛2年,复发加重2天,不能坚持家务劳动,于1983年3月21日来我院妇科检查发现:右侧附件部可扪及一约5×3×4厘米大小之囊性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尚可,无触痛。诊断为“卵巢囊肿”,因其不愿手术治疗而就诊中医科。诊见:患者弯腰屈背,手按下腹,疼痛呻吟,自述有时可在小腹部扪及一包块,舌质淡红,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沉细弦。辨证属血瘀气滞之症病,治当祛瘀化症,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台乌、茯苓、丹皮、桃仁、三棱、莪术各10克,延胡索、赤芍各15克、甘草5克。服一剂,疼痛大减。3剂  相似文献   

17.
乳痈验方     
药物:满天星150克。用法:将满天星捣绒,加入适量的酒精煨温后敷于乳房上,一日一次。吕××,女,39岁。1987年6月25日诊。左乳房疼痛两年余,查:包块3×3mm~2,质韧而不硬,能推动,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  相似文献   

18.
朱××,男,57岁。1984年11月22日诊。1981年10月左上限睑近眶缘处生一黄豆大小之小结,活动变大,无任何不适感,未经诊治。82年9月觉小结长大,患处不适,有异物感,视物障碍,经某医院查左上眼睑有一约3×2厘米包块,边界清晰,色紫暗,压不退色,无波动感,无压痛,活动变小,诊断为“肉瘤”,于10月16日行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为肿瘤样组织,质脆弱,并伸入眶内及球后,术中出血少,但仍有少量组织未切除干净”(录自病历,住院号820543)。6天后伤口愈合出院。  相似文献   

19.
毛××,女,46岁,住院号:494。患者腹胀,自觉下腹部包块一年多,左侧大于右侧,活动无压痛。近来感到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加剧,腹部包块迅速增大,继则出现黄疸、腹水。肝功化验:黄疸指数85单位,SGPT165单位(正常值为35单位以下),其余正常。B超检查结果:盆腔实质性占位病变,包块约10×15±厘米~2大小。在市级某三个医院均诊为“晚期卵巢癌肝转移”。1986年8月2日入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部一种非炎症性疾病 ,好发于 2 5~ 4 5岁妇女。笔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病 1例 ,现总结于下 :谭×× ,女 ,34岁 ,工人。于 1998— 4— 15日初诊 :双侧乳房包块 2年余 ,每逢月经前乳房胀前加重 ,且乳房肿块增大 ,经后诸症减轻 ,但包块不消散 ,近日肿块摸之疼痛 ,该患平素烦躁易怒。曾间断服用逍遥丸、乳癖消等药 ,疗效不显。经甘医院作红外线乳腺扫描提示 :乳腺增生。遂来我院就医 ,查见 :双侧乳房外上像限各有一椭圆形包块 ,右乳包块约 3cm× 3cm大小 ,左乳包块约 3.5cm× 4 cm大小 ,质地中等硬度 ,压痛 ,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