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TO作为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上相互合作而产生的成果发展到今天可谓硕果累累,而其中的亮点——争端解决机制更是备受瞩目。起初,GATT的争端解决机制是由GATT(1947)中的第22、23条所确定的。在其后近半个世纪中,经过几次修正与补充,最后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附件2《关于解决争端规则和程序的谅解》(DSU),成立了WTO框架下的争端解决机制。其间,有关GATT及WTO争端解决机制方面的学术论著颇多,而关于它们的大国倾向问题,也一直都是法学界的热点。特别  相似文献   

2.
绪论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它是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在GATT的第22~23条规定的解决贸易争端机制和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 ning the Settlement 0f Dispute,以下简称DSU)基础上确立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在WTO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源于1947年GATT第22条、23条,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并于1994年乌拉圭回合被正式写入《建立世贸组织协定》(下简称WTO协定)附件2的《管理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下简称DSU),是一套解决国际经济贸易争端的富有成效的多边制度安排。与传统国际法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制度相比具有相当的发展,即使与其前身GATT的争端解决机制相比也有不少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被专家学者诟病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笔者感兴趣的是这些不足究竟是制度上设计的缺憾所致还是天生内在缺陷,拟在以下部分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良林 《研究生法学》2005,20(4):94-100
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T1994)第3条是WTO法律体系中国民待遇原则的基础条款,该条要求国内税和国内规章必须平等的对待所有相同产品,禁止国内税和国内规章给予进口产品低于相同国内产品的待遇。在GATT1994第3条中,第1款(以下简称3.1)、第2款(以下简称3.2)和第4款(以下简称3.4)是其最主要的三款,也是争端解决机构(以下简称DSB)受理的争端中被援引次数最多的条款。  相似文献   

5.
一、WTO 争端解决机制建立的背景二十世纪中叶,随着各国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贸易摩擦也日渐频繁。为确保贸易能公平、合理地进行,各国都期望一个有效的争端解决程序和机制。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 GATT)第22条和第23条为产生贸易争  相似文献   

6.
WTO争端解决机制虽然被誉为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中一个“最独特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非常完善的机制,从1998年开始对它进行实质性审查以来,各成员方提出的问题已涉及到《WTO争端解决程序及规则的谅解》(以下简称《谅解》)的绝大多数条款。本文拟结合WTO争端解决的实践,对争端解决机制中执行措施存在的缺陷进行简要剖析。对建议或裁决的执行专家小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经DSB通过后即成为正式的建议或裁决,这些建议或裁决能否得到执行,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关键所在。鉴于此,《谅解》第21(1)条强调指出:“为了确保有效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7.
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的判例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是从GATT演变而来的,最成功的地方便是它的争端解决司法机制……解决由GATT时代的外交导向到WTO的规则导向。由于DSB通过争端解决报告的准自动性,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定和建议实际上就是专家组和/或上诉机构报告中裁定和建议。因而,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分析、观点对WTO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肖威 《河北法学》2008,26(1):148-152
WTO争端解决机制(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一个重要成果,而WTO争端解决机制比起GATT时代的争端解决程序的优越性主要在于它对执行裁决的监督上。体现在"WTO争端解决程序与规则的谅解"(DSU)中,就在于第21条"履行措施的合法性审查"和第22条"申请授权报复"的规定。这两条规定在WTO司法实践中已经成为WTO法执行的砥柱规则,使多边贸易体系解决纠纷的法律体系功能更为强大。但是,WTO的立法和任何立法一样,在具有前瞻性、预测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滞后性,甚至在立法的当时受各种利益因素的制约,在立法上留有一些空白。针对DSU第21条和第22条规定的内在冲突,从分析WTO以往发生的案例入手,综合WTO专家小组对此问题的解释,结合各国提出的建议,对此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专家组程序是WTO争端解决机构(简称DSB)在当事方的请求下成立专家组(panel),对争端的事项进行调查、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形成专家组报告并交由DSB通过的程序。作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专家组程序在WTO争端解决的谅解(简称DSU)中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强化。与原有的GATT体系相比,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专家组程序更加有效和完善,体现了争端解决的司法取向。但是,专家组程序作为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愈来愈多的暴露出许多不足,本文仅从专家组的组成方面论述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10.
贺小勇 《现代法学》2008,30(2):126-132
2007年4月美国就中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机制问题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以寻求解决。这是DSB受理的第一起就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机制问题所引发的争端。本案的争议核心是如何解释作为"刑事门槛"的《TRIPS协定》第61条所规定的"商业规模"。通过DSB解释实践,可以看出,"商业规模"的解释主权应属各成员所有,但解释边界受《TRIPS协定》第61条相关条件的限制,中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立法机制符合《TRIPS协定》,没有必要继续下降"刑事门槛"。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的施压应由单纯要求"降低刑事门槛"转变为"如何在降低正版产品的价格情况下加大对盗版的刑事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1.
向前 《行政法制》2005,(4):26-29
自1995年WTO组织正式建立以来,WTO争端解决机制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有330件争端被提交给WTO的争端解决机构(Dispute Settlement Body,DSB)解决。现在来看这一已经运作十年的机制,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它:“这一制度是成功的,同时,这一制度还是不完善的”。一方面,与其前身GATT相比,WTO争端解决机制克服了前者所固有的缺陷,它以规则为导向,具有“司法化”的特征。它的建立使WTO法律如同装上了牙齿,这从该机制成立十年以来的受案数量己大大超过GATT机制四十七年的受案总数就可以看出。另一方面,WTO争端解决机制由于是从旧体制中脱胎的,机制本身并非完美无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条约的解释——以DSB上诉机构的裁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约的解释问题属于法学方法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和32条所体现的约文解释法是否为DSB所遵循实际上关切到WTO成员的主权是否被所谓的争端解决机制所侵蚀。在世界多边贸易谈判日趋艰难的时节,通过对条约的解释DSB大体成功地解决争端,给世界贸易体制增加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也给人们提出这样的疑问:已有的WTO条约体系真的是完备自足的法律制度吗?DSB解释条约的界限在哪里?DSB是下一个欧洲法院吗?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一系列的学术努力,而从DSB的裁决中总结其解释条约的方法应是必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3.
DSB(DisputeSettlementBody)即争端解决机构,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它建立在作为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的WTO协定(《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附件2《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以下简称《谅解》)基础上,负责管理有关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以及适用W  相似文献   

14.
GATT1994第20条(g)项作为GATT的环境保护例外条款,与《WTO协定》序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一致。对于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WTO上诉机构最终维持WTO争端解决委员会的结论,宣布中方败诉,然该案所涉及的《中国加入世贸议定书》法律适用、《WTO协定》序言效力、法解释方法,及GATT1994第20条例外援引条件等法律问题仍值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法角度评欧共体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政策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共体是WTO中经济规模最大的成员。WTO争端解决机制被其视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本文首先讨论了欧共体在“1947年GATT”/WTO中的当事方地位 ,然后简要分析评介了欧共体对“1947年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策略及其运用概况 ,接着深入探讨了“1947年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对欧共体的监督作用 ,最后 ,着重从国际法角度 ,归纳总结了欧共体对“1947年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政策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WTO体制内国内法的可诉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般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中,国内法本身可以单独构成国际争端解决程序的诉因。WTO体制内国内法可诉的法律依据是GATT1994第23条、DSU第3.8条以及《WTO协定》第16.4条。在WTO争端解决实践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决呈现出一个重要的趋势:在美国“301条款”案前,遵循GATT1947时期专家组所确立的“裁量性立法与强制性立法之区分”的习惯性做法;在美国“301条款”案后,不再严格遵循这一习惯性做法。WTO体制内国内法之可诉性问题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保障措施协议》是对GATT第19条规定的保障措施规则的澄清和细化。但GATT第19条“未预见的情况”条款并没有出现在《保障措施协议》里。对于这一规定上的差异引发的争议,WTO争端解决机构已通过一系列案例和解释对“未预见的情况”作出了判断即GATT第19条应与《保障措施协议》累加适用,成员方在援用保障措施时必须证明“未预见的情况”的存在。此种做法值得商榷,从乌拉圭回合的谈判过程、WTO协定和文本、保障措施的实践以及各国国内立法等都表明“未预见的情况”不应被继续适用。否则,可能会给现行的保障措施体制带来更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和造成适用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聂云飞 《经济与法》2003,(11):54-55
世界贸易组织(下称WTO)争端解决机制自从1995年1月1日WTO成立以来一直非常活跃。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是《争端解决程序与规则谅解》(下称DSU)第22条有关补偿和中止减让的规定。该条有关中止减让的措施被喻为“给WTO装上了牙齿”.并认为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关键成就,也是国际经济法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述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世贸组织在总结关贸总协定40多年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创设的一套新颖而又复杂的争端解决机制,其是在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先天不足,其缺陷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如在内容上缺乏统一性,在程序上存在许多不足等等,而且这些缺陷损害了各成员对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信心和信任,也严重削弱了其自身的权威地位。因此,改进并加强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经过WTO乌拉圭回合反复协商,  相似文献   

20.
卢微微 《法制与社会》2014,(6):25-26,37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在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向多边贸易体制提供安全及可预见性的核心制度,是成员方解决政府间贸易争端的强制性及排他性的合法渠道,是一种以法律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本文试从GATT到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过程入手,并从争端解决方式,处理步骤,约束力方面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四方面对GATT和WTO下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对中国适用争端解决机制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