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具有运营高效、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虽然初期建设成本较高,但一旦建成即可一劳永逸,是解决“马路拉链顽疾”的根本之策,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关键举措.正因如此,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颁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启动了首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设立了财政专项支持资金,国开行、农发行也提供了与棚户区改造同等的贷款支持政策,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等.  相似文献   

2.
正1实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我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展缓慢。2015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加大力度推进和支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确定了包头、哈尔滨、海口等10个城市作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至此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进电力管线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意见,鼓励电网企业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入廊管线单位应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根据意见,城市编制管廊专项规划,要充分了解电力管线入廊需求,事先征求电网企业意见,合理确定管廊布局、建  相似文献   

4.
全国首个规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于2月1日起施行.这对于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性作用.2015年,全国地下管廊建设如火如荼,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各级政府相继发文鼓励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共同确定了在苏州、哈尔滨、厦门、沈阳等10个城市开展试点.面对全国大面积的地下管廊建设,国家和各级政府财政压力陡然上升,亟需引进民间资本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由此而来的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将助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然而,面对全国大面积的综合管廊建设,势必会对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提出挑战,因此着眼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健康发展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以PPP融资模式的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与管理做出分析,为地下管廊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海南省政府日前出台的《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累计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100公里,海口市、三亚市要建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根据意见,从2016年起,海口、三亚、儋州等地级城市、有条件的城市新建道路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结合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河  相似文献   

6.
朱雪花  刘保东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2):124-126,130
随着城市地下管廊不断建设,管廊运维的安全防控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信息和运营状况众多,给安全防控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文中以广西南宁地下综合管廊安全防控平台研究项目为例,从智能化角度,详述了地下综合管廊安全防控平台的总体设计、运营机制、分类与接口设计,展现了管廊安全防控的功能实现,为今后其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资讯     
《建筑》2015,(16)
<正>国务院部署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其中要求"编制专项规划"、"划定建设区域"等十项具体措施尤为引人关注。《意见》明确,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8.
政策速递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等工作。会议确定,一是各城市政府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在年度建设中优先安排,并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二是在全国开展一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示范,在探索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新建道路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等统筹安排管廊建设。已建管廊区域,所有管线必须入廊;管廊以外区域不得新建管线。加快现有城市电网、通信网络等架空线入地工程。三是完善管廊建设和抗震防灾等标准,落实工程规划、建设、运营各方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修建于城市地下空间的隧道结构,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讯、燃气、热力、给排水等公共市政管线,是一种科学化、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管廊可以解决路面反复开挖、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可以实现对各类市政管线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现代化城市基础性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城市道路的管理与运营,可以有效地对地下空间进行综合科学利用。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调研的基础上,将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为以后平台的建设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解读--试论城市意象的模糊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许铁铖 《华中建筑》2000,18(3):67-70
文章就现代城市特色缺乏、意象衰微而提出城市意象模糊性问题,追溯了其理论与3两方面的原因。作者探讨了相关的对策理论及其非决策 之后,就所截取的城市的四个片断进行了对策性的研究,以期对提高城市意象力作出有益的探索与尝度。  相似文献   

12.
钱明亮  张小建  任丽琴 《山西建筑》2008,34(15):349-349
探讨了亭、廊、架的作用及设置原则,提出了园林和绿地中应用亭、廊、架时应遵循宜小不宜大、宜散不宜聚、宜藏不宜露等原则,并结合当地特点、周围环境、绿地性质,以期设计出轻巧别致、新颖美观的亭、廊、架。  相似文献   

13.
李瑞 《广州建筑》2008,36(1):40-43
随着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开发商对建筑项目的品质、成本、进度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设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项目管理中设计管理的概念和任务,分阶段论述了设计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设计管理的核心,并指出了一种研究设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的途径。本文最后列举了两个工程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对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工程技术领域以及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互动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互动、互动效应、互动发生规律等概念,对互动效应、互动方式和互动发生律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对互动原理在科学史和科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五年多来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安全度很高的军用飞机场的停机坪上,石油基填缝料的破坏和边缘剥落等情况时有发生,对喷气发动机吸入异物造成了潜在的危险,从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为了对原有的损坏进行修补,减慢将来边缘和接缝的破坏,主要是根据材料和正确的安装技术制订了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6.
论墙材革新及墙材装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材革新与技术改进的关系;墙材革新现状及市场经济形势;墙材及装备发展思路;加入WTO后对墙材生产及墙材装备行业的影响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市建筑市场状况的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针对设备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性,从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经济寿命率,从而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  相似文献   

19.
Metropolitan plans were prepared in Australia from 1948 to 1962 for four of its five biggest cities - the state capitals of Sydney, Melbourne, Perth and Adelaide. They contain the first analyses and proposals for their rural-urban fringes. The earliest, that for Sydney, is the most visionary and radical and defined a Green Belt to contain and shape a slowly growing city; to provide amenities and recreation for citydwellers; and to reconstructa countryside ravaged by 'promiscuous urbanisation'. The next two plans for Melbourne and Perth are much more pragmatic, dealing with the organisation of headlong metropolitan expansion with surrounding rural areas seen as suburbs-in-waiting within servicing and topographical constraints. The last, that for Adelaide is a mixture of trend planning with strong design themes partly expressed in the fringe. These are forthright exercises in the master-plan mould. Developments since the 1950s regarding the fringe are briefly reviewed in the case of Sydney. These show much more complex issues and perceptions arising, particularly regarding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ere is consequently an absorbing challenge in describing these dynamic images, and also in shaping a policy-making process to reflect and handle them. There is also a possibility, apparent in the metropolitan plans of the 1950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ities in this regard.  相似文献   

20.
针对钻孔桩施工中导管堵塞的危害性,结合工程实践,从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粒径和级配、导管和隔水设施及泥浆比重等几个方面对灌注桩施工中塞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