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黄路康 《电世界》2012,(5):45-46
1事故情况 2011年2月某日7:00,110kV东笋变中压侧35kV366线路A相20km处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运行值班人员在进行试停线路、转移负荷等查找故障点的过程中,35kV364线路364—1隔离开关C相瓷绝缘子被击穿,隔离开关辅助触点、二次侧电缆及中控室364线路保护装置被烧坏。同时,东笋变高压侧162线路断路器高复压过流保护动作跳闸,导致东笋变中压侧35kV线路及低压侧10kV线路失压。事故发生时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1主变近区电缆故障的危害近年来,农网供电系统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短路容量也在不断增大。受线路间隔和走廊限制,变电站出线经常采用电缆或电缆过渡为架空出线,造成变电站出线近区存在大量的电力电缆线路。在运行中主变出口近区发生电缆短路故障时,冲击电流可能超过10倍额定电流,对主变形成极强的冲击力,往往会造成主变绕组的变形,即使没有立即损坏,也有可能留下严重的故障隐患。例如:2011-05-10,110kV石寺变电站一条35kV电缆(单芯)出线在石刘1手车(出线开关)  相似文献   

3.
董勇奇 《电世界》2014,(5):28-28
1.故障情况 2014年1月5日5:00,厂用电站值班人员发现,接地选线装置报警并显示35kV系统B相接地。装置同时显示,中性点接地电流为46A,中性点对地电压为22000V。2.检查处理和原因分析 根据报警信息,初步判断接地线路为1号主变35kV I线。随后,根据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倒闸操作,将35kV I线退出,对其做进一步检查。拆下电缆终端(电缆为YJV-35kV/1×185型,交联聚乙烯电缆,电缆终端为热缩套管终端),进行剖开检查。  相似文献   

4.
针对雷击过电压引起35 kV架空线路绝缘子闪络,导致L1、L2相间接地短路、35 kV变电站全站失压及其电缆损坏的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说明故障前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与35 kV南红线保护装置动作行为正确的同时,分析导致线路跳闸与电缆井电缆损坏的故障原因;针对35 kV及以上容易遭受雷电过电压影响引起跳闸的输电线路及红岭变电站一次接线现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从而可大大提高变电站供电可靠性及其设备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电缆线路发生故障后对电网运行稳定影响大,因此分析电缆线路故障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改进措施,有利于提升电力生产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针对某风电场35 kV集电电缆线路的中间接头出现的故障现象,进行了解剖和故障分析,指出了水气渗入可能是电缆中间接头故障的直接原因,并提出了预防解决措施。研究结果为电缆线路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和运维检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硅电公司厂提供的全部电力负荷和规划的电缆路径,对硅电公司供电线路的电缆型号、长度和截面进行了选择计算。对该线路投运后的电容电流进行了估算,对宝鸡热电公司35kV消弧线圈的容量进行了校验,对其35kV消弧线圈的抽头进行了整定计算,对该线路投运后35kV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的残余电流进行了计算。经过详细的计算,所选的两根YJV22—26/35—3×150型电缆并联运行是完全满足技术要求的,而且还有13000kVA的供电余量。最后还对所选电缆的总价格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7.
35kV线路相继故障,导致110kV主变后备保护误动作的故障是很少见的,是一种非常巧合的故障情况。某110kV变电站,在2004年12月17日,就曾经发生过一起这样的故障。该站主变保护为国电南自公司的PST1200主变保护装置,35kV线路保护采用国电南自的PSL641线路保护装置,站内当天由#2主变带所有35kV负荷,接线方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某220 kV变电站有220/110/35 kV自耦变2台,35 kV母线分段并列运行,11月3日06:15,35kV泽牧3683线速断跳闸重合闸成功(当时带3 MW负荷),35 kV母线出现接地现象。06:18,35 kV泽溪3686线速断跳闸重合闸不成功,接地现象消失。由于这2条线路路径并无联系,在变电站巡视无异常后,调度通知线路工区进行巡线,发现泽溪3686线一段电缆的中间接头绝缘破环。1 故障原因分析 分析后认为,泽牧3683线速断跳闸后重合是导致泽溪3686线电缆中间接头绝缘破环的直接原因。线路由于发生故障而跳闸,经过一定时间后(通常为0.5 s左右),自动重合于空载线路。由…  相似文献   

9.
宗成徽 《电世界》2013,(7):39-39
1事故经过 一化工企业的自备热电厂正在建设中,已完成当地35kV输电线路至10kV厂用母线的送电。具体送电线路为,35kV输电线路经电缆进入热电厂35kV变电所,再经1号主变压器(35kV/10kV)送至10kV厂用母线。  相似文献   

10.
王丽芳 《上海电力》2007,20(6):630-633
随着上海中心城区建设需要,将架空线改为电缆线路,220kV变电站35kV系统上原由消弧线圈接地改为电阻接地。对于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变电站而言,不同的小电阻接地位置,同一设备的零序电流保护范围不同,单相接地故障后,若220kV变电站35kV电阻接地方式下的主变35kV侧零序电流保护动作,则事故处理方法也不同。文章介绍了220kV变电站主变35kV侧零序电流保护范围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城市电网中35kV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线路越来越多,35 kV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往往使用单芯电缆。单芯电力电缆线芯通过交变电流时,金属护套上会产生感应电势。为了防止感应电压过大对人体造成伤害,需要将金属护套两端牢固接地。当电缆金属护套两端接地时金属护套中会有环流通过,护套环流过大时会严重影响电缆的安全运行。通过MATLAB及LabVIEW软件编程方法实现了计算一至四回路任意排列电缆线路的护套环流,利用环流计算软件提出抑制环流措施和电缆优化敷设方式,为未来电缆敷设提供科学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35kV钢芯铝绞线交联聚乙烯架空电缆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一种以圆形紧压的钢芯铝绞线为线芯 ,以交联聚乙烯为绝缘的架空电缆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以满足35 k V大跨距架空线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35kV系统接地变压器不同接入方式的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芳 《供用电》2008,25(3):58-61
随着上海中心城区将架空线改为电缆线路,220 kV变电站的35 kV系统由原消弧线圈接地改为电阻接地。介绍了小电阻接地系统的接地变压器接于不同位置时的接地电流值和故障电流的特征,分析了零序电流保护范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35kV电阻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分析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涛  李媛 《供用电》2009,26(1):42-44
城市配电网电缆线路增多造成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增大,需要系统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对两条35kV线路因单相接地后发展成多相接地故障而跳闸的事故,通过分析,发现该事故是由于35kV中性点接地电阻因故障烧坏而长期与系统断开运行造成的。对此,提出了在35kV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变电站应装设35kV母线零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余兆荣  陈曦 《广东电力》2005,18(6):79-81
针对广东电网10kV电缆线路目前的防火状况,说明10kV电缆线路防火的重要性。为此,提出10kV电缆线路防火的方法及经济可行的防火措施,以加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对35kV蓬长线(海底电缆)送电后系统出现的电压不平衡并发接地报警信号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的运行状况及抗电腐蚀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宾兰 《电网技术》2005,29(24):68-73
近年来全介质自承式(All-DielectricSelf-Supporting,ADSS)光缆在运行中受电腐蚀损坏频繁发生,文章调查了我国25个省(自治区)和5大城市的ADSS光缆运行状况。调查发现:ADSS光缆的运行状况与气象和污秽环境有关,如东北三省220kV线路上ADSS光缆运行良好,而渤海湾沿海是严重污秽区,光缆电腐蚀严重;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的ADSS光缆普遍运行良好;电腐蚀原因是防震鞭材质不耐电腐蚀和防震鞭与光缆金具之间距离近;光缆挂点选择不当和光缆质量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抗电腐蚀措施:防震锤代替防震鞭;220kV线路上采用防晕环(圈);修补已被腐蚀的光缆护套;杆塔与金具间串入硅橡胶绝缘子等。同时建议110kV线路不宜普遍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宜用ADSS光缆。  相似文献   

18.
电力电缆的三芯与单芯的选取一般遵循如下规律:6~10 kV电缆选择三芯电缆,66 kV及以上电缆选择单芯电缆。但是35 kV电压等级电缆既有三芯又有单芯,如何正确的选取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通过对35 kV三芯与单芯电缆的分析与比较,明确了各自的适用环境与条件,可以为广大电力技术人员在工程实践中选用电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heat transfer processes inside a cable channel taking into account natural convection and radiation between the cable surface and tube and the loss in shields was carried out. An underground cable channel consisting of eight lines with a voltage of 6 kV and six lines with a voltage of 35 kV was investigated. The conductor section is 150 mm2. Cables of APvVng-LS brand were placed in a triangle inside polyethylene tubes. The patterns of temperature fields obtained under variance of different various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the permissible current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optimal circuits of connection of cable lines depending on the selected criterion were proposed. The two-dimensional nonstationary problem of complicat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nd heat conductivity inside the underground cable channel was solved by the finite elements method using the ANSYS software package. The range of permissible operating currents depending on the location of cable lines and priority of their connection was determined. The effect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permissible current was considered. The optimal ranges of thermal permissible current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hield loss were calculated. The optimal connection circuits of the cable lines depending on the problem being solved were obtained. An estimation of transferred power for every considered connection method is presented. Conclusion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connection of the cable line were drawn. The fields of application of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20.
窦飞  王海潜 《电力建设》2012,33(11):28-32
增强输电线路各元件的协调性,可以提高其载流能力。介绍了电缆载流能力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计算过程中几项关键参数的取值过程。根据典型敷设条件下220 kV电缆载流量的计算,提出了输电线路架空线与电缆的导体截面匹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