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6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资料。经股动脉入路,造影证实肱动脉闭塞,明确血管闭塞的范围及程度。顺行开通失败时,穿刺患侧桡动脉,运用双向内膜下血管再通技术,建立工作导丝通道,然后行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26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手术成功率100%,随访6~36个月,26例中21例血管保持通畅,5例支架出现狭窄,立即行球囊扩张术,经造影血流迅速恢复通畅,26例中无一出现缺血坏死,截肢的情况。结论 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能够迅速开通肱动脉,恢复血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X线导向下逆行腘动脉穿刺在股浅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路顺行开通受阻,改用X线导向下逆行腘动脉穿刺技术成功建立通路后,对闭塞段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9例患者腘动脉穿刺技术均获成功,闭塞段股动脉均获开通,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未出现相邻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踝肱指数由术前0.38 ± 0.13升至术后0.92 ± 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访2 ~ 16 个月,1 例患者于术后11个月间歇性跛行复发, CTA示股动脉支架下端狭窄,再次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好转。结论 X线导向下经腘动脉入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在股动脉顺行开通受阻时,是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血肌酐、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4例行单纯球囊(长20~40mm,直径5~7mm)扩张,5例于PTA后置入支架,3例直接置入支架。PTA术后2例(17%)复发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支架术后3例再发狭窄,再次行PTA后无复发。12例患者先后共置入9枚球囊扩张式支架,1枚为自膨式支架。介入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65%~95%,术后狭窄率降为10%~25%;平均血压由术前175/105mmHg ,降至术后140/80mmHg ;平均血肌酐水平由术前475.5μmol/L降至术后118.5μmol/L;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9个月),12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血栓、出血、移植肾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RAS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恰当入路,合理选择和组合运用PTA与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提高TRAS的远期疗效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例11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8支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率大于70%)成功置入支架,3支闭塞锁骨下动脉中1支成功置入支架,2支闭塞锁骨下动脉未能开通。7例经股动脉置入支架,1例经肱动脉逆行置入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功置入后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伴有盗血现象的5例患者症状消失。随访2~24个月发现1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后9个月近年来血管腔内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常见的阻塞性颅外脑血管病,不仅可引起上肢缺血症状,若闭塞发生在锁骨下动脉近端,可致同侧椎动脉血流逆流至锁骨下动脉远端供应患侧上肢,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谓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SSS)。为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我院于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对10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中男9例,女1例。年龄45~75岁,平均66岁。单纯左锁骨下动脉病变7例(闭塞3例,狭窄4例),单纯右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双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9例患者患肢动脉压比对侧低20mmHg 以上,1例患者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无明显血压差。8例上肢有感觉异常伴脉搏减弱或无脉,7例有长期头晕病史,5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显示有椎动脉逆流。临床诊断动脉硬化9例,病理诊断大动脉炎1例。1例合并右肾动脉闭塞,1例合并对侧椎动脉重度狭窄,2例合并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1.2使用材料与设备本组选择3种类型的镍钛合金自膨支架,有Protege(EV3,美国)7枚,Precise RX(Cordis,美国)1枚,Maris(Invatec,意大利)1枚。直径8~10mm,长度4~6cm。使用血管造影设备为西门子AXIOM ARTIS FA DSA系统。1.2介入方法1.2.1术前血管造影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5F导管鞘。用5F猪尾导管、猎人头管、西蒙管或单弯管行主动脉弓及全脑DSA,明确病变血管的部位、形态、范围、侧支循环及其他脑血管供血情况,测量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程度与长度,以便制订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血管支架。对盗血患者行椎动脉造影时可观察到整个盗血过程1.2.2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8F导管鞘。将8F导引管与“y”阀、三通、压力盐水袋连接并排气,在黑泥鳅加硬交换导丝引导下,将导引管置于病变锁骨下动脉近端,送入导丝并越过狭窄段至远端,选择直径8mm、长4cm球囊(Cordis,美国)沿导丝送入狭窄段,用压力泵在6~12atm下扩张1~2次,每次30s左右,间隔1~2min。撤出球囊导管,将支架递送系统再狭窄,后再置入1枚支架,血管开通良好。1例患者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同时置入2枚支架后2个月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介入治疗。方法35例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9个月(3~18个月),记录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压变化和血肌酐水平。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普通球囊导管(5F,直径4~6mm,长度20~30mm)和微球囊导管(2.6F,直径3mm,长度36mm)分别对35例TRAS行PTA术,其中11例放置支架。结果35例TRAS患者共行46次PTA(行1次PTA20例,2次12例,3次3例),其中26次经对侧股动脉,20次经左肱动脉穿刺插管。PTA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75%~98%,PTA后狭窄率降为10%~30%。PTA前收缩压150~210mmHg (1mmHg =0.133kPa),平均170mm Hg ,舒张压90~145mmHg ,平均120mm Hg ;PTA后收缩压降为100~190mmHS ,平均135mmHg ,舒张压降为80~125mmHg ,平均85mmHg 。首次PTA后再狭窄率39%,再次PTA后狭窄率15%。46次PTA共使用普通球囊导管26个,微球囊导管20个。11枚支架8枚为自膨式支架,3枚为球囊扩张式。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3个月)。35例中最终治愈11例,改善15例,好转7例,无效2例。除1例肱动脉入路发生术后穿刺点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TRAS的PTA治疗安全有效,配合肱动脉入路和微球囊导管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合理选用支架能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JOSTENT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或梗阻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9例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或梗阻性病变的患者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其中腹主动脉 1例 ,锁骨下动脉 3例 ,髂骨下动脉 3例 ,髂动脉 5例 ,共置入JOSTENT支架 11枚。结果  11枚支架均顺利置入动脉狭窄段。支架置入术后 ,狭窄的血管腔明显改善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疗效满意。随访 1~ 2 0个月 ,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 采用JOSTENT支架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或梗阻性病变 ,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对13例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左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7例、闭塞6例。结 果 13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成功置入内支架均为自膨胀支架,术后患侧桡动脉、肱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原有窃血现象消失,椎动脉顺行显影良好, 4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采用经患侧肱动脉逆行法穿刺置入支架。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超  邹英华  杨敏 《工业加热》2007,(7):449-451
目的 观察肾动脉狭窄患者经肾动脉支架重建血运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自2000年4月至2005年11月我科收治.肾动脉狭窄患者110例,均经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随访1年,观察对患者高血压疗效的影响.结果 110例患者肾动脉支架技术成功率100%,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60%~100%降至0~15%.术后1年随访患者血压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由(153±32)mm Hg降至(131±27)mm Hg,舒张压由(87±19)mm Hg降至(75±19)mm Hg;口服降压药品种减少,由平均(2.6±0.9)种降至(1.9±0.9)种.结论 采用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1年随访降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动脉内膜下途径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可行性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慢性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经右肱动脉穿刺,使用超滑导丝自腹主动脉闭塞端穿入内膜下腔,分别向两侧髂动脉行内膜下再通。右侧导丝顺利重入髂外动脉真腔,左侧使用了双向内膜下再通技术。2支导丝经双侧股动脉穿刺点引出体外。经两侧股动脉用对吻技术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放(主动脉下端支架1枚,双侧髂动脉支架5枚)。结果主-髂动脉闭塞经内膜下途径成功再通。治疗后主-髂动脉支架内腔形态良好,血流通畅。双下肢缺血症状完全消失,踝臂指数(ABI )由0.32上升至0.96。10个月随访未见再狭窄表现。结论经动脉内膜下途径治疗主-髂动脉闭塞安全、可行,适用于慢性动脉硬化闭塞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后循环动脉狭窄治疗中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 经常规造影证实椎动脉狭窄者30例,接受支架置入治疗者19例.局麻或全麻下经右股动脉以Seldinger技术置入6 F导管鞘,在相应导丝辅助下使导引导管进入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血管造影后沿导引导管插入0.014英寸、300 cm或205 cm导丝至狭窄远端,经此微导丝交换置入相应规格球囊扩张式CypherTM支架(10例)或TAXUSTM支架(9例).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死亡和并发症,置入支架贴壁良好,血流明显改善,狭窄远端分支血管(小脑后下动脉等)充盈明显改善,狭窄率由原来的平均87.5%降至平均5.2%.15例表现为眩晕症状的患者术后症状消失12例(80%),改善3例.表现为共济失调的6例患者术后共济运动基本正常4例,明显改善2例,表现为小脑性语言障碍的1例患者术后明显改善.完成至少1次造影随访的患者15例,经DSA证实无再狭窄发生.所有患者门诊随访,最长18个月.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在短期内能防止术后再狭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时识别与保护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吻合(UA-OAa).方法 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UAE)前后子宫动脉造影显示UA-OAa的DSA资料.结果 1 056例UAE患者中68例104侧卵巢动脉在栓塞前(后)子宫动脉造影时逆向显影,左侧OA显影47例、右侧OA显影57例,都呈Razavi-Ⅰ型吻合.20例左侧子宫动脉和27例右侧子宫动脉达到肌瘤动脉栓塞,而UA-OAa保持.68例UAE治疗后在1~2年的追踪期内无一例发生卵巢功能衰竭,33例超声复查其吻合通畅组(n=24例)与吻合阻断组(n=9例)在追踪期间(5.9±3.0,1~12个月)肌瘤缩小率(分别为60.63±23.59%和53.27±2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限性子宫动脉栓塞可保持UA-OAa,是UAE治疗子宫(腺)肌瘤可供选择的血管造影栓塞终点.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主要优缺点及适应证、禁忌证,并探讨其技术要点。方法 对36例不适合经股动脉路径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或不愿意术后卧床的患者进行经桡动脉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桡动脉组),统计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同期52例经股动脉椎动脉支架成形术(股动脉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在桡动脉组分别为97.2%(35/36)、88.9%(32/36)、5.6%(2/36),股动脉组分别为98.1%(51/52)、96.2%(50/52)、26.9%(14/52)。两组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9378,0.8087,P值均 > 0.05);但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7, P < 0.05)。桡动脉组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轻微淤血2例,无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选择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及血管内支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包括54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和同期性别匹配的57例肾动脉正常者,记录两组的临床特征、冠心病易患因素和血清肌酐浓度.以标准方法行冠脉和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结果肾动脉狭窄组平均年龄和血清肌酐显著增高,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显著增多,但两组的吸烟和糖尿病情况相似.肾动脉狭窄患者更易发生冠脉病变(尤其是多支血管病变).54例肾动脉狭窄(单侧50例,双侧4例)患者中,46例接受经皮肾动脉支架术治疗,各例手术成功.术后2周,26例肾功能改善,24例高血压者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血管造影表现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75例患者,经临床症状,彩超和(或)CT检查确诊子宫肌瘤,其中黏膜下肌瘤9例,肌壁间肌瘤50例,浆膜下肌瘤16例;单发肌瘤21例,多发肌瘤54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分别插入双侧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内容包括:子宫动脉的起源及其分支、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血管造影表现,然后进行栓塞治疗.结果①大多数患者子宫动脉大部分发自髂内动脉的臀下动脉阴部干,其次为髂内动脉主干和臀上动脉.②子宫肌瘤供血情况分为:a、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b、双侧子宫动脉均衡供血型.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82例拟做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按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其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制动时间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股动脉血管穿刺成功率高于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小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高于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适合于择期造影者及老年人。经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适用于急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的经大鼠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方法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A组、B组为预实验组,分别采用改良法与传统法作肝动脉插管。C组、D组以穿刺种植法构建大鼠肝癌模型,分别以改良法与传统法插管作肝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比较两种插管法成功率、大鼠肝癌建模成功率,TACE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死亡率、死亡原因。结果 A、B组肝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0%(27/30)、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5,P=0.033)。C、D组大鼠肝癌模型均成功构建, 肿瘤种植率为100%;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3.3%(28/30)、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P=0.045);C、D组TACE治疗前后平均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大鼠术后10 d死亡率较C组高(42.86%对10.71%, χ2=5.079,P=0.024),死亡原因可能为血管受损、肝脏损伤及麻醉意外等。结论 改良的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方法简单易掌握、成功率高,TACE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在相关实验中尝试。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价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 DSA导引下对23例急性肾动脉栓塞患者行肾动脉置管,用尿激酶微泵进行持续溶栓治疗,3 d后复查肾动脉DSA,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评估肾动脉溶栓效果。结果 术后DSA复查显示23例患者中肾动脉完全开通21例,部分开通2例,有效率为91.3%。术后疼痛、少尿、血尿、发热等症状完全缓解21例,减轻2例。术后尿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及肌酐(SC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结论 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截取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8只成年家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玻璃管制成"S"形,一侧颈总动脉(CCA)作为母体动脉,截取另一侧颈总动脉节段穿过玻璃管模型与对侧CCA端端吻合.2周后作血管造影(CTA/DSA)证实模型内血流通畅.结果 8只犬均成功地建成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结论应用犬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9例肾癌术前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性栓塞技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术前单纯性栓塞组8例,化疗性栓塞组11例,对其手术过程和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实施术前栓塞,栓塞后手术可见肿瘤血供基本中断;病理可见肿瘤坏死明显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讨论肾癌术前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性栓塞对减少围手术期的风险及预后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为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具有创伤小、安全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并为禁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创造了新的机会。实验证实,其对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与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同。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依赖于规范的操作和术前对脑血流与脑功能的全面评估。随着保护技术的应用和防止再狭窄技术的成熟,介入治疗将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