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卫生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52名卫生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卫生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671,低于量表常模水平(P<0.01);不同性别教师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和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教龄、职称的教师在情感衰竭上有统计学差异;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教龄和职称可以预测教师的职业倦怠。结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存在密切关系,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校女教师情绪智力与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女教师教学效能感及能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和教学效能感量表(UTES),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成都中医药大学88名在职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校女教师教龄组各年龄段在情绪智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绪智力总分与教学效能感总分、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专业教学效能感有显著正相关,其中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情绪感知、他人情绪管理有显著正相关;专业教学效能感与情绪感知、他人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有显著正相关。他人情绪管理这个维度进入教学效能感的回归方程,情绪智力主要通过理解他人情绪这个维度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进行影响。结论 :情绪感知及他人情绪管理是高校女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医学生课程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在南通大学医学相关专业选取2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BL组(129人)和LBL组(131人)。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学业成绩对两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教学前,两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后,PBL组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得分和学业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在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人格特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市市级医院的1598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生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显著低于护士(t=2.108和2.861,P<0.05),男性医务人员的精神质、内外倾向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性(t=3.984、2.145和3.041,P<0.05),精神卫生科医务人员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F=7.232,P<0.001),急诊科和儿科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F=4.455,P<0.001)。不同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医务人员的内外倾向性和神经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722和67.925,P<0.001)。有较高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医务人员更外向,情绪更稳定。结论:关注护士和女性医务人员的人格特征,提高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拟定提升策略。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作为测量工具,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校教师209人行大样本施测:结果:高校教师的专业教学效能感水平优于其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其职称、教龄、专业一致性和教学再培训对其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婚姻状况、学历、专业再培训对其教学效能感影响不大。结论: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自身应重视认知、归因模式和社会文化等观念的转变,从理论+信念、能力+认知、操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提升教学效能感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做调查并研究相关对策。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表对本院38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本院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1.00~3.60分,平均(2.31±0.50)分,明显低于量表常模和护士群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院临床科室、急诊科、ICU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和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聘用形式、不同工作性质、不同月薪的护士之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营造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护理文化,加强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加成功的直接体验,并建立竞争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发扬率先垂范、引领的榜样作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奖励机制,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工作环境,缓解工作压力。组织心理学知识的系列培训,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防止发生职业倦怠,培养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关系,通过改善教师的心理状况,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方法选择东莞市厚街镇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教学效能感调查。应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T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为研究工具。结果中小学教师各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Q评分P、N、E、L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小学教师SCL~90因子、EPQ量表评分与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水平总体较好,其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质与教学效能感均呈显著相关。应重视和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实习护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60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护生去人格化与个人成就感降低得分均高于杭州护士常模(P < 0.01),2组情感耗竭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生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5.76±5.05)分,处于中等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的(29.46 ±5.33)分(P < 0.01)。不同性别、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以及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间情感耗竭和人个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学历、实习时间、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是否独生子女的护生去人格化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性别、学历、获得的支持程度和有无就业压力的护生间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与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及去人格化得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92、-0.375、-0.519,P < 0.01),与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03,P < 0.01)。结论实习护生的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护生多方面支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感,避免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志愿动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志愿功能动机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均分高于中间分2.50分,高于中等水平2.50分的医学生163人,占总数的54.3%.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P<0.01).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未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医学生(P<0.01).进入大学后的成绩及家庭所在地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志愿动机6个维度和志愿动机总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现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志愿动机总评分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志愿动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在引导医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时,可以从满足其自信能力、荣誉感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王凤丽 《中外医疗》2009,28(36):1-2
目的探讨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对脑出血患者自我效能感、焦虑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社会支持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Sarason焦虑量表(TAS)的测评。以社会支持评分为分组依据,社会支持总分〈35分为低社会支持组(低分组),〉45分为高社会支持组(高分组),进行各量表得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社会支持高分组脑出血患者GSES评分(29.67±6.57)分显著高于低分组(20.47±4.21)分;而TAS评分则显著低于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GSE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T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社会支持程度高者,其自我效能感高,而焦虑程度较低。应提高脑出血患者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对脑出血患者自我效能感、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丽 《中外医疗》2010,29(1):151-152
目的探讨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对脑出血患者自我效能感、焦虑的影响。方法对100名脑出血患者进行社会支持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Sarason焦虑量表(TAS)的测评。以社会支持评分为分组依据,社会支持总分〈35分为低社会支持组(低分组),〉45分为高社会支持组(高分组),进行各量表得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社会支持高分组脑出血患者GSES评分(29.67±6.57)分显著高于低分组(20.47±4.21)分;而TAS评分则显著低于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GSE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T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社会支持程度高者,其自我效能感高,而焦虑程度较低。应提高脑出血患者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12.
王宁  王茜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3):498-501
  目的  了解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科研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二者的关系及科研能力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应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调查问卷及科研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对蚌埠医学院2017~2019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  结果  蚌埠医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分为(3.00±0.60)分,科研自我效能感得分为(3.25±0.61)分。不同年级、学科、婚姻状态、生源地、科研兴趣、参加校内讲座频率、参加学术会议次数(包括交流)以及有无科研经历、是否参与导师课题的研究生,其科研能力与科研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科研能力得分与科研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 < 0.01)。年级、是否参与导师课题、科研兴趣、问题形成效能和结果呈现效能对科研能力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科研自我效能感水平一般,科研自我效能感对科研能力有显著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可通过针对性地提高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自我效能感,来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工制作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感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手工制作为干预措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尊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对2组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及自尊水平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2组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及自尊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得分及自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前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P < 0.05~P < 0.01)。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自尊得分高于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在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自尊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P < 0.01)。结论手工制作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及自尊水平,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农村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171名农村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性别的农村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存在差异。结论不同群体农村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选调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状况。方法: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进行测评。结果:选调生的职业倦怠程度较轻,但在去个性化与职业效能降低因子存在中等程度倦怠,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为2.62,低于量表常模水平。差异分析发现,职业效能降低和去个性化因子,在民族与工作年限变量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去个性化与自我效能感相关不显著,其它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另外,自我效能感、民族和工作年限能显著预测职业倦怠。结论: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预测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对医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及解剖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 对226名医科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的测评.以社会支持评分为分组依据,社会支持总分<35分为低社会支持组(低分组),>45分为高社会支持组(高分组),进行各量表得分及解剖学习成绩的比较.结果 社会支持高分组医科大学生GSES评分[(29.67±6.57)分]及解剖学习成绩[(78.56±15.74)分],显著高于低分组[(20.47±4.21)分;(67.71±13.92)分];而TAS评分则显著低于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社会支持高分组医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好者显著多于低分组,而自我效能感差者则显著少于低分组;高、中、低度焦虑的发生率两者也有显著性差异;社会支持高分组医科大学生解剖成绩优秀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GSES评分、解剖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T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医科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高者,其自我效能感、解剖学习成绩较高,而考试焦虑程度较低,应采取措施提高医科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压力源、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压力源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编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压力源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82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压力源各维度均分在(2.40-3.34)分之间,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中值,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人口学变量在三者之间存在差异,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自我效能感在应对方式和压力源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重视护生健康心理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兵集训(新训)期间人际适应情况的动态变化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部305名新兵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90项症状清单》、《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别于新训前后进行现场实测。结果①总体前后比较,新训后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得分显著高于新训前,社交回避及烦恼量表总分(SAD)、社交回避(SA)、社交苦恼(SD)、人际关系敏感(SCL-RS)分量表得分均低于新训前(均P〈0.001);②不同家庭关系组间比较,新训前家庭和睦组GSES得分高于、其余量表得分均低于一般或不和睦组(P〈0.001,P〈0.05,P〈0.01)。新训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不同家庭组成组间比较,新训前各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训后,家庭完整组GSES得分高于家庭不完整组(P〈0.05),其余量表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兵在新训期间,人际适应情况发生了显著、积极的变化。家庭不完整和家庭关系一般或不和睦对新兵人际适应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应作为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王艳  杨群  吴迪  韦新  姜萍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1):57-59
目的 了解驻藏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驻藏高原地区军人663例,驻内地平原地区军人402例,使用SCL-90量表中筛查出的5个阳性因子(根据文献报道)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感水平。结果 高原军人SCL-905个阳性因子的得分均为显著高于平原军人组(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低于平原军人(P<0.01)。高原军人的一般自我效能得分与SCL-905个阳性因子的得分均为显著负相关(P<0.01),高原军人的自我效能水平对其SCL-905个阳性因子得分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 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平原军人,且高原军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水平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倦怠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的6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自我能效感(general self-efficacy,GSES)量表和工作倦怠(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量表评估工作效能感、倦怠感,比较不同护龄、文化程度及职称者的评估结果。结果 6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GSES量表和MBI量表评估结果较差,其中护龄较短、文化程度及职称均较低者的工作效能感非常高者比例低于护龄较长、文化程度及职称均较高者,重度倦怠感者比例高于护龄较长、文化程度及职称均较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相对较低,且工作倦怠感情况较为明显,同时其受护龄、文化程度及职称的影响较大,应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