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克隆P-selectin糖蛋白配体-1的基因,表达和纯化其Ig融合蛋白。方法:RT-PCR法克隆出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CD162)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DEAD-Dextran法转染COS7细胞,上清经纯化后,分别使用WesternBlot和流式细胞仪鉴定CD162-hIgFc融合蛋白的性质和活性。结果:RT-PCR克隆出801bp的CD-162cDNA片段,插入载体构建出pIg-CD162,将其转染COS7细胞后获得CD162-hIgFc融合蛋白,分子量为74KD。WesternBlot证实其为CD162-hIgFc融合蛋白,流式细胞仪证明获得的CD162-hIgFc融合蛋白能够识别血小板表面的CD62P。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CD162-hIgFc融合蛋白,为进一步探讨P选择素与其配体CD162之间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肝癌HepG2多药耐药细胞系的部分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目的 研究人肝癌多药耐药 (MDR)的机制 ,建立HepG2多药耐药细胞系并研究其部分生物学性状。方法 应用HepG2细胞系 ,通过培养液中阿霉素 (ADM )的浓度梯度增加法 ,得到肝癌多药耐药株HepG2 /ADM。Westernblot增强化学发光法 (ECL)检测细胞株表面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产物P 糖蛋白 (P 170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及肺耐药蛋白 (LRP)的表达水平。结果 耐药细胞的倍增时间延长 2 .0 5倍。该耐药模型的P 170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升高3 .90倍 (P <0 .0 1) ,但MRP及LRP无明显变化。结论 HepG2 /ADM同其亲本细胞相比 ,其耐药性、倍增时间有明显改变 ;多药耐药性主要与MDR1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P-糖蛋白、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骨肉瘤、骨软骨瘤和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及P-糖蛋白、bcl-2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15%,在骨软骨瘤和正常骨组织中未见表达;Surviv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关,与Enneking分期及WHO组织学分型有相关性;P-糖蛋白和bcl-2蛋白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36%和55.26%。在骨肉瘤中.Survivin的表达与P-糖蛋白、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①Survivin在骨肉瘤中呈高表达,与临床耐药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骨肉瘤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②Survivin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协同发挥抗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RNA结合基序蛋白6-RNA结合基序蛋白5(RBM6-RBM5)融合基因的存在及其在乳腺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RBM6-RBM5融合基因进行检测,分析RBM6-RBM5融合基因在肿瘤细胞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例乳腺肿瘤组织RBM6-RBM5融合基因的表达为阳性,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02、0.61 ±0.04、0.58 ±0.05、0.65±0.03;2例乳腺肿瘤组织RBM6-RBM5融合基因的表达为阴性,相对表达量为0;6例正常乳腺组织RBM6-RBM5融合基因的表达为阴性,相对表达量为0.结论 RBM6-RBM5融合基因存在于乳腺肿瘤组织中,RBM6-RBM5融合基因的表达与乳腺肿瘤的发生明显相关.同时,该融合基因在不同乳腺癌患者提供的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讨Survivin基因在老年结肠癌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89例老年结肠癌标本Survivin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Survivin在正常结肠组织中不表达 ,89例老年结肠癌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 74 .2 % ,16例结肠息肉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 4 7.8% ,老年结肠癌Sur vivin基因蛋白阳性表达高于结肠良性病变 (P <0 .0 5 )。老年结肠癌Survivin基因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老年结肠癌Survivin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基因对老年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3年5月手术切除的3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P糖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 糖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患者分为多黏液组(25例)和少黏液组(13例),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糖蛋白在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0.0%(2/10),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7.9%(19/28),χ2=4.842,P<0.05;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χ2=14.64, P<0.05);P糖蛋白表达与乳腺黏液腺癌肿瘤大小(≥3 cm)、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糖蛋白在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呈高表达,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P糖蛋白可能是判断乳腺黏液腺癌预后的可靠指标,同时也是乳腺黏液腺癌治疗的有效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7.
PTEN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PTEN基因mRNA及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46例胃癌中PTEN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PTEN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 ,分别为43 .5 % ( 2 0 /4 6)和 47.8% ( 2 2 /4 6) ,P <0 .0 1;且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无关 (P>0 .0 5 ) ;而与胃癌的分化程度高低 (P <0 .0 1)、浸润深度 (P <0 .0 1)、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P <0 .0 5 )和临床分期 (P <0 .0 5 )关系密切。结论 PTEN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 ,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 ,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和判断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膀胱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5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LC3、Beclin-1及BCL-2 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C3在膀胱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P<0. 05),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相关( P <0. 05)。Beclin-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P <0. 05),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1)。BCL-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P<0. 01),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P<0. 05)。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LC3蛋白、Beclin-1蛋白的表达均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6(P<0. 05)和0.3593(P<0. 01)。结论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自噬活性的上调与凋亡能力的下调并存,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对其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yclinD1基因扩增和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和分析了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乳腺良性组织及正常乳腺标本中CyclinD1基因的扩增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62例乳腺癌中 ,CyclinD1基因扩增占 2 2 .6% ( 14 /62 ) ,蛋白过度表达占 48.4% ( 3 0 /62 ) ,二者有一定相关性 ,而其它各种乳腺组织的CyclinD1基因扩增及蛋白过度表达与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y clinD1基因扩增及蛋白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明显正相关 ,且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还与雌孕激素受体状况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中CyclinD1基因扩增程度和其蛋白过度表达虽有一定相关性 ,但并不完全一致 ,说明还存在着其它导致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的机理 ,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可能还受雌激素的调控。对乳腺癌中CyclinD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检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肝癌相关蛋白FAM172A2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制备兔抗FAM172A2蛋白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以HepG2细胞总RNA为模板,扩增FAM172A2目的基因片段1113bp,构建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融合蛋白表达的特异性.诱导其大量表达后纯化、复性并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及其效价.结果 扩增获得FAM172A2基因片段,成功诱导FAM172A2融合蛋白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证实其效价>1∶160000,且特异性良好.结论 利用大肠埃希菌BL21( DE3)能够成功表达FAM172A2蛋白,获得高特异性、高效价兔抗FAM172A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BC022687可能是调节纤毛形成的蛋白。本研究构建BC02268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融合蛋白在细胞内表达及定位。方法:以小鼠睾丸cDNA文库为模板,PCR扩增全长BC022687编码序列,测序后亚克隆至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pEGFP-C1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到CHO细胞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BC022687/GFP融合蛋白在CHO细胞内定位。结果:翻译BC022687蛋白的cDNA序列克隆到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酶切鉴定片段大小950 bp。Western印迹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4 000的融合蛋白表达。BC022687/GFP融合蛋白在细胞内定位以细胞质为主,并在中心体、纤毛形成的模板表达。结论:成功构建BC022687全长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GPI锚定蛋白基因与B7-1分子融合的原核高效表达载体(GPI-B7-1),观察融合蛋白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分别从新鲜胎盘和ConA刺激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克隆人胎盘碱性磷酸酶(hPLAP-1)C末端信号肽序列(GPI)和CD80(B7-1)基因.利用PCR技术将GPI和B7-1胞外编码区基因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重组载体pET-30a-GPI-B7-1转化表达菌株E.coli BL,纯化GPI-B7-1融合蛋白,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 PCR和RT-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在100~250 bp处可见到133 bp的GPI目的 条带.在750 bp左右可见到792 bp的B7-1胞外编码区基因目的 条带.重组载体pET-30a-GPI-B7-1经PCR检测获得900 bp左右的目的 片段,经EcoRⅠ、SAlⅠ双酶切鉴定,得到5000 bp和900 bp左右大小2个片段,实现了融合蛋白(GPI-B7-1)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在非变性条件下纯化该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8 kDa,Western blotting证实38 kDa处出现一条特异的显色带,该融合蛋白即为目的 蛋白.结论 GPI-B7-1表达载体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获取融合蛋白,为肿瘤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蛋白转导是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目的 片段与蛋白转导结构域相连接,然后导入细胞中并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的一项技术.蛋白转导结构域是一种小分子多肽,不仅具有穿透细胞膜的功能,同时也能够保持其融合蛋白的活性.蛋白转导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学技术,自从这项技术发明以来,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细胞基因调控的各个方面.本文以Tat、Pdx-1、Beta2/NeuroD转导蛋白为例,综述蛋白转导技术在胰腺干细胞分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HBx基因大鼠卵圆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HBx,建市稳定、高效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的大鼠卵圆细胞株,以便进一步研究HBx基因和卵圆细胞在肝癌发牛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用PCR方法从质粒pcDNA3.1-HBx中扩增含Kpn Ⅰ和Hind Ⅲ酶切位点的HBx基因序列.对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NI)及扩增的HBx目的 基因片段进行双酶切,纯化后用连接酶连接得到重组体pEGFP-HBx,将其转化大肠杆菌DHSα,抗生素筛选培养得到阳性克降,提取质粒后用双酶切和基因测序进行鉴定.通过脂质体介导将质粒pEGFP-HBx转染到大鼠卵圆细胞株(LE/6)中,经G418筛选,尤限传代后得到稳定表达EGFP-HBx融合蛋白的细胞株.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株中HBx基凶的表达情况.结果 双酶切及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构建的pEGFP-HBx质粒中含有完整的HBx基因片段.将得到的抗性细胞株培养传代20次后仍表达强的荧光;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均发现HBx基因在抗性细胞(LE/6)中得到了稳定转录和翻译.结论 已成功构建带HBx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HBx,获得了稳定、高效表达EGFP-HBx融合蛋白的大鼠卵圆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HBx基凶和卵圆细胞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国人肠道产甲酸草酸杆菌(Ox.F)草酰辅酶A脱羧酶基因(oxc)的分离、克隆及其在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提取中国人肠道Ox.F的基因组DNA,PCR扩增oxc基因片段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和测序鉴定基因片段.将重组质粒脂质体转染至293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oxc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中国人肠道产甲酸草酸杆菌oxc基因全长1707 bp,与Gene Bank中的序列比较,碱基序列的同源性为93.61%,氨基酸残基序列的同源性为97.18%.重组质粒转染293细胞后24~48 h,可观察到明亮的绿色荧光,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可以检测到oxc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中国人肠道产甲酸草酸杆菌中可以分离出oxc基因;中国人肠道产甲酸草酸杆菌oxc基因存在一定的变异;oxc基因可在真核细胞293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6.
DOC-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DOC-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出其重组蛋白。方法:从人胎脑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DOC-1的CDS序列,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依次克隆到pMO18-T和pGEX-4T-1载体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DOC-1,经酶切、测序鉴定后,用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BL21,用IPTG诱导表达,Glutathlone Sepharose 4B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电泳证实RT-PCR扩增产物与预期目的基因DOC-1长度一致,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DOC-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IPTG诱导后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38000左右出现新的蛋白表达条带,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高纯度的GST-p12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pGEX-4T-1-DOC-1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出GST-p12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12^DOC-1蛋白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验证分泌性卷曲相关蛋白2(SFRP2)与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OSF-2)的相互作用.方法 构建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带人膜联蛋白(HA)标签的OSF-2融合蛋白重组载体pCMV-HA-OSF-2,经酶切鉴定确认后,与Myc-SFRP2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HA-SFRP2单独或共转染人HK293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及蛋白质印迹法验证OSF-2与SFRP2的相互作用.结果 重组载体经酶切电泳后,显示近800 bp处的条带为酶切后的目的 片段SFRP2编码基因,近2500 bp处的条带为酶切后目的 基因OSF-2.表明pCMV-Myc-SFRP2和pCMV-HA-OSF-2均构建成功.HK293细胞单独转染pCMV-Myc-SFRP2或pCMV-HA-OSF-2后,未检测到HA-OSF-2的表达;当pCMV-Myc-SFRP2和pCMV-HA-OSF-2共转染后,经Myc抗体进行免疫沉淀可见HA-OSF-2表达.结论 HA-OSF-2的重组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HA-OSF-2与SFRP2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人睾丸基因TDRGl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表达.方法 取人新鲜正常睾丸组织,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链反应(RT-PCR)扩增TDRG1基因编码序列;将该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YD5中,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YD5-TDRG1,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pYD5-TDRG1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293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鉴定目的 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RT-PCR扩增出TDRGl基因编码序列,目的 插入片段长约303bp:产物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YD5,重组质粒pYD5-TDRG1经酶切及DNA测序鉴定构建成功:该质粒转染293细胞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阳性细胞率96.42%;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到约39-8kD的目的 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类睾丸基因TDRG1的真核表达载体pYD5-TDRG1,TDRG1基因在293细胞内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9.
抑癌基因P53及其蛋白产物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及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光敏生物素-金标链亲和素核酸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癌病理标本中P53基因片段及其蛋白表达。13例原位杂交阳性膀胱癌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53.9%,提示约半数膀胱癌的发生可能与P53基因突变有关;P53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