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针对现行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法生产仲钨酸铵过程中产生的钼渣成分特点,提出采用"水浸分离钨—碱浸分离钼—钙盐沉淀钼"的工艺,分离并回收其中的钨、钼、铜3种主要金属。系统地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并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在"水浸分离钨"试验中,液固比2∶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 h,钨浸出率达98.4%以上,而钼、铜浸出率仅为3.3%和2.0%;在"碱浸分离钼"试验中,碱用量4倍理论量、液固比4∶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h,钼浸出率达95.78%以上,而铜几乎不被浸出;在"钙盐沉淀钼"试验中,钙盐用量2.5倍理论量,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 h,钼沉淀率达98.43%以上。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流程,过程简单、指标优异,可为工业处理钼渣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硫化钠-氢氧化钠复合浸出剂从钒钼铅矿中浸出并分离钒、钼.试验结果表明,钒钼铅矿用碱浸出后,钼、钒进入溶液,而Pb、Ag等留在渣中.最佳浸出条件为:硫化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1倍,液固体积质量比4∶1,OH浓度约1.5 mol/L,反应温度95~100℃,反应时间3h;浸出液用镁盐除硅后再用氯化铵沉淀钒,钒沉淀率大于95%;用盐酸与氯化钙沉淀钼,钼沉淀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盐酸为介质,用甲酸还原浸出低品位软锰矿,考察了盐酸浓度、甲酸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锰、铁、铝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锰浸出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盐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甲酸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在盐酸浓度为0.3mol/L、甲酸用量为3mL、液固体积质量比为8∶1、温度为90℃、反应2h条件下,锰浸出率为93.4%,铁、铝浸出率分别为65.86%和27.54%。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盐酸从强磁铁尾矿中浸出铁,考察了温度、盐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反应时间对铁浸出率的影响,探讨了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温度80℃、盐酸浓度8.8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7 mL/1 g、反应时间2 h最优条件下,铁浸出率可达94.37%;酸浸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受固相层扩散控制,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3.55 kJ/mol;酸浸渣主要成分为石英与重晶石,可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含铼钼精矿研究了焙烧石灰添加量、焙烧温度、硫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钼、铼浸出率的影响,并对铼浸出液进行萃取分离钼铼研究。结果表明:含铼钼精矿在焙烧过程石灰添加量为精矿量1.8倍、焙烧温度700℃、硫酸浓度60 g/L、液固比5:1、浸出温度为70℃、浸出时间2 h的优化条件下,钼、铼浸出率分别为0.79%、90.50%,可基本实现钼铼分离。铼浸出液采用5%N235作为萃取剂,在硫酸浓度为150 g/L、相比O/A=1/6、萃取时间4 min条件下,铼萃取率达96%以上,铼钼分离系数达到815。  相似文献   

6.
采用XRD对钼氨浸渣的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钼氨浸渣中存在钼酸钙及少量低价钼。碳酸钠浸出钼酸钙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当温度高于86℃时,浸出反应能自发进行,且温度越高,浸出反应越容易进行。在高温条件下采用碳酸钠浸出钼氨浸渣的优化工艺参数为:碳酸钠浓度70g/L、温度190℃、时间1.5h、液固比7∶1。在此条件下,钼浸出率达91.44%,残渣钼含量降至1.91%,且钼氨浸渣中的钼酸钙全部被浸出。浸出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碳酸钠浸出钼氨浸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38kJ/mol,浸出过程受固膜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钙盐沉淀-稀盐酸洗涤除Cr-浓盐酸分离钨钼工艺,从废旧高温合金处理过程产生的含高钼的钨溶液中回收钨钼,考察了钙盐沉淀pH值、盐酸浓度、温度、时间以及液固比对钨钼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钙盐沉淀过程中,控制pH=9.5,CaCl_2过量系数1.2,温度80~90℃,W、Mo沉淀率可达到99%以上;固体沉淀物通过稀盐酸洗涤除Cr,当盐酸浓度为3%时,除Cr率接近100%;未溶解的固体部分在浓盐酸中进行钨钼分离,控制盐酸浓度250g/L,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0min,液固比3∶1,可使98%以上的Mo进入溶液,W以钨酸形式沉淀,从而实现钨钼铬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以三氯化铁作氧化剂,氯化钠提供氯离子,用盐酸从高温氧化后的铅阳极泥中浸出铋、锑,考察了氧化温度、盐酸浓度、浸出温度、反应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三氯化铁和氯化钠用量对铋、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铅阳极泥预处理对铋、锑浸出率影响较大;铅阳极泥粉磨过200目筛,在氧化温度220℃、盐酸浓度5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5∶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h、三氯化铁质量浓度10g/L、氯化钠质量浓度45g/L条件下,铋、锑浸出率分别为99.44%和99.69%,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氧压-碱浸镍钼矿,在简要介绍和分析试验原理的基础上,以钼浸出率为考察指标,重点探讨加碱量、温度、时间、液固比、矿物粒度等参数对钼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aOH为100 g/L、Na_2CO_3/镍钼矿质量比为30%、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5 h、液固比3∶1、粒度0.074~0.058 mm条件下,钼浸出率可达97%以上,Ni在浸出渣中含量提高1.43%以上,钼在浸出渣中含量可降低至0.78%以下,有效实现了镍钼矿中的镍、钼分离。  相似文献   

10.
烟灰浸出渣中铅铋回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直接采用氧气强化浸出—沉淀分离的工艺处理铜冶炼电收尘烟灰选择性浸出后的脱砷渣,结果表明,控制盐酸浓度3mol/L,硫酸钠浓度为理论量1.2倍,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h,液固比31的条件下,铋浸出率达到96%以上,可以制取高纯氧化铋。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工业食盐浸出铜阳极泥浮选尾矿中的铅,硫酸和工业食盐浸出尾矿中的锑、铋,考察液固比、温度、时间、NaCl浓度、H2SO4浓度对浸出过程中铅、锑、铋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固比(质量比,下同)为5:1,浸出温度为80 ℃,浸出时间为2 h,NaCl浓度为6 mol/L时,铅、锑、铋的浸出率分别为72.2 %、7.83 %和10.77 %.液固比为5:1,浸出温度为60 ℃,浸出时间为2 h,H2SO4浓度为3 mol/L时,锑、铋的浸出率分别为74.97 %和84.27 %.锑、铋水解回收后,水解液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2.
二次铝灰中仍含大量铝,对其进行回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二次铝灰为原料,通过盐酸浸出处理后再添加铝酸钙制备聚合氯化铝(PAC),研究了HCl浓度、浸出温度、时间、液固比,铝酸钙添加量等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适合二次铝灰酸浸制备聚合氯化铝的较优条件为:水洗后的二次铝灰在HCl浓度为6 mol/L,液固比为4∶1 mL/g,温度为85 ℃条件下酸浸2 h,此时的酸浸液中加入12 g/80 mL的铝酸钙,温度为85 ℃条件下反应1.5 h。该条件下酸浸过程中铝的浸出率为48.67%,且制得的液体PAC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从废荧光粉(REO^12.00%)中回收稀土元素的工艺。采用碳酸钠焙烧-酸浸出工艺回收废荧光粉中的稀土,研究了碳酸钠加入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浸出条件对稀土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钠焙烧试验的最佳条件为碳酸钠与荧光粉焙烧比例1∶2,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1 h;焙烧产物用盐酸浸出,浸出试验最佳条件:盐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分别为3 mol/L、10∶1、70℃、2 h,在上述焙烧及浸出最优条件下,稀土总回收率(REO)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在HSC6.0计算软件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高磷鲕状赤铁矿酸浸脱磷保铁的最佳工艺,并以最佳工艺为基础进行了酸浸过程中脱磷和铁损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热力学分析表明H_2SO_4为最佳酸浸用酸。正交实验得出最佳酸浸条件为:H+浓度为0.5mol/L的H_2SO_4溶液、酸浸时间40min、温度298K、液固比200mL∶14g、搅拌速度100r/min。在该条件下,脱磷率可达98.89%,铁损率仅为0.51%。通过SEM-EDS对酸浸前后高磷鮞状赤铁块矿试样分析表征得出:经H_2SO_4浸出后,磷灰石基本完全溶解,含铁矿相未发生明显反应。动力学分析显示:优化条件下,酸浸脱磷反应在298~328K内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1.24kJ/mol;铁损反应在298~328K内遵循收缩未反应核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2.24kJ/mol。  相似文献   

15.
氧化铝赤泥盐酸浸出稀土元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克勤  宋嘉伟  高燕  姜武 《稀有金属》2012,36(4):676-680
在用盐酸浸出氧化铝赤泥提取氧化钪的过程中,稀土元素镧,铈,钕也一同浸出,进入到浸出液中。研究了拜耳法赤泥盐酸浸出稀土元素镧,铈,钕的过程。研究了浸出温度、酸度、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稀土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稀土浸出率的因素依次是浸出温度,盐酸浓度,配料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当接近沸点109℃浸出时,镧、铈、钕浸出率提高最快。盐酸酸度在4~5 mol.L-1时,浸出率升高较快,5~7 mol.L-1时,缓慢提高,当超过7 mol.L-1时,镧、铈、钕的浸出率基本不变化。当液固比为4.0时,镧、铈、钕元素的浸出率较低,仅为60%~75%之间,当液固比提高到5.0时,稀土元素的浸出率升高较快。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氧化稀土的浸出率从60~180 min时,缓慢提高,在180 min时达到最大值,超过180 min后,变化不大。在温度为沸点(109℃),液固比6.0,时间180 min。盐酸浓度7 mol.L-1的条件下浸出,赤泥中La,Ce,Nd的浸出率能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用碳酸钠焙烧—氢氧化钠浸出的方法,从含钨 1.4 %的碱浸钨渣中回收钨,试验研究了浸出温度、反应时间、碱浓度与液固比对钨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 80 ℃,碱浓度 130 g/L, 反应时间 45 min,液固比(指碱液与钨渣的质量比,下同)4:1 的试验条件下,钨的浸出率可达到 90.5 %, 达到了高效浸出钨的目的.该工艺方法流程简单,操作条件温和,回收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毕廷涛  杨子轩  吴咪娜  王舒婷  孙晶 《黄金》2022,43(1):101-104
锌冶炼渣作为重要的二次资源,含有大量有价金属,具有资源化利用价值.某锌冶炼企业产生的锌冶炼渣中银品位418 g/t,铅品位8.98%,采用氯盐法浸出回收铅和银.试验分别考察了氯化钠、氯酸钠、盐酸用量,浸出温度、时间和液固比等对铅和银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钠用量410 g/L,盐酸用量10 mL,液固比9:1,浸...  相似文献   

18.
在硫酸介质中以甲醛-硫酸亚铁为还原剂协同还原软锰矿,考察了甲醛-硫酸亚铁摩尔比、温度、反应时间、转速、硫酸浓度等因素对锰、铝的浸出率及溶液中铁和有机残留甲酸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获得较佳的还原工艺条件,采用HPLC测定溶液中的甲酸.结果表明,在固定转速为200 r/min、液固比为8 ml/g时,最佳反应条件为:甲醛-硫酸亚铁摩尔比1∶3(甲醛1.5 mol)、浸出时间3 h、硫酸浓度3 mol/L、温度90℃.在该条件下重复实验,锰的平均浸出率为93.51%,铝的平均浸出率为33.08%,铁的浓度为23.07 mol/L,甲酸浓度为0.001 g/L.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盐酸浸出拜耳法赤泥中铝的过程。考察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和酸度对铝浸出率的影响,并进行了赤泥回收铝的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铝浸出率的主次因素依次是浸出温度、液固比、盐酸浓度和浸出时间。赤泥在80℃下进行两段浸出,再经蒸发、除钛、除钙、中和及氢氧化钠溶液溶出,铝浸出率为88.13%,回收率为80.26%。  相似文献   

20.
在常压条件下,采用盐酸浸出法对钒钛铁精矿进行选择性浸出试验,研究了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盐酸浓度对铁和二氧化钛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渣结构、形貌、粒度及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浸出过程破坏了钒钛铁精矿中的磁铁矿物相,浸出渣表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粉化现象,铁元素进入浸出液;而钛铁矿未被破坏,仍以钛铁矿的形式存在酸浸渣中。最优浸出条件为:液固比为9∶1,浸出时间为60 min,盐酸浓度为18.6%,浸出温度为85℃。最优条件下铁的浸出率为85.41%,二氧化钛的浸出率为7.22%;酸浸渣的产率为27%,Ti O2品位约为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