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CT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缺血性脑梗塞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等特点 ,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何于发病的超早期及时做出明确的诊断 ,争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缺血性坏死 ,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急性脑梗塞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和临床溶栓治疗的开展 ,利用螺旋CT并借助一些特殊软件技术进行脑CT灌注成像 (CTper fusionimaging) ,可在急性脑梗塞的超急性期内 (<6h)及时做出明确的诊断 ,并且评价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这对于指导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老年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6例脑梗塞患者行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CT、MRI、对照。其中4例行Diamox脑血流负荷检查。结果:46例脑梗塞患者45例脑血流灌注异常,占97.8%.33例同时做过CT,其灵敏度96.7%.25例做过MRI,灵敏度96%。SPECT脑血流显像灵敏度与CT及与MRI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例SPECT图像上出现"交叉性小脑神经失联络征"。4例行Diamox脑血流负荷检查,1例原梗塞灶血流明显改善;两例显示病灶范围更广泛;另1例除小脑血流分布改善外.余处未见明显改变。4例中3例有"交叉性小脑神经失联络征",使用Diamox后小脑血流改善。结论:本组病例SPECT灵敏度与CT及MRI无显著差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探测梗塞后存活的脑组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结合Diamox脑血流负荷检查有望进一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梗塞的早期影像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影像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缺血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TCD是目前临床上无创伤监测动脉流速的唯一方法。PET从分子水平反应缺血脑的功能代谢情况,被分认为评价脑血液动力学的“金标准”。SPECT观察脑组织各个层面局部血流的影像,并对rCBF进行定量测定。CT检查方便迅速,可准确地与颅内出血鉴别。MRI因对氢质子敏感有更早期、更准确、更可靠地显示脑梗塞,并有可能区分可恢复和不可恢复的缺血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初步探讨脑SPECT在诊断早期阿茨海默氏病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Mayberg氏的断面划分感兴趣区的方法,使用放射性药物99m锝──六甲基丙叉二胺肟(99mTc-HMPAO),比较18例早期阿茨海默氏病患者及11名正常老年人脑SPECT的血流灌注显像特点。结果:早期阿茨海默氏病患者脑SPECT可见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大脑皮质血流灌注减低,左颞叶、扣带回、左额叶的血流灌注减低与正常老年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皮质下血流灌注则未受影响。结论:早期阿茨海默氏病患者大脑半球血流灌注为左右非对称性减低,脑SPECT的血流灌注显像有助于诊断早期阿茨海默氏病。  相似文献   

5.
内介绍了团注动态CT,动脉造影CT,门脉造影CT及MRI在评价肝弥漫性或局限性血流灌注异常方面的应用,重点论述了布-查氏综合征和肝瘀血等病的血流灌注异常的CT和MR特征表现及鉴别要点。还讨论了门静脉阻塞,肿瘤盗血及门体分流的CT,MR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脑病患者的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ECD)脑SPECT显像和脑CT扫描结果,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评价.方法:219例脑病患者进行了99mTc-ECDSPECT和CT检查,两者间隔时间在2周之内.结果:CT探查脑出血或梗塞、脑肿瘤和脑血肿等颅内结构性损伤非常灵敏.但不能探查到尚未引起脑结构异常的代谢和功能性损伤.99mTc-ECDSPECT对后者的优越性很大,可以灵敏地探查到损伤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这在急性脑梗塞早期、短暂性缺血发作、偏头痛、痴呆、锥体外系疾病、脑外伤后遗症和癫痫病人中尤为明显.部分脑外伤和癫痫患者经保守治疗改善局部脑血流而取得显著效果.结论:99mTc-ECDSPECT在许多脑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神经功能联系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梗塞神经功能联系障碍的研究张生林马静萍张承刚脑梗塞的局部脑损害可以引起神经功能联系障碍。我们对15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脑血流SPECT和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以观察其脑局部血流(rCBF)灌注和脑电活动的关系,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塞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发作后6 h内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梗死侧(P=0.001),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之间明显相关(P<0.05).结论 联合CT灌注与CTA能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SPECT对多发性脑梗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ECT对多发性脑梗塞的临床应用张珂,朱继芳,张秀敏,梁荣祥,徐东,卢宝彦多发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是临床上极为关注的问题.我们从1991年3月~1992年3月应用99mTc-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对30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电子束CT动态扫描检测心肌缺血状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运用电子束CT扫描进行正常组和缺血组的心肌灌注分析,建立心肌灌注检查常规,探讨临床诊断心肌缺血病变的新技术。材料与方法电子束CT检测心肌灌注28例,其中14例为对照组,另14例为病变组。所有心肌缺血病例皆经单光子发射体层扫描证实。取受检者心短轴,行心电触发,静注造影剂后6秒钟开始动态扫描(flowmode)。图像分析注意有无灌注缺损,并根据计算的组织灌注量或血流平均通过时间判断心肌缺血状况。结果每100g心肌平均血流量在对照组为132.6ml/min,缺血组为106.3ml/min。电子束CT检测心肌缺血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4%和92.8%。缺血区灌注曲线的形态与病变的程度、性质密切相关。结论电子束CT动态扫描是临床进行心肌灌注分析的一项新技术,不但可以诊断心肌缺血病变,还可进一步作出定量、定性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介入性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影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采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的8例急性脑梗塞,经CT扫描证实,并作脑血管造影检查确定梗塞部位在ICA(C1~4)3例,MCAM_1段5例,本法的特点是直接向被栓塞的动脉内灌注溶栓剂,可充分发挥溶栓作用,疗效满意。对急性脑梗塞的影像诊断、溶栓技术、并发症及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脑梗塞(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儿童6例,成人6例,均有外伤史,都作头颅CT平扫。结果:12例头颅CT平扫先后都示低密度梗塞灶;其中5例在复查时发现。结论:①CT是外伤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手段。②首次检查未见脑梗塞,应作CT复查。③当发现有其它颅内损伤时,还应注意有无外伤性脑梗塞。④外伤性脑梗塞好发于儿童,而儿童又好发于基底节区。⑤CT追踪观察对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梗塞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表现任艳,聂迎雪,梁亦邓,李亚明,刘浩,罗锡圭对42例脑梗塞病人进行99mTc-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并与同期CT结果作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脑梗塞患者42例,男35例,女7例,年龄28~73(平?..  相似文献   

14.
门控心肌灌注SPECT能同时获得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和左心室功能参数,是目前核素心脏检查中常用的方法。此法可重复性强,在临床应用广泛,为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危险度分层、心肌活力评价、治疗、预后及疗效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CT灌注成像是活体状态下评价组织微循环的一种无创性手段,可以客观反映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肿瘤临床诊断、分期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信息。CT灌注参数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放射学定量指标,应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分期及分级,预测放化疗疗效或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综述食管癌CT灌注成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核素显像对急性肺血栓性栓塞的诊断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或可疑为肺栓塞的患者进行核素肺灌注、肺通气、肺血栓灶以及双下肢深静脉显像,4例与肺动脉造影或电子束CT结果对照。8例患者溶栓后复查肺灌注显像,2例患者复查肺血栓灶显像。结果肺灌注显像+下肢深静脉显像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阳性率为100%,与X线检查结果基本一致,溶栓后复查提示肺血流均有明显改善乃至恢复正常。结论核素显像对诊断急性肺栓塞以及判断疗效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栓性栓塞的核素显像诊断与疗效判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核素显像对急性肺血栓性栓塞的诊断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或可疑为肺栓塞的患者进行核素肺灌注、肺通气、肺血栓灶以及双下肢深静脉显像,4例与肺动脉造影或电子束CT结果对照。8例患者溶栓后复查肺灌注显像,2例患者昨查肺血栓灶显像,结果 肺灌注显像+下肢深静脉显像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阳性率为100%,与X线检查结果基本一致,溶栓后复查提示肺血流均有明显改善乃至恢复正常。结论 核素显像  相似文献   

18.
SPECT脑血流及介入显像在痴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脑血流SPECT显像可以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了解脑组织的血流灌注,评价其功能情况,结合介入显像可以评价脑血管的储备功能,局部脑血流显像对某些类型的痴呆可以明确其病因学,从而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早期预防,使部分痴呆患康复或缓解,尤其是在血管性和阿尔茨海默痴呆(早老性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检测老年人颈动脉与脑梗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老年人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塞的相关性,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椎动脉结构及血流参数。结果: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侧向性188/236占79.7%;血流参数以颈内动脉(ICA)、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TAV)明显减慢,(阻力指数)RI增高。结论:CAS斑块,且多为软斑、溃疡斑和颈动脉血流参数改变与脑梗塞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早期发现脑梗塞的诊断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脑梗塞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降低,尤其是介入性灌注溶栓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现就本组30例患者介入治疗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