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成为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1]。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卫生保健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或含蓄的挑战[2]。工作场所暴力根据性质不同,分为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根据发生的来源不同,分为患者及家属的外部暴力、医院组织内部暴力、护士群体之间的横向暴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安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为进一步预防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及合理应对暴力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年8月—12月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15所综合医院1 398名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有工作场所暴力经历的医务人员占67.7%,其中66.2%的医务人员有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经历,8.7%的医务人员经历过躯体攻击,2.7%的医务人员经历过性攻击;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83.8%,急诊科医务人员77.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为职称、工作科室、文化程度、医院级别;回归模型可解释总变量的19.1%(P0.05)。[结论]西安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以辱骂、威胁等语言暴力最常见,对服务不满意是发生暴力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问题,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护理人员心理暴力发生率87.91%,其中78.75%的受害者多次遭受暴力[1]。由于缺乏防范暴力和保护自己的应对技巧和策略,对暴力伤害和威胁只能承受,产生委屈、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及地位低微感、工作厌倦和离职想法。为防范减少急诊医护暴力事件发生,我们从急诊医护人身伤害发生的危机场景出发,引用交通避让理论[2],进  相似文献   

4.
医院场所暴力是指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对其人身安全、幸福和健康的明确或含蓄的挑战,包括侮辱、威胁、攻击折磨、伤害他人身体、性侵犯或性骚扰、破坏医院或个人财产,干扰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1]。目前医院暴力已成为全世界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卫生问题,而护理人员是其中主要受威胁的群体之一。2001年美国护士协会的网上调查显示,17%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受到身体上的攻击,57%护士曾被威胁或辱骂^[2]。  相似文献   

5.
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作场所暴力(workplace violence)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危害着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并明显降低了卫生服务质量。护士作为卫生服务领域中最庞大的职业群体,其成为工作场所暴力受害者的可能性是其他医务工作者的4倍。据2002年国际护士会的报告,工作场所暴力已经严重威胁到护理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成为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一个普遍的问题。因此,国外研究者对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水莉  李颖 《山西护理杂志》2014,(10):3551-3553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问题,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护理人员心理暴力发生率87.91%,其中78.75%的受害者多次遭受暴力[1]。由于缺乏防范暴力和保护自己的应对技巧和策略,对暴力伤害和威胁只能承受,产生委屈、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及地位低微感、工作厌倦和离职想法。为防范减少急诊医护暴力事件发生,我们从急诊医护人身伤害发生的危机场景出发,引用交通避让理论[2],进行流程化管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诊室护士受暴力侵袭的原因与对策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暴力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以卫生保健服务行业的发生率居高[1],已经严重威胁到护理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据May等[2]报道,医院暴力最常发生在急诊室、手术科室、精神病病房、候诊室等场所,本文主要对医院急诊室护士受暴力侵袭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综述回顾及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医务场所暴力的认知及其时暴力防御知识的培训需求,为制订相关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57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对医务场所暴力认识不足;护生对暴力防御知识的了解程度低,不同学历护生在沟通技巧的了解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5.43%的护生认为需要进行医务场所暴力防御知识的培训。[结论]医学院校应加强对护生暴力防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增强护生应对医务场所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急诊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分析及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红英  苏伟 《护理与康复》2008,7(5):334-336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卫生问题。急诊室是急、危、重患者救助的第一线,护理人员每天接触各种类型的患者和陪护人员,容易受到暴力威胁。因此,认识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了解预防和应对措施对急诊护理人员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急诊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培训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为降低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名在职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分析,归纳出3个主题: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培训力度欠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培训的内容与方式单一;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培训的参与度低。[结论]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培训仍存在较多问题,建议在今后的工作场所暴力培训中,医院管理层不仅需要加强培训的力度,更需要了解护士的需求,注重培训的方式及内容,能真正地为护士临床所用,从而降低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使用自拟的医护人员遭受病人及家属暴力事件调查问卷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90所县级医院的6 82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县级医院护士暴力发生率为66.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的年龄、所在科室、工作年限与直接接触病人时间是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县级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应对工作场所暴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减少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探讨其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为医院制定预防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医院各科室护士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次数及工作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32名护士在过去1年中有68.1%的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地位、自主性及工作任务与工作场所暴力次数呈负相关。[结论]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并且严重影响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医院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1],世界卫生组织将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定义为卫生保健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或含蓄的挑战[2]。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分为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心理暴力包括口头辱骂、威胁和言语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医务场所暴力的认知及其对暴力防御知识的培训需求,为制订相关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57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对医务场所暴力认识不足;护生对暴力防御知识的了解程度低,不同学历护生在沟通技巧的了解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5.43%的护生认为需要进行医务场所暴力防御知识的培训.[结论]医学院校应加强对护生暴力防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增强护生应对医务场所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分析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相关文件及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设计调查表,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98名急诊护士近1年内遭受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98名被调查者在最近1年内有78人遭受过暴力,发生率为79.59,以语言暴力为主;分诊台是急诊科发生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急诊科护士处理暴力的主要方式是耐心解释和忍让回避;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病人(或其陪同者、探视者)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候诊时间过长、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等;强迫、焦虑、躯体不适、抑郁和恐惧是急诊护士遭受暴力后的主要负面心理反应。[结论]急诊科护士作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必须引起重视;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暴力的能力,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16.
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杨巧红  肖丹 《护理研究》2005,19(3):203-204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况 ,分析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方法 ,对广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就过去1年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 75 8名护理人员中 ,有 45 7人曾遭受暴力 ,暴力的发生率60 .3 % ;遭受暴力的类型以语言暴力为主 ;初级职称、40岁以下、工龄小于 5年的护理人员更容易遭受暴力威胁 (P <0 .0 5 ) ;没有满足病人或病人家属的无理要求是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 [结论 ]护理人员遭受医院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 ,必须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 ,以保护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7.
暴力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以卫生保健服务行业的发生率居高[1]。儿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于医院其他医护人员,尤其以儿科护士输液时发生率最高[2]。仅2014年就有多例儿科护士由于输液穿刺失败遭受暴力侵袭的案件,甚至仅仅因为寻找静脉时间稍长就遭暴力侵袭。据调查,大部分的护士在输液操作时遭遇过工作场所暴力[3]。WHO将工作场所暴力定义为卫生保健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  相似文献   

18.
葛宝兰  常娜  孙宏玉 《护理研究》2008,22(34):3134-3136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分析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相关文件及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设计调查表,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98名急诊护士近1年内遭受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98名被调查者在最近1年内有78人遭受过暴力,发生率为79.59%,以语言暴力为主;分诊台是急诊科发生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急诊科护士处理暴力的主要方式是耐心解释和忍让回避;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病人(或其陪同者、探视者)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候诊时间过长、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等;强迫、焦虑、躯体不适、抑郁和恐惧是急诊护士遭受暴力后的主要负面心理反应.[结论]急诊科护士作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必须引起重视;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暴力的能力,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19.
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HO将工作场所暴力定义为卫生从业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或含蓄的挑战[1]。工作场所暴力分为心理暴力和身体暴力,心理暴力包括口头辱骂、威胁和言语的性骚扰;身体暴力包括打、踢、拍、扎、推、咬等行为以及躯体的性骚扰和强奸(含未遂)。Elliott[2]研究发现,美国护理人员比其他行业的工作者遭受暴力的可能性高16倍,他们比狱警、警察、营业员或银行职员更容易遭受暴力的攻击。据2002年国际护士协会的报告,工作场所暴力已经严重威胁到护理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及上报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及减少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18个地市区的52所医院的儿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964名调查对象中有588名(61.0%)1年之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心理暴力发生率为60.0%,躯体暴力发生率为10.1%,性暴力为3.3%;不同医院等级、工龄、婚姻状况、独生子女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院等级、工龄、年龄、人事状况、婚姻状况的护士上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人事状况是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职称、人事状况是上报的影响因素;暴力发生与上报呈中到高度相关(r为0.622~0.840,P0.01),在护士站(57.2%)、操作不成功(72.8%)、护患沟通不良(69.7%)时常发生暴力;暴力发生后以口头报告(83.5%)为主,不知晓方法(45.3%)及不愿意(42.3%)导致未上报,56.7%护士会采取积极处理。[结论]儿科护士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以心理暴力为主,护士需提高沟通及操作技能,医院及主管部门应针对儿科护士采取培训预防及应对措施,减少发生及提高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