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在体外研究vero细胞毒素抗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从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中纯化的一种新的vero细胞毒素来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抗体。用不同剂量抗体,在不同时间段与此vero细胞毒素进行vero细胞毒性试验。结果:高剂量的抗体预先处理过的vero细胞,可以受到抗体保护,毒素的细胞毒作用被抑制。预先用毒素作用vero细胞后,一小时内给予大剂量抗体可以部分抑制毒素的细胞毒作用。结论:本试验提示用抗毒素紧急预防和治疗Vero细胞毒素引起的疾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苹果酸、γ-氨基丁酸(GABA)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苹果酸、γ-氨基丁酸作用于Hela细胞不同时间后,用TRAP-银染半定量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将不同浓度的苹果酸作用于Hela细胞48 h后,端粒酶活性降低,以10μmol/L浓度时作用活性最低。10μmol/L苹果酸作用于Hela细胞不同时间,端粒酶活性于作用8 h时就有所下降,当作用48 h时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最多达到11%。2.将不同浓度的GABA作用于Hela细胞48 h后,端粒酶活性降低,以1 mmol/L浓度时作用活性最低。1 mmol/L GABA作用于Hela细胞不同时间,结果显示端粒酶活性于作用8 h时就有所下降,当作用48 h时与对照组相比几乎下降最多达到13%。结论:苹果酸,GABA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起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补益剂对不同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补益剂对不同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含不同补益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的培养基分组孵育肝细胞、心肌细胞和脑细胞,然后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用MTT法进行检测,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复方补益剂促进细胞生长作用效果显著(P<0.05);在肝细胞2周组中四物汤比四君子汤效果更好(P<0.05);四君子汤与十全大补汤对心肌细胞2周组比1周组效果更明显(P<0.05);八珍汤和十全大补汤对脑细胞1周、2周组作用均显著优于四君子汤、四物汤(P<0.05)。结论补益剂对细胞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不同补益剂对细胞促生长作用有明显差异,同种补益剂对不同细胞或同种细胞的不同生长时期作用效果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及不同作用时间对SH-SY5Y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对其增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用MTT方法观察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0 h、30 h、40 h 后SY5Y细胞存活的数量.用增殖仪器观察不同浓度(32、63、125)μmol/L白藜芦醇作用40 h内SH-SY5Y细胞数量变化情况.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20 h、30 h、40 h时的细胞状态.结果 MT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对SY5Y细胞的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每个浓度的抑制率在作用40 h最大,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增殖仪器显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该细胞的增殖,并且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越明显.药物作用细胞后显微镜观察可看出,白藜芦醇作用的细胞密度变小,变圆、变亮.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越明显. 结论 白藜芦醇对SH-SY5Y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黄提取液抗柯萨奇病毒B3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测定经不同剂量大黄提取液作用后的病毒滴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冻融液中的病毒核酸(CVB-RNA),研究大黄提取液的抗柯萨奇病毒B组(CVB)作用,探讨其抗病毒作用机制。结果不同剂量大黄提取液和病毒作用后,细胞均出现CPE;不同剂量药物作用于细胞后,不能阻止CVB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放射增益作用以及给药时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放射增益作用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HCPT作用于HeLa细胞的IC50。应用克隆形成和单击多靶数字模型方法检测HCPT的放射增益作用及不同给药时序、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胞存活率及放射增益比(SER)。结果HCPT对HeLa细胞的IC50为62.1μmol/L。取2.85μmol/L(IC20)HCPT联合射线照射作用HeLa细胞,先给药后照射组SER=1.187、给药中照射组SER=1.573、先照射后给药组SER=1.850;而用28.5μmol/L(10×IC20)HCPT作用HeLa细胞,先照射后给药组SER=1.897;HCPT作用HeLa细胞4 h内放射增益作用改变明显,其后延长作用时间对放射增益无明显影响。结论HCPT对HeLa细胞具有放疗增益作用,其增益作用有时序、浓度和时间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西南白头翁不同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西南白头翁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肿瘤活性。方法溶剂法提取分离西南白头翁得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用MTT法检测不同提取物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求得IC50值;用流式细胞术(FCM)比较不同提取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部位均有一定的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提取物浓度在0.05mg/ml时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对不同细胞株的结果并不一致。结论西南白头翁正丁醇提取部位作用强,乙酸乙酯部位活动性较弱;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主要途径是凋亡。  相似文献   

8.
穿孔素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穿孔素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是否一致,以确定肿瘤细胞对穿孔素的杀伤是否有抵抗作用。方法:大量培养LAK细胞,制备含穿孔素毒性颗粒的LAK细胞裂解物,用红细胞裂解试验证实LAK细胞裂解物的杀伤活性,培养穿孔素敏感的K562肿瘤细胞株和穿孔素不敏感的Hela,MGC80-3肿瘤细胞株,用流式细胞计数的方法研究LAK细胞裂解物对3种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红细胞裂解试验证实,LAK细胞裂解物具有杀伤活性;抗人穿孔素(Human perforin HP)McAbs可封闭LAK细胞裂解物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LAK细胞裂解物对K562细胞的杀伤是通过穿孔素依赖途径的。结论:穿孔素对K562,Hela和MGC80-3肿瘤细胞的杀伤明显不同,说明肿瘤细胞存在对穿孔素的抵抗机制。  相似文献   

9.
梁雪  陈幸华  张曦  孔佩艳  彭贤贵  高蕾  曾东风  孙爱华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7,36(17):1694-1696,171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柔红霉素(DNR)对Jurkat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DNR作用Jurkat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在不同的时间点收获细胞,检测DNR作用前后Jurkat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 当0.5μmol/L DNR作用12h或18h,可以保证低死亡率的同时,细胞发生凋亡的比率最高;DNR抑制Jurkat细胞bcl-2、PCNA蛋白的表达,使更多细胞受阻于G0/G1期.结论 在合适的DNR浓度及作用时间条件下,可能通过抑制Jurkat细胞bcl-2、PCNA蛋白的表达达到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反义Toll样受体4(TLR4)表达质粒对体外内毒素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的作用。方法反义TLR4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转染人巨噬细胞株RAW 264.7。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浓度的内毒素刺激转染细胞及对照组细胞。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TLR4 mRNA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细胞的TLR4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细胞。在体外用不同浓度内毒素及不同时间刺激的两组细胞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细胞。结论反义TLR4表达质粒能够下调体外细胞TLR4 mRNA的表达,降低细胞因子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体外试验,将分离纯化的人外周血B细胞先与卡介苗(BCG)共育,成为激发的B细胞,再与建立的对BCG具特异性的T细胞株细胞混合培养,在无单核巨噬细胞存在的情况下,检测B细胞对颗粒性抗原的递呈效应。结果显示,6%的B细胞与BCG共育24小时后,胞浆中可见有BCG菌体,48小时后菌体界限模糊;激发的B细胞能明显地刺激T细胞株出现增殖反应及产生IL-2,但可被氯奎所抑制。表明B细胞对颗粒性抗原有递呈给T细胞,使之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健康成年雄性家兔,在其双侧睾丸内注入加温灭活BCG后,分别取材观察,发现第七天起睾丸的生精作用停止,间质组织中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浸润。第80天时,睾丸结构渐趋恢复,接着在另侧保留睾丸内再次注入灭活BCG时,睾丸重新出现上述生精障碍。表明BCG经加温灭活后,仍具有抑精效应,并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BT-BAK细胞与BCG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对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切除的膀胱瘤标本制备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以BCG为佐剂,从PBMNC中诱导出抗膀胱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BT-BAK细胞,临床选择72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BT-BAK和BCG的膀胱腔内灌注治疗。于不同阶段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IL-2、TNF-α及IFN-γ的含量;观察治疗后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BT-BAK组患者血清中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BT-BAK组上述指标均高于BCG组(P<0.05)。平均随访18.16个月,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7%和11.11%。结论:BT-BAK细胞及其培养上清进行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全身免疫水平,降低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健康成年大鼠84只,其中雄鼠28只;雌鼠56只。雄鼠双侧睾丸内各注入过期灭活BCG7.5mg,分别取材观察,发现从第2~10周,睾丸生精作用几乎停止,间质中有免疫活性细胞浸润。第12周起睾丸结构逐渐恢复。隔离后的雌鼠与雄鼠交配后,其抑制生育率为77%。  相似文献   

15.
给大鼠以干扰素(IFN-A),卡介苗(BCG)或两者联用,以墨汁吞噬实验和溶菌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肝枯否细胞(KC),以图象分析系统测定KC的数量和面积;同时进行外周血非特异性酸性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显示:IFN-A、BCG或两者联用后,使溶菌酶阳性和吞噬墨汁的KC数增多,尤以肝小叶周边带为显著;KC面积明显增大;外周血ANAE阳性淋巴细胞增多,尤以“弥散型”淋巴细胞增多较显著。上述作用中BCG较IFNA明显,尤以两者联用的效果最强。是免疫制剂增强KC抗肝癌细胞作用有关的细胞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The possibility of human B lymphocytes to process and present BCG particulate antigen to BCG specific T cell line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about 6% of B cells after incubated with BCG for 24 h, showed BCG bacilli in their cytoplasm, by acid fast stain, and became obscure 48 h later.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human B lymphocytes could phagocytose, process, and degrade BCG particulate antigen. The BCG pulsed B cells acted as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to BCG specific T cell line. The proliferation and IL-2 production of specific T cell line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BCG pulsed B cell stimulation. It was evident that BCG antigen was presented to T cell lines by B cell. The activity of BCG pulsed B cell was time depending. By treating B lymphocytes with chloroquine which interferes with normal lysosome functions could complete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BCG specific T cell line when B lymphocytes were pulsed with BCG or express of BCG.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B cells must process antigen before presenting antigen to T cells. It is concluded that B lymphocytes can phagocytose, process and present relevant determinants of BCG particulate antigen to BCG specific T cell line, and that human B lymphocyt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ti-tuberculous immunity in vivo, at least as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To pursue the study of this problem, it is suggested to use B lymphocytes deficient mice as experimental model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内注射灭活卡介苗(BCG)后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数量、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的表达及血清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阐明灭活BCG对CD4+CD25+Treg细胞数量及CTLA-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CG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和BCG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3周;再激发6周,构建大鼠慢性哮喘模型。BCG组大鼠在致敏前3 d开始皮内注射BCG,共9周。各组大鼠均行气道高反应性检测,检测CD4+CD25+Treg细胞数量及CTLA-4 mRNA相对表达水平,行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计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GF-β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EOS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G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组胺质量浓度从0.32 g·L-1开始,模型组和BCG组大鼠气道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组胺质量浓度从0.64 g·L-1开始, BCG组大鼠气道阻力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CD4+CD25+Treg细胞/CD4+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G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CTLA-4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G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G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灭活BCG改善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力作用可能与恢复CD4+CD25+Treg细胞数量及功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吡喃阿霉素(tetrahydropyranyl-doxorubicin ,THP)加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BCG)与单用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效果及灌注引起的副作用,测定灌注前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变化,并探讨IL-8变化与药物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2例原发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别给予THP联合BCG(联合用药组)及单用BCG膀胱灌注(单用BCG组),于术前、术后2周、1~6次BCG灌注后2?h留取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IL-8的含量。术后定期行B超、膀胱镜及尿细胞学检查,监测膀胱肿瘤复发情况。并对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灌注引起的副作用及IL-8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用BCG组,两组灌注后副作用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注后尿中IL 8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变化,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发患者灌注后尿中IL-8含量明显高于复发者。结论:THP联合BCG膀胱灌注可有效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且不增加灌注引起的副作用。这一效果是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的叠加作用,而不是化疗药物对免疫药物疗效的放大作用。BCG灌注后尿中IL-8有明显的升高,且变化程度与肿瘤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卡介苗(BCG)是否能感染人B细胞及观察感染后对细胞的影响。方法 人B细胞系Raji细胞与BCG共培养, 4、12和24h后分别用共聚焦及透射电镜观察Raji细胞对BCG的结合和摄取情况,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Annexin Ⅴ-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结果 培养4、12和24h后,感染了BCG的细胞比例分别为12.4%±2.0%, 23.8%±5.1%, 25.2%±4.8%。 BCG感染可引起细胞毒性,4h后Raji细胞存活率为75.5%±8.8%,12h后细胞存活率降至51.0%±5.3%,24h后细胞存活率仅为21.6%±4.2%,而感染灭活BCG的细胞存活率均在95%以上。进一步用流式检测凋亡坏死发现,与未感染细胞相比,Raji细胞感染BCG后凋亡,坏死均有所增加,以凋亡增加为主。结论 BCG可以感染人B细胞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大鼠局限性炎性肉芽肿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建立实验性大鼠肝内和皮下局限性炎性肉芽肿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应用正常Wistar大鼠,开腹直视下肝内和皮下分别注射卡介苗、破壁和未破壁灵芝孢子粉溶液,处理后4和8周时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分析。结果各实验组大鼠在造模前后生命体征均良好,造模后4和8周时肝内和皮下均可见到局限性的炎性肉芽肿病变,但8周时即可出现较重纤维化。结论应用卡介苗和灵芝孢子粉局部注射,可在对机体无明显危害情况下,在大鼠肝内和皮下成功建立局限的炎性肉芽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