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对超低碳钢增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连铸结晶器保护渣引起超低碳钢铸坯增碳的原因。强调指出,除了富集碳层外,含有碳的熔渣层也是引起铸坯增碳不可忽视的原因。并阐述了铸坯增碳的机理,提出了防止铸坯增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晶器保护渣对连铸坯增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超低碳钢水通过连铸结晶器,铸坯含碳量增加的现象。讨论了含碳保护渣对超低碳钢铸坯增碳的影响,降低保护渣中碳含量,有利于减少铸坯增碳。  相似文献   

3.
超低碳钢连铸结晶器用保护渣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功文  吴杰  李正邦  刘良田  邱同榜 《钢铁》1999,34(2):67-69,73
分析了涛铸过程中超低碳钢液增碳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在防止铸坯增碳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超低碳钢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炎 《钢铁研究》1992,(5):44-47
本文叙述了连铸超低碳钢时,结晶器保护渣对铸坯渗碳、增碳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减少、避免铸坯渗碳、增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结晶器保护渣对超低碳钢增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连续铸造超低碳钢结晶器保护渣的特性和铸坯增碳机理,提出了选择保护渣的原则,并介绍了防止铸坯增碳的方法和经验。对降低超低碳钢在连续铸造过程中的增碳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本钢薄板坯铸机在生产无取向电工硅钢的过程中存在的铸坯拉断、中包增碳、增氮等问题,进行了连铸工艺优化。通过采用新型无碳中间包覆盖剂、环保中间包干式料及专用结晶器保护渣后,降低了铸坯增碳量;通过控制钢包到中间包的增氮环节,降低钢水增氮;适当增大二冷水量,控制钢水过热度,防止铸坯拉断等生产事故的发生。改进工艺后,精炼后到成品铸坯的平均增碳量能控制在10×10-6以内,平均增氮量能控制在4×10-6以内。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超低碳钢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连铸超低碳钢时铸坯增碳的机理 ,介绍了国内外在设计和研制超低碳钢用连铸保护渣时为防止铸坯增碳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及实际应用效果。对攀钢开发超低碳钢用连铸保护渣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超低碳钢连铸保护渣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在连铸过程中超低碳钢铸坯表面渗碳和结晶器内钢液增碳的原因,总结了国内外在抑制超低碳钢增碳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对于研究和开发超低碳钢连铸保护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冠  郑万  许博 《炼钢》2023,(2):62-67
针对50钢200 mm厚连铸坯轧制钢板的严重表面龟裂(发生率7.92%)问题,采用扫描电镜、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表面龟裂的形貌、分布、成分等特征。结果表明,表面龟裂随机出现在钢板上,宽度方向上表面龟裂没有固定位置,裂纹深度较浅,两边呈现高亮度组织和氧化原点特征,光谱分析显示裂纹处碳含量比基体高,增碳质量分数0.2%~0.3%。分析认为,连铸过程中铸坯局部增碳,在加热、粗轧过程中热塑性不均匀而导致裂纹及明显的高温氧化特征。根据连铸保护渣增碳机理,优化了结晶器渣线调整模式、铸坯拉速、水口形状、结晶器保护渣成分等连铸工艺参数,有效降低了连铸坯表面局部增碳及钢板龟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日刊《材料和加工》报道] 在连铸超低碳钢时,为防止保护渣的增碳作用,一般应降低保护渣中的碳含量,然而,碳含量降低会影响其熔化速度的控制和保温性能,而导致铸坯质量下降。日本川崎钢铁公司水岛厂开发了能确保保温性能和防止增碳作用的保护渣。保护渣硫含量降低,使板坯熔融层上的碳富集量减少,这可减轻熔融层的变化和对钢液  相似文献   

11.
在使用 CSP 工艺生产低碳或超低碳钢时,在铸坯中,特别是铸坯宽面的中心经常观察到相当数量的微米级碳覆夹杂物.通过对 CSP 流程不同的钢种铸坯取样,研究了这类夹杂物的结构特点和析出机制.指出碳覆夹杂物呈双层结构,外面包裹一层富碳层、中心为钙铝酸盐或含 CaO 的复合夹杂物.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这层富碳物质并非 CaC2.通过对比球墨铸铁中球状石墨的形成条件,指出 CSP 铸坯中存在冷却速度快、S 元素含量低、加钙处理后促球化元素 Ca、Mg 含量相对较高,有大量夹杂物作为形核核心等促进碳覆夹杂物析出的有利条件.C 为易偏析元素,在低碳或超低碳钢铸坯凝固过程中液芯中 C 含量的升高,能够析出球状的碳覆夹杂物.并指出由于碳覆夹杂物的析出,中心钢基体 C 含量降低,碳覆夹杂物析出能够减轻铸坯凝固过程中 C元素的偏析程度.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高碳钢铸坯中心偏析的原因,制定了降低过热度、优化各牌号高碳钢二冷水量等控制措施,借助铸坯内部白亮带验证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的搅拌效果,措施实施后铸坯碳偏析指数明显降低,高碳钢铸坯中心偏析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控制。  相似文献   

13.
钢液凝固过程中碳的不均匀分布是导致铸坯低倍碳偏析的主要原因,研究了钢水过热度、拉速、电磁搅拌强度对铸坯碳偏析指数的影响。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将中间包浇铸过热度控制在20~30℃、拉速1.8 m/min、结晶器电磁搅拌在200 A和4 Hz,对铸坯碳偏析改善有利,碳偏析指数降到了1.02。  相似文献   

14.
周秀丽  宋景欣 《梅山科技》2009,(3):33-34,44
针对梅钢2号板坯连铸机铸坯在高拉速条件下发生的一次异常变形进行分析,对引起铸坯异常变形的机理及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防止重复发生此类铸坯缺陷积累了生产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铸坯横裂纹的产生原因,通过提高钢水流动性、控制铸坯矫直温度在900℃以上、控制低碳钢的碳成分、开发使用专用保护渣和减轻铸坯振痕深度等措施,有效的降低了转炉铸坯横裂的发生概率,提高了转炉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茜  汪爱群 《冶金动力》2004,(6):67-69,79
针对马钢第一炼钢厂圆坯连铸机的铸坯质量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与改进探讨,结合铸机二流改三流的增流改造工程,对铸机设备作了有效改进,对三个循环冷却水系统作了相应的扩建,介绍了主要改进措施和扩建内容。经过8个月的运行考验。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Cr钢的生产流程为120 t BOF-LF-200 mm×200 mm坯CC-轧制。对Φ35 mm 20Cr圆钢锻造的小型机械曲轴的结疤翘皮进行了成分检测、金相分析和电镜扫描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连铸过程结晶器液面波动超过±5 mm,造成保护渣卷入弯月面,引起铸坯表面夹渣和增碳,轧制过程形成结疤翘皮缺陷。通过浸入式水口深度由80~120 mm增加至90~130 mm,强化中间包水口和塞棒管控以及优化保护渣操作与性能使熔渣层厚度为10~15 mm,保证结晶器液面波动稳定在±3 mm内,避免了铸坯卷渣和锻件翘皮。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得知,坯壳在结晶器内冷却不均,使坯壳凝固层厚薄不同,是铸坯产生表面裂纹的主要原因。结晶器内,熔融的保护渣层分布不均,使铸坯表面热传导有所差异,而引起铸坯表面冷却不均,使局部坯壳首先脱离结晶器壁。结果更扩大了铸坯表面冷却速度差异的程度。坯壳局部区域脱离结晶器壁后,若能及时复贴结晶器壁,可改善铸坯表面冷却不均的现象,从而避免裂纹的出现。控制—冷区用水量以达到缓冷,使凝固缓慢区变小,拉伸应变也随之而小,亦可避免裂纹产生。由于铸坯表面裂纹形成的裂纹灶,降低了产生内裂所需要的应力值,易于形成内、外相连的纵裂。同时二次冷却水对刚出结晶器的铸坯进行直接冷却,坯壳表面温度急速下降,致使坯壳内层遭受到很大的热应力,易于引起坯壳产生内裂。这种热应力在坯壳较薄处更为明显。因而增加喷嘴雾化复盖面;对减少内裂是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大方坯合金钢42CrMo铸坯表面凹坑产生的原因,对保护渣成分进行调整,提高了保护渣的碱度、黏度和熔化温度,降低了保护渣的消耗量,使得铸坯表面凹坑消失,且该保护渣还适用于40Ct、35CrMo等其他中碳合金钢,铸坯表面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宝钢超低碳钢用保护渣的开发情况,指出降低保护渣中游离碳含量可有效防止超低碳钢增碳。从保护渣的使用性能,连铸工艺参数和减少铸坯增碳的效果三方面评价了开发的超低碳钢用保护渣,该类保护渣对ω(C)小于20×10^-6以下的超低碳钢类产品的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