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Health Problems 10,ICD-10)将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定义为,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而严重的疼痛,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PSPD)和伴躯体疼痛抑郁障碍( DDPS)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③)水平和临床症状,探索PSPD和DDPS之间生化机制和症状上的交叉和差异现象。方法收集PSPD患者( PSPD组)和伴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患者( DDPS组)进行血清采集、疼痛评分和量表评定,用ELISA法测其血清BDN③浓度。结果 BDN③血清浓度DDPS组( M=11.86 ng/ml)显著低于PSPD组( M=13.62 ng/ml)(t=-2.655,P=0.00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DDPS组[(4.88±1.17)分]低于PSPD组[(6.29±1.41)分](t=-2.769,P=0.007),贝克量表抑郁评分DDPS组[(18.79±7.21)分]高于PSPD组[(14.57±6.12)分](t=2.457,P=0.022),焦虑评分DDPS组[(36.53±9.83)分]低于PSPD组[(39.81±10.44)分](t=-2.168,P=0.031),差异均有显著性;相关关系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 PSPD 组 BDN③负相关(r=-0.336,P=0.039),与PSPD组BDI分呈正相关(r=0.357,P=0.024)。结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伴躯体疼痛的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不同,生化病理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PSPD)是临床较常见且复杂的疾病,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个亚型,病人通常反复就诊、疗效不确定且伴高度焦虑。PSP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暂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多以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药物治疗为主,并联合心理疗法。本文回顾总结近年来PSPD在神经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明确PSPD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病人疼痛、情绪及个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3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病人分为干预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两组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PSPD疼痛严重程度,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评定伴随的情绪状态,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个性。[结果]干预组治疗后8周末、12周末VAS得分、HAMD、HAMA总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末两组间EPQ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SPD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完善部分人格,从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病人疼痛、情绪及个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3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病人分为干预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两组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PSPD疼痛严重程度,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评定伴随的情绪状态,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个性。[结果]干预组治疗后8周末、12周末VAS得分、HAMD、HAMA总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末两组间EPQ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SPD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完善部分人格,从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丘脑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关系,探究PSPD功能连接强度与疼痛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纳入18例PSPD患者和16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分别选择左、右侧丘脑作为感兴趣区,观察PSPD患者与正常对照双侧丘脑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改变情况。选择有改变的功能连接与用于评估疼痛程度的医疗结局用疼痛量表(medical outcome study pain measures,MOSPM)评分值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PS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丘脑与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左侧额下回眶部、左侧豆状核及左侧尾状核的功能连接增强,左侧丘脑与右侧颞下回的功能连接减弱。右侧丘脑与左侧尾状核功能连接强度与疼痛程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PSPD患者存在与丘脑相关的功能连接的异常,这种改变可能是引起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是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躯体形式障碍。本病缺乏可以解释的躯体病变,但受社会心理因素或情绪冲突影响明显~([1])。长期疼痛往往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2]),由于影响社会功能而出现新的情绪冲突可加重症状,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本病患者多因疼痛求助于综合医院,但因我国医疗体系长期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临床医生心理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对本病识别率较低,导致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治以致病情迁延,由于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功能偏侧化与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关系。方法:将37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20例健康受试者设为C组。B组单纯给予舍曲林治疗,每次75mg,每晚1次,疗程6周。A组从开始观察第1天起,药物治疗同B组,并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后,间隔2日,总共治疗15次。分析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及运动阈值(MT)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SP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MT值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受试者右侧大脑半球MT值高于左侧大脑半球MT值(P0.05);且PSPD患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低于正常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P0.05),PSPD患者右侧大脑半球MT值与正常受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3周、6周治疗后A组左侧大脑半球MT值降低(P0.05),右侧大脑半球MT值升高(P0.05);B组仅在治疗后6周右半球MT值降低。经过3周、6周治疗后,A、B两组HAMD、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且A组HAMD评分低于B组评分(P0.05);治疗后3周A组NRS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后6周A、B两组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脑半球功能异常偏侧化可能对PSPD的发病产生重要影响;舍曲林及舍曲林联合rTMS均能缓解PSPD患者疼痛症状、改善PSPD患者的不良情绪,且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认知性电位P300的特点,及其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日本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行P300检测,对60例PSPD患者(PSPD组)与60例健康成年人(normal control,NC组)P300潜伏期、波幅、靶刺激反应时及反应准确率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HAMD)、汉密尔顿焦虑(hamilton anxiety,HAMA)、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定症状严重程度,并探讨P300潜伏期与HAMD、HAMA和N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z导联P300(P3a、P3b)潜伏期延迟、P300(P3b、N2-P3b)波幅降低、靶刺激反应时延迟与反应准确率降低(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300潜伏期与HAMD、HAMA和N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S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焦虑、抑郁、疼痛影响PSPD患者的P300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文拉法辛合并米氮平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1月-2012年9月在上海5所综合性医院就诊的224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th Edition,ICD-10)中关于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诊断的患者.患者随机接受文拉法辛合并米氮平或文拉法辛合并阿普唑仑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e scales,VAS)评分评定急性期疗效,并观察急性期治疗有效患者再接受6个月巩固治疗后PSPD的复发率.结果:急性期治疗6周后,文拉法辛合并米氮平组急性期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文拉法辛合并阿普唑仑组(64.2%比38.6%,P<0.001),第2周文拉法辛合并米氮平组VAS减分率明显高于文拉法辛合并阿普唑仑组[(33.3±19.4)%比(15.7±11.2)%,P=0.023],巩固治疗期文拉法辛合并米氮平组复发率显著低于文拉法辛单药组(29%比40%,P<0.05).研究期间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文拉法辛合并米氮平治疗PSPD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化障碍和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设为A组,37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设为B组,两组均口服度洛西汀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视觉疼痛模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末A组有效率77.42%,B组为97.06%,A 组显著低于B组(χ2=4.10,P<0.05)。结论度洛西汀对躯体化障碍和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但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是我国致残、致死首位病因~([1]),患者常因躯体功能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缓慢、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而导致家庭社会地位改变和对疾病的恐惧,加上神经系统损伤和神经内分泌紊乱等生理改变,患者易在神经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学机制的多重因素下出现焦虑、抑郁情绪,40%—50%卒中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2]),情绪障碍阻碍神经功能、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躯体形式障碍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属神经症之一,它包括躯体化障碍(Briguets综合症)、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等.在临床实践中,这些障碍极难清楚地划分开,它们常常交叉或相互共存,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该类障碍表现为对健康特征多种形式异常的态度,可涉及躯体各个系统和区域.其中,与胸、腹、头、颈有关的症状特别常见[2], 1/2以上患者存在疼痛症状,头痛、胸痛、腹痛、腰痛都多见.作者对本院收治的20例以疼痛表现为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以慢性疼痛为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躯体形式障碍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属神经症之一,它包括躯体化障碍(Briguets综合症)、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等。在临床实践中,这些障碍极难清楚地划分开,它们常常交叉或相互共存,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病人事件相关电位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of 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LPP)的时空模式特征。方法:随机选取15例PSPD病人纳入实验组,15例正常受试者纳入对照组,评定两组ERP-LPP时空模式特征。结果:对照组ERP-LPP的正性图片波幅较高,空间效应可见颞枕叶皮层中度兴奋,稍向颞叶左部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图片时空模式特征不显现;负性图片波幅较高,空间效应可见额、顶、颞及枕叶中部及右部皮层中高度兴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RP-LPP的正性图片波幅降低,空间效应可见额、顶、颞及枕叶中部皮层中度兴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图片时空模式特征不显现;负性图片波幅升高,空间效应可见额、顶、颞及枕叶的中部及左部皮层高度兴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PD病人存在额叶调控情绪能力紊乱,可考虑将ERP-LPP运用于PSPD病人的情绪检测。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波谱分析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方法 ,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脑生化物质代谢在不同脑区域内的变化 ,以证明丘脑是否可以作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定位区域 ;以及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抑郁症和正常人之间 ,是否存在不同脑区域间的生化代谢的不同。方法 :对 6名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者 ,11名抑郁症患者 ,8名正常人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单体素定位扫描的方法 ,扫描各组对象的左右丘脑 ,在部位上对比以额叶 ,获得NAA(天门冬氨酸 ) ,Cho(胆碱 ) ,Cr(肌酸 )的波峰下面积 (Inte gral) ,取相对值NAA/Cr和Cho/Cr作为分析指标 ,进行不同组间 ,不同部位间的对比分析。结果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组NAA/Cr值在优势半球丘脑上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抑郁症组在非优势半球额叶的Cho/Cr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组中优势半球丘脑的Cho/Cr明显低于非优势半球丘脑 (P <0 .0 5 ) ,但这种差异的大小在三组间没有区别 (P >0 .0 5 )。结论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者的优势半球丘脑存在着神经元的受损 ,故优势半球丘脑可能成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功能定位区域。  相似文献   

17.
解蓉  罗桂先 《华西医学》2007,22(2):403-403
躯体化疼痛障碍又称心因性疼痛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是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一个新增的疾病单元[1].  相似文献   

18.
氟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应用氟西汀20 mg.d-1治疗,观察6 w。采用疼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 w,4 w,6 w末疼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疼痛及抑郁症状的有效率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治疗6 w末,有效率分别达75.8%和79.0%。结论氟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躯体化障碍的主要躯体症状及护理对策.对89例首次住院的躯体化障碍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躯体化障碍病人主诉腹部不适、入睡困难、食欲下降、胸痛、头痛、头晕、肢体乏力、心动过速、气促、四肢疼痛、尿频、性功能减退.躯体化障碍病人存在许多躯体不适,护理干预是躯体化障碍病人转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伤频繁发生,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可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等不同程度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1])。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脊髓损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为20%~([2]),严重的躯体障碍,瘫痪的突然发生,易使患者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预后。音乐治疗是运用聆听、演奏、律动等音乐活动的各类形式作为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目前已在精神分裂症、儿童脑瘫、帕金森患者的步态及相关运动、神经康复及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