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不同种类海鞘醇提取物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曾凡林  万新祥 《中药材》2008,31(8):1121-1123
目的:探讨南海常见的皱瘤海鞘、冠瘤海鞘和大洋纵列海鞘醇提取物对体外HepG2 2.215细胞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将三种海鞘醇提取物以不同浓度作用于培养的HepG2 2.215细胞,再检测培养液中HBsAg和HBeAg滴度.结果:三种海鞘醇提取物的浓度大于1 g/L时对HBsAg和浓度大于0.5 g/L时对HBeAg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皱瘤海鞘在抗病毒效果相同时,其细胞毒性较其他两种海鞘低.结论:海鞘醇提取物对HepG22.215细胞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以皱瘤海鞘醇提取物综合效果较好,是抗乙肝新药研究的较好原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皱瘤海鞘不同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的活性。方法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物,利用vero细胞体外增殖模型,通过细胞病变效应法(CPE)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皱瘤海鞘不同部位抑制HSV-Ⅰ对vero细胞感染的作用。结果 皱瘤海鞘水部位TC50值为7.448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093 mg/ml,治疗指数TI为80,具有高效低毒性,与阳性对照药物效果相当。皱瘤海鞘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TC50值为2.299 mg/ml和3.269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225 mg/ml和0.272 mg/ml,治疗指数TI为10,12。结论 皱瘤海鞘水部位在体外抗HSV-Ⅰ具有良好的活性,氯仿与正丁醇部位活性很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皱瘤海鞘不同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 HSV -I)的活性.方法 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物,利用Vero细胞体外增殖模型,通过细胞病变效应法(CPE)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皱瘤海鞘不同部位抑制HSV-Ⅰ对vero细胞感染的作用.结果 皱瘤海鞘水部位TC50值为7.448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093 mg/ml,治疗指数TI为80,具有高效低毒性,与阳性对照药物效果相当.皱瘤海鞘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TC50值为2.299 mg/ml和3.269 mg/ml,综合药效IC50为0.225 mg/ml和0.272 mg/ml,治疗指数TI为10,12.结论 皱瘤海鞘水部位在体外抗HSV-I具有良好的活性,氯仿与正丁醇部位活性很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肝舒康各提取部位的体外抗乙肝病毒(HBV)作用。方法:取各萃取部位作用于乙肝病毒DNA转染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以细胞病变(CPE)考察药物对该细胞的毒性,采用酶联法(ELISA)检测药物对2215细胞分泌的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125、375、62.5μg/mL。最大无毒浓度(TC0)分别为62.5、125、31.3μg/mL;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对2215细胞的HBsAg表达抑制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48.6、14.0μg/mL,对2215细胞的HBeAg表达抑制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52.4、19.7μg/mL,而正丁醇部位均大于125μg/mL。石油醚部位的治疗指数(TI)值分别为2.57和2.43,乙酸乙酯部位的治疗指数分别为26.7和19.04,正丁醇部位均小于2。结论:复方肝舒康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最强,石油醚部位抗乙肝病毒作用较弱,正丁醇部位对乙肝病毒无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皱瘤海鞘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有效部位。方法:应用单纯疱疹病毒2型在Vero细胞上的增殖为模型,运用细胞病变法(CPE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比色法),评价皱瘤海鞘不同部位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药效学活性。结果:水溶性部位显示出明显的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作用,而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作用不明显。结论:皱瘤海鞘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作用,有效部位是水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广东蛇葡萄石油醚萃取部位对乙肝病毒(HBV)的抑制活性。方法将广东蛇葡萄石油醚萃取部位作用于2215细胞(乙肝病毒DNA转染人肝癌细胞),以细胞病变(CPE)为指标,观察药物对2215细胞的毒性,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检测培养液中HBeAg和HBsAg水平。结果广东蛇葡萄石油醚萃取部位对2215细胞HBeAg、HBsAg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99.6 g/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62.5 g/mL;对培养8d的2215细胞抑制HBeAg(IC50)为26.5 g/mL、抑制HBsAg(IC50)为4.3 g/mL;治疗指数(TI)值分别为4.0、23.7。结论广东蛇葡萄石油醚物质部位能明显抑制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活性,为蛇葡萄属药物的抗乙肝病毒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叶蛇葡萄石油醚提取物体外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将大叶蛇葡萄石油醚提取物作用于乙肝病毒DNA转染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以细胞病变(CPE)观察药物对2215细胞的毒性,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检测药物对培养8d的2215细胞分泌的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石油醚提取物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99.1μg/ml,最大无毒浓度(TCo)为62.5 μg/ml;石油醚提取物对培养8d的2215细胞的HBsAg、HBeAg表达抑制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4.2 μg/ml,26.3μg/ml,治疗指数(TI)值分别为23.6,3.8.结论 大叶蛇葡萄石油醚提取物具一定的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为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HH胶囊体外抗2.2.15细胞乙肝病毒作用.方法 HepG2.2.15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的体外实验模型,用不同浓度的HH胶囊干预2.2.15细胞,用CCK-8检测药物细胞毒性,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结果 HH胶囊可以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外HBsAg、HBeAg、HBV DNA及细胞内HBV DNA,此作用具有时间和药物浓度依赖性.结论 HH胶囊具有良好的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5,(9)
目的研究六月青中一种苯乙醇苷taraffinisoside A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以Hep G2.2.15细胞株为模型,通过MTT法检测taraffinisoside A对Hep G2.2.1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上清液HBV DNA的含有量。结果 Taraffinisoside A对细胞分泌HBsAg、HBeAg和HBV DNA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P0.05)。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结论 Taraffinisoside A在体外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皱瘤海鞘有效部位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荣  万新祥 《中药材》2006,29(3):221-224
目的:建立皱瘤海鞘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应用HPLC对不同产地的皱瘤海鞘有效部位供试液进行指纹图谱比较。结果:通过对6份样品的分析鉴定,获得了皱瘤海鞘有效部位的标准HPLC指纹图谱及13个特征峰。结论:HPLC指纹图谱鉴定法可以对皱瘤海鞘有效部位进行鉴定,并为其制剂提供可靠、方便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2.2.15细胞生长规律的探讨及在药物筛选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 .2 .15细胞生长及其分泌HBsAg和HBeAg的规律以及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HB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 (2 .2 .15细胞系 )建立抗HBV药物筛选的实验技术常规 ,对 2 .2 .15细胞及其分泌HBsAg和HBeAg的特性进行初步观察 ,并在此基础上对几种药物体外抗HBV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选择每孔接种 0 .1mL浓度为 3× 10 8L-1的 2 .2 .15细胞培养至 8~ 12d为细胞指数生长期 ,滴板后第 1天上清中HBsAg和HBeAg均阳性 ,第 12天达高峰且含量最高。药物阿特福韦二吡呋酯、鞣花鞣质、无环鸟苷、α -干扰素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 0 .6 7M ,0 .4 9g/L ,0 .75g/L ,>10× 10 8IU/L ,对病毒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 (TI)分别为 2 79,4 .4 7;2 7.2 2 ,5 .4 4 ;1,1;1,1。结论  2 .2 .15细胞抗HBV药物筛选以 3× 10 8L-1/孔培养至 12d作为常规方法较为合适。阿特福韦二吡呋酯、鞣花鞣质均有显著体外抗病毒作用 ,可以作为阳性药物对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乙肝转阴散(YGZYS)对HepG2.2.15细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分泌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YGZYS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最大无毒浓度(TC0);在TC0基础上观察药物5个不同浓度作用于HepG2.2.15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4 d和8 d的细胞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 结果 :TC50 5.386 g ·L-1,TC0 0.736 g ·L-1。提示YGZYS对HepG2.2.15细胞毒性作用较低。在无毒浓度下,YGZYS能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且治疗指数(TI)均大于2,说明YGZYS为高效低毒的抗HBV药物。 结论 :YGZYS可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且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从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中分离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phyllocoumarin)和(-)-表儿茶酸[(-)-epicatechi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为了筛选和确认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HBV活性,以HepG2.2.15细胞为体外研究HBV模型,分别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3 d后收集上清,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影响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评价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对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 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其细胞毒性非常小,CC_(50)均大于200μg/mL.扁枝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泌作用.阳性对照药物阿德福韦酯也抑制HBVHBsAg和HBeAg分泌,但在相同质量浓度(1.6μg/mL)下其抑制作用较扁枝杉香豆素弱.结论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体外抑制HBV HBsAg和HBeAg分泌的作用,从而起到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通过加味四逆散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株,观察其对细胞的毒性和对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效果,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加味四逆散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200mg/mL;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2mg/mL和43.68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64.12和>4.58。结论:加味四逆散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反式3,4′,5-三羟基-二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及相关 的量效关系与构效关系。方法 将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系,MTT法检测样品对HepG2.2.15细胞的毒 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与其上清中总HBV DNA含量,流式细胞仪 检测白藜芦醇时HepG2.2.15的凋亡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白藜芦醇对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治疗指 数(TI)分别为(3.26±0.39),(2.91±0.12);在低毒或无毒浓度(0.11 mol·L-1)下降低DNA拷贝数;呈浓度依赖性诱导 HepG2.2.15细胞凋亡。结论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BV DNA复制, 诱导感染HBV的HepG2.2.15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病毒活性。综合评价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活性,即白藜芦醇苷(Rn1)、甲氧 基取代羟基的苷[4′-甲氧基-3,3′,5-二苯乙烯-3-葡萄糖苷(Rn3)]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17.
大黄醇提液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黄醇提液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分别以大黄醇提液及大黄蒽醌类衍生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HBsAg与HBeAg分泌的影响,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药物作用于2.2.15细胞11d,大黄醇提液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36.69g/L,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1.57g/L、57.30g/L、3.06g/L、>63g/L.大黄醇提液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29g/L、2.34g/L,治疗指数分别为12.06、16.96;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26(1.74)、3.94(61.16)、0.57(3.54)、1.12(>63),治疗指数分别为1.24(0.90)、14.54(0.94)、5.37(0.86)、>52.07(1).结论:大黄醇提液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两抗原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优于大黄蒽醌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18.
白背叶提取物WF对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背叶提取物WF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接种2215细胞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背叶提取物WF培养8 d,以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为指标评价WF对2215细胞的毒性.收集最大无毒浓度下的培养液,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培养液中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 在最大无毒浓度下,WF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WF抑制HBsAg的半数有效量(IC_(50))为8.61 μg/ml;抑制HBeAg的IC_(50)为20.87 μg/ml.结论 WF可明显抑制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具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蜗牛多糖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蜗牛多糖抗乙肝病毒活性。方法:将不同浓度蜗牛多糖与HepG2.2.15细胞株共培养,以拉米夫定为阳性对照药,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计算抑制率。结果:蜗牛多糖在体外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2.8%和52.1%;对HBV DNA的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P<0.05)。结论:蜗牛多糖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且毒性较小,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