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986-3986
目的分析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方法,总结经验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38例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通过气管切开、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雾化吸入、补液、抗感染等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28例临床治愈,10例死亡。结论吸入性损伤病情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有效治疗是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应用的时机选择和指征。方法:对于153例因吸入性损伤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其中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分别为29、55、69例。按气管切开时机选择的不同将117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而36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紧急气管切开组。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烧伤面积平均为(47.76±21.40)TBSA%,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13例,中度42例,重度62例,治疗后死亡29例;紧急气管切开术组烧伤面积为(24.34±15.87)TBSA%,其中轻度16例,中度13例,重度7例,治疗后死亡15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比较,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大(P<0.01),损伤程度重(P<0.05),而死亡率低(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头颈部重度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以提高其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2008年收治的24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4例患者中治愈14例,死亡10例,治愈率58.3%。【结论】早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早期行肺保护性通气,充分应用支气管镜,积极气道灌洗、湿化及促排痰措施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36例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分析,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选择1999年3月~2000年7月收治的吸入性损伤36例,对其死因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6例中治愈30例,死亡6例。结论 早诊断,勤观察,早处理,可提高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36例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分析,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选择1999年3月-2003年7月收治的吸入性损伤36例,对其死因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中治愈30例,死亡6例。结论:早诊断,勤观察,早处理,可提高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统计6l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小儿吸入性损伤死亡率高于成人。由于发育小儿呼吸功能较成人差,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狭窄,尤其吸入性损伤早期局部渗出、水肿、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梗阻死亡。特别注意的是,对严重吸入性损伤患者,即使气管切开通气,在脱落和修复期仍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病房内空气湿化、套管外口敷料湿化、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冲洗、气管内滴药及呼吸机湿化等综合气道湿化护理,观察肺部感染、气道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气管切开时间为伤后2~9h,平均4.6h。拔管时间9~27d,平均13.5d。治愈73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创面脓毒症2例,肺部感染1例,治愈率93.59%。没有出现气道阻塞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地做好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有利于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口腔颌面部爆炸伤致吸入性损伤的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指征和时机。方法本组颌面部爆炸伤致严重吸入性损伤患者共13例,在其早期救治中均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结果13例患者无一例因呼吸道阻塞而死亡。11例正常拔管,气管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2例因肺感染转科治疗。结论在颌面部爆炸伤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早期治疗中,充分把握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指征和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肺保护性通气在重度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呼吸支持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对1996年1月~2000年12月入院的吸入性损伤后气管切开需机械通气48h以上者,进行低潮气量(6~8mL/kg)和适度PEEP模式的通气治疗。结果 共34例接受治疗。24例治愈,死亡10例,所有幸存者通气0.5~3h低氧血症即可纠正。结论 低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适合重度吸入性损伤的呼吸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ARDS及肺炎的发病率,长期机械通气后容易脱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探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从休克期处理、创面处理、并发症处理几个方面,总结了2000年元月至2010年元月112例吸入性损伤的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112例患者中治愈107例,治愈率95.54%。结论及时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封闭创面、正确及时的液体复苏等综合治疗,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成批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成批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1年收治一批共16例特重烧伤伴吸入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16例患者中治愈14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87.5%。结论:应用综合治疗措施,如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早期切痂微粒皮肤移植、雾化、气道灌洗及生长激素的应用等,能明显提高成批特重烧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5年来我院治愈29例重度烧伤患者的经验。方法(1)抗休克治疗;(2)吸入性损伤处理;(3)创面处理。结果29例重度烧伤患者,经过全身抗休克、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深度创面进行手术切削痂植皮,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及时行气管切开,均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结论(1)及时有效补充血容量是休克期治疗的关键。(2)重度吸入性损伤入院时,必须给予气管切开,高浓度吸氧,及时气道湿化雾化治疗。(3)休克期切削痂的植皮,可以减少毒素吸收和全身感染机会,减少输液输血量,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4)合理使用抗生素。(5)重视早期肠道营养。  相似文献   

13.
谭加韬  曹文安 《华西医学》1997,12(3):360-361
本文总结了5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在治疗上行抗休克、气管切开、氧气治疗,重症患者行人工通气等。本组死亡14例,死亡率26.9%,死于并发主多器官衰竭(MSOF)等。本文对吸入性损伤治疗,休克治疗与并发症防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吸入性损伤已成为当前烧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也是阻碍烧伤治愈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1998年 3月~2 0 0 2年 3月 ,我院对中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 34例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我院烧伤科收治的中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烧伤患者中 ,6 8例行气管切开 ,男5 2例 ,女 16例 ,年龄 12~ 5 5岁。烧伤总面积 <5 0 % 12例 ,5 0~ 80 % 5 6例。吸入性损伤的原因为铁 (钢 )水高温烟雾2 8例 ;汽油 16例 ;酒精火焰 2 4例。 2…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连枷胸的救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抢救与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救治方法。采用外固定与治疗肺挫伤并重,及时有效的气管切开和呼吸机支持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治愈76例,死亡2例,治愈率97.44%。气管切开32例,呼吸机支持呼吸44例。结论 对创伤性连枷胸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期行气管切开度呼吸机支持呼吸,可防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气管套管气囊放气时间不同对气道黏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晓方  明志国  赵志伟 《护理研究》2004,18(10):891-891
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至肺实质的损害。吸入性损伤已成为当前烧伤的重要死亡原因,病死率可达3 0 %~90 % [1] ,气管切开术的广泛应用,使很多严重烧伤并伴有吸入性损伤的病人避免了因窒息而死亡的危险,通过对2 0例气管切开病人气囊定时放气与不定时放气的对照观察,结合气管切开的护理[2 ] ,对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2 0 0 1年—2 0 0 3年我科气管切开病人中选择2 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7岁~5 0岁,烧伤面积2 0 %~10 0 % ( 74.2 5 %±2 4.2 % ) ,置管时间5d~2 0d ,为使用呼吸机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37例吸入性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前、后及拔管时、拔管后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 本组严重烧伤并发吸入性损伤患者37例中,治愈34例,转院2例,死亡1例.结论 对吸入性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温粉尘致吸入性损伤气道冲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0年-2005年收治的21例高温水泥粉尘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采取认真做好入院急救的护理、及时安全的气道冲洗操作、保证呼吸道的通畅等综合措施。结果 综合措施对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促进呼吸道内水泥粉尘及气道分泌物与脱落物的排出、减少CO2潴留和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等作用。其中13例治愈,5例并发创面脓毒症(Sepsis)或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自动出院,3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于伤后15-36d死亡。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后气道反复冲洗是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雾化吸入在吸入性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气道吸入性损伤的疗效。方法14例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烧伤后6h左右行气管切开,所有患者气管套管外加人工鼻,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雾化吸入(500u/次,4~12次/d),定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雾化吸入表皮生长因子局部治疗,轻度吸入性损伤气道黏膜5d左右修复,中度吸入性损伤9d左右修复,重度吸入性损伤14~21d修复,所有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雾化吸入能有效促进气道黏膜修复,与既往文献报道相比,黏膜修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0.
孙超  朱伟斌 《全科护理》2016,(4):376-378
[目的]总结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的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大面积烧伤95%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因脑缺氧、脑损伤,现病人昏迷,继续使用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创面愈合,1例大面积烧伤97%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其余3例顺利拔除气管切开插管,后期创面愈合,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正确有效的气道护理可维持有效的呼吸、减少气道的损伤、降低翻身床使用过程中管道滑脱的几率、减轻病人的痛苦,从而达到更高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