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民对政府话题和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互联网成为新时期思想文化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社会舆论舆情信息的传播渠道.伴随网络信息的不断扩大,网络舆情形势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谐,值得重视.当前我国也建立了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体系,并不断完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当前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欢 《新闻传播》2023,(2):108-110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信息传播途径更多,传播效率更高,同时也使网络舆论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在此期间,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引导和管控力度,及时应对新媒体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性地制定舆论信息传播规则。本文主要结合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并提出新时期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方法,在有效控制网络信息基础上使网络传播模式朝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确保舆情变化可控,并有序、正确的引导网络舆情,在社会范围内传播和谐声音。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初步形成一套舆情信息工作体系,并在机构、队伍、制度、理论、技术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该体系存在工作机构不健全、报送内容不明晰、报送指向不明确、人员激励不充分、信息分层不具体、信息采集不深入、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需完善舆情机构和网络,加强部门间合作交流和信息共享,强化舆情工作者激励机制,深化舆情信息分析研究,构建舆情调查和安全保障机制,以形成职能明确、运作有效、成果显著的舆情信息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海量信息以爆炸的方式产生,由于信息采集数量较大,信息分析难度上升,舆情预警时间缩短,舆情应对日益复杂,新媒体技术给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时代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我国应该积极构架以政府为引导,广大网民参与的新型网络舆情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技术发展使网络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主体与受众融合,传播渠道与方式多元,传统传播流程被改变;网络舆情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个体成为网络舆情形成和扩散中心,政府“把关”功能严重削弱,出现传播权滥用与“网络串联示威”。新媒体技术还给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信息采集数量巨大,信息分析难度增加,舆情预警时间缩短,舆情应对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6.
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开放的互联网以其交流便捷、传播迅速等显著特征成为反映社情民意最常用的窗口.但网络舆情的自由化与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会给社会舆论安全和国家稳定带来消极影响.针对网络舆情主体规模庞大的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与预警势在必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说明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和预警研究的背景、意义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归纳出最能直接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八大内容,并构建了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多通道提取、分析与挖掘以及研判与预警三个层面的系统体系架构,旨从整体上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隐患的及早发现、快速响应、应急控制、主动疏导和反馈调整,促高校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旖旎 《大观周刊》2012,(51):465-465
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作为网络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因网络舆情的演化和扩散而短时间内在现实中触发的突发性事件。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的舆情信息收集工作要注重收集的内容和方法。公安机关既要从人、载体、事方面来研究信息收集的内容,也要运用及时和系统的信息收集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策略,其中包括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的等级和技术;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引导体系的条件与要求,包含引导机制的建立条件、对舆情监测引导员的要求,舆情监测引导的时效性,舆情监测报告的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引导标准流程。探讨了如何多方联动正确引导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其中包括政府应在舆情引导与安全监管上双管齐下,食品企业应增强信息传播力,媒体做好舆情应对工作,加强公民网络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9.
杨琨 《新闻传播》2023,(6):44-46
在融媒体大环境下,舆情的产生、传播、发酵等过程已经与几年前发生较大变化,相对应地,舆情应对的方式与方法也面临颠覆性的改变。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事故频发,舆情应对从业人员亟须强化网络舆情的相关制度管理工作。一方面来说需要建立完整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另一方面还需要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事故出现的原因和根源,以预防为主要工作,重点在发生舆情时做出相应的正面引导并进行形态意识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应用移动互联网尽可能推动云平台的发展,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信息的发布和评论,避免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本文拟从新闻报料的新形势、舆情应对的新挑战及舆情应对的新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希望对舆情应对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网络和舆情信息工作是对普罗大众相关利益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有效表达,是民情和民意的重要载体。在大数据时代,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网络文化的入侵以及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必须构建起完善的"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便于"网络舆情"的管理。为此,文章基于现阶段我国"网络舆情"传播周期和"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预警机制和监管体系两个方面,论述了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监管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影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润喜  陈强  赵峰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115-119
网络舆情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并对其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网络舆情能够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促进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形成,提高政府的行政回应性,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推动行政问责制的完善以及强化政府公共性等方面。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发挥网络舆情的作用,科学制定网络舆情管理的顶层设计,增强政府合理利用网络舆情的能力,建立面向公众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认为网络舆情信息因其传播模式的网状化、传播内容的开放化、传播主体的隐匿化以及传播手段的个性化等显著特征,使得经典的传播效果理论受到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尤其是“把关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与“使用和满足”等理论所强调的观点或假说,在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实践中,有的得到了印证和加强,而有的出现了背离和不适应。文章试图重新审视和构建新的理论体系,使之与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情绪虽然以生物性反应为基础,但主要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化和语言是建构情绪的重要手段。个体情绪借助语言在社会网络间传播,实质是一场以情绪理解为内核的群体情感互动仪式。互联网群体传播帮助人们通过建立弱关系扩大社会网络,促进个体情绪在传播范围上的量变和情绪性质上的质变,形成社会情绪型舆论。网络语言具有表层和深层双重情绪基因,通过模因复制进行群体传播。在此过程中,网络语言具有三重效应:一是凝合效应,促进深层情绪整合,形成社会舆论;二是转移效应,其表层的娱乐性、游戏性特征能推动情绪转化,疏导社会舆论;三是沉淀效应,累积社会情绪氛围,沉淀社会参与基因,建构网络语言所诞生和维护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4.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of 2015, an environmental documentary called Under the Dome in which Chai Jing acted as a narrator has caused the public opinion to boom in social media in China. Why could a documentary released by internet attract so much attention and spark such a heated discussion? 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have influence on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f social media environmental mobilization? This paper employed case study and semi-structure interviews to reveal these questions. It turned out that individual trust, group norm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 of the social capita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media environmental mobilization. The reason why Under the Dome became a hot issue was that it made full use of the social media users’ trust on the mobilizer, aroused the mobilized’s emotions and combined the network channel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5.
指出当前舆情信息工作已成为政府部门了解社会状况的重要手段,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一直参与其中。通过总结目前我国图书馆舆情信息工作的主要形式,分析面临的困境,从多角度探讨构建区域性图书馆舆情信息工作联盟的设想,包括可行性分析、确立公共图书馆的主体地位、其他类型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以及舆情信息工作联盟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为舆情信息工作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几组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舆论是多种社会因素复杂互动的结果。研究网络舆论,需要将它放在更宏观的社会环境下,深入地研究它与其他社会因素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在中国网络舆论的发展中,有几组关系是值得深入关注与思考的。从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并不等于现实民意,但它是观察现实民意的一个重要的参数。从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的关系看,网络舆论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暴力现象,但这种现象是社会舆情的一种反映,不能简单以制止网络暴力为理由来阻止网络自由表达。从网络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不应该干扰司法的独立,但是舆论作为一种监督力量应该有助于推动司法的公正。从网络舆论与传统道德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受到冲击,表现出了一种自我纠结的困境,这种困境在网络舆论以及网民的行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洪黎  柴春英 《新闻界》2009,(2):74-75
网络媒介的崛起,为媒体、公众和政府三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构建富有生命力的主流舆论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参与舆论构成的各方,应努力实现社会意见相互交换的畅通,媒体从业行为的高专业标准以及意见表达的成熟与理性,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疫情”十分严峻。认识、理解和防控“信息疫情”的根本途径在于公众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全面探索公众信息素养培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素养内涵梳理,总结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目标。结合社会需求与信息环境,分析关注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现实动因与积极意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已有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培育对象较单一、培育断层等问题。由此提出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应:扩大信息素养培育范围,以终身学习理论为宣传支撑,推进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供给侧发展,出台国家层面的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体系,净化信息素养培育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建模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姜  吴鹏  甘利人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9):136-143
以国外SCI、EI、ISTP数据库和国内CNKI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中关于网络舆情建模主题的论文为分析对象,从论文数量和研究方法上对网络舆情建模进行总体概括,根据建模对象的不同将其分为针对网络舆情信息本身的建模方法和针对网民群体的建模方法两大类,并对每大类下面的建模方法进行讨论,指出各类模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并探讨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