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SYNTAX积分、临床SYNTAX积分及总体危险分类系统(GRC)对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置入Cypher select药物洗脱支架的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共24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积分、临床SYNTAX积分和GRC,并根据三分位数值分别分为低分、中分及高分组。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PCI术后患者的MAC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评价SYNTAX积分、临床SYNTAX积分及GRC对患者术后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并对三者的预测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失访14例,随访率94.2%。随访中位时间32.7个月,40例观察到MACCE。SYNTAX积分低分(≤20.5)、中分(21.0~31.0)及高分组(≥31.5)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1%、17.0%及28.2%。临床SYNTAX评分低分(≤19.5)、中分(19.6~29.1)及高分组(≥29.2)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6.2%、8.4%及32.0%。GRC低、中、高分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5.9%、10.2%及68.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SYNTAX积分、临床SYNTAX积分、GRC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 SYNTAX积分AUC=0.655(95%CI 0.565~0.745,P=0.002),临床SYNTAX积分AUC=0.642(95%CI 0.541~0.742,P=0.005),GRC AUC=0.653(95%CI 0.543~0.762,P=0.002)。结论 SYNTAX积分、临床SYNTAX积分、GRC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行PCI治疗后的MACCE均有预测作用,可作为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YNTAX评分对冠状动脉单双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1年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PANDAⅢ临床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全人群、随机对照研究,共入选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来自46家中心的2 348例患者。前瞻性地收集所有患者的SYNTAX评分,其中有1 663例为冠状动脉单支或双支病变患者。根据SYNTAX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SYNTAX评分≤22分为低分组(1 388例),22分32分为高分组(63例)。结果 低、中、高分组中分别有1 378例(99.28%)、211例(99.53%)、63例(100.00%)患者完成了1年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低分组6.31%(87/1 378)、中分组10.90%(23/211)、高分组20.63%(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分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低、中分组(11.11%比1.45%比1.42%,P<0.001)。所有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随着SYNTAX评分的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YNTAX积分对冠心病3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患者PCI预后的作用。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3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并接受PCI的患者1 90例。对每例患者造影结果进行SYNTAX评分,SYNTAX评分按三分位数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经PCI的冠心病3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190例患者中,29例出现MACCE,发生率为15.3%。SYNTAX积分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9.1%、1 6.2%及30.9%。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YNTAX积分HR=2.07,95%CI:1.25~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SYNTAX积分是预测PCI预后的较理想工具,该积分系统也适用于我国冠心病3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探讨胱抑素 C 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29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对其中确诊冠心病的219例进行冠脉 Gensini 评分,并将其分为低分组(0-30分,n=110例)和高分组(≥30分,n=109例),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应用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根据冠脉 Gensini积分将患者分组后,高分组 CysC 水平高于低分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水平与 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5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ysC水平和高龄、男性、低 HDL水平是高 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 CysC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12-0.846),当CysC诊断临界值取1.08 mg/L 时,其诊断效率最高,敏感性为77.4%,特异性为67.5%。结论胱抑素C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YNTAX积分、临床SYNTAX积分及Global Risk Classification(GRC)对左主干/3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临床的预测作用,并评价三种积分系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3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置入Cypher select药物洗脱支架的左主干/3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共19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三种积分系统,并根据3分位数值分别分为低分、中分及高分组。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PCI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评价三种积分系统对患者术后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评价三者的预测能力。结果:190例患者中,失访10例,失访率5.3%,随访中位数为29.4个月,29例观察到MACCE,MACCE发生率18.5%。SYNTAX积分低分(≤20.5)、中分(21.0~31.0)及高分组(≥31.5)的主要MACCE发生率分别为9.1%、16.2%及30.9%。临床SYNTAX评分低分(≤19.5)、中分(19.6~29.1)及高分组(≥29.2)的主要MACCE率分别为14.9%、9.8%及30.6%。GRC低、中、高分组的MACCE发生率分别为17.8%、14.2%及46.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三种积分系统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 SYNTAX积分AUC=0.667(95%CI=0.564~0.770,P=0.004),临床SYNTAX积分AUC=0.636(95%CI=0.519~0.753,P=0.020),GRC预测PCI术后MACCE的能力(AUROC=0.617,95%CI=0.512~0.736,P=0.046),三者都显示对MACCE有预测价值。结论:三种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左主干/3支病变患者行PCI治疗后的MACCE均有预测作用,可作为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冠心病患者204例,依据SYNTAX总积分将患者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测定所有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三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糖尿病比例随着冠脉病变SYNTAX总积分的升高而升高(P<0.05).Logisit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比例、同型半光氨酸水平与冠心病SYNTAX总积分高分组的危险性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患者SYNTAX总积分高分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获得的SYNTAX评分,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在发病后12h内行PCI治疗的397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单纯冠状动脉病变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ergy betwee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TAXUS and cardiac surgery,SYNTAX)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无复流的判断标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YNTAX评分与急诊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共79例(19.9%),其中SYNTAX评分高分组无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OR=2.46,95%CI=1.72~3.41;P〈0.001)、入院前服用β阻滞剂(OR=0.62,95%CI=0.41~0.92;P=0.021)、术前Killip分级(4级,OR=3.78,95%CI=2.14~6.48;P〈0.001)、再灌注时间(≥2h,OR=1.37,95%CI=1.02~1.79;P=0.036)、及SYNTAX评分≥15.75(OR=1.16,95%CI=1.01~2.45;P〈0.001)是直接PCI术无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前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获得的SYNTAX评分对于预测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现象并进行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院心电图将STEMI患者(n=80)分为QRS波终末变形阳性(3级缺血)组、QRS波终末变形阴性(2级缺血)组。两组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SYNTAX评分,分为高分组(≥22分)、低分组(22分)。结果 3级缺血组29例、2级缺血组51例,其中高分组27例、低分组53例。3级缺血组SYNTAX评分明显高于2级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8.3)分vs.(13.5±6.8)分,P0.001)]。高分组心电图3级缺血现象明显多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4%vs.20.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3级缺血(P0.001)、年龄(P=0.017)、糖尿病(P=0.014)、前壁心肌梗死(P=0.012)是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QRS波终末变形阳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3级缺血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SYNTAX评分高可能有助于解释3级缺血与预后差的联系。对STEMI患者以心电图3级缺血来预测冠状动脉高SYNTAX评分,可能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血运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PC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术的STEMI患者150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100例和MACE组50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用ROC曲线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风险。结果 MACE组Gensini积分及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组[(68.13±18.20)分vs (49.20±15.43)分,(389.48±88.81)μmol/L vs (320.00±61.00)μmol/L,P=0.000]。血清尿酸和Gensini积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95%CI:0.694~0.877)和0.789(95%CI:0.703~0.876)。当血清尿酸为378.5μmol/L时,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2.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4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Gensini积分是PCI术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患者血清尿酸和Gensini积分水平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PCI术后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后SYNTAX积分对冠心病( CHD )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行PCI的CHD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计算PCI术前、术后SYNTAX积分。分别分为低、中、高分组,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各组生活质量。结果 PCI术前SYNTAX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 PCI术后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方面,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在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方面,高分组明显低于低分组、中分组( P均<0.017);在疾病认知程度方面,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7)。结论术后SYNTAX积分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IgM(ox-LDL-Ab IgM)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诊断明确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9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38例为对照组。STEMI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并以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别测定血清ox-LDL-Ab IgM水平,分析ox-LDL-Ab IgM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UAP组、STEMI组的ox-LDL-Ab 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UAP组与STEM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STEMI组血清ox-LDL-Ab IgM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降低(P=0.000),但与Gensini积分未见相关性(P=0.212);ox-LDLAb IgM水平与丙二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319,P=0.002)。结论血清ox-LDL-Ab IgM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它可能具有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尿肽前体(NT proBNP)联合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3个月随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 )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4例STEMI患者入院时血NT proBNP水平及TIMI危险评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 NT proBNP 在评分中的分值及其最佳界值,建立 NT proBNP联合TIMI危险评分的新评分系统,比较其与常规TIMI评分对STEMI患者住院期及3个月随访期 MACE发生率预测价值。结果通过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发现,NTproBNP 的 AUC 为0.732(95%CI 0.670-0.794,P〈0.01);预测MACE发生率的最佳界值为741。TIMI危险评分的AUC为0.792(95%CI0.735-0.848,P〈0.01)。NT proBNP联合TIMI危险评分的新评分系统的 AUC为0.836(95%CI 0.786-0.885,P〈0.01),经配对比较,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977,P〈0.01)。结论入院时 NTproBNP可以增强TIMI危险评分对 STEMI患者住院期及随访期 MACE发生率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1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70例)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145例);冠心病组患者再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HbA1 c<7%组(282例)和 HbA1 c≥7%组(88例),按SYNTAX评分分为SYNTAX评分低危组(1-22分,181例)、中危组(23-32分,125例)及高危组(≥33分,64例)三个亚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HbA1 c≥7%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SYNTAX 评分显著高于HbA1 c<7%组[(25.6±9.97)分比(20.92±10.26)分, P<0.01]。SYNTAX评分高危组和中危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低危组[(8.74±0.83)分、(7.74±0.62)分比(5.12±0.49)分比(5.68±0.59)分],且低危组也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HbA1c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764,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YNTAX评分高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YNTAX评分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干预措施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现象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接受过PCI术无复流预防及治疗措施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7例STEMI患者,其中PCI术前采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患者34例(抽吸预防组),冠状动脉内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患者34例(替罗非班预防组),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中应用替罗非班18例(替罗非班治疗组),应用替罗非班+血塞通18例(替罗非班+血塞通组),应用腺苷11例(腺苷组),应用维拉帕米12例(维拉帕米组)。随访及分析患者18个月及36个月时发生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抽吸预防组、替罗非班预防组、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组、腺苷组、维拉帕米组六组127例患者随访18个月时,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9%、17.6%、33.3%、27.8%、45.4%、50.0%;MACE发生率分别为8.8%、29.4%、50.0%、38.9%、63.6%、66.7%。抽吸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MACE发生率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替罗非班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总体MACEs发生率低于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治疗组、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四组47例患者随访36个月时,各组间MACE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替罗非班、替罗非班联用血塞通、腺苷、维拉帕米几种药物治疗无复流现象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SYNTAX评分(SXscore)和临床SYNTAX评分(CSS)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5个月主要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547名接受择期PCI或直接PCI患者,记录病变SXscore和CSS评分,随访PCI术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评估评分与事件的关系.结果 随访15个月,高、中、低SXscore三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分别为13.5%、6.8%及0.0%(P<0.0001).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Xscore(RR=1.101,95%CI 1.070~1.134)及CSS(RR=1.017,95%CI 1.009~1.022)均是MAC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均为P<0.0001).结论 SXscore评分和CSS评分是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MAC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探讨NLR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219例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冠脉Gensini评分并根据其结果将其分为低分组(0~30分)142例和高分组(〉30分)77例,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并计算NLR,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NLR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及冠脉正常患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②以冠脉Gensini积分将患者分组后,高分组NLR与低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是高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658(95%CI:0.583—0.733),且当NLR切值取2.385时,其诊断效率最高,敏感性为64%,特异性为63%。结论:NLR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长期预后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共964例AMI行急诊PCI治疗的资料,分析长期随访期间临床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52.7±11.7)月,最长达8年。随访期间出现MACE者的年龄[(66.16±11.34)岁:(60.04±11.49)岁]、陈旧心肌梗塞比率(67.04%∶45.24%)、心功能分级≥KillipⅡ级(71.47%∶20.60%)、反映心肌梗塞面积的CK-MB峰值[(140.74±127.43)U/L∶(112.52±119.37)U/L]、糖尿病患病(63.53%∶47.22%)、入院血糖水平[(11.81±7.46)mmol/L∶(9.69±4.85)mmol/L]、纤维蛋白原浓度[(280.24±76.59)mg/dL∶(272.35±70.18)mg/dL]、入院白细胞水平[(11.68±4.36)×109/L:(10.77±3.40)×109/L]、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6.24±7.33)h∶(5.30±3.92)h]、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记分[(115.09±52.74)分:(86.26±43.91)分]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0.05~0.01),出现MACE者心肌梗塞溶栓心肌灌注(TMP)明显差于未发生者(P=0.000)。随访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次为术后TMP分级≤Ⅱ级(RR=5.08,P=0.000)、陈旧心肌梗塞病史(RR=2.73,P=0.046)、入院心功能分级≥KillipⅡ级(RR=2.68,P=0.0006)、糖尿病病史(RR=2.25,P=0.025)以及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RR=2.12,P=0.033)。结论:术后TMP分级≤Ⅱ级、陈旧心肌梗塞病史、入院心功能分级≥KillipⅡ级、糖尿病病史以及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均为急性心肌梗塞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术后TMP分级≤Ⅱ级的相对危险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ABP辅助治疗对不同的TIMI评分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2005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未发生机械并发症(室间隔穿孔、严重瓣膜反流及心脏游离缘破裂)并且院内生存24小时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IABP机械辅助的有294例患者。将患者按照针对STEMI的TIMI评分方法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7分)、高危组(8~14分)。分析不同危险度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低危组429例患者中,应用IABP的患者数量较少(23例),IABP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均无院内死亡,未见明显不同;在中危组(293例)中,IABP治疗组(119例)与常规治疗组(174例)相比,院内病死率明显降低(5.0%vs.12.1%,P0.05);高危组(176例)中,应用IABP患者(152例)较常规药物治疗组(24例)院内病死率较低(18.4%vs.29.2%),但无统计学差异(P=0.220)。多变量Logistic回归结果:IABP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保护因素(OR=0.109,95%CI:0.025~0.484,P=0.004)。结论:在TIMI评分4-7分(中危组)的患者中,应用IABP可以提高患者在院期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