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进行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目前临床使用的MRI与MRS一体化磁共振机磁场强度已经达到1.5~3.0T,能够同时进行多体素磁共振波谱 ( multivoxel MRS) 检测,得到磁共振波谱图(MRSI) ,可以反映各部位代谢产物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
MRI空间定位技术与波谱技术相结合,可以得到特定区域内的磁共振波谱(MRS).与MRI相比,活体MRS以及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或化学位移成像(CSI)能够提供更多的生物化学信息.活体MRS是目前唯一无创性实时提供组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代谢物动态变化、空间分布和能量状态的方法,从分子水平反映活体组织的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磁共振的化学位移现象对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以谱线的形式来表示所测定区域的某种特定物质的相对含量.是目前一种可以在活体检测物质代谢及生化物质含量的无创性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对一系列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的方法,是目前对人体唯一无损伤性,用以研究活体组织器官代谢和生化变化以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一般先行MRI检查,根据图象所提供的病变部位,对兴趣区进行MRS检查,将MRS检出的代谢、生化表现与解剖部位的形态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是利用磁共振的化学位移现象对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以谱线的形式表示出MRI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ing,ROI)内物质生化代谢的变化,是一种无损伤性研究活体组织生化代谢的技术。1976年磁共振波谱技术首次应用于活体,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MRS技术得到飞速发展,近10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MRS从动物实验阶段逐渐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使影像医学从形态显示向功能代谢检测的方向前进了一步。MRS可以广泛应用于脑、肌肉、肝脏和心脏等实质脏器,其中质子MRS(1H MRS)在脑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1 MRS 基本原理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及其化学位移或自旋耦合作用,来测定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的分子成分和含量的一种检测技术,亦是目前惟一对活体的组织代谢、生化环境等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无创性[1]、可重复性以及发现代谢异常的敏感性等特点,能有机结合磁共振成像提供的多个体素的频谱信息和代谢物空间分布图像信息,将影像学研究深入到生物化学甚至基因水平,分单体素波谱和多体素波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波谱(MRS)技术的发展,肝脏MRS已从离体标本和动物实验研究向临床应用过渡,并已取得初步成果.就肝脏MRS通常被分析的原子核谱线特点及其在活体肝脏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肝脏MRS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活体和离体高分辨磁共振波谱(MRS)研究肿瘤的重点之一是有关磷脂(PL)及其前体和相关分解代谢物的信号和意义以及寻找评价肿瘤进展及其对治疗反应的全新的生化指标.综述人体肿瘤磷脂代谢的磁共振波谱研究现状和趋势;人体肿瘤(乳腺癌、脑肿瘤和淋巴瘤)MRS定量测定PL的代谢物(包括磷酸胆碱、磷酸乙醇胺)和甘油衍生物(如,甘油3-磷酸胆碱和甘油3-磷酸乙醇胺);MRS检测的相关参数与细胞生长状态和(或)细胞致瘤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H MRS技术及其在脑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2002,17(3):266-268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 MRS)是影像学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它能提供组织代谢物的化学信息.1H和31P均可用于脑组织MRS研究,而1H较31P更敏感.1HMRS可对神经元的丢失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对1HMRS在颅脑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频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核磁共振基本成像原理及其化学位移和自旋耦合现象,在活体上无创伤地测定能量代谢和体内化学物的一种检测技术,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长期以来,MRS分析的脑代谢物检测结果以代谢物之间的比率来表达,但不可靠,近年来应用内标准和装有标准脑代谢物的外标准来获得脑代谢物的绝对浓度.在临床MRS应用中,代谢物绝对浓度的分析较比率分析有更多优点.本文就MRS的基本原理及1H-MRS定量测定脑代谢物浓度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临床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可以无创性地测量在体及离体组织中的代谢产物组成、浓度水平及能量状态,从而反映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正确的评估来源于准确的结果,而影响MRS结果的因素繁多,其中正确的数据处理是关键步骤之一.就MRS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MRI和MRS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 (PC)的MR和MRS的表现 ,探讨MR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2 7例 (BPH 1 7例 ,PC 1 0例 )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和MRS所见。MRI分析指标为前列腺大小和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肿瘤侵犯程度。MRS观察枸橼酸盐 (Citr)和胆碱复合物(Cho)化学位移及其比值。结果  1 2例 ( 1 2 / 1 7,70 .6 %)BPHT1 WI上前列腺不规则增大 ,呈均匀的低信号 ,5例( 5 / 1 7,2 9.4 %)前列腺大小、形态正常 ;T2 WI上前列腺中央腺体显著增大 ,与外周带高信号分界清楚 ,1 4例 ( 82 .4 %)增生腺体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低信号和高信号结节灶 ,3例 ( 1 7.6 %)表现为弥漫性低信号 ;MRS上Citr波峰升高 ,Citr/Cho比值增大。 1 0例PCT2 WI上高信号外周带内见局灶性低信号区 ;4例位于前列腺包膜内 ,6例前列腺包膜受累 ,3例侵犯精囊 ,2例侵犯血管神经束 ,1例侵犯膀胱 ,1例盆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 ,部分相互融合成块。MRS上Citr峰明显下降 ,Cho峰升高 ,Citr/Cho比值明显下降 ,与BP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MRI能很好地反映BPH特点和判断PC包膜内、外受累 ;MRS能提供前列腺组织的代谢信息有助于鉴别PC和BPH。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MRI表现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代谢特征,探讨MRI和MRS相互结合在前列腺癌和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6例前列腺癌和32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MRS所见.MRI分析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肿瘤侵犯程度等.MRS测量枸橼酸盐(Citrate)、胆碱(Choline)、肌酸(Creatine)的峰值、(胆碱 肌酸)/枸橼酸盐[(Cho Cr)/Cit,CC/C]的比值.结果:前列腺癌中有20例在T2WI像上有明显的前列腺癌征象,其中18例侵犯精囊,14例侵犯膀胱,12例侵犯盆腔周围骨组织,5例侵犯直肠,5例盆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并部分相互融合成团;余6例未见明显的前列腺癌征象.MRS上将前列腺分成六个区,在MRS代谢图上标记出体素(测量点)归入相应分区.每例取4个体素(体素或MRI上疑点),58例中一共取232个体素进行测量,前列腺癌cit峰值均明显下降,Cho峰值均升高,标记出手术或穿刺活检取材癌区的CC/C平均值为2.3730±1.97548,增生的波谱形态和癌相反,CC/C平均值为0.5450±0.488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5,P=0.000<0.05).结论:MRI能对前列腺癌定位,了解侵犯部位及转移情况.MRS能根据MRI提示的病变及可疑部位进行定量分析、显示其代谢情况.MRI与MRS相结合能提高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是一种无损伤性研究人体正常或病理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其特异性较强,在脑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1H MRS的技术原理及其在脑恶性肿瘤诊断、伽玛刀治疗方案设计、疗效观察及评估预后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叙述,同时对1H MRS在伽玛刀中的应用价值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是一种无损伤性研究人体正常或病理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其特异性较强,在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1^H—MRS的技术原理及其在胶质瘤的分级、鉴别诊断、评估预后及疗效观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归纳出1^H—MRS在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波谱技术在肌骨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S是利用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对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的方法,其常用序列和定位方法包括深度分辨表面波谱(DRESS)技术、点分辨表面波谱(PRESS)技术、活体内图像选择波谱及激励回波采样(STEAM)模式等。MRS在肌肉骨骼系统中主要用于评价骨骼肌的能量代谢状况、代谢性肌病及继发性肌代谢改变、诊断原发性骨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及判断治疗后反应、区分瘤内坏死与存活瘤组织以及判断肿瘤复发。结合常规MRI.可以为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MRS)技术测量海洛因依赖者前额叶皮层与海马温度变化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对18例处于戒断治疗期的海洛因依赖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于静息态和视觉刺激(呈现海洛因相关图片)诱导渴求状态下进行单体素MRS扫描,测量前额叶皮质和双侧海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化学位移值,通过修正后的温度-NAA化学位移方程,计算其脑温度.结果 海洛因依赖组静息态前额叶皮层脑温度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脑温度值与吸食总量呈正相关(P<0.05);但比较静息态与视觉刺激态前额叶皮层及海马温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S可无创性测量脑温度,脑温度的异常改变有助于探讨药物成瘾与渴求机制.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波谱(MRS)是利用磁共振基本成像原理及其化学位移和自旋耦合现象,测定人体能量代谢和体内化学物质的一种检测技术。MRS中不同共振峰面积的比值与产生波峰的物质浓度(成正比)和化合物的结构有关,这是MRS对相应化合物做结构推断和定量分析的基础[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和MRS两种方法在脂肪研究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活体实验提供定量标准.方法 在7.0 T MR成像仪上运用CSI和MRS方法对体外水脂模型进行水脂定量分析.体外水脂模型的脂肪含量从0~100%平均分成11个组,各组间浓度相差10%,分别应用水、脂肪选择性CSI和1H-MRS对体外水脂模型进行图像和波谱数据采集,对2种方法所得结果分别与实际水脂含量进行单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问的相关性.MRS计算100%油模型饱和脂肪酸(fraction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FS)、不饱和脂肪酸(fraction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FU)的相对含量及多聚不饱和程度(polyunsaturation degree,PUD).结果 CSI法测定实际脂肪含量为50%~100%的测量值分别为(48.0±1.0)%、(57.0±0.5)%、(67.3±0.6)%、(77.3 ±0.6)%、(83.3±0.6)%和(91.0±1.0)%;MRS测定实际脂肪含量为10%~60%的测量值分别为(8.3±0.6)%、(16.3±0.7)%、(27.7±0.6)%、(36.0±1.0)%、(43.5±0.6)%和(56.5±1.0)%,均轻度低估了脂肪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SI与MRS计算的脂肪含量与实际脂肪含量间均呈线性相关(CSI:r=0.998,MRS:r=0.996;P值均<0.01);两种方法间也呈线性相关(r=0.992,P<0.01),两种方法定量脂肪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5,P:0.903).MRS计算橄榄油的FS和FU相对含量分别为0.15和0.85,PUD为0.0325,与实际含量一致.结论 在7.0 T MR成像仪上,体外水脂模型证实CSI和MRS定量脂肪的准确性及在脂肪研究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波谱(MRS)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研究.资料与方法 对15名正常自愿者和4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行MRI常规平扫及MRS检查,分析各组间[胆碱(Cho)+肌酸(Cr)]/枸橼酸(Cit)比值及其与PS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癌肿组PSA值明显高于增生组,前列腺癌肿组的(Cho+Cr)/Ci比值与PSA值呈正相关性(r=0.424,P=0.049);各组间(Cho+Cr)/Ci比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前列腺癌肿组、增生组、前列腺癌非癌外周带及正常外周带(P=0.000);当(Cho+Cr)/Ci比值为0.85时对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3%、87%和85%.结论 3.0 T体表线圈MRS对前列腺疾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联合PSA值及MRS可明显提高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