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这部记载宋元民间故事的"夷坚体"志怪笔记体小说中有许多"贤德孝子"和"不孝儿媳",孝子们的孝行令人感动,但是有些愚孝行为令后人困惑,一些"事姑不亲"的故事续写了父母受子女虐待后的惩罚与报应,但是在孝与不孝故事和传统的孝道背后,隐藏与涵盖的是孝道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字景卢,号野处,谥文敏)撰作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志怪小说集。原书共四百二十卷。何异于嘉定壬申(1212)所作《容斋随笔总序》最先记载了《夷坚志》全书的卷帙情况:“仆又尝风陈日华,尽得《夷坚》十志与支志、三志及四志之二,共四(按:原讹作三)百二十卷。”征之书簿,则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的著录最为完备:“《夷坚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  相似文献   

3.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全书所记多为神鬼怪异之事,内容通俗、广博,它的许多优秀作品成为明清两代小说和戏曲家们争相取材的对象。以明清小说和戏曲对《夷坚志》中的故事的改编再创造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为研究《夷坚志》在明清的文本传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通过历代评论家对《夷坚志》的接受与反馈情况,探寻其对明清文学的影响之巨。  相似文献   

4.
《咫闻录》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清代南方故事集,该书虽然标榜为“志怪”之作,但贴近社会现实的篇目已成为主体,许多篇目可归入民间故事之列,其中有好几个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咫闻录》在故事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元李行道的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断案故事《太原狱》同属“灰阑记型”叙事模式。 如果套用普罗普《民间故事形态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模式存在着根据人物行为功能抽象出来的下列角色: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白兔记》是明末清初“荆、刘、拜、杀”四大传奇之一。元代南戏《白兔记》未见有元代刻本。现存《白兔记》的版本有三种,一是明末汲古阁刊刻的毛晋编的《六十种曲》本;二是富春堂刊刻的本子;第三种是1967年在上海市嘉定县一个明代墓葬中出土的,书名《新编...  相似文献   

7.
《龙图公案》是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部蕃衍百则的短篇公案小说集。它的祖本即万历年间刊刻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但标目和内容都有较大差异,编集者已不可考。名义上是记包拯断案的故事,实际上几乎都不是包拯的事,而是前朝公案小说及传说的集结,多来自笔记杂著、元代杂剧以及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8.
《续夷坚志》虽为志怪小说,但弃其质而存其形,其语言渐趋通俗,叙事角度发生了变化,字里行间寄寓了美感,将白话小说与言小说交融,显示了宋代到明清小说的转型,开启了言小说创作的新风,在中国小说史乃至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夷坚志》俗语词选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洪迈撰的《夷坚志》是宋人志怪小说中篇幅最大的一部。这部书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大量的俗语词。如:闽南话里作“抓、逮捕”的常用词“录”字,书里共出现26次(见拙作《闽南方言“录”字小议》,《中国语文》1981年第5期),正昼(即正午)17次,生理(即生意)11次,且这些俗语词,通常采用俗别字和音近替代字,是研究汉语词汇史的极可宝贵的材料。本文选释今天闽南话里所见的《夷坚志》里的俗语词若干例,以供读者参考。文中注的音,系笔者家乡诗山方音。若写不出本字,则用同音字代替。  相似文献   

10.
自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了古代朝鲜半岛上的民间故事《旁也》以来,在中韩两国民间的口头叙事领域一直流传着一大批“旁也”故事的异文。对这些故事作比较研究,从中寻找其传承、发展、变异的轨迹,可以探讨故事类型学方面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回族人物志》(元代)卷三《赛典赤纳速刺丁传》:“云南省规措所造金薄贸易病民,宜罢。”(见第39页)这里的标点和中华书局点校本是一致的。《续资治通鉴》(至元十七年)的标点是:“云南省规措所造金薄,贸易病民,宜罢。”当以《续通鉴》的标点称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天仙配》、《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不约而同均以爱情为主题,反映了性欲本能与自体生存本能是人类的基本本能。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为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学说提供了佐证.同时“力比多”学说也较圆满地说明了为何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均具有爱情这唯一主题。  相似文献   

13.
杨俊林  高飞雪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10):1174-1174
2005年6月23日美国化学会《化学和工程新闻》(C&ENews)网站以快讯的形式报道了“更长寿命的铑催化剂”(online June 15,DOI:10.1021/ja051803v),近日《化学和工程新闻》(C&E News)杂志又在科学聚焦(Science Concentrates)栏目中对研究进展予以相关评述.该研究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寇元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取得,详细研究内容刊登在《美国化学会志》(2005,127:27,9694-9695,)上。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地理环境“淮上”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瓶梅》问世虽已40O多年,然而有关此书的作者问题,迄今仍是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围绕此书的诸多问题已聚松多年,其中有两点基本上已达共识:正.假托宋代,实写明事。该书借用《水浒传》某些人物、情节为故事线索,演绎出洋洋百回巨篇。书中行政区划、职官、服饰、词曲、经卷等,无不打着鲜明的明代烙印。2.《金瓶梅》成书于明万历中期,吴晗、郑振锋先生率先提出此说,经过6O多年的争论,目前仍难以动摇。以上两点,虽是探讨《金瓶梅》作者的重要途径,但研究《金瓶梅》所展示的环境背景,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两个…  相似文献   

15.
自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了古代朝鲜半岛上的民间故事《旁》以来 ,在中韩两国民间的口头叙事领域一直流传着一大批“旁”故事的异文。对这些故事作比较研究 ,从中寻找其传承、发展、变异的轨迹 ,可以探讨故事类型学方面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之一。从北宋末年在说书场上开始萌芽。历经南宋、元代200余年的提炼、修改。成为一连串的水浒故事。明初再由民间文人编纂成书。成书300年来。《水浒传》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多次农民起义都是模仿水浒故事而发动起来的。因此专制王朝斥此书为“诲盗”之书。而屡次查禁。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全面开禁。但是从五四运动开始。一些研究者又对此书开展了马拉松式的争论。争论的问题包括:作者为谁?主题思想是什么?从成书以来一共出现了多少不同的版本? 经过了80多年的争论,直到现在。这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国著名史学家史式教授今已84岁高龄。他在青年时代曾经参与过《水浒》的研究工作。与老一辈文化界人士多有交往。了解当时的争论情况。他现已接受邀请。重新主持《水浒》的研究工作。笔者特地拜访了他。请他介绍80年来有关《水浒》问题争论的经过。他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意见,以及今后如何开展研究工作的打算,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来被看作是散文.但它早已收入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并具备同时代小说“粗陈梗概”的基本特征,其实是一篇小说.作者“拳拳手鬼神”的志趣,是其创作此小说的性格基础。自古来视诗文为正统、小说为末流的传统观念,是误将其归属散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借助普罗普“叙事功能研究法”、格雷马斯“行动元矩阵”等国外人类学、语用学、文艺学诸学科创立的研究方法,对现在所见情节较为完整的汉代民间故事:“韩朋故事”与《焦仲卿妻》进行对比研究,归纳抽象出完全一致的故事文本共同结构图,验证此二故事的同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至少适用于汉代民间爱情故事的“韩朋模式”。  相似文献   

19.
乐清何年建县,史籍有三种不同记载:《晋书·地理志下》;“孝武宁康二年(374),又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宋书·州郡志一》:“乐城令,晋孝武宁康三年(375),分永宁立。”《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九作“元康三年(293)”。《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书最晚出,又未明出处,故史家均未采用。历来乐清旧志及新近问世的《浙江分县简志》都采《晋书》宁康二年建县说。其  相似文献   

20.
《夷坚志》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夷坚志》是志怪小说史上最宏伟的个人专著。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成书研究、版本研究、影响研究以及小说观的探讨等。近年来,有向文化研究延伸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