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术前化疗+手术治疗,47例)和手术组(直接采用手术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差异。结果化疗组不同病理分期化疗总有效率为Ⅰb2期92.86%、Ⅱa期80.00%、Ⅱb期69.23%,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化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χ2=2.447,P=0.294)。化疗组鳞癌化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腺癌类型(χ2=5.738,P=0.017)。化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化疗组和手术组患者术后的标本检查中,阴道切缘阳性率为4.26%和2.3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浸润率分别为12.77%、17.02%,均显著的低于手术组(χ2值分别为4.369、8.957,均P<0.05)。化疗组术后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78.72%(3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1/42)(χ2=8.062,P=0.005);化疗组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为88.23%(41/47),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但无显著性差异(χ2=0.660,P=0.416)。结论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提高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动脉栓塞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毒性及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52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两组,观察组(22例)为动脉栓塞新辅助化疗,对照组(30例)为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其术后宫旁浸润、宫颈管浸润,阴道切缘阳性率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23%,71.02%,对照组3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9.17%,48.74%,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动脉栓塞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缩小巨块型宫颈癌局部病灶以提高手术率,亦不增加化疗或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Ⅱ期的临床运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探讨介入化疗方案在宫颈癌Ⅱ期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4年8月至2008年2月解放军452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宫颈癌Ⅱ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4例符合介入治疗纳入标准(介入化疗组),行超选插管化疗栓塞,2~3周后,根据疗效,行宫颈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6例不符合介入治疗标准患者(单纯手术组)行宫颈癌子宫广泛切除术。分析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学报告等临床资料,并评估疗效。结果14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介入化疗组)中,13例有效,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无效,行放射治疗。介入化疗组较单纯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介入放疗组病理报告提示,肿瘤坏死、变性,瘤体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周围脉管系统内未见癌栓形成。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是宫颈癌Ⅱ期新辅助化疗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艳君 《中国保健》2009,(19):819-82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78例宫颈癌患者(Ⅰb2~Ⅱb期)经股动脉插管、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PFM),化疗后2—3w74例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术。对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癌术前化疗有效率85.9%,其中Ib2期84.6%、Ⅱa期85.3%、Ⅱb期83.8%;术后Ⅰb2期宫颈残留癌率53.8%、盆腔淋巴结转移率3.8%,Ⅱa期宫颈残留癌率88.2%、盆腔淋巴结转移率5.9%,Ⅱb期宫颈残留癌率100.0%、盆腔淋巴结转移率22.2%。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提高Ⅰb~Ⅱb期宫颈癌的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b2-Ⅱb期宫颈癌根治术前给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行新辅助化疗(NACT)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I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接受顺铂+多西他赛1—2个疗程后行根治性手术者36例(研究组),同期未化疗直接手术者32例(对照组),对研究组的化疗有效率、毒副反应进行统计,对两组根治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病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总有效率77.8%,化疗毒副反应轻。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旁及阴道切缘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多西他赛+顺铂新辅助化疗效果好,能使肿瘤病灶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疗联合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辅助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生存期、肿瘤复发率等。结果术前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73%,局部复发率为10.6%(8/66);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70%,局部复发率为22.9%(8/35)。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术前新辅助放疗可以有效控制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是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疗联合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辅助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1例,比较其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术前放疗组5年生存率73%,局部复发率为10.6%;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70%,局部复发率为22.9%,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术前新辅助放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是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宫颈癌行新辅助动脉化疗后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癌Ib2—1Ib期患者46例,动脉化疗前后宫颈活检,采用DNA片段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结果动脉化疗后,细胞凋亡指数(%)由0.67±0.21升高至3.57±1.29,P〈0.05;Bcl-2表达阳性率(%)化疗前为19.23±4.17,化疗后为8.15±5.03,化疗后较化疗前降低,P〈0.05;Bax表达阳性率(%)化疗前7.46±5.43,化疗后22.34±6.58,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宫颈癌行新辅助动脉化疗后细胞凋亡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降低,提示动脉化疗可通过提高Bax的表达,降低Bcl-2/Bax的比值,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李青华 《现代保健》2011,(30):40-42
目的分析及评价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将所研究的52例IIb期宫颈癌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n=36)患者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n=16)患者只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包括病理检查、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PR19例,CR3例,有效率达61.1%。与对照组相比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术中出血量、癌周间质细胞反应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不仅能够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而且有助于缩小肿瘤体积,是治疗IIb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NAIC)联合手术或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Ib~IIIb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对象为1997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连续的59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子宫颈癌FIGO分期为Ib~IIIb期,入该院前没接受过治疗的住院病人.其中22例在接受NAIC后进行手术,被归入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另外37例先后接受NAIC和术前放疗后进行手术,被归入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NAIC的方案为:卡铂 200~400mg/m2、氟尿嘧啶 1.0~1.5 g或博莱霉素 30~45 mg;次数1~2次,间隔时间4周.术前放疗采用后装腔内放疗,剂量为6~10 Gy/次,每周1次,次数2~6次.NAIC或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全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87.9%,其中IIb~III期宫颈癌患者4年生存率为77.1%.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81.8%,其中IIb~III期宫颈癌患者4年生存率76.1%.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中IIb~III期宫颈癌患者的4年生存率与 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6).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与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3~4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21、0.677、1.000、1.000).结论:NAIC联合手术与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两种方案治疗Ib~IIIb期宫颈癌是有效的.两种方案对IIb~III期宫颈癌患者4年生存率的影响相近.两种方案引起的毒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在治疗宫颈癌方面的疗效及并发的毒副反应,并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出最佳新辅助化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98例放疗前或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按所接受的化疗方案类别随机分为三组,其中采用顺铂+异环磷酰胺+博莱霉素顺(PIB)组为26例;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丝裂霉素(PVBM)组为31例;顺铂+5-氟尿嘧啶(PF)组为41例。所有患者均于化疗结束后15~20天,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 PIB组有效率达88.46%,PVBM组有效率达87.09%,PF组有效率达85.36%,新辅助化疗方案总有效率达86.73%,三组疗效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其它两组低,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控制宫颈病灶,为手术及放疗提供较好的准备,经综合分析,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相对副作用较少,可作为首选的辅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尹彩云 《现代保健》2014,(19):130-132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5例宫颈癌患者根据个人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仅采用单纯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38例)在宫颈癌根治术前予以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术后病理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体力状况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明显高于对照组(70.3%)(P〈0.05);观察组阴道边缘、淋巴结转移、宫旁侵犯及血管浸润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体力状况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各项临床及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6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5-82岁,中位年龄为50岁。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宫颈鳞癌。按照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47,75.8%)和无效组(n=15,24.2%)。两组患者的年龄、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宫颈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研究分组及化疗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行新辅助化疗的62例ⅠB2-ⅡB 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化疗后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结局,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有效组新辅助化疗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低于无效组[25/47(53.2%)vs.13/15(86.7%),12/47(25.5%)vs.9/1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4.254;P=0.020,0.039);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化疗方案无相关性(P〉0.05),但与化疗前血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明显相关[OR=0.135,95%CI (0.027-0.667);P=0.014]。结论化疗前血 SCCAg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明显相关,可作为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Intra-arterialInfusionChemotherapy,NAIC)联合手术或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Ib~IIIb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对象为1997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连续的59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子宫颈癌FIGO分期为Ib~IIIb期,入该院前没接受过治疗的住院病人。其中22例在接受NAIC后进行手术,被归入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另外37例先后接受NAIC和术前放疗后进行手术,被归入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NAIC的方案为:卡铂200~400mg/m2、氟尿嘧啶1.0~1.5g或博莱霉素30~45mg;次数1~2次,间隔时间4周。术前放疗采用后装腔内放疗,剂量为6~10Gy/次,每周1次,次数2~6次。NAIC或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全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87.9%,其中IIb~III期宫颈癌患者4年生存率为77.1%。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81.8%,其中IIb~III期宫颈癌患者4年生存率76.1%。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中IIb~III期宫颈癌患者的4年生存率与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6)。NAIC联合手术治疗组与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组3~4度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21、0.677、1.000、1.000)。结论:NAIC联合手术与NAIC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两种方案治疗Ib~IIIb期宫颈癌是有效的。两种方案对IIb~III期宫颈癌患者4年生存率的影响相近。两种方案引起的毒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郑珊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269-1270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57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其中术前采用静脉新辅助化疗者25例,术前介入化疗者(术前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手术)3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理不良因素及高危因素发现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及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病理不良因素和高危因素发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化疗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P<0.05)。结论术前静脉与介入新辅助化疗Ⅰb-Ⅱb期宫颈癌临床疗效确切,但介入化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动脉灌注介入联合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1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术前均行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动脉灌注介入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22%(55/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7%(4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7,P=0.018);观察组发生Ⅰ、Ⅱ度恶心、呕吐17例,Ⅲ度恶心、呕吐2例,Ⅰ度骨髓抑制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98%(23/59);对照组发生Ⅰ、Ⅱ度恶心、呕吐18例,Ⅰ度骨髓抑制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59%(21/5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5,P=0.703).结论 术前动脉灌注介入联合放化疗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的表面通透性参数(PS)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及化疗早期(第1个化疗周期)的变化,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80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一线药物进行标准化治疗,分别于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后对原发肿瘤进行CT-p检查.在化疗4个周期后对肿瘤进行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并按评价的结果将患者按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进行分组,分析比较各组化疗前与化疗1个周期后PS变化.结果 80例患者中,74例可评价疗效,经过4个周期化疗后患者缓解率为32.4%(24/74),稳定率为78.4%(58/74).CR+ PR组(24例)和SD组(34例)患者化疗1个周期后PS较化疗前明显降低(12.38±1.86比18.13±2.45,13.24±1.97比17.9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16例)患者化疗1个周期后PS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早期PS能有效反映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血管灌注情况的变化.在化疗早期可根据PS的变化来预判患者化疗的预后情况,可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ⅠB2、ⅡA2期宫颈癌根治术中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06例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其中仅行宫颈癌根治术55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宫颈癌根治术同时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51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辅以放化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复发率,并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15.7%(8/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2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7.5%(14/51)比30.9%(17/55)]、术中出血量[(326.1±59.1)ml比(316.1±51.2)ml]及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6.9%(29/51)比58.2%(32/5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为17.6%(9/51),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术中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同时术后辅以放化疗,可降低其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同时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数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两种术式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优选出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采用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60例)、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组,60例)治疗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带管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等.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组手术时间短于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60.09±9.50) min比(110.20±18.50) min],住院时间和带管时间均明显长于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11.65±3.50)d比(7.55±1.50)d、(2.55±0.55)个月比(0.20±0.0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高于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组[28.3%(17/60)比3.3%(2/60)、25.0%(15/60)比1.7% (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外科手术治疗中,外膜内完整外囊摘除术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内囊摘除术+外囊残腔引流术,是肝囊型包虫病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