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泰山黄精内生真菌的分布及其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 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黄精内生真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试黄精内生真菌培养物抗耐药菌活性,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从泰山野生黄精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共分离出32株内生真菌,分属于7个属,分布最广的类群是镰刀菌属Fusarium sp.,占总菌株的31.3%,其次是不产孢真菌Sterile mycelia(28.1%)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21.9%)。各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根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最高,茎和叶中次之,果实中最少。共有来自5个属的14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供试菌株有抗菌活性,其中8株具有广谱抗耐药菌活性。对活性最强、抑菌谱最广的不产孢菌株HJG-10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确定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结论 泰山黄精中蕴含着大量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寻找和开发新型抑菌生物制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金叶女贞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抑制细菌活性.方法 采用植物组织块培养分离法从金叶女贞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分别进行YPD液体培养,将培养物过滤后用丙酮萃取次生代谢产物,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试验指示菌株,用滤纸片法分别测定次生代谢产物对3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从金叶女贞茎和叶中共分离得到29株内生真菌,有25株内生真菌对试验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86.2%.不具抗菌活性的菌株为4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3.8%.结论 金叶女贞茎、叶中均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华南毛蕨内生真菌及分析其中1株活性较强的菌株的代谢产物.方法 以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供试指示菌,采用琼脂块法对43株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以Pestalotiopsis sp.CYC38作为目标菌株,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并采用波谱学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43株内生真菌中有19株菌株至少对1种指示菌有抑菌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4%;从高活性菌株CYC38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啤酒甾醇和1-(4-羟基苯基)-2氨基乙醇.结论 华南毛蕨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对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该结果为开发新型的抗耐药菌药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明桃儿七内生真菌资源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方法 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选择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 从桃儿七根、茎、叶中分离出49株内生真菌,根部最多,22株,其次为茎部,18株,叶部最少,9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归于2个目,3个科,9个属,梭孢霉属为优势菌属;有22株菌对1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数的44.8%,有8株菌对2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16.3%,有3株菌对4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2株内生真菌分别对2种供试指示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桃儿七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和明显的抗外源真菌活性,抑菌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曲霉属、单孢枝霉属、梭孢霉属,其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
植物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植物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在紫金山和栖霞山采集的 18种健康植物中共分离得到了 1838株内生真菌 ,分属于 4 6个类群分别测定对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 ,对药用植物络石活性菌株头孢菌Tj5R代谢产物进行富集与分离并进行活性追踪。结果 在检测的 2 33株内生真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菌实验中 ,15 6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对一种或多种测试真菌或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中 15株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在药用植物络石的活性内生菌株头孢菌Tj5R富集的固体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 8个化合物中有 3个化合物表现出抗菌作用 ,其中一个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 1.95 μg/mL ,比阳性对照酮康唑 (MIC值 3.9μg/mL)活性要强。 结论 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普遍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蚌花内生真菌类群分布及抗菌、抗肿瘤活性的初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蚌花内生真菌的类群分布,并筛选具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方法 通过菌落特任、显微孢子观察及基于ITS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分析蚌花各部位内生真菌的类群组成,采用酶标仪法和MTT法对35株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结果 从蚌花的叶、花瓣、花蕊共分离到310株内生真菌,叶中以球座菌属(53.1%)、刺盘孢属(29.2%)为主要类群,花瓣的主要类群为刺盘孢属(39.1%)和曲霉属(24.5%),花蕊的主要类群为青霉属(47.1%)和曲霉属(41.4%).35株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沙门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80.0%、57.1%、40.0%、45.71%、28.57%和45.71%,对肝癌细胞BEL-7402和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菌株分别占85.71%和68.57%.结论 蚌花内生真菌的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蚌花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高比率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筛选新型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的重要资源库.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滇重楼新鲜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并研究其代谢产物抑制人体病原细菌的能力.方法 滇重楼新鲜植株表面消毒后, 采用YPD平板分离培养内生真菌.各菌株的液体发酵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并浓缩.然后,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屎肠球菌3种可感染人体的细菌为指示菌, 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 分离到54株内生真菌.其中20株内生真菌有抑菌活性, 活性菌株占总菌株数量的37%.其中, J09对上述3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49.67±1.25) mm、 (50.33±0.52) mm、 (37.00±1.63) mm, 经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J09为灰黄青霉.同时, 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确定, 该抑菌成分并非青霉素或灰黄霉素.结论 内生真菌 (J09) 的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较强, 具有开发抗菌药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离筛选具有抗菌活性及抗肿瘤活性的药用植物内生菌.方法 采集贵州地道药用植物大黄、刺梨、杜仲、白芍和刺五加等5种组织材料,经表面消毒、无菌匀浆后,用改良的GYM培养基和TWYE培养基进行分离,利用耐药大肠杆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及白色链球菌等测试菌和稻瘟霉模型对分离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筛选,并通过HPLC对活性菌株发酵产物做进一步分析.结果 分离得到植物内生菌180株,其中46株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总数的25.6%,58株菌有不同程度的抗稻瘟霉活性,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2.2%.结论 5种药用植物中内生菌种类极其丰富,且有活性的菌株所占比例较高,HPLC检测有新的紫外吸收峰,值得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一步研究.可见贵州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活性内生菌资源,有巨大的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稻瘟霉模型快速筛选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并对活性菌株 T11 进行鉴定。方法 首次对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通过观察内生真菌醋酸乙酯提取物引起稻瘟霉分生孢子或菌丝形态生长异常或生长抑制的情况,初步确定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进一步进行体外抗真菌及抗肿瘤活性筛选,对活性最好的 T11 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 粗疣合叶苔分离得到47株内生真菌,具有抗稻瘟霉活性的活性菌株40株,占总分离菌株的 85.1%。其中 T11 号菌株可明显抑制真菌生长和肿瘤细胞增殖。结论 粗疣合叶苔内生真菌具有明显的抗真菌和细胞毒作用,是潜在的抗菌、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小连翘内生真菌种群分布及其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小连翘(Hyperioums sampsonii Hance)内生真菌的分布特征和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内生菌分离法分离菌株,双培养法对峙试验测定其抗菌性.结果 从小连翘的根、茎、叶等不同的器官中分离得到81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分属于4个目,5个科,26个属,其中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 sp.)为优势菌群.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类型、数量和分布存在差异,根部有31株,分属于12属;茎部有12株,分属于10属;叶部有38株,分属于13属.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发现,从小连翘所分离的内生真菌中54.32%对某些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活性.结论 小连翘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中具有潜在活性物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参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体外抗真菌、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人参内生真菌,并探讨其代谢产物粗提物的体外抗真菌、抗肿瘤活性。方法:首次对5年生园参和15年生移山参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以稻瘟霉(Pyricularia oryzae P-2b)为筛选模型,采用微量稀释法筛选人参内生真菌体外抗病原真菌活性,MTT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人参中共计分离得到内生真菌48株,其中16株(33.3%)能完全抑制稻瘟霉活性。16株具有活性的内生真菌中11株(22.9%,11/48)抗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薰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活性较好;5株(10.4%,5/48)抗胃癌细胞(MKN45)、肠癌细胞(LOVO)、肝癌细胞(HepG2)、白血病细胞(HL-60)活性较好。其中,以园参-25(Yuan-25)抗真菌活性最佳,其抗红色毛癣菌的MIC80为4 mg/L,与阳性对照氟康唑的抗菌活性相当;园参-27(Yuan-27)抗肿瘤活性最优,其抗肿瘤细胞的IC50均与阳性对照阿霉素较接近。结论:分离得到的人参内生真菌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抗真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 study bioactivity and compounds produced by an endophytic Phoma sp. fungus isolated from the medicinal plant Cinnamomum mollissimum.MethodsCompounds produced by the fungus were extracted from fungal broth culture with ethyl acetate. This was followed by bioactivity profiling of the crude extract fractions obtained vi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fractions were tested for cytotoxicity to P388 murine leukemic cell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bacteria and pathogenic fungi. Compounds purified from active fractions which showed antibacterial, antifungal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capillar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is, mass spectrometry and admission to AntiMarin database.ResultsThree known compounds, namely 4-hydroxymellein, 4,8-dihydroxy-6-methoxy-3-methyl-3,4-dihydro-1H-isochromen-1-one and 1-(2,6-dihydroxyphenyl) ethanon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ungus. The polyketide compound 4-hydroxymellein showed high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P388 murine leukemic cells (94.6%) and the bacteria Bacillus subtilis (97.3%). Meanwhile, 4,8-dihydroxy-6-methoxy-3-methyl-3,4-dihydro-1H-isochromen-1-one, a benzopyran compound, demonstrated moderate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P388 murine leukemic cells (48.8%) and the fungus Aspergillus niger (56.1%). The second polyketide compound, 1 (2,6-dihydroxyphenyl) ethanone was inactive against the tested targets.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endophytes as producers of pharmacologically important compounds, including polyketides which are major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fungi.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 leaf extract in different solvents viz., methanol, ethanol and water extracts of the selected plant Ricinus communis.MethodsAgar well diffusion method and agar tube dilution method were carried out to perform 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methanol, ethanol and aqueous extracts.ResultsMethanol leaf extracts were found to be more active against Gram positive bacteria (Bacillus subtilis: ATCC 6059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 as well as Gram negative bacteri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7221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than ethanol and aqueous leaf extracts. Antifungal activity of methanol and aqueous leaf extracts were also carried out against selected fungal strains as Aspergillus fumigatus and Aspergillus flavus. Methanolic as well as aqueous leaf extracts of Ricinus communis were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the fungal growth.ConclusionsThe efficient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Ricinus communis from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e methanol leaf extracts of the selected plant have significant potential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pathogenic bacterial and fungal strains than ethanol and aqueous leaf extracts.  相似文献   

14.
徐礼锋  祝进  陈娟  陆军  余爱萍 《浙江医学》2015,37(18):1532-1534
目的 监测近 6 年来浙江衢州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中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 至 2014 年浙江衢州地区两家医院血培养标本中真菌分离率、菌种分布特点、科室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 况。 结果 在统计年限内,两家医院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真菌 126 株,占所有血培养检出菌的 5.8%。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 48 株 (38.1%),热带假丝酵母菌 29 株(23.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26 株(20.6%);科室以重症监护中心最多;分离的真菌对 5 种抗真菌药 物的敏感率分别为:5- 氟胞嘧啶(100.0%)、两性霉素 B(100.0%)、氟康唑(97.6%)、伏立康唑(98.4%)、伊曲康唑(87.3%)。 结论 血流感染真菌种类复杂,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血培养检出菌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临床应加强对 血培养真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敖科萍  邓劲  刘雅  舒玲  康梅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2):1188-1193
目的 了解四川省真菌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生经验性治疗真菌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四川省19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诊断血流感染的患者在血液培养中分离的真菌菌株,进行质谱鉴定和药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到真菌菌株255株,经质谱鉴定,念珠菌属215株(84.3%),新型隐球菌28株(11.0%),马尔尼菲蓝篮状菌4株(1.6%),其他8株(3.1%)。念珠菌属中白念珠菌90株,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39株,光滑念珠菌36株,热带念珠菌33株,季也蒙念珠菌8株,其他念珠菌9株。在科室中,以ICU为主,占35.7%。对排名前4的念珠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进行药敏分析,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对抗真菌药物较敏感,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89.2%,伏立康唑敏感率为92.8%,阿尼芬净和卡泊芬净的敏感率为97.6%,米卡芬净敏感率96.4%,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89.7%,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94.9%,对阿尼芬净、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的敏感率为100%。棘白菌素类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较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和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的敏感率为100%,白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的敏感率均在95%以上,光滑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的敏感率为90%左右。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较低,为66.7%和54.5%,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主要集中在剂量依赖性敏感(SDD),占91.4%。4种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均表现为野生型菌株,热带念珠菌对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的非野生型率占比最高,为21.2%和36.4%,新型隐球菌的药敏结果显示,23株中4株对两性霉素B表现为非野生型,3株对氟康唑表现为非野生型。结论 血流感染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白念珠菌占比最高,棘白菌素对念珠菌的抗菌效果很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均表现为野生型,但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稍高,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的非野生型率在增加,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标本分离培养真菌菌种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真菌感染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患者标本分离的真菌,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不同年度进行分组,分析菌种分布及常见菌种的耐药情况。菌种鉴定采用VITEK-32系统,药物敏感试验采用Fungus 3真菌药敏试剂盒。结果:共分离出真菌1 563株,2012、2013和2014年分别占全部送检标本的6.4%(439/6852)、7.2%(444/6189)和9.8%(680/6919),真菌检出阳性率逐年升高(χ2=55.918,P<0.05)。白假丝酵母菌构成比最高(49.9%),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7.5%)、热带假丝酵母菌(11.1%)和克柔假丝酵母菌(10.1%)。痰是真菌分离的主要标本类型(38.4%),其次为尿(18.2%)、便(15.5%)及引流液(6.8%)。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4种真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及伊曲康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ICU患者真菌检出阳性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标本来源以痰为主,临床常见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高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的治愈率。方法 调查干部病房22例老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因抗生素药物诱发的真菌感染达21例(95.5%),菌种主要为类酵母样真菌(50.0%)、白色念珠菌(22.7%),真菌感染的部位主要是泌尿道(54.5%)和肺部(27.3%),应用三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治疗。结论 及时、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是治疗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