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创业难更是比较常见。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新型就业之路,也为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国家各级政府、高校、家庭和大学生应积极行动起来,争创大学生创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数量近年来急剧增多,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用人单位、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相互衔接,相互认知,任一方面衔接出现问题,就难以跳出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怪圈.  相似文献   

3.
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愈演愈烈,社会就业压力随之剧增。究本溯源,就业政策法规不健全、人才竞争机制不合理、就业指导课程不完善、大学生自身素质较低等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宏观保障;市场应构建公平人才竞争机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应提升自身整体就业素养,培养职业规划意识与能力,四方共同参与,从而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央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工作的首位,政府报告又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体现了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是我国就业人群的主体,其就业稳定性关乎我国整体就业稳定。文章以往届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进行就业稳定性调查。调查主要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专业对口程度、离职原因、职业规划教育等角度对毕业生的就业稳定问题进行研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灵活就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近几年大学生灵活就业的趋势正快速上升,研究大学生灵活就业趋势上升的成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选择灵活就业形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的指导能使大学毕业生更好地了解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文章就促进毕业生灵活就业的若干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陈炳曦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196-197,200
面对就业难的问题,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我国重大的人才战略转变.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政策,及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剖析,并从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李超 《科技信息》2011,(30):106-106
高校扩招十余年来,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规模将达到约70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原来计划分配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了"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但现阶段."自主择业"不等同于"自由择业",毕业生的"双向选择",还有一些政策上的约束,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城市,政策约束更为明显.有些毕业生就是因为对这些政策约束不关心、不在意、不了解,而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临近年底.又是博士生答辩和派遣高峰,笔者仅列举几个在工作中碰到较多的实例,供毕业生参考.  相似文献   

9.
面对每年迅速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制定各种各样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社会大肆宣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学校在临大学生毕业时进行各式各样的培训、大学生自身恐慌,仿佛大学毕业生就业真的就成了一个难题。本文从政府、学生、社会舆论三大角度的分析结果来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0.
徐明伟 《科技信息》2009,(18):323-324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历十年超速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转轨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袁象,各种媒体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频频出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显严峻。而由于毕业生的就业关涉到学生自我的发展、学校信誉的评价、家庭期望的实现、国家高等教育投资的合理回报等,因此,扩招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对高校、政府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