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血脂水平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就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 (CHD)发病及血脂水平是否相关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设定CHD组(10 0例 )与对照组 (6 0例 ) ,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L)、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CHO)、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采用FRIEDWALD公式计算 (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 CHD组T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CHD组TBIL浓度与LDL -C、TG呈一定的负相关。结论 CHD的发生与TBIL的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TBIL具有防止脂质氧化的作用 ,从而防止C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对68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CHOL)高密度胆固醇(HDL-C)水平,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果冠心病患者中低胆红素者58例(≤11.9μmol/L),占85,3%,与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冠心病组对TBIL与TG,CHOL,HDL-C的相关性分析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BIL浓度与CHD存在负相关性,可作为CHD的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71例CHD患者及50例对照组,CHD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CHD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酸(U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患者血清TBIL、DBIL、IBI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UA、TC、TG、LDL—C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UA、TC、TG、LDL—C明显增加(P〈0.05);HDL—C明显降低(P〈0.01);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清TBIL均低于单支亚组(P〈0.05),而多支组血清TBIL低于双支病变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UA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相关,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BIL)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将400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240例)和对照组(160例)。用日立73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清晨空腹静脉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HDLC、LDLC),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对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HD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HD组血清TBIL、DBIL、IBIL和HDLC水平较低,LDLC水平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浓度越低,CHD发病率越高(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胆红素浓度与CHD的发生显著负相关(χ2=26.2329,P=0.0001,OR=0.952)。结论提示血清胆红素低水平可作为CHD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子,其机制可能是影响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5.
杨茜  王莹  梁新妹 《海南医学》2008,19(7):29-3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经体检证实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浓度并计算间接胆红素。再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根据冠脉病变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之间血清胆红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可通过血清胆红素等生化指标的综合测定间接评估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尿酸酶法和钒酸盐氧化法测定84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尿酸(UA)和胆红素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U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尿酸增高及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血脂及尿酸水平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血脂及尿酸水平 ,探讨其在预测评估冠心病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14 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 (CHD) ,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CHD组 ) 92例和非冠心病组 (non CHD组 ) 5 2例 ,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红素 (TBIL)、血脂各组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10 0 (ApoB)及尿酸 (UA)水平。结果 ①血清TBIL水平 :CHD组低于non CHD组 (P <0 0 5 ) ;②血清脂质各组分 :TC、LDL c及ApoB水平CHD组高于non CHD组 (P <0 0 5 ) ,LDL c/HDL c及ApoB/ApoAl比值CHD组显著高于non CHD组 (P <0 0 1) ,其余指标在组间分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③血清尿酸水平 :CHD组高于non CHD组 (P <0 0 5 )。结论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UA和血清脂质各组分水平对预测评估冠心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94-995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LDL-C)联合检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作为实验组,以122例同样年龄段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胆红素和LDL-C水平,并分析其与老年冠心病病情发展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老年冠心病组血清LDL-C浓度高于对照组,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管状病变数量的增加,TBIL水平逐渐降低(P<0.05),LDL-C水平逐渐升高(P<0.05)。随着病情的进展,TBIL水平逐渐降低(P<0.05),LDL-C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胆红素和LDL-C异常与老年冠心病关系密切,联合检测胆红素和LDL-C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CHD)及其血脂的关系. 方法 采用钒酸氧化法、氧化酶法、抗体阻碍均相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对115例CHD患者及77例对照组进行了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检测;间接胆红素(IB)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则通过计算得出,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DH患者血清TB、HDL、ApoA1明显降低(p<0.05),LDL、TG、ApoB明显增高(p<0.05,p<0.01).CDH组TB与TG呈负相关(p<0.01),与ApoAl呈正相关(p<0.05).DB与TC、TG、LDL呈负相关(p<0.01,p<0.05).IB与TG呈负相关(p<0.01),与ApoA1呈正相关(p<0.05). 结论 低水平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可能通过对血脂代谢的影响,从而影响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中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疾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216例疑为CHD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血清的系列生化指标,并与冠状动脉狭窄度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冠状动脉狭窄度加大,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逐渐增高,而总胆红素(TBI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逐渐下降。冠状动脉狭窄度正常组与重度组其TBIL、TG、TC、HDL—C、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TBIL和冠状动脉狭窄度里负相关。结论 TBIL浓度与CHD存在负相关性,可作为CHD的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血清胆红素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倩 《河北医学》2003,9(2):139-14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对健康组及冠心病组进行血清脂质、脂蛋白的测定,并同时检测冠心病组、其他疾病组、健康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TG、LDL-C、apB、LP(a)较对照组显著增高,HDL-C、apoA、较对照组减少(P<0.01),TC亦较对照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冠心病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其他疾病组这三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的胆红素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肾综合征(NS)患者的胆红素和血脂的分析,探讨NS高脂血症与血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实验共分3组:肾病综合征组(NS组)、慢性肾小球性肾炎组(T组)和健康对照组(H组).患者禁食12 h后,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结果:NS组血清中TBIL、DBIL、IBIL均低于H组和T组;NS组血清中TG、CHO、LDL、ApoB、LDL-C、Lp(a)均高于H组和T组(P<0.01);NS组尿中TBIL、DBIL、IBIL显著高于H组;相关性分析显示,TBIL、DBIL、BIL与CHO、TG分别呈负相关(均为P<0.01) .结论:胆红素水平与NS患者血脂的高低呈负相关,NS患者的血胆红素水平明显偏低,其低水平血胆红素可能参与了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水平含量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添 《黑龙江医学》2008,32(5):329-330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测定52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的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HDL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H、TG、LDL、U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男性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与胆红素、HDL呈负相关,与CH、TG、LDL、U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综合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综合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冠脉造影技术将120例患者分2组: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等指标,并计算出其综合指数:TC/(HDLC+TBIL)和LDLC/(HDLC+TBIL),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BIL及H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TC/(HDLC+TBIL)和LDLC/(HDLC+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1)。经多变量的losistic回归分析,LDLC/(HDLC+TBIL)比值作为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优于其他传统的单一指标。ROC曲线显示,LDLC/(HDLC+TBIL)比值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综合指数是冠心病一个较好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朱瑞  周农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33-253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性别差异。方法对13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梗死")及1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检测,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同性别进行比较发现,脑梗死组男性患者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脑梗死组女性患者胆红素和对照组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Cr及FBS、脑梗死组FB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男性或脑梗死组女性患者Cr及FBS水平分别较对照组男性或女性、脑出血组女性患者FBS水平较对照组女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组男性患者BUN及Cr水平显著低于脑出血组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男性患者血清TBIL及IBIL处于低水平,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与血清尿酸胆红素和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胆红素、血脂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分析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86例及非冠心病患者81例的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患者,而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HDL)均低于非冠心病患者。结论:高尿酸、低胆红素及高水平LDL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胆红素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住院老年患者644例,将47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170例无冠心病患者作为非冠心病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检测血胆红素、血脂、肝功,同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总胆红素(TB)、间接胆红素(IB)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并与有无冠心病、冠心病严重程度、血脑钠肽(BNP)、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呈负相关,与左室短轴缩短率呈正相关.而直接胆红素(DB)的水平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与上述指标也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显示IB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人群中胆红素(TB、IB)水平降低,在生理范围内轻度升高的胆红素是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人群心功能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与OX-LDL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1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氧化酶法和ELISA(Enzyme-linkedimmunoadsordent assay)法分别检测血清TBIL及血浆OX-LDL水平. 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浆OX-LDL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与血浆OX-IDL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9,P<0.01),而正常对照组这两成分间则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水平显著降低而OX-LDL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抗LDL氧化能力的减弱可能是导致OX-LDL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11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BIL、DBIL、IBIL、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血清UA、TC、TG、L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状动脉病变发展(病变范围或/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