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25R)和预混胰岛素(优泌林70/30)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住院患者年龄大于60岁患者106例,分别给予优泌乐25R治疗54例及优泌林70/30治疗52例,每日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2周。结果两种胰岛素在治疗后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餐后2 h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胰岛素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生低血糖情况优泌乐25R为:无低血糖发生47例(87%),1次低血糖5例(9,3%),2次低血糖2例(3.7%),优泌林70/30为:无低血糖发生42例(80.8%),1次低血糖8例(15.4%),2次低血糖2例(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优泌乐25R能更好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预混人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治疗高血糖状态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空腹血糖〉15mmol/L,餐后2h血糖〉2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等量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A、B两组,A组以诺和灵30R早晚餐前30min分2次皮下注射,B组以诺和灵R早中晚餐前30min分3次皮下注射,少数患者睡前加用小剂量的中效胰岛素1次。胰岛素的剂量根据患者的血糖调整。主要监测患者早中晚餐前30min、餐后2h、睡前共7次血糖,每2~3d监测血糖。结果组A和组B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达到相同血糖控制水平所需要的治疗天数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混人胰岛素治疗天数长,易发生低血糖,而短效胰岛素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所需要的治疗天数短,低血糖发生少,适合高血糖状态下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邱伟  宋瑞芳 《职业与健康》2005,21(9):1411-1411
目的应用速效胰岛素联合中效胰岛素与常规胰岛素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病人,观察两者在血糖控制达标率相似情况下使用的安全性.方法60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Ⅱ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速效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每日2次),对照组(常规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每日2次)持续治疗12周,前4周为血糖调节阶段,检测治疗4周后每周空腹及餐后血糖,计算2组病人治疗4~12周血糖达标率,并比较4~12周内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空腹血糖达标:治疗组66.2%,对照组60.1%;餐后2 h血糖达标:治疗组78.2%,对照组58.7%;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1.8%,对照组5.2%.结论应用速效胰岛素联合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并能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应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肝病合并糖代谢异常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原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78例肝病引起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血糖检查结果。结果 ALT平均 130U .L-1,AST平均 132U·L-1,T -Bil平均 172 .5 μmol.L-1;空腹血糖 <7.0mmol.L-12 4例 ,7.0 - 7.8mmol·L-14例 ;大于 7.8mmol·L-15 0例 ;餐后 2小时血糖小于 11.1mmol.L-12 0例 ,大于 11.1mmol.L-15 8例。结论 肝原性糖尿病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 ,常常出现空腹正常血糖或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时应与肝性脑病鉴别 ,糖尿病可随肝病恢复而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检测仪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短期应用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进行研究,以是否开展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检测仪作为分组依据,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在胰岛素泵治疗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检测仪,对比血糖波动值及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血糖波动值、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而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与3餐后2h血糖水平、22点血糖水平、凌晨2点血糖水平治疗前两组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空腹血糖与3餐后2h血糖水平、22点血糖水平、凌晨2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联合动态血糖检测仪,既能提升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达标率,又能减少胰岛素用量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诺和锐30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高于15mmol/L。餐后2h血糖高于20mmol/L。患者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等。结果治疗半年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为明显下降,达到理想水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能降低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与常规皮下胰岛素分别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组(CSⅡ组)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Ⅱ组),CSⅡ组将短效胰岛素通过胰岛素泵缓慢注入皮下,MSⅡ组则于3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血糖达标时间以及发生低血糖次数。结果经CSⅡ组和MSⅡ组分别治疗后的患者FBG、2hPG的数值差异不明显,而两组间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存在明显差异,CSⅡ组治疗糖尿病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可使血糖控制稳定,降低不良反应,并且安全性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肝移植后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确诊为肝移植后糖尿病的受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和他克莫司浓度.结果 共纳入病例44例,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3例未用任何降糖药,7例仅加用瑞格列奈,30例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4例最终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达到满意疗效.治疗后1、3、6个月时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达标;治疗6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标;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和血清他克莫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发生5次低血糖反应,最低血糖为3.7 mmol/L,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 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作为肝移植后糖尿病受者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MDI治疗方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7月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及Ⅱ组各50例。Ⅰ组晚间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及三餐前皮下注射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2 U·kg-1·d-1,每晚22点皮下注射;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起始剂量0.4~0.6 U·kg-1·d-1,分配于三餐前10 min皮下注射。Ⅱ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治疗,甘精胰岛素用法同Ⅰ组;瑞格列奈初始剂量为1 mg/次口服,3次/d;二甲双胍起始剂量为0.5 g/次口服,2次/d。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剂量。每天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记录血糖达标时间,2周后检测空腹及餐后2 h C肽,3个月后检测HbA1c,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统计低血糖事件的患者比例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频率,血糖水平≤3.3 mmol/L则认为是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尽量在加餐前测定当时的血糖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Ⅰ组和Ⅱ组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血糖,空腹、餐后2 hC-肽,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和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5.7±1.7)、(6.1±2.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7,P0.05)。Ⅰ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0.0%,Ⅱ组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P0.05)。低血糖频率Ⅰ组(0.38±0.06)次/人,Ⅱ组(0.14±0.04)次/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4,P0.05)。结论 MDI方案控制血糖的效果比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瑞格列奈治疗方案要好,具备较高血糖达标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周慧媛 《药物与人》2014,(10):47-48
目的:对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妊娠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问6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2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式对妊娠结果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1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为5.3±1.2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平均为7.0±2.0mmol/L。2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为4.6±0.3ramol/L,餐后2h血糖平均为5.4士1.3mmol/L。1组出现新生儿窒息情况为4例,巨大儿为5例,低血糖情况有4例,无死亡病例。2组新生儿窒息情况仅有1例,无巨大儿、低血糖情况出现,无死亡病倒。结论:使用腱岛素泵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现窒息、低血糖、巨大儿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近1年内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格列齐特缓释片组(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60 mg,每日晨起空腹服用,同时加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0.6 mg,1次/d(第1周)、1.2 mg,1次/d(第2周),同时加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AT),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VA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述4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格列齐特缓释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给予罗格列酮4mg,口服,每天1次,连服12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le、血脂水平,计算体重指数。结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合并动态血糖检测在频发低血糖患者的应用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并自愿加入实验的94例频发低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强化组,对照组47例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检测,强化组给予胰岛素泵合并动态血糖检测,对比两组低血糖检出率以及血糖指标。结果:两组早餐前、早餐后、中餐前、中餐后、晚餐前、晚餐后、凌晨3点低血糖检出率在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强化组早餐前、早餐后、中餐前、中餐后、晚餐前、晚餐后、凌晨3点低血糖检出率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血糖指标进行对比,强化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血糖控制有效率比较,强化组(96.18%)高于对照组(78.72%),P<0.05。结论:频发低血糖患者在疾病干预期间给予胰岛素泵合并动态血糖检测,可以更加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人数,便于对血糖进行监控,提升药物使用准确性,控制血糖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药食同源主食替换传统主食,评价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人)和对照组(40人),试验组患者在原有膳食模式不变的基础上等量替换其主食2d,对照组不变.收集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3餐后2h血糖、3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3餐后2h血糖、3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3餐后2h血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3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水平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食同源主食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格列齐特药物治疗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大小。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研究,选择北京、汕头两地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患者,调查基线资料。按照给药方案进行为期60d的格列齐特药物治疗,并每周进行随访,收集随访资料。基线调查包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身高、体重等。随访资料包括药物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采用SPSS16.0和AMOS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进入多重线性模型的变量为: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低血糖次数、体育锻炼情况、饮食控制情况。各变量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79,-0.093,-0.089,-0.086。通径分析显示,模型经检验拟合良好,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饮食控制情况、体育锻炼情况、低血糖次数、药物依从性对于第57天空腹血糖水平的总效应分别为0.481,-0.084,-0.080,-0.093,-0.004。结论加强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提高药物依从性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水平。而提高药物依从性可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基线空腹血糖水平较低有利于提高后期血糖控制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6.
王欣莉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9):1738-1739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治疗继发性失效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196例继发性失效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分别采用口服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治疗,1月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结果两组空腹、餐后2 h血糖、HbA1c都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空腹、餐后2 h血糖、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低血糖发生共2例次(2.04%),患者均自行纠正;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共10例次(10.20%),其中6例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4例有腹胀、轻度腹泻,对症治疗后可耐受而继续服用二甲双胍按疗程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SFS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SFS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适当运动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宁海县第一医院收治的新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单纯胰岛素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适当运动联合胰岛素治疗,于治疗过程中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控制血糖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未发现明显的不同,但餐后2 h和糖化血红蛋白值以及空腹的血糖明显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治疗1周以后的血糖水平进行分析(包括餐后2 h血糖达标情况和空腹血糖达标的概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情况),发现上述观察指标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高现象,并且概率已经超过了对照组患者检查内容的概率值,观察组血糖值的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低血糖情况,对照组发生2例低血糖,两组无异常突发情况。结论对于新诊断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联合胰岛素,可以增加临床在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8.
观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对入院的患者普遍性的监测血糖,对随机检测血糖升高的患者进行每天晨起抽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用胰岛素期间对末梢血糖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制定饮食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能控制在较理想范围,并可以提高手术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5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皮下多次注射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下降(P0.001),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01~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和治疗2wk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01~0.01)。两组治疗期间共发生17例次轻度低血糖事件,其中观察组5例次,对照组12例次,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佳,而且也相对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社区人群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对早期发现隐性糖尿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中心健康体检的1000名社区人群(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1000名社区人群均实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分析比较1000名社区人群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结果。结果:1000名社区人群的平均空腹血糖值和平均餐后2h血糖水平均值无显著区别,P0.05;但餐后2h血糖总异常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总异常率,P0.05。结论:社区人群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对早期发现隐性糖尿病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各医院采纳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