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6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法、脂肪肿胀麻醉抽吸术、小切口皮瓣修剪术3种不同方式治疗腋臭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确诊为腋臭的90例初次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干预治疗,B组给予皮下脂肪肿胀麻醉抽吸术治疗,C组给予小切口皮瓣修剪术治疗。比较3种不同方式治疗腋臭的并发症(淤青伴血肿、皮片及皮缘坏死、脂肪液化、创面局部感染和瘢痕挛缩伴功能受限)发生率、美学效果(创面愈合情况、术后腋窝皮肤外观)及患者精神满意状况(抑郁和焦虑)。结果 C组腋臭并发症发生率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A组美学效果最好,B组次之,C组最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结果显示,3组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水平均有影响,治疗后C组抑郁和焦虑水平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脂肪肿胀麻醉抽吸术和小切口皮瓣修剪术,A型肉毒毒素注射法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美学效果、患者精神满意状况方面均更有优势,对腋臭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黏附分子CD147表达与淋巴转移、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大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1例口腔鳞癌患者按有无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进行分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癌组织中CD147表达情况,对所得数据应用χ2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CD147的阳性率为86.9%;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147表达(93.5%)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80.0%)(P<0.01)。CD14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显著性相关(r=0.074、0.173、0.129,均P>0.05),而与TNM分期显著相关(r=0.539,P<0.01),其中随着TNM分期的增高,CD147阳性表达也显著增高。结论口腔鳞癌可表达CD147,并影响其淋巴结转移。CD147高表达而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有很强的淋巴转移倾向,甚至可能发生淋巴结微转移。  相似文献   
4.
整形美容外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正确认识,通过尸体解剖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体解剖结构,但其是一种破坏性的、不可重复的研究方法[1],难以在医务人员中广泛开展.超声成像、CT、MRI、组织切片等方法提供的是二维图像,不利于医务人员对众多结构的整体把握.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人体组织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成为现实[2],它比二维图像能提供更多的信息[3],可以有效地反映组织结构的三维构造及空间关系[4],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的诸多缺陷,目前三维重建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基础科学研究、临床医师培训、手术方案设计与虚拟手术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5-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与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172例需行脾切除手术治疗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组予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脾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开腹手术、年龄和并发糖尿病。结论:脾切除术后感染与开腹手术、年龄和并发糖尿病有关,腹腔镜下脾切除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从胜任力概念、护理胜任力概念、专科护士概念等方面对国内外专科护士胜任力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建立一套规范、合理的胜任力评价体系,来测评临床专科护士的胜任力水平,从而提高专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在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0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之后的静脉镇痛,研究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后的静脉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下肢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静脉镇痛的过程当中,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的镇痛效果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被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脑炎不同临床时期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ic,EEG)特征。方法纳入30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共收集58份EEG资料,按临床病程分为早期(4份),高峰期(23份),好转期(16份),恢复期(15份);疾病高峰期按病情轻重分为轻症组(10例)、重症组(13例),分析病程不同时期、不同病情的EEG特点。结果病程早期及恢复期EEG枕区背景节律保留率为100%(19/19),高峰期为39.1%(9/23),好转期为81.2%(13/16)。全面性节律性δ活动(generalized rhythmic delta activity,GRDA)仅出现在疾病高峰期(34.8%,8/23)和好转期(12.5%,2/16)。疾病高峰期,轻症组EEG多数为弥漫性混合慢波(90%,9/10),重症组GRDA及极度δ刷(extreme delta brush,EDB)图形出现率高于轻症组(P0.05)。疾病高峰期监测到局灶性癫痫发作3例,其中1例为癫痫持续状态。高峰期、好转期、恢复期均可监测到局灶性癫痫样放电。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EEG枕区背景节律及GRDA图形随病程演变并逐渐恢复,疾病高峰期重症患者常出现GRAD和EDB图形,病程各期均可检出癫痫样放电,多为局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患者中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uporin 4 antibody,AQP4-Ig G)和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yelin oligodendrocytes glycoprotein antibody,MOG-Ig G)阳性患者比例;研究两组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MRI影像,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指导。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及广州地区多个医疗中心收集的2068例患者。通过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者血清AQP4-Ig G和MOG-Ig G检测,同时收集并分析比较两组抗体阳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检出AQP4-Ig G阳性患者681例,男女比例1:9.5,平均发病年龄为(41.7±14.9)岁;MOG-Ig G阳性患者110例,男女比例1:1.08,平均发病年龄为(27.0±17.7)岁,两组间性别分布及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QP4-Ig G阳性患者首发症状中视神经炎占38.4%;MOG-Ig G阳性患者中,视神经炎占53.5%。两组间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QP4-Ig G阳性患者最终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占42.14%;MOG-Ig G阳性患者最终诊断NMO占13.64%,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显示,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I影像学显示,AQP4-Ig G阳性患者多以颈胸髓病灶多见,而MOG-Ig G阳性患者多累及胸腰髓。两组患者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结论本项研究发现AQP4-Ig G阳性与MOG-Ig G阳性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MRI影像存在差异,提示AQP4-Ig G阳性和MOG-Ig G两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测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为一种免疫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呈异质性,好发于青壮年女性,病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机制,而HLA基因复合体为重要的遗传学决定因素,占易感风险的60%,对其研究是目前多发性硬化遗传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