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后于本院完成MSCT和MRI检查,观察MSCT和MRI图像特征,以手术或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MSCT和MRI对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水肿、骨髓水肿等膝关节病变的检出率。结果 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MSCT(均P <0.05),且对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水肿、骨髓水肿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MSCT(均P <0.05)。结论 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较MSCT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且对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上对于高度疑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患者应进行MRI检查,以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在急性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脊柱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CT和MRI对脊柱进行探查,观察两种方法脊柱损伤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外伤累及椎体正确检出率(100.0%)与CT(9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脊髓损伤、神经挤压、韧带损伤检出率分别为63.5%、30.6%、78.8%,均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MRI诊断急性脊柱外伤不仅骨折检出率高,而且可以很好地检出脊髓和韧带软组织损伤,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采用MRI对于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71例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采取CT诊断及MRI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膝半月板损伤患者52例,MRI检查对于膝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4.23%)显著高于CT检查诊断准确率(76.92%);且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9例,MRI检查对于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4.74%)显著高于CT检查诊断准确率(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诊断对于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临床诊断中应用MRI扫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2017年11月经确诊的88例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88例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1.5T磁共振检查。观察患者CT检查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的检出率(86.36%)、漏诊率(13.64%)与磁共振检查的检出率(97.73%)、漏诊率(2.2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在膝关节隐性创伤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检查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准确诊断骨折类型,并且避免了有害X线辐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8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41例是参照组,41例是试验组,参照组应用CT检查,试验组应用MRI检查。对于两组患者的检出结果、并发症情况、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检出结果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检出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效果较好,有着较高的应用,与CT检查相比,磁共振成像的准确性更高,图像显示更加清晰,方便观察,可以为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MRI)对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肝脏囊性占位患者62例行CT和MRI诊断。结果 CT和MRI对肝脏囊性占位患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诊断炎性囊性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对诊断肝脏囊性占位均具较有效,MRI在炎性囊性病变中更适用,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07/2014-07收治的5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检查,以术后确诊情况作为标准,分析磁共振诊断准确性.结果:本组54例患者顺利完成磁共振检查,MRI检查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3.33%,准确率为90.74%;MRI诊断准确率与术前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磁共振检查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可减少误诊、漏诊事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专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CT对肝硬化伴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伴肝癌患者90例, 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 并经病理检查确诊, 均接受MRI、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扫描图像进行评估, 比较其诊断效果。结果 9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共检出病灶99个, CT诊断检出率为91.92%(91/99), MRI诊断检出率为94.95%(94/99), 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动脉期(90.91%, 90/99)与延迟期(86.87%, 86/99)检出率高于门脉期(49.49%, 49/9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门脉期检出率(74.75%, 74/99)与MRI诊断的门脉期检出率(49.49%, 49/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期检出率、延迟期检出率与MRI诊断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CT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应用MRI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45例,对以上患者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正确率。结果 MRI诊断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患者应用MRI诊断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诊断正确率高,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和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100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疑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CT和及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以临床最终诊断作为金标准,MRI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为97.53%、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98.00%,CT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为76.54%、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81.00%,MRI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T(P_均<0.05)。CT诊断骨皮质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为100.00%;MRI诊断骨皮质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1.82%、70.59%、87.34%;CT诊断骨皮质骨折的准确度显著高于MRI(P <0.05)。结论 MRI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准确度高于CT,但CT诊断骨皮质骨折更具优势;对于疑诊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MRI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联用CT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对于骨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本院所收治骨折患者53例,分别对其进行数字X线摄影检查(DR)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在工作站中对CT检查数据进行后处理,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重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对于骨关节骨折的总检出率(98.49%)明显高于数字X线摄影(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骨关节骨折诊断方法,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大面积脑梗死不同阶段头颅CT和MRI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行头颅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影像结果。结果CT检查、MRI(磁共振成像)检查脑梗塞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1.67%、95%,差异显著,且CT检查在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检出率与其在慢性期的检出率也存在极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和MRI检查是临床诊断脑梗塞的重要辅助手段,但MRI检查诊断大面积脑梗塞的准确性尤其是早期或急性期的诊断优于CT检查,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CT与MRI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H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HT患者58例,分别进行CT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HT的诊断分型结果。结果:MRI对HI的检出率为86.21%,显著高于CT的12.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PG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HT数目、大小以及范围显示均优于CT。结论:MRI对HT的诊断较CT检查敏感性更高,对判断出血分期、临床治疗决策以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和核磁共振(MR)诊断膝关节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120例患者,以关节镜为金标准,均给予患者MR诊断MSCT诊断,比较两者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患侧膝关节CT值比健侧CT值低,且多层螺旋CT诊断患侧胫骨平台与前交叉、交叉韧带角度比健侧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满足P 0.05;120例患者,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29处,核磁共振诊断率98.45%,多层螺旋CT诊断率9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断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与核磁共振CT诊断,诊断效果均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在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进行抽样,选取了96例患者作为样本,按照检查方式,分为X线组、CT组、MRI组,对检查结果的影响表现以及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当中,在不同检查方案下,患者的检出率存在一定的差异,X线的检出率仅仅为71.88%,CT组的检出率为87.5%,而MRI组检出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关节面变窄、侵蚀以及软骨肿胀等方面,X线与其他检查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关节面骨质囊变方面,三种检查方式的差异比较明显,但是在关节面变宽、关节面下骨质硬化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分级检查的时候,MRI检查在0级患者当中的检查结果与其他检查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在Ⅰ级患者检查中,三种检查结果之间的两两相比都存在统计学的差异;Ⅱ级患者当中的X线检查与其他两种检查方式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在Ⅲ、Ⅳ级患者的检出率方面,三种检查手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当前的影像学征象以及诊断当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MRI检查的效果最优,而在分级检查当中,MRI在各个级别当中的检查效果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RI不同技术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体素内不一致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MRI)新技术,比较诊断结果。结果 IVIM-MRI诊断准确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M-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DC值两种检查方法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M-MRI较MRI能更为准确的判断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肿瘤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病诊断时应用CT、MRI与X线平片的价值比较。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2月,从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开展本次研究,将60例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应用CT、MRI、X线平片检查诊断,比较CT、MRI、X线平片诊断颈椎病检出率、符合率、灵敏度。结果经CT、MRI、X线平片检查,其中MRI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CT、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颈椎曲度、椎间隙狭窄诊断符合率X线平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钩突增生、骨性椎管狭窄诊断符合率CT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MRI诊断,效果显者,有助于减少误诊、漏诊,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X线与多层螺旋CT诊断上颈椎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上颈椎损伤患者42例,分别采用X线与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价值。结果19.0%C_1椎弓骨折,7.1%C_1椎弓骨折合并C_2齿状突骨折,4.8%C_1椎弓骨折合并C_2椎体骨折及齿状突骨折,28.6%C_2齿状突基底部骨折,23.8%C_2齿状突骨折合并椎体骨折,11.9%单纯C_2椎体骨折,4.8%单纯寰枢关节失稳;一共57处骨折,20处脱位,多层螺旋CT检查检出率均为100.0%,X线对骨折检出率为71.9%,脱出检出率为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上颈椎损伤临床价值较高,可明确骨折情况,检出率高,但还需充分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等充分确诊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图像特点,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30例,均行CT检查,12例行MRI检查,分析其CT及MRI图像特征。结果本组患者的CT及MRI均表现为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内或关节周围结节状骨化或钙化影。结论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膝关节骨挫伤的低场磁共振(MRI)成像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究MR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6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对其全部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分析膝关节骨挫伤的MRI成像特征。结果:参与本研究的56例患者X线平片和CT检查均未发现膝关节骨挫伤征象,CT检查仅发现患者膝关节肿胀、积液。经低场磁共振成像后发现56例患者均存在膝关节骨挫伤征象,部分患者MRI成像显示有合并半月板、韧带损伤情况。结论:膝关节骨挫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较为准确,可清楚显示骨挫伤患者的病变特点及程度,与X线和CT相比拥有更高的敏感性,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