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体层摄影及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本院收治膝关节外伤患者106例(收治时间2019年8月—2020年12月),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手术治疗前予以对照组(n=53,共60膝)磁共振检查,观察组(n=53,共59膝)计算机体层摄影检查(CT)。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比较磁共振、CT检查结果差异性及诊断价值。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后可知,磁共振、CT检查阳性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及诊断敏感度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检查中隐性骨皮质下骨折、骨皮质骨折确诊率较MRI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骨软骨骨折确诊率低于MRI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膝关节软组织损伤诊断中CT检查半月板损伤、关节囊积液检出率较MRI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韧带损伤MRI检出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膝关节外伤临床诊断中,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均可实现对患者膝关节外伤后骨质损伤的有效诊断,且诊断效果相当,但在膝关节软组织结构损伤及软骨质损伤诊断中,磁共振诊断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肋骨骨折中采用16排螺旋CT诊断的检出率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50例肋骨骨折患者,均实施X线平片检查与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准确性差异。结果采用X线平片检查检出率为74%;16排螺旋CT检查检出率为100%,且将X检查结果中的疑似骨折与不明确骨折均予以确诊;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16排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可得到更高检出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后于本院完成MSCT和MRI检查,观察MSCT和MRI图像特征,以手术或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MSCT和MRI对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水肿、骨髓水肿等膝关节病变的检出率。结果 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MSCT(均P <0.05),且对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水肿、骨髓水肿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MSCT(均P <0.05)。结论 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较MSCT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且对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上对于高度疑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患者应进行MRI检查,以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CT和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2018年1月—2019年5月,按照患者病历单双号将其划分为CT组和磁共振组,每组各有6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CT检出率为75.0%,磁共振检出率为90.0%,在检出率方面,磁共振组与CT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在早期股骨头坏死征象检出率方面,磁共振组高于CT组(P 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将丰富的影像学信息提供给医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I)和CT技术在脊柱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脊柱创伤行MRI及CT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MRI检查结果:椎骨损伤患者22例、韧带损伤14例、脊髓损伤9例、椎间盘损伤7例、硬膜外血肿2例;CT检查结果:单纯屈曲压缩型11例、爆裂型17例、骨折脱位型4例、安全带型2例。结论 MRI技术可以全面清洗地诊断脊髓、脊柱创伤的病理变化及程度,并且能全面评价患者软组织、脊髓及椎间盘韧带的创伤情况,是当前临床上一种用于脊柱创伤的最佳诊断与评价方式,尤其对于CT检查难以确诊的脊柱创伤的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CT动脉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CT科2014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患者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检查、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CT动脉血管成像的检查结果。结果在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脑动脉瘤患者52例,脑动脉狭窄患者43例,烟雾病患者5例,共有97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符,总相符率为97%。而在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脑动脉瘤患者57例,脑动脉狭窄患者41例,烟雾病患者2例,共有95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符,总相符率为95%。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总相符率高于CT动脉血管成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烟雾病的诊断正确率更高,与CT动脉血管成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正确率更高,应用价值高于CT动脉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16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胸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43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16层螺旋CT与DR胸片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骨折的准确性。结果经16层螺旋CT检查确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6.81%、3.19%,优于DR胸片检查的86.17%、1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R胸片检查相比,16层螺旋CT检查能有效提高确诊率,降低漏诊率,诊断效果更佳,具有更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脊椎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和X线平片诊断,观察比较两种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检出率、解剖学改变情况显示率高于X线平片检查(P0.05)。结论在对脊椎骨折进行临床诊断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解剖学改变显示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膝关节骨挫伤的低场磁共振(MRI)成像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究MR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6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对其全部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分析膝关节骨挫伤的MRI成像特征。结果:参与本研究的56例患者X线平片和CT检查均未发现膝关节骨挫伤征象,CT检查仅发现患者膝关节肿胀、积液。经低场磁共振成像后发现56例患者均存在膝关节骨挫伤征象,部分患者MRI成像显示有合并半月板、韧带损伤情况。结论:膝关节骨挫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较为准确,可清楚显示骨挫伤患者的病变特点及程度,与X线和CT相比拥有更高的敏感性,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X线对脊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行X线检查的脊椎骨折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脊椎受损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各27例。对X线和CT诊断率和骨折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X线检出率为77.68%,其在每一个类型的骨折中均存在漏诊的现象,漏诊率为22.32%;X线与CT在轻度组骨折评分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与CT在中度组与重度组骨折评分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对脊椎骨折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价格较低,方便快捷,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足,对骨折程度不好辨别的患者,倡导采用两种方法结合诊断,避免出现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T检查对结肠癌所致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肛肠外科收治因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50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测确诊病情。分析患者术前CT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对比研究两种检查结果对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的正确率。结果CT诊断肠梗阻46例,确诊率92%,X线平片为32例,确诊率64%,两者比较,CT的诊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出病因为结肠癌有50例,占100%,X线平片诊出6例,占12%,两种方式对病因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检查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准确率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07/2014-07收治的5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检查,以术后确诊情况作为标准,分析磁共振诊断准确性.结果:本组54例患者顺利完成磁共振检查,MRI检查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3.33%,准确率为90.74%;MRI诊断准确率与术前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磁共振检查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可减少误诊、漏诊事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专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数字化X线摄影(DR)与多排螺旋CT(MDCT)两种检查方法对肩胛骨骨折OTA最新分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0例确诊为肩胛骨骨折患者的DR与MDCT图像。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作为参照,分析DR与MDCT对肩胛骨骨折的检出率、骨折各种类型的灵敏度及两种方法对骨折显示的差异性。结果 50例患者首次DR检出骨折38例(76%),阴性10例(20%),骨折可疑2例(4%),总阴性率为24%;MDCT检出骨折48例(96%),骨折可疑2例(4%)。DR、MDCT阳性率分别为76%、96%。MDCT对肩胛骨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DR(P<0.05)。50例首次检查DR阴性未分型12例,DR对肩胛骨骨折分型总灵敏度为76%,MDCT为96%。在各型骨折分类中,DR对肩胛骨体部型骨折的诊断灵敏度最高,低于MDCT的诊断灵敏度,但无显著差异(P>0.05)。在突起型骨折(17例)及关节盂型骨折(6例)的诊断灵敏度比较中,DR分区低于MDCT,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DR与MDCT检查对于肩胛骨骨折具有很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灵敏度,对于肩胛骨骨折OTA最新分型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经DR检查诊断肩胛骨体部型骨折的患者可不必再行MDCT检查进行分型,对于节省医疗资源及X线照射剂量,确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应用螺旋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医治的肝脏囊性占位性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对比及研究,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60人主要选择螺旋CT进行检查,乙组60人主要选择磁共振进行检查。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检查得知,甲乙两组患者疾病的检出率皆为100%,而对于炎症性病变患者磁共振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皆高于螺旋CT检查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应用螺旋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由于磁共振拴查方式对炎症性病变患者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螺旋CT检查好,因此在对炎症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时可以优先使用磁共振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均实施超声检查和CT诊断。结果超声检查结果的检出率90.00%(阴性患者有10例,所占比例为10.00%,为漏诊,漏诊的10例中,宫内膜样癌有6例,黏液腺癌2例,浆液性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阳性患者有90例、所占比为90.00%)高于CT检查结果 80.00%(漏诊的20例中,宫内膜样癌有11例,黏液腺癌5例,浆液性癌2例,透明细胞癌2例)。结论通过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后,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避免误诊和漏诊情况,能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胃神经鞘瘤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部平片X线技术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术前病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术前影像学检查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影像学检查的操作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前病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影像学检查的误诊率和漏诊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对患有胃神经鞘瘤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CT诊断在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B超和CT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过临床诊断后发现,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5%与77.5%,两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创伤患者给予CT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降低疾病误诊率、漏诊率,可用于该类疾病优先采纳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28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4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全部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128层螺旋CT扫描检查,以临床手术结果为参照标准,比较X线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符合率。结果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符合率为(98.08%),高于X线诊断的符合率(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28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符合率较高,可为医师临床诊疗患者病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对于骨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本院所收治骨折患者53例,分别对其进行数字X线摄影检查(DR)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在工作站中对CT检查数据进行后处理,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重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对于骨关节骨折的总检出率(98.49%)明显高于数字X线摄影(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骨关节骨折诊断方法,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脑出血早期诊断及病因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急性期脑出血患者(30例),常规行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TlWI、T2WI、FLAIR、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SWI序列,统计分析患者脑出血病灶范围、病灶数量、病因检出率,评价SWI对脑出血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 SWI检出出血病灶39个,检出率为100.00%;常规MRI序列检出出血病灶31个,检出率为79.48%;CT检出出血病灶27个,检出率为69.23%;三种方法出血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WI序列显示出血范围较MRI常规序列、头颅CT略大。SWI检出脑淀粉样变性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静脉畸形1例,动静脉畸形1例;MRI常规序列漏诊静脉畸形和淀粉样变性患者3例,头颅CT未能检出脑出血特殊病因患者5例。MRA检出有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2例。结论 SWI序列与头颅CT、MRI常规序比较,能够更准确地检测脑出血病灶及出血范围,同时能够更敏感地检测脑出血的少见病因。MRI联合MRA及SWI能够为脑出血的早期病因诊断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是急性期脑出血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