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役桥梁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桥梁界的广泛重视,亦成为土木工程结构和桥梁工程分析研究发展的新兴领域。大量在役桥梁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性存在不同程度隐患与缺陷,其原因有: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的欠缺;桥梁使用过程的自然损伤;重型车辆增加及车辆超载现象严重导致结构的损伤进一步加剧;自然灾害作用等。如何对正在使用中的旧桥进行维修加固,改善旧桥的使用功能,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已经成为城市交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建勋  张明  祁星星 《山西建筑》2012,38(28):40-41
对火灾后的某实验室进行了安全性鉴定,检测了梁、柱、楼板等结构构件的损伤程度,对各构件进行了火灾后的评级,提出了加固方案,达到了建筑结构可继续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到外界不同因素的影响,既有建筑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对其损伤原因分析和结构整体安全性进行安全性评估就尤为重要。对某混凝土结构厂房屋面板的损伤进行检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厂房主体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鉴定,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和修复方法。可为相似安全评估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筑结构经过长期使用后,其建筑材料、结构构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最终导致结构性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以某砌体结构公寓主体结构安全性鉴定为例,系统的掌握了该房屋结构当前的性能状况,为后续改造提供了相应的依据;通过对该公寓的安全性检测鉴定,阐述了该类建筑的鉴定流程。  相似文献   

5.
对于拉索受力结构来说,拉索的损伤会对整个结构的运营安全性和使用耐久性构成严重的威胁和隐患,因此采用合适的手段对拉索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进行快速的识别修复,对拉索类结构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在大型桥梁结构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智能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适合于大型桥梁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的智能识别方法同样适用于拉索损伤识别,但仍存在相应的局限性,需结合其他智能优化算法进一步完善,才能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的拉索损伤识别方法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温后长龄期在役混凝土损伤及微观变化特征,通过对龄期在20年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样,进行在役混凝土高温试验,提出高温后在役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建立在役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与不同温度之间的拟合回归公式,利用热重(TG)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高温后在役混凝土物相及微观形貌随受火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后在役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与实验室新浇筑混凝土类似,相比而言,当受火温度T≤300 ℃时,在役混凝土相对残余抗压强度略低;当T>700 ℃时,在役混凝土相对残余抗压强度较高,所得结论可为实际工程中长龄期在役混凝土结构高温后的损伤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康玛生 《中州建设》2008,(11):67-67
建筑结构的设计和使用必须做到安全、适用和耐久。即结构自设计、建造到正常使用阶段都必须满足一定的可靠度水平要求。对于投入正常使用的在役结构来说,结构的实用性和耐久性通过正常的设计、施工、使用即能满足规范要求.而结构的安全性指标则需通过对结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方可判断结构的抗力效应水平及结构的服役情况.  相似文献   

8.
陆芳军  李建恒  陈旭科 《门窗》2012,(10):55-57
钢结构在玻璃幕墙、高层建筑、桥梁等领域得到了普遍运用,钢结构的损伤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对结构进行诊断和评估,确定结构是否损伤,并判别损伤的程度和位置,以及结构使用功能和损伤的变化趋势,从而减少结构损伤带来的工程事故.本文对钢结构损伤诊断的最新技术进行了综述,钢结构损伤诊断技术能较早的发现损伤位置和估计损伤程度以及预测结构剩余寿命.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大量的混凝土结构,在其服役期间由于结构老化、使用功能改变、荷载增加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损伤,造成安全隐患.拆除重建会造成巨大经济投入和环境污染,因此有必要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结构安全性.目前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研究大部分是在构件未损伤的情况下进行加固的试验和分析,对损伤混凝土梁的加固研究尚不完善.因此,...  相似文献   

10.
某高速公路收费站网架为螺栓球节点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网架整体采用多点支撑。因废弃多年,由于结构出现严重锈蚀损伤等问题,对网架进行结构检测。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建立屋盖结构计算模型,对屋盖进行结构强度和整体变形的分析。通过现场检测与计算结果,得出屋盖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并对屋盖网架整体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同时,分析影响类似屋盖结构在役过程中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为类似钢结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某框架结构办公楼经过短时间火灾后,建筑材料、构件和结构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和性能退化,且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结构构件存在明显不同的破损现象.为了全面掌握该房屋结构当前的技术状况,需对其进行全面的安全性检测鉴定工作.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对某办公楼的火灾后安全性检测鉴定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对其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滨海区域,某混凝土建筑地下结构在使用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开裂、渗漏和钢筋锈蚀问题,为了确保结构安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在一系列检测的基础上对该大厦地下结构进行了使用寿命评估,以便以此为基础提出可行的修补与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概率理论结构设计的基本目的是使结构在预定的使用期内满足设计所预期的结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影响结构可靠性的荷载效应(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的结构的各种内力)与结构抗力(指结构承受荷载和变形的能力)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都是随时间或空间而变动的随机函数。在目前的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有关是否需要考虑作用及抗力的时变性能以及如何考虑的规定十分笼统。为了更加明确考虑时变性能在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在引入剩余使用年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剩余使用年限的结构生命周期性能设计方法。并以一个超高层建筑为例,阐述了其具体应用,为今后工程中基于时变性能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馆屋盖弦支穹顶结构跨度93m,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跨度最大的弦支穹顶结构,对其使用过程中的状态进行监控非常有必要,以保证其使用安全。对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馆屋盖弦支穹顶结构的索力、网壳构件内力进行长期健康监测。并对这些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反映结构的使用状态。  相似文献   

15.
皮带运输通廊作为工业建筑中较为普遍的构筑物形式,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不少钢桁架出现变形、节点锈蚀等损伤,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正常使用。通过对某皮带运输通廊钢桁架的检测,查出结构的危险点,找出产生隐患的原因,指出此类结构通常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问题,制定加固处理方案;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桁架下弦杆及节点板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后通廊构件抗力与荷载效应比值大于1.0,结构安全储备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6.
以某重型钢结构工业厂房为例,阐述了对该类厂房进行安全性分析的方法。该重型钢结构工业厂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变形和柱基位移,并已影响到结构的正常使用,鉴于安全生产的需要,对该厂房按照我国现行规范进行了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雁  宋雷  殷惠光 《工业建筑》2012,42(12):133-138
某煤矿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因主体结构的劣化以及选煤工艺重介技术的变更,需要对其进行可靠性鉴定,评定其安全性、正常使用性和可靠性等级。并对主厂房的结构作用、工作环境、基础承载力和变形、构件的表观质量和裂缝、构件的混凝土碳化和强度、钢筋锈蚀率、钢筋分布和保护层厚度、构件的动力性能分别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复核结构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对主厂房的可靠性鉴定评级,并提出维护、修复和加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supposed to provide the environment and means for an optimal utilization of the building, according to its designation. This extended function of a building can be achieved only by means of an extensive use of building service systems, such as HVAC;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safety and security; transportation; sanitation, etc. Building intelligence is not related to the sophistication of service systems in a building, but rather to the integration among the various service systems, and between the systems and the building structure. Systems' integration can be accomplished through teamwork planning of the building, starting at the initial design stages of the building. This paper examines some existing buildings claimed to be “intelligent”, according to their level of systems'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9.
张鹏梁  程华  周凌 《工业建筑》2006,36(Z1):305-308
建筑物“黑匣子”系统是对重要建筑结构受到可能的爆炸和由此产生的燃烧进行在线监测和评价的特殊设备。“黑匣子”结构保护壳的力学和热学性能的优劣对“黑匣子”能否抵御灾害的破坏且忠实地记录结构的损坏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热学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黑匣子”系统保护壳的力学、热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今后对类似特殊结构物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鹰林 《城市建筑》2013,(6):90-90,97
现代城市建筑越来越向高层发展,为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确保建筑的安全性、预防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避免因城市地面沉降对建筑物主体结构造成的损坏,沉降观测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沉降观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