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具有抑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BS08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物质的鉴定,抑菌特性研究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S08发酵液经酸沉醇提的抑菌粗提物,再经薄层层析纯化、富集,红外吸收光谱测定为内酯类的环状脂肽,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鉴定其分子质量在995~1 350之间,有效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抑菌粗提物有较广的抑菌谱,对多种鱼源腐败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物质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在酵母浸膏14 g/L,无水葡萄糖14 g/L,硫酸镁1 g/L的营养液中,选择接种量7.0%,pH 8.2,培养温度38℃,200 r/min发酵24 h,结果发酵液中脂肽类物质含量达450 mg/L,抑菌率达69.6%。  相似文献   

2.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为受试菌,考察韭菜籽蛋白对这几种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韭菜籽蛋白对这几种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32g/L、2.50g/L、0.16g/L和0.63g/L。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了经不同温度、时间和酸碱处理的韭菜籽蛋白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处理条件,建立响应曲面模型,从而确定韭菜籽蛋白抑制大肠杆菌的最适处理条件,即韭菜籽蛋白在pH8.27,处理温度为54.7℃下处理2.0h,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纯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运用静态吸附与解吸实验对10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筛选出效果最好的树脂对苹果渣中多酚物质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多酚纯化物的抑菌活性及其质量浓度、pH值、温度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4020大孔树脂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与最好的解吸效果;苹果渣多酚纯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对供试霉菌、酵母菌抑制作用不明显,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均为0.015%(W/W);在pH5~6环境条件下其抑菌效果最佳;一定温度内处理不影响苹果多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灰树花多酚类物质对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常见腐败菌种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且也研究了灰树花多酚类物质的抑菌活性与温度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灰树花多酚类物质对细菌和酵母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霉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5μg/mL、260μg/mL、65μg/mL、130μg/mL;对红酵母、黑狮酵母和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8.2μg/mL、65μg/mL、32.5μg/mL。热处理对灰树花多酚类物质的抑菌效果影响较大,当温度超过60℃时,灰树花多酚类物质起不到抑菌作用,并且在pH值为2~4的范围内灰树花多酚溶液对细菌和酵母菌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苹果籽壳为材料,对其进行色素的提取和纯化,研究其色素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性。结果表明,苹果籽壳粗提色素和纯化色素均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两者的还原力较维生素C和BHT弱。苹果籽壳纯化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顺序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且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3%。综上,苹果籽壳色素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性,可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学品及化妆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以肉桂皮为原料,用索氏法提取肉桂油树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硅胶柱层析对油树脂进行纯化处理,滤纸片法比较纯化前后油树脂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酸乙酯作溶剂,肉桂皮粉碎度60~80目,时间70 min、温度130℃、液料比24∶1(m L·g~(-1)),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9.85%,物料粉碎度的变化对提取率具有显著影响。肉桂油树脂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抑菌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肉桂醛是肉桂油树脂主要抑菌成分。浓度为1.0 g·m L~(-1)的纯化后的油树脂对大肠杆菌抑制率比未纯化的油树脂高17.23%,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率比未纯化的油树脂高15.00%,对肉桂油树脂进行纯化处理可提高抑菌活性。肉桂油树脂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用于食品保鲜领域将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药食同源植物葛根为原料,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根霉、曲霉和酵母六种常见食品腐败菌为目标菌株,采用醇提的方式获得葛根提取液,对葛根提取液的防腐性能进行测定,确定了目标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并研究了pH和温度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葛根提取液对除酵母外的菌株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不同目标菌株的MIC分别为0.0312g/mL(大肠杆菌、根霉)和0.0625g/mL(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曲霉);抑菌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在pH 3~5的范围内呈现出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牛油果中植物甾醇的鉴定及抗氧化、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牛油果为原料,采用皂化法提取牛油果中植物甾醇,并对牛油果中植物甾醇种类、含量、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鉴定出牛油果中4?种主要植物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胆固醇、豆甾醇,其含量分别为59.47、30.36、15.34、2.72?mg/100?g。以VE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了牛油果中植物甾醇对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植物甾醇对DPPH自由基、·OH、O2-·具有明显的清除效果,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82、35.92、17.08?μg/mL。采用抑菌圈法分析了甾醇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表明牛油果植物甾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辣木籽提取物对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以抑菌圈为参照,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辣木籽抑菌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以温度、pH、紫外线照射衡量抑菌稳定性,并探究辣木籽提取物在液态乳贮藏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辣木籽抑菌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水为溶剂,pH3.1,料液比1:70 g/mL,浸提温度50 ℃,浸提时间2.5 h,在此工艺条件下,辣木籽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为(27.23±0.58) mm,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5 mg/mL,不同pH及紫外线照射时间处理对辣木籽提取物抑菌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以100 ℃加热30 min后其抑菌活性仍可保留空白组的50.97%。在经巴氏杀菌的全脂乳和脱脂乳中添加MIC辣木籽提取物对乳风味、色度和黏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且4 ℃条件下可有效抑制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相较普通巴氏杀菌乳可将其保质期由7 d至少延长到14 d。因此,辣木籽提取物对乳中蜡样芽孢杆菌有高效、稳定的抑菌效果,具有应用于液态乳贮藏保鲜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加工过程对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流向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FIR法对苹果籽加工过程中的植物甾醇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主要成分为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其中以β-谷甾醇含量最高;压榨法制备的苹果籽油植物甾醇的含量(385mg/100g)高于索氏提取(288mg/100g)和超声提取法(318mg/100g);且随着苹果籽油精炼程度提高,油脂中的有益微量成分植物甾醇损失增大。  相似文献   

11.
葡萄多糖抑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用葡萄多糖 (VLP)对 8种常见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实验 ,结果表明 ,葡萄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根霉、酿酒酵母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 :枯草芽孢杆菌为 12 5 μg/mL ,大肠杆菌为 2 5 μg/mL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5 0 μg/mL ,根霉为 2 5 μg/mL ,曲霉为 5 0 μg/mL ,酿酒酵母菌为 2 5 μg/mL。葡萄多糖抑菌存在最佳 pH值 ,温度越高 ,抑菌效果越显著。相同时间内 ,多糖溶液浓度越高 ,抑菌率越高 ;同一浓度 ,作用时间越长 ,抑菌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天然色素作为防腐剂的筛选及应用研究(一)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马庆一  卫军  池银珠 《食品科学》2002,23(5):121-124
从姜黄、桔皮和花生衣等十二种植物中提取了天然色素,检测了它们的抑菌活性,提纯了其中三种,对其纯化前后的活性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姜黄色素对多数细菌的抑制效果很好,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25g/ml;黄精色素对细菌和霉菌的MIC都是0.03g/ml;茶色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25g/ml,对枯草杆菌的MIC为0.05g/ml;紫草色素对草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为0.05g/ml。经提纯后的姜黄色素具有抑菌效果,但不如姜黄原液。纯茶黄素和茶红素抑菌效果均比茶原液好,而精制后的紫草色素不再具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 乙醇和水作为提取溶剂,应用滤纸片法筛选南瓜、苦瓜、黄瓜、丝瓜和冬瓜五种瓜类蔬菜有机溶剂提取物及其粗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南瓜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活性最大;将其经硅胶柱层析(CC)和薄层层析(TLC)进一步分离,获得抑菌活性最强的两个组分,它们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志贺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均有广谱抗性,其中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分别为1.25mg/ml 和2.5mg/ml。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自西藏地区藏药大籽蒿的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对大籽蒿精油体外抑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大籽蒿精油中共鉴定48 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5.36%,主要成分为红没药醇、兰香油奥、α-水芹烯、棕榈酸和薰衣草醇等;体外抑菌结果表明,大籽蒿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新型隐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而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弱抑菌效果;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大籽蒿精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一定的的清除能力,且清除效果强于VC。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3种方法提取芜菁子挥发油,对挥发油的抗菌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芜菁子挥发油及多糖的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芜菁子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油的组成。运用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检验芜菁子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残渣中的多糖,酸水解后进行薄层分析。结果 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分别鉴别出21、7、14种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中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占45.95%,同时蒸馏萃取法的为31.35%,溶剂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无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定性定量的抑菌实验结果显示,3种方法所得的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在高效G板上,以乙酸乙酯:异丙醇:水=26:14:7(V:V:V)为展开剂,芜菁子多糖的分离效果较好,可鉴别出芜菁子多糖中的果糖和半乳糖。结论芜菁子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异硫氰酸酯类和腈类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英臣 《食品科学》2014,35(7):68-71
考察温度、pH值、可见光和紫外线对酸浆宿萼中提取的酸浆苦素抑菌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几种常见腐败菌和致病菌的抑菌性测定,结果表明:酸浆苦素对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较明显,对部分霉菌有抑制效果,对酵母菌无抑菌效果。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31.3 μg/mL,对于霉菌中纯黄丝衣霉的MIC为62.5 μg/mL。pH值对酸浆苦素抑菌性影响较大,其次是温度,可见光和紫外线对其抑菌效果影响不明显。在20~35 ℃时抑菌活性最强,高温对其抑菌活力影响不大。酸浆苦素抑菌性在酸性、中性、弱碱性溶液中均较为稳定,而强碱性环境会迅速破坏其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热带水果(火龙果、杨桃、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绿橙和莲雾)以及水果废弃物(龙眼壳、荔枝壳、龙眼核、香蕉皮、火龙果皮、菠萝蜜芯和菠萝蜜仁)的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溶剂提取液对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测量抑菌圈的大小,以表示提取液的抑菌活性。通过测量菌株生长曲线,确定提取液对细菌的生长抑制率。结果乙醇、丙酮提取液的抑菌效果均较好。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抑菌效果最好。火龙果、芒果和菠萝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菠萝提取液的最小抑菌稀释比例为1/10,其他提取液为1/100。碱性条件下,龙眼壳提取液抑菌活性增强,其他提取液在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较强。各类提取液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火龙果、芒果、菠萝的乙醇提取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提取液可改变该菌的细胞膜渗透性。结论芒果、菠萝、龙眼壳、火龙果、火龙果皮、莲雾、荔枝壳、龙眼核、菠萝蜜芯和菠萝蜜仁的提取液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火龙果、芒果、菠萝的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破坏细胞膜渗透性,为有效防控食源性致病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探讨了丁香油、百里香油、薄荷油等三种植物精油以及中链脂肪酸月桂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的组合丁香油与月桂酸,测定协同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并将该组合制成抑菌保鲜液,应用于生鲜米粉保鲜。结果表明,丁香油、薄荷油、百里香油及月桂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0μg/mL、4.00μg/mL、7.50μg/mL以及9.00μg/mL,丁香油和月桂酸联合使用,在浓度为1/4 MIC丁香油+1/4 MIC月桂酸时具有协同抑菌效果,此时分级抑菌浓度系数为0.50。丁香油与月桂酸协同处理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损伤,增加通透性。抑菌保鲜液对生鲜米粉中的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维持生鲜米粉品质具有积极影响。72 h贮藏期间,处理组初始菌落总数比对照组至少低1.50 lg CFU/g;金黄色葡萄球菌降低1.65 lg CFU/g;酸度值比对照组至少低0.8°T;感官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丁香油与月桂酸协同组合制成抑菌保鲜液有可能成为生鲜米粉的可替代复合保鲜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猪牙花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并测定猪牙花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以猪牙花全草80% 乙醇提取物为材料,采用滤纸片法对4 种常见细菌的生长抑制活性、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测定,并讨论温度、pH 值及紫外线对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采用羟自由基法测定其抗氧化作用;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的含量,采用SPSS16.0 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猪牙花全草80% 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2.5mg/mL,对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100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200mg/mL。热处理、酸性环境、紫外照射等对抑菌作用均无明显影响。猪牙花提取液在0.0025~0.32mg/mL 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其清除率达到64.57%。其提取物IC50 值为0.051mg/mL。微量元素Fe 含量为633.25μg/g;Mn 为30.45μg/g;Zn 为39.95μg/g;Cu 为12μg/g。结论:猪牙花80% 乙醇提取物有着良好的抑菌效果及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猪牙花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ε-聚赖氨酸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菌体量法以及孔扩散法研究了ε-聚赖氨酸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及ε-聚赖氨酸浓度、pH值和温度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黄曲霉、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保加利亚乳杆菌等6种供试微生物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抑制效果较好,对黄曲霉较差;对各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2.5 mg/L;枯草芽孢杆菌25 mg/L;酿酒酵母800 mg/L;黄曲霉1 600 mg/L。ε-聚赖氨酸的抑菌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热稳定性非常好,能耐100℃的高温,在pH5~8抑菌活性最强,与甘氨酸、Nisin都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