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评价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41例实施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缓解情况.结果 对本组4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6个月(6~21个月).95%的患者术后糖化血红蛋白<7%,不需任何降糖药物.78%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空腹血糖从术前的(9.7±0.4) mmol/L降至术后的(6.2±0.3)mmol/L(P<0.01);糖化血红蛋白从术前的8.1%±1.4%降至术后的5.8%±0.6%(P<0.01);餐后2h血糖从术前的(13.6±0.7) mmol/L降至术后的(10.6±0.2) mmol/L(P<0.01);Homa-IR从术前的4.8±1.3降至术后的1.2±0.4(P<0.01);空腹C肽从术前的(3.3±1.7) ng/ml升至术后的(4.9±0.2) ng/ml(P <0.01);空腹胰岛素从术前的(10.2±1.4) mlu/L升至术后的(15.6±0.7) mlu/L(P <0.01)L;甘油三酯从术前的(3.1±0.5) mmol/L降至术后的(1.9±0.4) mmol/L(P <0.01);高密度脂蛋白从术前的(1.2±0.2) mmol/L升至术后的(1.9±0.8) mmol/L(P <0.01);低密度脂蛋白从术前的(3.5±0.3)mmol/L降至术后的(2.4±0.6)mmol/L(P<0.01).7例合并高血压患者中3例的血压得到控制.78%(21/27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得到缓解.53%(8/15例)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得到改善.结论 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对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接受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的54例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及术后1、3、6、12、24月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胰岛素等检测结果,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HOMA-β)、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结果 术后24月,HbA1c由术前的(8.2±0.8)%降至(6.3±0.1)%,空腹血糖由(9.2±0.6) mmol/L降至(5.9±0.5)mmol/L,空腹胰岛素由(9.7±1.5) mIU/L降至(6.2±0.7) m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HOMA-IR较术前明显下降(0.8±0.3比2.1±0.6,P<0.05),HOMA-β明显升高(56.3±12.8比28.4±9.2,P<0.05),△I30/△G30明显升高(1.8±0.7比0.8±0.2,P<0.05),而AUCINS在术后1月和3月时较术前下降,但术后6、12和24月时较术前上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与HOMA-β(r=-0.628,P<0.01)、△I30/△G30(r=-0.571,P<0.01)和AUCINS(r=-0.606,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784,P<0.01).结论 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影响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疗效独立因素。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53例,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值是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C肽值是预测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独立因素。结果表明术前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值是预测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代谢手术是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袖状胃切除术因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而被广泛接受,但单一的袖状胃切除术的减重及糖尿病缓解效果低于胃旁路术,并且存在术后复胖及糖尿病缓解率下降等问题。因此,近年来在袖状胃切除术基础上出现了多种旨在提高袖状胃切除疗效的附加术式,主要包括袖状胃切除加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SADI-S)、袖状胃切除加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DJB)、袖状胃切除加单吻合口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ADJB-SG)、袖状胃切除加改良空回肠旁路术(SG-MJIB)、SIPS术、袖状胃切除加空回肠侧侧吻合术(JI-SG)、袖状胃切除加空肠旁路术(SG-JJB)等。虽然有文献对个别这类术式进行过描述,但未发现有综合描述这一类手术的综述,故笔者对这类新术式进行归纳,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行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后的营养状况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7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行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术前及术后第6、12、24、36个月时血清铁、钙、维生素B12(Vit B12)、叶酸、白蛋白、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相各项检测指标情况:铁、白蛋白、血红蛋白及Hb A1c在术后不同时相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钙、Vit B12、叶酸及BMI术后各时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相各项检测指标低于正常值的发生率:低铁及低白蛋白发生率术后各时相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低钙、低叶酸、低Vit B12、低血红蛋白发生率术后各时相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袖状胃切除间置回肠的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然而,术后可能出现营养物质的缺乏,对营养物质的缺乏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防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位体质量指数(BMI)只有24 kg/m2以及我国糖尿病患者存在的饮食差异性,使得目前国内尚缺少充足的减重手术数据和指南,因此,我国医生在国际上公认的术式之外,进行了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术式探索.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治疗2型糖尿病的推荐术式主要有:胃旁路手术(GBP)、袖状胃切除术(SG)、胆胰转流手术(BPD)、十二指肠转位术(DS)和可调节胃束带术(AGB).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外科医生的进展探索性术式,主要包括:袖状胃切除术加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袖状胃切除加空回肠旁路术,袖状胃切除加回肠间置术,单纯回肠间置术及空、回肠短路术,胃大弯折叠术以及折叠术加胃束带术,以及其他在内镜下完成的减重术式.每种术式均各有特点,但哪种术式更为适合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尚需临床的长期随访及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的开展,相信在科学规范前提下,我国的外科医生会摸索出最适合本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统计分析中国多地区2021年度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 基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数据登记工作,统计分析2021年度各地区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病人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21年度来自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3家中心上传临床数据至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登记有效病例6807例。术前体重指数(BMI)为36.8 (21.0, 87.5)。女性病人5102例(75.1%),年龄中位数为32(9, 72) 岁;男性病人1689例 (24.9%),年龄中位数为33 (11, 65) 岁。胃袖状切除术(SG)占84.9%,Roux-en-Y胃旁路术(RYGB)占3.1%,胃袖状切除联合空肠空肠旁路术(SG-JJB)占4.2%、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占3.5%、胃袖状切除联合双通道术(SG-TB)占1.7%、胃袖状切除联合袢式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LDJB)占0.4%、胃袖状切除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SADI-S)占0.3%、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占0.1%、胃袖状切除联合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DJB)占0.1%、其他手术方式共117例(1.7%)。30.1%的病人在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70.4%的病人术前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2.5%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8.8%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的搭建为中国减重代谢手术的大数据登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目前数据,尽管手术方式呈现多样性,SG仍是本年度中国多地区减重与代谢手术的主流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治疗肥胖症及肥胖相关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7月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LSG术的67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1年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多余体质量减少率(EWL)以及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肥胖相关疾病的改善情况。结果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SG术。手术时间(78±17)min.术后住院时间(5.0±1.7)d。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64例(95.5%)患者获得术后1年的随访,BMI由术前的(37.7±4.1)kg/m2下降了(10.4±3.7)kg/m2,EWL为(80.2±27.7)%。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治愈率分别为53.8%(7/13)和45.5%(5/11),缓解率均达100%。高三酰甘油血症(51例)、高尿酸血症(42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骨关节疾病(9例)和棘皮病(8例)等其他肥胖相关疾病也得到治愈或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LSG治疗肥胖症是安全可行的。在明显减轻体质量的同时还能治愈或改善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肥胖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治疗非过度肥胖2型糖尿病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JB)治疗非过度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随访并检测7例行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的非过度肥胖型T2DM患者术前和术后24周内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合患者所应用的降糖药物剂量的变化,分析术后24周患者T2DM转归情况。结果接受DJB的7例T2DM患者.1例完全脱离降糖药物,FBG、2hPG和HbAlc正常;5例应用降糖药物剂量明显减少,但尚未完全脱离药物:1例无明显改善。血糖完全缓解比例1/7,有效比例6/7,HbAlc达标比例5/7:患者术后各时间段BMI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可以降低非过度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其对血糖的控制不依赖于体质量的降低.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统计分析中国多地区2020年度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 基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数据登记工作,统计分析2020年度各地区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病人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20年度来自1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共38家中心上传临床数据至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登记有效病例3693例。术前体重指数(BMI)为37.2 (22.9,87.5)。女性病人2975例(80.6%),年龄中位数为31(12,74)岁;男性病人718例(19.4%),年龄中位数为32(14,66)岁。胃袖状切除术(SG)占84.88%、Roux-en-Y 胃旁路术(RYGB)占5.88%、胃袖状切除联合空肠空肠旁路术(SG-JJB)占5.74%、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占1.60%、胃袖状切除术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SADI-S)占1.38%、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占0.17%、胃袖状切除联合袢式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Loop DJB)占0.02%、其他手术方式占0.33%。25%的病人在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58.3%的病人术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2.2%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9.5%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的搭建为我国减重代谢手术的大数据登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目前数据,尽管手术方式呈现多样性,LSG仍是本年度我国多地区减重与代谢手术的主流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袖状胃切除术与胃旁路术治疗大鼠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30只GK大鼠随机分为袖状胃切除术组(SG组)、胃旁路术组(RYGB组)、假手术组(SO组),每组10只。观察术后各组存活情况,并根据情况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第1、4、8周的体质量、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峰值、糖化血红蛋白比值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SG组大鼠手术存活率100%,RYGB组手术存活率90%,SO组大鼠全部健康存活,3组手术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术后8周时,各组体质量均超过术前,RYGB组明显低于SO组和SG组(P0.05)。空腹血糖在SG组和RYGB组术后第1周即有下降趋势,术后8周时SG组较SO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YGB组较SO组明显降低(P0.01),RYGB组与SG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糖耐量试验峰值在SG组和RYGB组术后1周即有下降,术后8周时SG组较SO组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YGB组较SO组明显降低(P0.01)。术前各组糖化血红蛋白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时SG组较SO组降低(P0.05),RYGB组较SO组明显降低(P0.01),RYGB组与SG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胰岛素水平SO组与S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YGB组在8周后升高明显,与前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袖状胃切除术与胃旁路术术后存活率相近,但胃旁路术治疗GK大鼠的疗效优于袖状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Roux-en-Y胃旁路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前瞻性入组37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RYGB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通过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糖尿病治疗满意度问卷(DTSQ)、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MQLS)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37例患者术后血糖和血脂均显著下降(均P〈0.05),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术后12个月时,SF36生理相关综合评分(74.6±18.3)和精神相关综合评分(78.9±14.5)均高于术前(54.9±15.1和56.4±17.8,均P〈0.01);DTSQ治疗满意度优于术前(29.2±7.1比15.4±5.6,P〈0.01);DMQLS满意度亦优于术前(60.9±8.0比33.3±7.0,P〈0.01)。结论Roux-en-Y胃旁路术可有效地改善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与毕Ⅱ式吻合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胃癌行择期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102例,其中56例行ROUX—en—Y吻合,设为ROUX—en—Y吻合组;46例行毕Ⅱ式吻合,设为毕Ⅱ式吻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空腹血糖(FBG)、矮后两小时血糖(PBG)、空腹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评价术后1个月时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FBG、PBG、HbA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FBG、PBG、HbAlc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除术后1周FBG指标外,ROUX—en—Y吻合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毕Ⅱ式吻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ROUX—en—Y吻合组、毕Ⅱ式吻合组中,不需要药物及饮食控制血糖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9.64%、45.65%,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能够有效降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甚至可以达到长期缓解,且优于毕Ⅱ式吻合术,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吻合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早期DN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收集早期DN 182例(A组),以170例单纯糖尿病(DM,B组)为对照,收集年龄、病程、血压及腰臀比(WHR),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白蛋白(uAlb),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比较:病程、SBP、DBP、WHR、HbA1c、TG、HDL、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DL、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UAER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其中病程、SBP、WHR、HbA1c先后被列入方程,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病程、TG,WHR与TG、HbA1c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是早期DN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减肥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保留不同胃容量的Roux-en-Y胃旁路术(RYGBP)对糖尿病大鼠降糖效果的比较。方法36只雄性Got0,Kakizaki(GK)大鼠随机分3组,分别为全胃切除RYGBP、胃大部切除RYGBP和保留全胃RYGBP组,每组12只。检测术前及术后1、3、6、12和24周各组大鼠体质量、日均摄食量和空腹血糖水平,测定术前、术后12和24周各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口服葡萄糖后0、30、60、120和180min血糖值,描制血糖值随时间变化曲线,计算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各组摄食量和体质量显著减少(P〈O.01),术后3周胃大部切除RYGBP组和保留全胃RYGBP组大鼠摄食量及体质量较术后1周明显增加(氏0.01),而全胃切除RYGBP组大鼠摄食量及体质量较其余两组低(P〈O.05)。术后24周。3组大鼠空腹血糖分别为(7.3±1.5)、(7.5±2.0)和(8.3±1_3)mmol/L,均低于术前水平[(13.2±1.6)、(13.6±2.5)和(12.9±2.0)mmol/L,P〈0.01]。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糖化血红蛋白则分别为(6-3±1.3)%、(6.4±.2.0)%和(7.0±1.3)%,均低于术前[(10.2±.2.6)%、(9.6±2.5)%和(9.9±2.0)%,P〈0.01],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组术后糖耐量试验和AUC变化趋势与之类似。结论RYGBP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其降糖效果与胃容积的大小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6.
梁辉  管蔚  刘欢  曹庆  苗毅 《消化外科》2013,(12):909-913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非肥胖型(BMI〈30kg/m2)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BMI〈30kg/m。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Sleeve+DJB组),27例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RYGB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BMI下降情况,糖尿病完全缓解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情况,以及术后营养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结果Sleeve+DJB组和RYG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37±61)min和(894-4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8,P〈0.05)。无患者死亡,无大出血、肠梗阻、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Sleeve+DJB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汁漏,经保守治疗5d后痊愈出院。Sleeve+DJB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的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8.94-0.7)mmol/L、(5.84-1.3)mmol/L、(5.6±1.8)mmol/L、(5.74-0.3)mmol/L,RYGB组患者分别为(9.94-1.2)mmol/L、(6.94-0.8)mmol/L、(6.64-2.2)mmoL/L、(5.64-_0.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70,2.932,0.444,0.158,P〉0.05)。Sleeve+DJB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分别为7.4%4-1.4%、6.5%4-0.6%、5.7%4-0.5%、5.9%4-0.6%,RYGB组患者分别为7.7%4-2.O%、6.8%4-1.3%、5.7%4-0.8%、5.6%4-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Ofifi,0.125,0.005,0.286,P〉0.05)。Sleeve+I)JB组和RYGB组患者术后6个月糖尿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4/15和74.1%(20/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320,P〉0.05)。Sleeve+DJB组和RYGB组患者BMI下降比例分别为18.2v4-9.5%和21.2%4-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2,P〉0.05)。Sleeve+DJB组和RYGB组患者术后出现贫血、维生素缺乏、腹泻分别为0、0、2例和3、2、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95,1.167,0.908,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BMI〉19kg/nl。。结论胃袖状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和Roux—en—Y胃旁路术对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相当。胃袖状切除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干扰略低于Roux—en—Y胃旁路术。  相似文献   

17.
谢晓峰  李敏  李娜  李倩  张文亮  王琛 《消化外科》2013,(12):921-926
目的系统评价胃袖状切除术与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以减重手术、胃切除术、胃绕道术、胃旁路手术、胃转流术、胃袖状切除术、糖尿病、bariatricsurgery、gastricbypass、sleevegastrectomy、diabetes、T2DM等为关键词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12月。最终纳入胃袖状切除术对比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相关文献,再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RevMan5.1.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iskratio,RR)或比值比(oddsratio,OR)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eandifference,MD)或标准差(standardmeandifference,SMD)分析统计。采用Jr2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5篇,其中胃袖状切除术组164例,Roux—en—Y胃旁路术组1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胃袖状切除术比较,Roux—en—Y胃旁路术能更显著地提高患者糖尿病的缓解率(OR=0.48,95%C/:0.26~0.91,P〈0.05),提高随访期间停止服药的比例(OR=0.37,95%C/:0.16~0.84,P〈0.05),更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MD=0.28,95%C/:0.14—0.43,P〈0.05)和体质量(MD=-0.44,95%CI:-0.76~-0.13,P〈0.05)。胃袖状切除术与Roux—ell—Y胃旁路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1,95%C/:0.20~16.73,P〉0.05)。结论Roux—en—Y胃旁路术较胃袖状切除术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