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天芹 《兰台世界》2012,(15):60-61
宋代考课制度和监察制度对官员黜降有一定影响。经过长期运作,形成了一整套考课和监察制度、御史台弹奏格及"制词"。因考课导致的官员黜降并不多,北宋因御史、谏官和转运使弹劾而引起的官员黜降的记载很多。  相似文献   

2.
康熙十二年稽察官员御史奏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年)建立大清政权时,即设立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下属十五道监察御史及五城察院、宗室御史处、稽察内务府御史处。雍正元年(1723年),又将六科给事中隶属之。都察院重要职责之一是察核官常,振饬纲纪,弹劾不职官员。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制度设计上看,明代监察御史为都察院下属,并不完全受都御史节制,各道御史并可纠劾左、右都御史。但在实践中,御史行事不可避免地要与都察院发生关系,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其约束,使得监察御史对都察院官员的监察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陶道强 《兰台世界》2013,(11):31-32
从制度设计上看,明代监察御史为都察院下属,并不完全受都御史节制,各道御史并可纠劾左、右都御史.但在实践中,御史行事不可避免地要与都察院发生关系,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其约束,使得监察御史对都察院官员的监察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巡视监察制度,古已有之记者: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央巡视工作,成果斐然。这一制度安排,在我国古代是否有迹可循?张晋藩: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由来已久,实际上,有官就有察官,有官就有考课。监察、考课是逐渐连在一起的,但是,作为一种监察制度,是从战国时期才开始确立的。战国以前,还是贵族政治。战国时期,官僚制度出现,皇帝任免官员。监察官的制度、名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官邸制度存在大约有2000多年,其中宋代颇具代表性,不仅官员住房做到了多元化,而且管理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楼店务",研究宋代官邸制度不仅能丰富对古代官邸制度的了解,而且能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汉代行政监察的组织和机制 汉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一职,其办公机构为御史台,并在此之下建立刺史制度,对地方行政进行监察.在御史制度之外又建立了司隶校尉和丞相司直等监察机制,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监察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伟 《兰台内外》2013,(5):11-11
唐朝诗人张谓有一首著名的五言诗《送韦侍御赴上都》,开头两句是"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述说当时朝廷选任"风宪之官"亦即御史的困难。那么,古代选任御史到底有多么困难,以致张谓发出如此之感慨呢?  相似文献   

9.
张楚展 《大观周刊》2012,(30):16-16,14
御史制度自秦汉建立以来,发展至唐朝已经日臻完善。单从制度层面来说,唐代的御史制度完备且合理,并在唐代特别是初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唐代御史职权的动态运作中把握唐代御史监察制度的成熟的法制理念与运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监察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并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成为统治者稳固统治的一种有效途径。明代监察制度承前启后,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都察院作为明代的最高监察机构,在监督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本文主要阐述了朱元璋的监察思想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产生对监察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中国各级政治舞台上,一批批个性官员以鲜明的施政风格展现着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中国政坛上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对于"个性化官员",人们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为此,本刊客观反应几位"个性化官员"的"个性事"。  相似文献   

12.
郁晓刚 《兰台世界》2012,(33):76-77
唐代长安和洛阳各设置馆驿使一名,由两京的监察御史分别兼任。作为监察性的使职,馆驿使主要负责对两京地区馆驿的财务、行政事项等进行监督。而宦官充任馆驿使则是适应战时需要的临时措置。  相似文献   

13.
从官员档案的视角出发,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雍正执政时期的政治制度,而且看到雍正时期各类官员丰富的履历,这些官员的形象也更加立体饱满。通过详细对比和认真分析,结合古代人事档案的具体特点和现代档案管理的分类原则,将官员档案分为履历档案、自荐档案和考核档案三种类型。接下来,具体讲解奏折中体现的引荐制度和密折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14.
明朝一代,不但重视文书档案工作,而且还设有机构,对全国有印信衙门的文书档案进行检查。并逐步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这一工作,由都察院所属十三道监察御史及按察司进行。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监察御史并按察司分司巡历去处,先行立卷,令各该军民衙门抄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官员要"情系民生",那么作为一个记者,要不要"情系民生"呢?有的记者说要当"无冕之王";也有记者说要为民请命。我的回答是:党的喉舌要当得好,民生要系得好。不仅要"系",而且要"系"得紧密,"系"得长久,"系"出水平。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备阶段,其完备而严密的监察组织体系,单线垂直独立的监察组织模式,秩卑权重、禄薄赏厚的职权定位原则,较为完善的监察法律基础等,都体现了有明一代对历代监察制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叶玲 《兰台世界》2016,(4):132-134
唐代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高度繁荣的一个朝代,除了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外,还进一步强化各种制度的建设,尤其注重对官吏廉政管理制度的建设,既有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又有严格的官员选拔制度,还有细致周密的监察制度作保障,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唐代的政治清明,国富民强。  相似文献   

18.
辽朝建立政权后,采用唐代监察制度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风格,在沿用例唐"六条问事"制度的基础上,又对监察官员的权利和职责进行了发展扩大,形成了独具辽朝特色的监察制度,巩固皇权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朝建立政权后,采用唐代监察制度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风格,在沿用例唐“六条问事”制度的基础上,又对监察官员的权利和职责进行了发展扩大,形成了独具辽朝特色的监察制度,巩固皇权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汉代建立了十分有特色的官吏监察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创建了地方机关对中央官员进行监察的机制,强化了地方机关对中央官员的监督。第二个方面,创建了拥有独立侦查权、审判权的监察机构——司隶校尉组织,能够对自己所纠弹的官吏犯罪行为独立侦查、审判,有利于监察机关摆脱行政机关的干预,独立行使监察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