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喆 《微计算机应用》2005,26(4):425-428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声呐图像压缩方法:对于小波变换后的系数采用基于零块的编码,充分挖掘小波系数能量集中的特点;在熵编码时使用上下文量化技术来减少上下文个数以提高编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的算法压缩声呐图像能够得到较高的压缩比和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编码工具选择,在提高压缩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编码的计算复杂度。由于可选择更大的变换单元以及编码中更强的系数间依赖关系,在率失真优化(RDO)模式选择过程中,HEVC熵编码的计算复杂度显著高于H.264/AVC。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HEVC熵编码算法进行优化,通过优化熵编码的上下文空间选择过程、非零系数的编码结构,以及对不同大小的变换矩阵进行整体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能够在保证视频编码质量基本不变的同时,平均降低约43%的熵编码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MPEG先进音频编码系统的编码效率,分别在三个关键模块上进行了算法优化,提出一种高效的编码实现方案.在心理声学模型中,使用新的时域分块峰值变换率准则代替感知熵来判断MDCT变换块的类型,降低误判、漏判概率,提高编码质量和速度;在分析滤波器中,基于双路并行计算技术,采用N/8点FFT算法实现N点MDCT变换,提高运算速度;在量化编码模块中,利用量化噪声能量公式,减少量化迭代次数,提高编码效率.该编码方案在保证音频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50%的编码时间,满足实时性系统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尹明亮  方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12):4264-4267,4295
为提高视频传输的鲁棒性,通过对容错熵编码(EREC)方法的研究,提出一种将数据块进行转置操作的容错熵编码(TEREC)方法。将数据进行空频变换编码,如小波变换或者离散余弦变换(DCT),优先传输所有数据块中的低频系数。由于变换后的低频系数对解码的重要性高于高频系数,在通过不等差错保护信道编码后,可以明显降低丢包造成的解码错误。容错熵编码和转置容错熵编码的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后者能使性能得到平均2dB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新一代高效视频编码(HEVC)标准采用了灵活的块结构和大量新颖的编码工具,有效提高了视频编码效率。变换跳过模式作为一种新增加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编码效率,但是也显著地增加了编码的复杂度,增加了实时编码应用的难度。因此提出一种针对变换跳过模式的提前剪枝算法。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率失真代价下是否选择变换跳过模式的残差块的分布情况,最终选取率失真代价的平方根作为阈值,并建立了量化参数与阈值之间的模型。之后可以根据量化参数提前计算得到阈值大小,减少变换跳过模式的编码次数,从而降低变换跳过模式的复杂度。结果由于最终只需要对少量的块进行变换跳过模式编码,并且使用模型得到经验阈值并不会额外增加复杂度,因此能减少编码器的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编码器相比,该算法对于不同场景的标准测试序列平均峰值性噪比和平均比特率变化都非常小,平均减少了70%的变换跳过模式编码的次数。结论该变换跳过模式的剪枝算法,选取率失真代价的平方根作为阈值,根据本文模型获取不同量化参数下的经验阈值,对是否需要进行变换跳过模式提前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保证视频编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由于加入变换跳过模式增加的编码复杂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图像编码,先用U-正交函数系构造出一类新型的U-正交变换, 并以三次U-正交变换为例,研究了基于U-正交变换的图像编码算法。该编码算法首先通过离散U-正交函数系的基函数构造U-正交变换的变换矩阵,并根据U-正交矩阵的对称性给出了U-正交变换的快速算法; 然后应用三次U-正交变换对图像实施2维变换, 再用JPEG标准中的量化矩阵、Huffman码表与熵编码方法对图像的三次U-变换系数进行量化与编码, 实现了基于三次U-正交变换的图像编码算法。实验结果表明, 三次U-正交变换的编码增益、去相关效率与DCT基本相同,而编码效果却与JPEG编码效果非常接近, 且计算复杂度与基于FFT的快速DCT算法基本一致。由此可见, 应用U-正交变换对图像进行编码压缩是一类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有望在视频编码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固定背景视频进行压缩并获得较高的压缩比,在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固定背景视频压缩的算法.对第一帧图像进行JPEG格式的压缩并保存量化后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对第一帧后的每一帧图像,在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和量化后,先同存储器内的第一帧图像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进行异或运算再进行熵编码.通过使用该算法和H.264视频压缩标准对同一段固定背景视频进行压缩并比较压缩后的数据量,表明了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压缩比.  相似文献   

8.
《微型机与应用》2017,(2):34-36
基于HEVC的屏幕视频编码根据屏幕视频的特征,引入了调色板模式、基于Hash的块匹配算法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虽然提升了编码的质量,但同时增加了编码器的复杂度。为降低屏幕视频编码器的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调色板模式的屏幕视频帧内编码快速算法。该算法结合了屏幕视频的特征和帧内编码模式的空间相关性,有效地减少了帧内编码单元的模式搜索范围。该算法可以在保证视频编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编码复杂度,减少编码时间。在屏幕内容编码的标准测试平台SCM5.4的实验结果显示,本算法可以降低21%的编码时间,同时只引起0.93%的BD-Rate的上升。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适应稀疏变换的指纹图像压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指纹图像需要被收集和存储.在指纹识别系统中,对于大容量的指纹数据库,指纹图像必须经过压缩后存储以减少存储空间,本文提出了基于自适应稀疏变换的指纹图像压缩算法.该算法在离线状态下提取指纹图像特征训练超完备字典;在编码过程中,首先利用差分预测编码和稀疏变换将待压缩指纹图像转换到稀疏域,然后对直流系数和稀疏表达系数进行量化和熵编码,从而实现图像信息的压缩.实验表明,在中低码率段,本文算法相比于JPEG、JPEG2000和WSQ等主流压缩算法表现出更优越的率失真性能;在相同码率时,本文算法生成的压缩图像的主观视觉效果更好,指纹识别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变换域Wyner-Ziv视频编码的相关噪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Wyner-Ziv(WZ)视频编码中,原始WZ帧数据和边信息(Side information,SI)间相关噪声模型是影响缡码效率的关键因素.现有文献通常认为边信息和当前解码WZ帧的概率分布近似符合零均值拉普拉斯分布.本文详细研究了变换域WE帧与相应边信息的残差系数的分布关系,发现其残差变换后直流系数带统计分布相比零均值拉普拉斯分布存在一定偏差,且系数带的相关噪声分布随时间和空间变换.根据变换域残差系数的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换域的相关噪声分布模型及自适应参数估计算法,利用帧内插时前向和后向运动补偿帧变换残差,在解码端估计系数带的分布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WZ视频编码的编码效率.  相似文献   

11.
对于视频压缩领域,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编码(CAC)是一类新出现的高效熵编码方法。为了对数字视频进行实时安全编码,提出了一种基于CAC的数字视频安全编码方案,并首先建立了以CAC安全编码器为核心的安全编码链,然后给出了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安全编码(CABASC)和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变长安全编码(CAVLSC)两种安全编码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实时性和软件易实现性,可作为进一步研究CAC安全编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SPIHT算法基础上引入了两种算法——自适应子带分解算法和基于内容模型的算术编码算法,以改进压缩性能.自适应子带分解算法改变了小波变换后系数的统计分布,在低码率时峰值信噪比(PSNR)得到一定的改善;基于内容模型的算术编码算法进一步开发了子带间以及相邻像素间的相关性,增强了压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和STIHT算法比较,改进了压缩性能,同时保留了零树算法的渐进传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下文自适应算术编码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向明  张丹  邹红 《电脑学习》2009,(3):107-108
实现了经典算术编码的流程设计,提出基于上下文自适应算术编码的算法。建立了基于上下文的多阶自适应的概率模型,使其符号的压缩码长尽量的接近其熵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讨论了提升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提升小波系数的特点,结合基于Context模型的熵编码,提出了一种新的无失真图象编码方案。该方案中,将提升小波系数的编码分为三部分考虑,即反映非零系数位置的SignificanceMap、反映非零系数幅值大小的MostSignificanceBits(MSB)符号流和去除了MSB的剩余二进制符号流。因为Signifi-canceMap和MSB符号流中存在较强相关性,提出了简单有效的Context模型对它们进行熵编码。而对去除了MSB的剩余二进制符号流,由于其相关性较弱,直接使用自适应算术编码。经过实验对比证明了该方案在无失真图象编码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Conventional video coding standards, such as MPEGx and H.26x, use a hybrid architecture of block-based motion compensation an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a complex encoder and a simple decoder. Contrary to conventional video codecs, Wyner-Ziv (WZ) video coding, which is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video coding (DVC) based on the Slepian-Wolf and WZ theorems, exploits the source correlation at the decoder, thereby allow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pler encoders. However, the current WZ video coding algorithms cannot match the coding performance of conventional video cod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ding performance of transform-domain WZ video coding, an adaptive two-step side-information generation method is thus proposed for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in this study. The proposed method uses decoded WZ frames in the down-sampled spatial resolution along with already decoded coefficients to successively improve rate-distortion (RD) performance as the decoding progress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mpared to previous WZ video coding method, shows improved coding performance, particularly under critical conditions, such as cases with high motion content.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图像压缩与加密同步进行及提高安全性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零树结构的分块图像联合压缩加密算法, 将图像对应不同分块区域映射到相应子带中。利用密钥对图像压缩产生的原始上下文进行修正, 然后与判决一起送往自适应算术编码器实现图像联合压缩加密。由于自适应算术编码的概率跳转规律复杂, 相对概率固定的区间分裂算术编码安全性更好。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与原始图像压缩算法相比较, 所提出的算法具有基本相当的压缩效率; 而采用的图像分块方法能够灵活地控制不同区域图像的相对质量及更好地实现信息安全防护; 使用不同的密钥可以进行分块加密, 实现了对重要信息的隐私和机密保护。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小波零树压缩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提出了一种小波零树编码的心电图压缩算法。算法由整数小波变换、小波零树编码、自适应算术编码三部分组成。算法不需要任何浮点运算,计算复杂度低,压缩效率高,便于在便携式Holter中实现。用MIT-BIH心率数据库的样本数据对提出的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在得到高压缩比的同时仍能保持低的信息失真度。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分布式视频编码压缩率,依据无线传感网络终端设备及Wyner-Ziv视频编码特点,针对Bernd Girod的频域Wyner-Ziv视频编码方案提出改进算法。该算法在编码端通过简单DCT运算提出将图像块分为Skip模式、低频模式和全频模式三种可选模式,在解码端根据相应的编码模式分别选择平均插值、自适应搜索运动估计插值和自适应搜索精细运动估计插值的边信息估算方法联合解码。该算法既能通过消除大量的帧间预测与熵编码实现低码率传输,又能以最小的解码代价获得更精确的边信息,从而有效地避免图像解码质量下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峰值信噪比情况下,该算法的码率比Bernd Girod提出的频域Wyner-Ziv算法平均下降40%。  相似文献   

19.
Binary wavelet transform (BWT) has several distinct advantages over the real wavelet transform (RWT), such as the conservation of alphabet size of wavelet coefficients, no quantization introduced during the transform and the simple Boolean operations involved. Thus, less coding passes are engaged and no sign bits are required in the compression of transformed coefficients. However, the use of BWT for the embedded grayscale image compression is not well established.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Context-based Binary Wavelet Transform Coding approach (CBWTC) that combines the BWT with a high-order context-based arithmetic coding scheme to embedded compression of grayscale images. In our CBWTC algorithm, BWT is applied to decorrelate the linear correlations among image coefficients without expansion of the alphabet size of symbols. In order to match up with the CBWTC algorithm, we employ the gray code representation (GCR) to remove the statistical dependencies among bi-level bitplane images and develop a combined arithmetic coding scheme. In the proposed combined arithmetic coding scheme, three highpass BWT coefficients at the same location are combined to form an octave symbol and then encoded with a ternary arithmetic coder. In this way, the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of our CBWTC algorithm is improved in that it not only alleviate the degradation of predictability caused by the BWT, but also eliminate the correlation of BWT coefficients in the same level subbands. The conditional context of the CBWTC is properly modeled by exploi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WT as well as taking advantages of non-causal adaptive context model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coding performance of the CBWTC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state-of-the-art grayscale image coders, and always outperforms the JBIG2 algorithm and other BWT-based binary coding technique for a set of test imag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lutions.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时、频域上下文模型的图像压缩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离散小波变换和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算术编码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域上下文预测模型的图像压缩算法.它通过分析在不同子带内的小波系数和同一子带内的小波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一个时、频域的上下文预测模型,并通过对增加的条件熵的分析,合理地对该模型中的上下文进行量化,得到合适的编码上下文用于自适应的算术编码以降低模型开销.与此同时,这种算法的输出码流是嵌入式的,可以很好的满足渐进式的传输需求.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各种压缩比下都获得了比JPEG2000要好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