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警示心源性猝死的缺血性J波,为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同期就诊的40例心源性非猝死患者(对照组),测量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缺血性J波的出现率。结果在研究组中有38例出现J波,所占比例是95.0%;在对照组中有11例出现J波,所占比例是27.5%。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出现J波比例显著超出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电图缺血性J波出现率方面,心源性猝死患者显著超出心源性非猝死患者,据此能够提示心电图当中的缺血性J波可以在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高危警示方面充当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猝死高危预警的新指标:缺血性J波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临床不同病症引发急性心肌缺血事件或实验性动物心肌缺血发生时,心电图在其同时或紧跟其后新出现J波或原有J波出现增高,时限增宽时,称为缺血性J波,其有独特的心电图特征。研究表明:J波的形成与心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1相切迹直接对应,并与Ito电流相关;缺血性J波单独出现,或与ST段抬高,或与T波电交替同时出现时均是心脏猝死的高危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3.
临床不同病症引发急性心肌缺血事件或实验性动物心肌缺血发生时,心电图在其同时或紧跟其后新出现J波或原有J波出现增高,时限增宽时,称为缺血性J波,其有独特的心电图特征。研究表明:J波的形成与心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1相切迹直接对应,并与Ito电流相关;缺血性J波单独出现,或与ST段抬高,或与T波电交替同时出现时均是心脏猝死的高危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J波是心电图上紧随QRS波群之后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又称Osborn波,心肌严重缺血时伴发巨大J波,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猝死。本文报道1例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巨大J波猝死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家兔心肌梗死早期缺血性J波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家兔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特点,及其与缺血性T波、ST段改变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家兔40只随机等分为前降支组和回旋支组。①分析心电图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②缺血性J波出现的时间、导联及其与缺血性T波、ST段改变的关系;③分析缺血性J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①前降支组缺血性J波发生率为20%(5/20),回旋支组为35%(7/2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缺血性J波出现时间:7例缺血即刻(1s内)出现,5例缺血后稍延迟(1~15s)出现;出现导联:与缺血部位基本一致;与缺血性T波、ST段改变的关系:伴有T波增高(11例)或倒置(1例),两者接近同时出现。均伴有ST段抬高,出现时间早于ST段抬高(9例)或与ST段抬高同时出现(3例);③伴缺血性J波家兔室颤和猝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缺血性J波家兔(p<0.05)。结论缺血性J波是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不容忽视的心电图改变,是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特点,进一步提高ACS的诊断水平。方法将207例ACS患者分为J波组97例和无J波组110例,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J波组的临床特点为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猝死率高;J波大都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持续时间较短。结论掌握缺血性J波的发生特点有助于提高ACS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J波(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实验性缺血性J波临床资料表明,缺血性J波是心肌缺血的超急期心电图改变。同时,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实验性心肌缺血也能引发缺血性J波。  相似文献   

8.
J波是指心电图上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的转折,急性心肌缺血时也可出现J波,称为缺血性J波。缺血性J波是急性心肌缺血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现就缺血性J波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特点。方法将128例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分为J波组52例和无J波组76例,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J波组与非J波组比较,ST段抬高、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前降支及多支血管病狭窄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J波是猝死的一项新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现缺血性J波分为A组,将30例早期复极患者分为B组,回顾分析两组动态心电图、心脏事件情况。结果A组缺血性J波伴ST段上抬,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大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中ASC患者出现缺血性J波同时ST段抬高常提示心电活动不稳定,易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对变异性心绞痛(VAP)诱发缺血性J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VAP在DCG检测中发生ST段抬高者,并进行缺血性J波的分析。结果12例ST段抬高者中同时合并缺血性J波者5例,占47%。伴有缺血性J波者100%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不伴有缺血性J波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71%。结论ST段抬高合并缺血性J波是心肌严重缺血性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极早期心电图的变化,并着重观察缺血性J波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AMI提供依据。方法:杂种犬19只,开胸结扎前降支造成前壁急性心肌缺血,观察结扎前和结扎后2h内心电图变化。结果:超急性期约42%犬出现缺血性J波。T波高尖发生率为84%。ST段抬高发生率100%,全部累及胸前导联。巨R波发生率16%,出现晚于T波高尖和ST段抬高。以上心电图变化均出现在前壁,与梗死部位一致。AMI超急性期心电图变化中T波高尖和缺血性J波出现最早,ST段抬高次之,R波变化出现最晚。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造成前壁心肌梗死后58%的犬至少有1次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26%发生心室颤动(Vf)死亡。前30min内发生的VT占总数的70%,与后90min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现J波的犬中全部发生VT,37.5%出现Vf;未出现J波的犬中27%出现VT,2只出现Vf。J波组VT较非J波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结扎前降支所致AMI超急性期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J波、T波高尖、ST段抬高和巨R波型,缺血性J波是提示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新指标,同时缺血性J波的出现常提示心电活动不稳定,易发生VT和Vf。  相似文献   

13.
Brugada波的心电图特征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92年,西班牙学者Brugada P和Brugada J报道了“右束支阻滞、持续性ST段抬高和猝死”的论文。1996年,日本Miyazaki首次将这种心电图异常与猝死称为Brugada综合征。2001年HurstJw将Brugada描述的V1~V3导联出现的具有特征的心电图表现称为Brugada波。由于Brugada波的出现与猝死密切相关,因此充分认识Brugada波的特征及对其的鉴别诊断,从而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伴有缺血性J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者的临床情况,评价缺血性J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72例ACS患者的心电图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有无缺血性J波分为J波组、无J波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结果 J波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J波组,J波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5.8%,明显高于无J波组的4.2%,J波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J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伴有缺血性J 波患者临床情况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缺血性J波的概念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即在冠状动脉因阻塞性病变或功能性痉挛引起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时,心电图可以新出现J波或原来存在的J波振幅增高或时限延长时,称为缺血性J波,  相似文献   

16.
Lambda波     
尽管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ICD)的发明和应用有效地预防了大量的猝死,是人类征服猝死迈出的关键性一步,但是很多原发性心电疾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就是不可逆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医学科学家一直都在不遗余力的寻找和探索发生猝死的高危因素和心电图标志.已被熟知的包括长QT综合征,引起室速和室颤的特发性J波、Episilon波、Brugada波、短QT综合征等.而心电图Lambda(λ)波是最近被认识和提出的与心源性猝死相关的一个心电图波.  相似文献   

17.
心源性猝死(CSD)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健康.近年来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发生猝死的心电图标志.Brugacla波、Episilon波、Lambda(λ)波、病理性J波与CSD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可以预警患者有CSD的高危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缺血性J波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高度重视,其将急性心肌缺血伴发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发生机制,从整体心肌心电图改变变为离子机制,包括ST段抬高的机制.此外,缺血性J波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室颤、室速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J波发生的导联与心肌缺血的导联基本相同,因此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冠心病患者J波的出现是心肌严重缺血导致复极异常的标志,它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急性心脏缺血事件中J波单独出现,或与ST段抬高,或与T波电交替同时出现时均是心脏猝死的高危预警指标.因此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存在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在对急性心肌缺血范围、缺血程度及其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同胞三姐弟异常J波猝死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仅以J波引起猝死的病例报道国内鲜见,最近我们遇到一家同胞三姐弟心电图均有J波,短期内摔死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21岁,学生。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阵发性心悸、头晕,无黑朦及意识丧失史。心电图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其中一份房颤时心电图有J波,以胸前V3导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