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放射性碘(^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完成^131I治疗的DTC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的46例(13.3%)进行分析.结果:低剂量(1 850~2 960 MBq)治疗87例中有5例(5.7%)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高剂量(3 700~7 400 MBq)治疗259例中有41例(15.8%)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变化,两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低剂量组BUN指标外,余肝肾功能指标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差异,且以高剂量组升高明显(均P<0.05).结论:^131I治疗DTC,部分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治疗剂量高低有关,应重视对肝肾功能损害的防护.  相似文献   

2.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放射性碘(^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131I治疗的106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131I治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85GBq,n=19)、中剂量组(2.22GBq和2.96GBq,n=50)和高剂量组(≥3.7GBq,n=37)。对实施^131I治疗前后及各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131I治疗前后,67例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记录完整(低剂量组18例,中剂量组37例,高剂量组12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总体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P〈0.05),但大部分(82.1%)仍在正常范围内。接受^131I治疗前后,106例患者均具有完整的肾功能检查结果记录。组内治疗前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治疗DTC对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放射性碘(^131I)扫描研究含碘造影剂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肺转移病灶^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131I治疗前患者是否接受增强CT扫描及其与治疗的间隔时间分为增强CT扫描1组(间隔时间〈3个月,n=32)、增强CT扫描2组(间隔时间≥3个月,n=27)和未接受增强CT扫描的阴性对照组(n=23)。^131I治疗后,^131I扫描观察和分析各组肺转移病灶的摄碘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肺转移病灶^131I扫描阳性率比较显示,增强CT扫描1组明显低于增强CT扫描2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增强CT扫描2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131I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扫描1、2组肺转移病灶实施首次^131I治疗后,^131I扫描表现为阴性患者的疗效差于阳性患者。结论^131I扫描对甲状腺癌肺转移患者肺内病灶的^131I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接受^131I治疗前3个月内使用含碘造影剂会影响该类患者肺内病灶对^131I的摄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清甲)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9年6月在我科接受甲状腺癌切除术以及^131I清甲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31I清甲治疗的效果将患者分为清甲成功组(n=81)与清甲失败组(n=54)。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影响^131I清甲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①经χ^2检验,两组患者的残余甲状腺质量、24h甲状腺吸碘率、^131I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残余甲状腺质量、^131I剂量是影响^131I清甲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根据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131I清甲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首次131I清甲治疗半年后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阴性但甲状腺床仍有少量残留的患者是否需要再次131I治疗。方法: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后行131I治疗且TGAb正常者72例,按首次131I治疗后有无甲状腺床残留分为残留组27例,对照组45例,分别随访动态监测Tg、TGAb及131I显像。结果:残留组与对照组随访前后Tg均无显著变化;残留组(t=0.970,P〉0.05),对照组(t=0.800,P〉0.05)。首次随访残留组与对照组Tg无显著差别(t=0.43,P〉0.05),随访末残留组与对照组Tg仍无明显差异(t=0.846,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后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首次随访Tg〈2μg/L但甲状腺床有少量残留时,无需再次碘治疗。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和评价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副作用,对34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接受了131I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眼药后急性反应被记录;出院后定期随访血常规,肝肾功能,延腺功能及有无与131I治疗相关的远期副反应。随访时间1~10年,平均5.4年。结果:放射性甲状腺炎主要发生在吸131I率>30%的患者;放射性涎腺炎主要发生在吸131I率<30%的患者;常见的消化道反应:恶心12.2%;呕吐5.2%;腹泻3.5%;胃痛2.7%。Plt、WBC和Hb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过性血小板减低和一过性WBC减低总发生率分别为10.4%和4.0%;但131I碘累积剂量>18.5GBq的患者其发生率明显高于累积剂量<18.5GBq的患者(P<0.01);无远期副反应。以上结果表明本组患者近期副作用发生率低,无远期副作用,提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分析影响清甲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x^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和年龄、DTC的病理学类型和有无转移、甲状腺残余组织大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摄碘率和^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共收集183例患者资料,其中一次清甲完全者109例,占59.56%。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分别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Wald=8.59,P=0.003;Wald=6.40,P=0.011)。x^2检验结果显示,与血清TSH水平≥30uIU/mL患者比较,血清TSH水平〈30uIU/mL患者的清甲效果较差(x^2=7.291,P=0.007);而血清TSH水平〈60uIU/mL与≥60uIU/mL患者间清甲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I清甲治疗中,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uIU/mL者的清甲疗效较好,而过高的血清TSH水平则并不能使清甲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分化型甲状腺癌76例^131I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口服^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效果,旨在探讨^131I碘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1—05—2012—04收治的甲状腺癌全切或次全切术后76例,给予口服^131I治疗,服^131I后6个月随访复查,通过监测^131I全身显像、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游离三碘甲状腺激素(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颈部超声检查决定患者服^131I情况。结果76例甲状腺癌患者,有32例未发生转移的甲状腺癌,均经口服1次^131I治愈,一次治愈率42.1%;有35例患者(5例无转移,30例有转移病灶)经过多次^131I碘治疗后治愈,总治愈率达88.2%(67/76)。5例合并转移的DTC经过服^131I治疗后甲状腺残留或转移病灶有所缩小但未消失,也没有发现新的转移灶及原有病灶扩散。总有效率94.7%。4例合并转移的DTC患者经多次^131I疗效果不明显。多次大量服^131I的患者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应该服^131I治疗,以预防和减少复发;残留较多甲状腺组织或有转移的需多次^131I治疗;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与三维彩色血流能量图(3D-CPA)相结合,评价^131I治疗甲亢预后、指导临床选择更合理化^131I剂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未经治疗的60例甲亢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31I治疗后3个月时的血清学指标将病例组分为未愈、缓解和甲减三组;另选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CDFI及3D—CPA两种方法对甲状腺进行超声检查,获得甲状腺上动脉(STA)的CDFI定量参数、3D—CPA定量指标,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1)^131I治疗后甲状腺体积(V)、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RI值均为:未愈组〉缓解组〉甲减组〉对照组(P〈0.01或P〈0.05);收缩期达峰时间(SAT)为:未愈组〈缓解组〈甲减组〈对照组(P〈0.01);2)^131I治疗后平均灰阶指数(MG)为:未愈组〈缓解组〈甲减组〈对照组,血管指数(VI)、血管血流指数(VFI)为:未愈组〉缓解组〉甲减组〉对照组(P〈0.01或P〈0.05),病例组血流指数(FI)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愈组FI高于另两组(P〈0.01或P〈0.05)。但缓解组与甲减组差异不显著;各组治疗前后比较VI(%)、FI、VFI均较治疗前减低(P〈0.01),而MG仅在甲减组中有增高(P〈0.05)。3)病例组闻的摄碘率比较为:未愈组:〉缓解组〉甲减组(P〈0.001),提示摄碘率高的患者较不易治愈。结论CDFI结合3D—CPA可以定性、定量判定甲状腺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对GD的诊断、预后评估、^131I剂量的更合理化选择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131碘(^131I)清甲治疗效果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显像仪(SPECT/CT)融合显像价值。方法:对46例DTC术后的患者行^131I清甲治疗,5~7d后行SPECT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3~6个月重复以上治疗与显像,并以同期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值作为比对参考。结果:二次^131I清甲治疗后显像对比,病灶减少50个,病灶缩小25个;二次显像SPECT全身平面显像病灶检出数95个,SPECT/CT融合显像病灶检出数114个,比SPECT全身平面显像增加19个,SPECT/CT融合显像与SPECT全身平面显像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值治疗前为(32.23±11.21)μg/L,治疗后为(18.17±7.45)μg/L,Tg在^131I清甲治疗DTC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TC ^131I清甲治疗效果好;②DTC术后 ^131I清甲治疗效果影像学评价中,SPECT/CT融合显像弥补了SPECT全身平面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131I治疗老年与中青年Graves病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与中青年Graves病(GD)患者临床特点及^131I治疗效果。方法:726例接受^131I治疗并且随访1年以上的GD患者中,老年组(年龄≥60岁)74例,中青年组(年龄〈60岁)652例,对其临床特点及^131I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GD患者FT3、FT4、甲状腺重量、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与中青年患者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效半衰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症、糖代谢异常等较为常见,结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131I治疗后1年老年组与中青年组GD患者临床痊愈率、好转率、无效及甲低发生率分别为66.2%、71.3%;14.9%、21.6%;5.4%、1.7%;13.5%、5.4%,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治疗可作为老年G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楼云龙 《铁道医学》2014,(10):1126-1129
目的:评价^131I用于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腺瘤(AFT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AFTA患者34例,采用口服^131I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检测血清T3、T4、TSH、FT3、FT4的水平,并经甲状腺显像及B超检查观察腺瘤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T4、T3、FT4、FT3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34例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4.12%,仅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治疗后患者的腺瘤平均直径显著减小(P〈0.05),治疗3个月后甲状腺热结节消失;治疗后3、6、12个月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复常率分别为70.69%、79.41%、91.18%;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口服^131I对于AFTA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核因子kB抑制剂Bayll—7082和^131I导致甲状腺癌(DTC)细胞凋亡的效果及协同作用。方法:对DTc细胞分别进行^131I、Bay11—7082以及两者联合处理,β-actin作为内参对照,采用Westernblot鉴定三种方式处理后,分析细胞内NF—KB调控的凋亡抑制因子以及凋亡关键因子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31I处理后xIAP与survivin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31I联合Bay11-7082处理后xIAP与survivin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31I处理、Bay11-7082处理以及^131I联合Bay11-7082处理后,分别与对照组caspase3的2个亚基p19和p17以及PARP失活水解产物p89相比,均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的PARP活性蛋白pll6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细胞内凋亡抑制因子经^131I联合Bay11—7082处理后可以明显抑制凋亡抑制因子表达升高的表现,对^131I导致细胞的凋亡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九一升白口服液在^131I治疗伴WBC减少Graves病(GD)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GD伴WBC减少(外周血WBC〈4.0×10^9/L)患者97例,根据运用升高WBC药物不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九一升白口服液+^131I,对照组给予鲨肝醇、维生素B4和利血生+^131I;根据甲状腺大小、最高摄^131I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病程及年龄,常规方法确定^131I治疗剂量;治疗后定期复查外周血象和甲状腺功能,随访6~12个月。结果97例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70例,功能改善15例,功能减退8例,无效4例。患者外周血WBC较治疗前增加,各组治疗前后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回升快而明显(P〈0.05)。结论九一升白口服液在^131I治疗伴WBC减少GD安全、有效,九一升白口服液是一种较理想的升高WBC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并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大剂量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并远处转移患者,根据甲状腺癌转移部位给予患者每次口服131I(370—740)×10^7Bq,分2~8次用药,每2次间隔4~12个月;治疗后4—6个月,采用131I全身显像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中临床治愈15例,有效26例,无效4例。结论:多次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佳,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效抗逆转录治疗对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影响。方法分析25例患者在治疗前(DO)和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第3、6、12个月时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动态变化。结果AIDS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指标间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t=24.98、t=11.61,P均〈0.001)。25例患者DO前根据CD4^+T淋巴细胞数量分为Ⅰ组(〈100个/μL)、Ⅱ组(100~200个/μL)、Ⅲ组(〉200个/μL),经3、6、12个月HAART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各组与DO前比较:Ⅰ组P均〈0.01、Ⅱ组CD4^+T淋巴细胞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指标P〉0.05、Ⅲ组P均〉0.05。Ⅰ组DO前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指标最低,经12个月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指标增加最为明显。有关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增加比较: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P均〈0.01;Ⅱ组与Ⅲ组比较,P〉0.05。结论HAART能有效回升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提示HAART治疗对CD4^+T淋巴细胞数量越低患者疗效越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蔡冠虎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8):1018-1019,1030
目的 评价小剂量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160例有131碘治疗适应症的甲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用平均剂量为5 mCi131碘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平均剂量为10mCi131碘进行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3、T4、FT3、FT4、TSH的改变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3、T4、FT3、FT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TS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治疗完成后6个月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显著性(x2=5.33,P<0.05). 结论 小剂量131碘治疗甲亢有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