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邓凤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440-1442
目的: 探讨量化考核指标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对手术室实施量化考核制度,并与2010年6月未实施量化考核前进行对比,分析两阶段护理质量指标及患者与医生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与未实施量化考核前比较,实施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文书整理能力、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病房管理能力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实施前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60.0%、56.0%,实施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90.0%、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手术室应用量化考核制度可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王莉  李培越  刘成 《安徽医学》2013,34(12):1848-185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试验阶段),并与实施常规性护理(对照阶段)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阶段相比,试验阶段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阶段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护理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阶段两组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专科护理人员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及业务技能,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杨为 《铁道医学》2014,(10):1243-124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重视各种风险的评估、筛查,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实施预见性护理前后的精神科护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风险管理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患者走失、攻击、坠床、自伤、自杀、烫伤等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护理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试验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阶段),对比分析两阶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护理引起的纠纷事件占眼科纠纷百分比的差异。结果:与对照阶段比较,试验阶段患者对眼科门诊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等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阶段明显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引起的医疗纠纷低于对照阶段(P=0.017)。结论:在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和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以明确护理组长的工作内容、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实施APN连续排班,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组长负责制模式下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业务能力等情况。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病区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业务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实施护理组长层级管理充分发挥了护理组长的核心作用,利于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绩效管理的效果,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在作者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绩效管理制度,对比分析制度实施前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制度实施后,患者对护士生活照料、护理技术、热情服务、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功能锻炼等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医生对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医护配合、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在危重护理、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病房管理、文件管理等护理方面的质量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制度实施后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妇产科优质护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护理工作能持续、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基于任务授权控制(Task—Based Authorization Control,TBAC)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4月起实施TBAC授权控制模式进行肾内科护理管理,逐级建立授权、成立监督管理小组,在实施整改计划的同时通过考核的方式进行护理管理效果的评价。结果: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安全护理、护理文书管理、病房质量管理、综合质控以及出院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来看,实施TBAC后的评分均要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AC授权控制模式改善了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我满意度,满足了护理人员实现自我意识的意愿,提高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各项护理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是一种新型、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孙小丽 《吉林医学》2014,(15):184-338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ICU病区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对照分析实施前后ICU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和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风险管理后ICU护士在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护理记录书写、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应急能力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ICU病区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进而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赵洪源 《中外医疗》2013,(23):162-163
目的探讨护士长实施分层管理对护士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和作用。方法对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以来的35名护理人员及30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分层管理实施后护士在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技术、护理文书书写、心理健康教育知晓等方面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升(P〈0.05);患者对护士的病房管理水平、举止行为、服务水平、操作技术水平、沟通能力、住院环境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提升(P〈0.05),患者满意度达93.6%。结论分层管理实施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能够更好的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有效提高护士和患者满意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实验以我院手术室的20名护理人员为实验对象,对所有护理人员实施专科分组管理,定期轮换.对比分析实施专科分组管理模式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后,手术医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手术配合的流畅性,手术体位的选择能力,护理人员对医生手术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手术设备器械的保养与使用合格率都显著提高,实施专科分组管理前后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在手术室实施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以及手术治疗的效率,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在普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评选高资历护理人员轮流担任护理组长,实施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潜力,使整体护理的各项工作得以切实地落实。通过质控检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管理模式后,科室护理质量状况、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同时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也有很大进步(P0.05)。结论: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充分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与责任包干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以下简称:层级责任包干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取小组责任制,实施后采取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层级管理与责任护士分管患者全面实施责任包干护理相结合的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层级责任制护理后与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P<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既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密切医护关系、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3.
庄彩蓝 《当代医学》2012,18(10):126-127
目的探讨小组包干制护理对手术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和普外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手术患者300例,分别行常规功能制护理和行小组包干制护理,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理焦虑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疾病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中实行小组包干制护理,使患者疾病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提高,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何玉华 《河北医学》2011,17(8):1096-1098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门急诊部门全部护士按照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进行层级管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在门急诊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其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等经卡方检验,P〈0.01或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层级管理优化了门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及工作的积极性,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的100例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护理前后的临床数据比较,护理后服务态度、主动性、工作能力和病区管理以及关爱、沟通与健康宣教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3.0%,护理后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干预前评分为(77.3±4.5)分,干预后评分为(92.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可行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激励机制对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本院在职女性护理人员6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观察组实施明确责任、绩效考核及改善工作氛围等激励机制,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根据护理人员自身成就感、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来评价激励机制对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自身成就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明显高于实施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χ2=6.69,P〈0.05)。结论:采用激励机制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化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自身成就感及工作能力等,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患者中的实施方法和体会。方法:选取本科2010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189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9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与对照组相比较,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生理、心理以及疾病特点对老年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工作的量化考核方法,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方法:笔者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社区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方法,采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制的量化表格,将护士在临床生活护理中的10个项目根据护理质量、护理态度、护理等待时间三部分赋予分值。将奖金与护理质量挂钩,在固定奖金(30%)的基础上,根据量化考核(50%)、患者满意度(10%)、综合考核(10%)来确定奖金数额。比较实施量化考核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在实施量化考核方法后,护理技术、护理热情、护理态度、问题解决、护理后访视等五个方面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量化考核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考核方法能有效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型带教模式,以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试行护生固定病房结合实施优质护理的带教模式,护生在实习期间固定于某一病房,实习结束后对护生进行考核并调查患者满意度。与之前施行的护生不固定病房的带教模式进行比较。结果:在新的带教模式下,临床带教老师可指导护生掌握精湛的技术和安全、舒适、周到的人文关怀技巧,满足患者的整体要求,患者满意度和护生整体水平都达到了预期的考核标准。结论:护生固定病房的带教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实施,在为患者提供周到服务的同时提高了护生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