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树林  夏斌 《石油物探》2004,43(6):532-536
对于高温高压盆地只有准确地预测其地层压力,才能确保钻井的安全,才能搞好油气地质研究。地层异常高压将导致地震波速度降低,因此可以利用地震速度法来预测地层的压力。利用层速度趋势线法和电阻率法进行钻前预测;利用改进的DC指数法、伊顿(EATON)法、岩石强度法和常规测井参数进行地层压力随钻监控;利用中途VSP和SWD(RVSP)技术及纵向宽带约束反演技术对地层压力进行随钻预测。这些技术应用于南海北部大陆架东方1—1、崖21—1等构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Ԥ�ⷽ���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气井生产动态预测是选择气井生产方式、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依据。文章在分析了定产量和定压力两种生产方式的特征、实现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基础上,给出了定产量和定压力两种方式下气井生产动态的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出气井在稳产期、递减期和增压期的产量、采收率、井口压力、井底压力和地层压力等重要生产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了在递减期任何时间步长下获得精确的生产动态预测结果,将物质平衡与递减规律相结合,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预测方法不但能预测气井生产经历的稳产、递减和增压三个完整时期的生产动态,而且还可扩展到预测多层、多井气藏的生产动态。  相似文献   

3.
从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机制出发,建立了一种以测井资料为约束条件,利用地震反演技术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其流程包括:①通过不同孔隙度测井曲线的综合比对,再结合地质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地层压力与孔隙度有关;②在满足适用条件的前提下,从多井的测井声波曲线中提取正常变化趋势和地表声波值等参数,绘制平面图来约束预测参数的平面变化;③以测井声波曲线为约束,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速度体反演,保证速度体空间变化的客观性;④以平衡深度法将速度体转化为所需压力数据体。该方法综合了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对区域特点反映强和地震资料空间连续性好的特点,适用于以不均衡压实作用为增压机制和与孔隙度异常有关的地层压力预测。在我国东部新生代盆地的应用显示,压力预测结果符合率高,误差小,对地层压力展布和结构反映清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驾掌寺地区地层压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卫华  何生  郭全仕 《石油物探》2005,45(3):276-279
驾掌寺地区地层压力分布复杂,为了提高该地区压力预测的精度,提出了将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联合起来进行预测的方法,即首先利用测井和压力测试资料建立单井压力模型;然后利用单井压力模型指导地层压力预测的速度分析;最后用获得的高精度速度值预测地层压力。利用该方法对驾掌寺地区地层压力进行了预测,划分出了东西2个超压带和多个超压系统及超压子系统。对该地区地层压力分布特征的分析表明,西部斜坡与中东部的超压系统发育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整体上为中一低度超压,最大压力系数为1.6,压力系数主体在1.1~1.3。  相似文献   

5.
莺- 琼盆地高温高压井压力台阶多、压力体系复杂,仅靠钻前地震资料预测难以满足现场作业要求。地层压力随钻预测技术是利用综合录井的压力随钻监测结果,实时修正钻前地层压力预测模型和结果,从而提高地层压力预测精度。本文结合高温高压Y1 井的实例,应用国际先进的EquiPoise 系统进行现场地层压力随钻监测,根据地层压力监测的实际结果来修正地层压力预测模型,进而对下部未钻地层的地层压力进行再预测。钻后实测压力验证表明,该方法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精度达到94%,说明利用地层压力随钻监测结果实时修正地层压力预测模型,可以实现提高地层压力预测精度目的,为高温高压井钻井参数设计、钻井方案调整和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6.
MDT模块式地层测试器预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Schlumberger公司最新研制的MDT模块式地层测试器中程控预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地层渗透率的实际大小范围选择相应的操作模式,从而获得最佳的测试结果,求出地层渗透率。常规预测试满足了类似传统仪器预测试的需求;体积预测试比较适于渗透率较低的地层;限压力降预测试可使预测试过程中的流体流动压力大于地层饱和压力,不发生汽化现象,所抽取流体为单一相地层流体。在每种模式中,预测试活塞的抽取速度还可以作为附加选项由操作者自己选定。1000 mL的大体积预测试适于在多探头、双封隔器的压力测试过程和渗透率极好的地层情况下使用。这些预测试控制模式,配合MDT功能强大的各种压力测试模块,使得MDT的预测试功能适应性更强,渗透率估算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预测孔隙压力有助于评价盖层的有效性,减少井下复杂事故,实现优质、高效、安全钻井并有效保护油气层。为此,提出了预测孔隙压力的基本原理和依赖于正常压实趋势线而建立的两种预测孔隙压力的方法:即等效深度法和伊顿法,同时提出了预测孔隙压力的步骤,编制了程序,并应用此程序对某油气田几口井的孔隙压力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两种预测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在预测孔隙压力时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济阳拗陷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沉积物压实过程所建立的力学关系表明,孔隙流体压力Pp与上覆岩层压力Ph及有效应力Pe有关。其中Ph可由地层的密度求取,Pe可由叠加速度获得。通过对济阳拗陷山东探区地层压力预测精度敏感性的分析,认为地震速度变化及上覆岩层压力梯度对反映地层压力最敏感,于是统计了济阳拗陷100口井声波时差和实测压力资料,同时解释了该区约1000个点的地震速度谱资料,基本查清了造成该区地震速度谱资料异常的因素,建立了该区地震速度谱资料异常干扰校正模型;分别用测井密度、平均密度方法完成了三个凹陷区的正常地层压力模型计算;形成一套技术先进、易于操作、实用性强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应用这些新方法对15口预探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结果与实钻数据的地层压力梯度绝对误差小于0.1g/cm^3,相对误差最大值小于10%,克服了过去地层压力预测存在的不稳定、起伏大的缺陷,满足了预探井地层压力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文拓  李中  刘兵  彭海龙  邓文彪 《海洋石油》2020,40(3):8-12, 18
莺琼盆地是世界海上三大含油气超压盆地之一。盆地内超压分布十分广泛,超压成因复杂多样,目前钻遇最高压力系数达2.36。钻井实践表明,地层压力异常严重影响了作业安全和时效,是长期制约盆地内高温高压及深水领域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的关键因素。该文通过详细回顾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了中海油莺琼盆地地层压力预测技术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制约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精度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勘探及钻井作业安全需求,指明了后续盆地内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及重点攻关方向,为海上低勘探地区的压力预测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实验测试数据对Hagedorn&Brown、Duns&Ros、Orkiszewski、Beggs&Brill和Mukherjee&Brill等常用压降模型进行比较,以优选出两相流压降模型。结果表明,Hagedorn&Brown模型流压平均绝对误差为13.65%,标准差为10.69%,是气水两相流计算的最优模型。编制地层压力分布预测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模块,开展了气藏单井附近压力场分布预测。根据建立的压力场分布预测技术,预测并绘制了某气藏A气井附近历年压力场分布图,预测结果与气井实际生产一致,说明该地层压力预测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物理模型的地震属性预测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地震属性是由地震数据经数学变换导出的,地震数据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地震属性预测的结果。同一地震数据体经不同处理后得到的不同类型地震剖面,其地震属性预测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以Z地区实际地层结构为原型,设计了含有岩性(砂岩、砾岩、煤)和物性(干砂、含油砂岩、层厚度、层速度)变化的6个地层物理模型,利用物理模型实验的数据,对3种类型的地震剖面进行了敏感属性预测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由不同类型地震剖面提出的同一敏感属性的预测效果各不相同,往往各有所长,为了改善预测效果,需根据地层实际情况确定应用何种地震剖面。图6参11  相似文献   

12.
时移地震属性分析系统是由863计划支持下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它由工程浏览、测井解释、地震层位解释、地震属性提取分析、时移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属性优化分析、地震属性可视化等8个子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系统组成。该系统为复杂构造解释、岩性识别、油气检测与预测以及各种储层物性参数的定量计算提供依据,满足了渤海大油田时移地震监测中有关时移地震属性分析应用的要求,是勘探开发人员进行地质分析、储层预测、油藏开发的有效工具。它完成了时移地震属性应用技术的程序化、自动化、科学化、可视化和标准化,为石油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综合信息挖掘、分析决策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沉积学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开发区陆相砂泥薄互层储层预测出现地层切片优选效率低、井震信息匹配分析难度大、地层切片与储层厚度缺乏量化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为此,在波阻抗特征分析、基于地质目标的保幅地震数据处理基础上,研究了地层切片自动优选、地震属性平面可信度分析、井—震结合厚度定量预测等方法,构成了大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技术基本框架,并研发了井震结合储层预测软件,提高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储层预测精度和效率。实际应用表明,在密井网开发区仍然存在很多井数据无法确定的砂体变化,在井间可能发育宽度小于半个井间距的窄河道,开发地震沉积学对这些地质现象的预测与分析对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储层地震属性预测技术研究方面,过去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地震关键面时窗选取、地震属性选择和地震属性优化及融合等方面,很少注意到地震资料极性对储层预测效果的影响。实际应用表明,地震资料的极性判断错误,可能导致储层地震属性预测失败。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在论述如何判别地震极性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渤海海域某构造储层的横向展布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在贝尔凹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属性分析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但地震单属性储层预测多解性强,尤其对多物源、 相变快、多期次火山活动、岩石成分较复杂的断陷盆地,预测精度会明显降低。 提出了基于沉积特征分区 域的地震多属性融合储层预测方法。 首先利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将研究区按沉积特征划分为不同区域, 然后对不同区域分别统计地震多属性与储层的相关系数并进行线性拟合,最终将各区域拟合结果综合为 全区储层预测结果。 在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屯组储层预测中,利用 164 口井目的层砂地比数据及优选 的 7 种地震属性,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进行全区拟合,其相关系数仅为 0.52;采用基于沉积特征分区域地 震多属性融合技术进行储层定量预测,并将其综合为全区储层预测结果,其相关系数达 0.85,且储层预测 结果与钻遇储层发育情况及沉积规律吻合较好,说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针对礁滩体的识别与储层预测总体以礁滩体的井震响应特征、沉积或古地貌背景以及地震解释三方面入手,综合模型正演、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古地貌恢复及地震反演等技术,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地震属性(振幅、频率、相位)及波阻抗的变化识别礁滩体。上述方法对厚度较小、地震波形特征不明显的礁滩体的识别效果较差,且受二维地震资料的采集年代、位置、线间距、处理参数等因素的限制,对钻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品质要求较高。为此,以长兴组地层展布—礁滩体展布—礁滩体储层分布逐级递进的研究思路,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遂宁高带礁滩体,分两步预测礁滩体储层分布:首先识别礁滩体,通过分析礁滩体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地震相识别、古地貌恢复等明确礁滩体展布特征;其次预测礁滩体储层,运用正演模拟分析礁滩体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地震属性分析与地震反演准确预测遂宁高带礁滩体储层分布。预测结果表明,遂宁高带礁滩体规模较大,共发育三排礁滩体,呈北西—南东向雁列式展布,其储层发育程度受古地貌和礁滩体距武胜—蓬溪台凹的距离共同控制,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发育,且礁滩体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7.
张百涛  郝和伢  王允洪 《海洋石油》2009,29(4):53-55,98
迅速发展的地震技术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近年来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储层反演技术、地震属性提取技术、谱分解技术、AVO分析技术等综合解释技术在油气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JDZ2区块目标区地震综合解释应用效果分析,总结出适合本地区储层预测的关键有效的几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数阶导数的波形属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波形分析技术是储层地震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建立表征地震反射波形变化的样本道是实现波形分类的关键.将分数阶导数的概念引入到地震反射波形分类中,由地震子波的分数阶导数构成完备的波形集合,与每一道地震反射波形匹配,可实现对地震波形的精确分类.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表征地震波形在横向上的变化,其变化点能够定量指示出异常的准确位置,划分不同的反射界面类型,描述界面上下的岩性结构特征和地质构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深层火山岩储集层定量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探井资料有限的研究区,如何充分利用邻区的钻井、地震资料,对深层火山岩储集层作定量预测,本文结合实际对比做了有益的探讨,并形成了一套定量预测方法。在经过地质、地震可行性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先将有效趋势分析与机理分析相结合,选取特征地震参数,然后通过相关分析、校正等手段,将相邻测区地震资料相关信息作动态合并处理,再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储层厚度预测。该方法在FS-9井区侏罗纪末期火山岩储集层厚度定量预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经后验探井检验,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地震属性优选及储层预测软件系统的原理及功能。该软件系统通过利用属性优选和多元地震属性组合分析统计类比等方法解决了深层火山岩预测时,深探井很少的情况下应用模式识别方法对岩性和油气预测时存在的问题,该软件系统现已应用于松辽盆地芳深9井、肇源南和卧里屯等工区的地震资料解释中,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率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