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乳腺癌分子分型特点, 明确分子分型与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手术方式、病理信息、辅助治疗信息及预后。应用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分子分型与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相关性。  结果  共50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平均年龄(76.65±4.36)岁, 其中腔管型乳腺癌占79.88%(401/50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占7.77%(39/502), 三阴性乳腺癌占12.35%(62/502)。截至末次随访(2019年4月30日), 8.37%(42/502)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 50例患者去世, 其中11例死因与乳腺癌相关。生存分析提示, 分子分型与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P < 0.001)及总生存期(P=0.040)均显著相关, 腔管B2型(HR=4.306, 95% CI:1.469~12.618, P=0.008)、Her-2过表达型(HR=3.729, 95% CI:1.418~9.809, P=0.008)和三阴性(HR=2.580, 95% CI:1.045~6.367, P=0.040)乳腺癌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风险均明显高于腔管A型; Her-2过表达型总生存期显著劣于腔管A型(HR=3.219, 95% CI:2.762~3.676, P=0.010)。  结论  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显著相关, 腔管B2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老年女性乳腺癌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hinPrep玻片扫描分析影像系统(ThinPrep Imaging System, TIS)在子宫颈细胞学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门诊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宫颈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 LBC)样本人工阅片结果以及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LBC样本TIS辅助阅片结果,分析两种阅片方式的异常细胞学检出率,并随访细胞学异常患者的组织学活检结果以及异常鳞状上皮细胞标本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阳性率。  结果  人工阅片共计17 407例,TIS辅助阅片共计16 564例。与人工阅片相比,TIS辅助阅片的总体异常细胞学检出率显著提高(15.21%比9.58%,P<0.001),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不典型腺细胞和腺癌的检出率分别提高了2.77%、0.28%、2.08%、0.35%、0.08%和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细胞学异常患者进行组织学随访,TIS辅助阅片较人工阅片的组织学符合率有所提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IS辅助阅片异常腺细胞的检出数量是人工阅片的1.89倍(53例比2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腺癌数量是人工阅片的2.3倍(37例比16例)。TIS辅助阅片与人工阅片鳞状上皮细胞异常患者的Hr-HPV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时,TIS辅助阅片时间减少了33%~50%,阅片效率显著提升。  结论  使用TIS辅助阅片不仅显著提高了宫颈LBC异常检出率和工作效率,组织学符合率亦有所提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衰弱对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衰弱,将患者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对两组患者随访,终点事件包括非常规就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全因死亡。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衰弱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两组无MACCE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共34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包括稳定性冠心病2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95例。衰弱组74例(21.4%),其中轻度衰弱38例、中度衰弱36例,非衰弱组271例(78.6%)。中位随访时间351(300, 394)d,失访3例。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非常规就诊发生率(36.1%比21.5%)、全因死亡率(11.1%比4.1%)均升高(P均<0.05),MACCE发生率(9.7%比4.8%)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轻度和中度衰弱是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4.169,95% CI:1.055~16.474,P=0.042),对其非常规就诊(HR=1.704,95% CI:0.947~3.066,P=0.075)、MACCE(HR=1.268,95% CI:0.331~4.863,P=0.729)无显著影响。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轻度和中度衰弱对其非常规就诊(HR=1.159,95% CI:0.342~3.924,P=0.812)、MACCE(HR=0.822,95% CI:0.092~7.369,P=0.861)及全因死亡(HR=1.445,95% CI:0.210~9.964,P=0.708)均无显著影响。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患者的无MACCE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轻中度衰弱的比率较高,其可能增加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近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头颈部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北京协和医院行头颈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患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成功拔管者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例为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头颈部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60例(研究组12例,对照组48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全身麻醉史(OR=9.17, 95% CI:1.05~83.33, P=0.045)、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OR=18.87, 95% CI:1.53~250.00, P=0.022)、术中液体负荷≥20 mL/kg(OR=27.78, 95% CI:1.94~500.00, P=0.014)是头颈部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的危险因素。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7(3.0,17.0)d比2(2.0,5.0)d,P=0.013]、ICU停留时间[1(0.0,2.8)d比0(0.0,0.0)d,P<0.001]均长于对照组。  结论  头颈部手术后非计划二次插管与有/无全身麻醉史、Cormack-Lehane分级及术中液体负荷有关,其发生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患者临床特征构建的模型对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深间质浸润(deep stromal invasion, DSI)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并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收集训练集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和矢状位T2W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资料,经筛选、特征降维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早期宫颈癌DSI诊断模型,包括临床特征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基于验证集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对上述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  结果  共168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训练集135例,验证集33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浅间质浸润的患者72例,DSI患者96例。共筛选出患者年龄、术前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3个临床特征和4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模型构建。ROC曲线分析显示,临床特征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DS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95% CI: 0.623~0.971)、0.793(95% CI: 0.633~0.954)和0.820(95% CI: 0.665~0.974),且以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7%(95% CI: 49.8%~100%)、73.7%(95% CI: 57.9%~100%)和78.8%(95% CI: 69.7%~93.9%)。  结论  基于T2WI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可作为一种无创的术前检查手段高效判断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间质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H3K27me3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藏族胃癌患者及同期藏族非胃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及非胃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3K27me3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与病理特征胃癌患者之间H3K27me3表达差异。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藏族胃癌患者54例,藏族非胃癌患者55例。H3K27me3定位于细胞核, 阳性表达时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状着色。胃癌组织中H3K27me3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64.8%(35/54)比29.6%(16/54),P<0.001]和非胃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64.8%(35/54)比34.5%(19/55),P=0.002],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3K27me3高表达率与非胃癌患者正常胃黏膜组织无显著差异(P=0.683)。H3K27me3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及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等胃癌患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结论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胃癌组织中H3K27me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暂未发现H3K27me3表达水平与藏族胃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 surgery, CBS)后中心静脉压峰值(peak value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p)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所有CB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转入ICU后即刻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CVP 0h)、6 h时CVP(CVP 6h), 转入ICU 48 h内CVPp(CVPp 48h), 以及转入ICU 48 h后AKI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CVP相关指标预测CBS术后发生AKI的临床价值并确定最佳临界值; 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BS术后发生AKI、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CBS患者485例, AKI发生率为25.2%(122/485), 院内死亡率为2.5%(12/485)。ROC曲线分析显示, CVPp 48h预测CBS术后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634(95% CI: 0.577~0.692, P<0.001), 最佳临界值为14 mm Hg, 灵敏度为49.6%, 特异度为6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高血压(OR=2.505, 95% CI: 1.581~3.969, P<0.001)、肺动脉高压(OR=2.552, 95% CI: 1.573~4.412, 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OR=1.009, 95% CI: 1.004~1.014, P=0.001)、CVPp 48h≥14 mm Hg(OR=1.613, 95% CI: 1.030~2.526, P=0.037)是CBS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CVPp 48h≥14 mm Hg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8.044, 95% CI: 1.579~40.979, P=0.012)。  结论  CVPp 48h升高可能增加CBS术后AKI发生风险, 对其动态监测有助于AKI的预防和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基于MRI影像图像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模型,以辅助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nCRT治疗且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织病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的LARC患者。按1:2的比例将患者依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Data A与Data B 2个数据集。其中Data A数据集用于语义分割模型训练,Data B数据集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用于pCR预测模型训练与评价。收集Data A数据集病例的T2加权MRI影像资料,采用改进的全卷积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FCN)模型对肿瘤区域进行语义分割,建立语义分割模型并提取最终卷积层中的影像特征。采用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法对提取的影像特征进行筛选,构建可预测pCR状态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预测模型)。以Data B训练集数据为基础,对该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训练,进一步在Data B验证集中对其性能进行评价。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LARC患者304例,nCRT治疗后82例判定为pCR,222例为非pCR。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的103例患者为Data A数据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的201例患者为Data B数据集。Data B数据集中,训练集140例、验证集61例。改进的FCN模型对Data B数据集图像分割的Dice值为0.79 (95% CI: 0.65~0.81),灵敏度为80%(95% CI: 77%~83%),特异度为72%(95% CI: 64%~85%)。语义分割模型共提取最终卷积层中512个影像特征,经LASSO回归筛选后保留7个,用于pCR状态预测。预测模型在Data B训练集中预测pC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65(95% CI: 0.61~0.71),在Data B验证集中的AUC为0.69(95% CI: 0.59~0.74)。  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改进的FCN模型,对MRI图像进行语义分割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基于该方法构建的模型预测LARC患者接受nCRT治疗后pCR状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neuroendocrine breast carcinoma, pNEBC)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为pNEBC的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4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手术治疗并诊断为pNEBC的患者为研究组(pNEBC组),1:4配对同期手术并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患者为对照组(NS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共5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NEBC患者入选本研究,按照1:4配对原则入选同期NST患者200例。两组患者年龄、瘤体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清扫数目及TNM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NEBC组淋巴结转移15例(30.0%,15/50);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表达率为96.0%(48/50),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表达率为84.0%(42/5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表达率为10.4%(5/48),嗜铬素A阳性表达率为58.0%(29/50),突触素阳性表达率为97.9%(47/48)。对于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组织学分级、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Ki-67指数、分子分型差异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分期在NST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6),在pNEBC组中无显著差异(P=0.872)。  结论  pNEBC患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Her-2阳性表达率低,突触素阳性表达率较嗜铬素A高,其生物学行为尚需进一步研究,联合检测上述免疫组化指标并结合淋巴结状况,可能有助于pNEBC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国内外文献报道的6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HDP)不良结局预测模型在中国东西部地区人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分娩且入院诊断为HDP的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fullPIERS、miniPIERS、Zwertbroek、PREP、Ngwenya、马国珺等模型对不良结局风险进行预测,并从区分度和校准度两个方面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HDP患者2978例,其中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92例,四川省妇幼保健院1486例。住院期间共655例(22.0%)患者发生不良结局事件,其中405例(13.6%)发生于入院48 h内;孕<34周分娩(49.4%, 200/405)、需输血治疗(43.5%, 176/405)、胎盘早剥(23.5%, 95/405)是入院48 h内最常见的不良结局事件。6种模型预测HDP患者入院48 h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布于0.600~0.897,灵敏度分布于57.1%~69.5%,特异度分布于60.1%~76.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除PREP模型(该模型的验证人群较少,未进行校准度评估)外,其他5种模型的P值均小于0.05。  结论  6种预测模型在中国东西部地区HDP患者不良结局预测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但拟合性欠佳,且部分模型涉及的预测因子并非常规检查指标,模型大范围开展的可行性有待商榷。需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特征,建立更适合本土使用的HDP不良结局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对BI-RADS 4a类不规则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并结合影像组学、超声特征及临床独立危险因素特征建立列线图,评估其在减少不必要活检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常规超声检查筛选出的BI-RADS 4a类不规则乳腺结节905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n=634)和验证队列(n=271),比例为7∶3。共收集851个影像组学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同时利用单因素逻辑分析及多因素逻辑分析结合影像组学特征、超声特征及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及列线图模型对超声BI-RADS 4a类形态不规则乳腺结节的诊断效能。  结果  905例不规则乳腺结节中,恶性结节485个,良性结节420个;患者年龄22~83(50.05±11.13)岁,训练队列及验证队列的年龄、Rad-score值、肿块直径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队列影像组学模型AUC值为0.927(95% CI:0.900~0.950),验证队列影像组学模型AUC值为0.946(95% CI:0.908~0.976),该模型训练队列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性、F1值、精确度分别为0.879、0.879、0.877、0.909、0.940,该模型验证队列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性、F1值、精确度分别为0.890、0.896、0.909、0.921、0.956;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有较好的校准度;训练队列列线图模型AUC值为0.943(95% CI:0.912~0.960),验证队列列线图模型AUC值为0.968(95% CI:0.924~0.970)。  结论  超声影像组学及列线图模型在提高BI-RADS 4a类形态不规则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有重要价值,对BI-RADS 4a类不规则乳腺结节有更好的预测效能,并且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讨论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联合T2 Flair影像组学模型对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非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纳入2021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过头颅MRI扫描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证实为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基于研究对象入院时和非溶栓治疗1周后出院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变化,分成预后好组、预后差组。采用3D Slicer软件手动勾画DWI图像及T2 Flair图像高信号的梗死部位区域,采用Radiomics插件对所勾取的影像资料进行组学特征提取,结合患者出入院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行单因素分析;再通过Logistic回归曲线算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各种因素的预测效能,评估研究对象的预后价值。  结果  DWI、T2 Flair序列双重组合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9,测试组为0.7846。吸烟和组学积分是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试组AUC为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ROC临床模型的AUC为0.6497,测试组为0.5468。训练组Nomogram模型的AUC为0.9297,测试组AU为0.8154。Nomogram模型与临床模型的差异、Nomogram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DWI、T2 Flair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非溶栓治疗的预后,Nomogram模型比临床预测模型以及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受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患者的预后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65例, 中位年龄53岁, 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226例, 85.3%)。根据病理结果是否有子宫下段受累分为两组:子宫下段受累组和子宫下段未受累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因素和临床治疗结果, 并对其中的高危和高中危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 不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Ⅰ期内膜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9.7%, 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治疗失败率分别为4.5%、6.4%和7.8%。单因素分析显示, 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15, 0.03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 子宫下段受累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更低(P=0.041, RR=0.346, 95% CI:0.125~0.959; P=0.041, RR=0.411, 95% CI:0.175~0.963)。亚组单因素分析显示, 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 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治疗失败率的相关因素(P=0.034)。  结论  子宫下段受累可能是影响Ⅰ期内膜癌辅助放疗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 在高危和高中危患者中, 子宫下段受累主要与治疗失败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中重度克罗恩病(CD)的CT小肠造影特征,构建预测中重度期CD的列线图。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CD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20)和验证组(n=60)。依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评估CD的活动性,分为缓解、轻度期(n=94)、中重度期(n=86)。比较分析训练组和验证组不同分期CT小肠造影征象差异,并使用Rstudio4.1.2软件R包构建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  结果  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CT小肠造影征象显示:肠壁厚度(OR=1.746,95% CI:1.085~2.811)、ΔV-P(ΔV-P =静脉期肠壁CT值-平扫肠壁CT值)(OR=1.148,95% CI:1.062~ 1.241)、肠壁分层强化(OR=14.183,95% CI:3.737~53.824)、肠系膜脂肪密度高(OR=5.332,95% CI:1.278~22.246)4个参数是诊断中重度度CD独立参数。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95% CI:0.925~0.979,P < 0.05)、0.955(95% CI:0.911~0.997,P < 0.05),模型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决策曲线显示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患者净收益较大。  结论  肠壁厚度、ΔV-P、肠壁分层强化及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是诊断中重度期CD的独立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能够预测中重度期CD活动性。   相似文献   

15.
胡斌  卢浩  刘星言  李继贞  王永斌  邢莹莹 《疾病监测》2022,37(10):1349-1355
  目的  探索基于状态空间的误差–趋势–季节(ETSBSS)模型在河南省肺结核(TB)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法解析2006—2019年河南省TB的趋势和季节组分。 将数据分为训练(2006—2018年)和测试集(2019年),然后使用ETSBSS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测,并将模型性能与季节性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SARIMA)模型进行比较。  结果  ETSBSS(A,MD,M)和SARIMA(1,0,0)(0,1,0)12模型被选择为预测河南省TB发病的最优模型。 两种模型在训练集上拟合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依次为ETSBSS模型(5.65%)  结论  ETSBSS(A,MD,M)模型对河南省TB发病的预测性能高,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决策工具动态预测河南省TB未来流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基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分类器的MRI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并评估上述模型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南方科技大学盐田医院进行MRI影像检查并获得手术病理的34例乳腺病变患者的动态增强MRI图像。按0.8∶0.2的比例将病例分为训练集(n=27)和测试集(n=7)。采用3D Slicer软件勾画乳腺病灶靶区并生成3D感兴趣体积,对每个感兴趣体积提取1037个影像组学特征,使用LASSO进行影像组学特征降维,然后在训练集中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等3种分类器分别构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行评估。  结果  经LASSO降维后共选出6个影像组学特征标签进行建模,3种模型在训练集中的分类效果均非常好(曲线下面积>0.90),其中稳定性最高的是基于逻辑回归分类器建立的乳腺良恶性病变影像组学预测模型。  结论  基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的MRI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中逻辑回归模型更为稳定。影像组学方法可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预测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郭在金  龚浩  周罗晶 《疾病监测》2022,37(8):1042-1047
  目的   建立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SARIMA)模型和Holt-Winters指数平滑法,对江苏省结核病发病数进行预测,并评价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旨在为江苏省肺结核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利用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肺结核发病数据分别建立SARIMA模型和Holt-Winters指数平滑法模型,以2021年1—12月肺结核发病数验证模型并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拟合最佳的SARIMA模型为(0,1,2)(0,1,0)12, RMSE为229.52, MAE为146.81, MAPE为6.33%,总的相对误差为5.21%。 Holt-Winters相加模型的RMSE为206.75,MAE为156.45,MAPE为6.63%,总的相对误差为7.74%。   结论   两种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肺结核发病数,SARIMA模型预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磁共振T2WI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低级别胶质瘤1p/19q缺失状态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54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p/19q共缺失100例,1p/19q非共缺失54例),按照分层抽样7∶3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3D-Slicer软件对肿瘤区域进行手动分割,用pyradiomics进行特征提取。临床资料的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方差法和10折交叉验证的LASSO算法进行筛选,最后建立支持向量机、高斯朴素贝叶斯、K-近邻、逻辑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值和sklearn分类报告中的参考指标(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F1分数)进行效能评价。  结果  4种模型中,支持向量机的曲线下面积值最高,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95、0.91;参考指标中表现最佳为K-近邻,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及F1分数分别为0.87、0.97、0.70、0.91;其次为支持向量机,各项指标与模型平均值相当。  结论  基于T2WI影像组学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低级别胶质瘤1p/19q的缺失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