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对胃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0 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353 例胃癌患者,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 2002 )评分进行术前营养评估,比较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和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按照 NRS 2002 评分,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 .0%(77 /164)和31 .2%(59 /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NRS 2002 评分≥3 分的患者,术前有营养支持比无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Logistic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证实,NRS 2002 评分是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9,0R=1.634,95 % CI :1.025~2.606)。结论:NRS 2002 评分作为一种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可有效预测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应用欧洲营养筛查方法(NRS 2002) 分析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方法] 收集胃癌患者82例,患者入院48h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采用NRS2002评估表进行评分。NRS2002总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结果] 在82例住院胃癌患者中,NRS 2002 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为(2.51±1.08)分,NRS2002≥3分24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9.3%。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升高,营养风险发生率随之升高,Ⅰ期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9%,而Ⅳ期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7.1%。营养风险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居住地和医疗费用相关。营养不良者(BMI<18.5kg/m2)发生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00%,但25.9%(14/54)患者的BMI 虽处于正常范围仍存在营养风险。NRS 2002≥3分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4.4±9.2)d,明显长于NRS 2002<3分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的(9.0±4.8)d (P=0.041)。[结论] NRS2002 对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率的调查可有效鉴别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并为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30d内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16例行开腹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病理资料、术后30d随访情况、术后再手术原因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胃癌根治术后30d内非计划再手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0d内非计划再手术率为3.9%。非计划再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5.0%、病死率为10.0%、住院时间(27.5±12.0)d分别高于未施行非计划再手术组患者(均P<0.05)。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腹腔内出血11例(其中1例死亡)、吻合口漏2例、横结肠损伤2例和胰液漏1例(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5kg/m2、术中出血量≥100mL是影响患者30d内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00, 2.296, 2.010; 95CI=1.066~3.388, 1.226~4.298, 1.032~3.913; P<0.05)。结论:非计划再手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年龄≥60岁的老年肥胖症(BMI>25kg/m2)患者以及术中出血量多(≥100mL)是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巩玉亮  牛小康  郭勇 《癌症进展》2021,19(21):2218-2220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胃癌根治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90例,手术部位未感染9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NRS 2002评分﹥3分、合并糖尿病、合并术前梗阻、手术时间﹥210 min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年龄≤60岁、NRS 2002评分≤3分、未合并糖尿病、未合并术前梗阻、手术时间≤210 min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S 2002评分﹥3分、年龄﹥60岁、手术时间﹥210 min、术前梗阻、合并糖尿病均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NRS 2002评分﹥3分、年龄﹥60岁、手术时间﹥210 min、术前梗阻、合并糖尿病,可针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TC)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TC术后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n=21)和未感染组(n=99)。采集所有患者血液标本,分离培养鉴定。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C患者术后感染的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ROC检测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1例TC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37株病原菌,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29.73%)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病理类型为低分化癌和住院时间≥14 d均为TC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TC患者术后感染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模型预测概率P=1/[1+e(-0.783+0.925×(年龄)+0.891×(糖尿病)+1.039×(病理类型)+0.857×(住院时间))],Hosmer-Lemeshow 7.906,P=0.091;ROC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预测VAP的AUC为0.79...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使用全球营养不良领导倡议(GLIM)标准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诊断与术后短期结局 预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纳入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于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确诊并接受食管癌根治性切除的 158 例患者。 通过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 2002)和 GLIM 标准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不良诊断。 基于 GLIM 标准 将患者划分为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术后结果。 通过单、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食管癌术后 并发症(Clavien-Dindo 分级≥Ⅱ级)的预测因素。 结果 使用 NRS 2002 筛查出有营养风险患者 75 例(47. 5%),而 GLIM 标准 定义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34. 2%(54 / 158)。 11. 4%(18 / 158)的患者在术前出现了非自主性体重丢失,10. 8%(17 / 158)有体 质指数(BMI)减低,而 16. 5%(26 / 158)符合肌肉质量减少的诊断标准。 与营养良好组患者相比,更多的营养不良患者接受了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χ 2 = 4. 209,P = 0. 040),且其术前的血清白蛋白[(36. 7±5. 1)g / L 比(38. 6±3. 7)g / L,t = 2. 691,P = 0. 008]、BMI [(21. 0±3. 4)kg / m 2 比(23. 1±2. 5)kg / m 2 ,t = 4. 195,P<0. 001]和第三腰椎旁肌肉指数[(40. 8±9. 4)cm 2 / m 2 比(46. 7±7. 3)cm 2 / m 2 ,t = 4. 252,P<0. 001]均显著降低。 此外,营养不良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t = -2. 152,P = 0. 033),术后总体并发症( χ 2 = 3. 842, P= 0. 044)和 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χ 2 = 5. 026,P= 0. 025)发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吻合口漏(χ 2 = 4. 478,P= 0. 034)与肺 内感染(χ 2 = 9. 459,P= 0. 002)。 单、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术前低蛋白血症(OR = 3. 784,95%CI = 1. 294 ~ 11. 070,P = 0. 015)和 GLIM 定义的营养不良(OR= 2. 834,95%CI = 1. 142~ 7. 029,P = 0. 025)是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论 GLIM 不仅是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的有效方法,还可预测术后并发症风险,有望作为优化食管癌患者临床管理的有 用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肺癌术后并发症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低PNI值是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评分≥II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95%CI:1.02~1.17,P=0.023);根据术前PNI值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PNI≥50组(n=113)、45≤PNI<50组(n=47)、PNI<45组(n=20),各组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评分≥II级以及Clavien-Dindo评分≥III级发生的比例分别为22.1%、40.4%、40.0%和6.2%、17.0%、25.0%,不同PNI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NI值可作为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气胸、肺外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值可作为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状况与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心胸外科住院并拟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26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84例(NRS 2002评分<3分)和有营养风险组42例(NRS 2002评分≥3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患者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肺癌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126例肺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3.33%(42/126)。与无营养风险患者比较,术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B)均显著降低,CRP则显著增加(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状况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r=0.487、0.546、0.639、0.432, P<0.05)。两组患...  相似文献   

9.
闫红霞  和芳  陈应泰 《中国肿瘤》2022,31(2):154-160
摘 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1年体重的变化规律,分析影响体重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住院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共259例,术后第1、3、6、12个月问卷随访患者体重,术后1年应用EORTC-QLQ-C30和EORTC-QLQ-STO22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体重变化的因素,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体重下降比例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术后1年患者平均体重[(57.64±11.10) kg]显著低于术前[(66.28±11.59) kg](P<0.001)。体重下降超过10%患者有130例(55.01%),超过15%患者89例(37.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术式(OR=4.17,95%CI:2.34~7.45)和BMI≥24 kg/m2(OR=2.13,95%CI:1.20~3.79)与术后体重下降≥15%相关。体重纵向变化规律显示,术后0~6个月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其中0~1个月下降最快。远端胃癌根治术后0~6个月下降幅度小于全胃/近端组(P<0.001),6~12个月回升幅度大于全胃/近端组(P=0.005)。对于接受全胃/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而言,体质指数(BMI)≥24 kg/m2组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BMI下降幅度最大(26.10 kg/m2下降至20.43 kg/m2);BMI<24 kg/m2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内低于正常BMI水平。术前BMI≥24 kg/m2患者术后1年BMI仍高于BMI<24 kg/m2患者(P<0.001)。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显示,体重下降超过10%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存在影响。[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体重下降较多,行近端/全胃根治术患者下降更加显著。体重下降超过1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亟需针对不同术式,动态筛查胃癌术后患者营养风险,进行饮食营养干预,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80例胃癌化疗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估其营养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42)及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38),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近期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无营养风险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无营养风险组胃肠道、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5个维度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结论 营养不良状况可能增加胃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化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化疗期间应加强患者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