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树清  高崇  李亚芹 《塑料助剂》2005,(3):16-18,41
以苯甲酸、1,2-丙二醇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丙二醇二苯甲酸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带水剂、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合成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240min;n(苯甲酸):n(1,2-丙二醇)为2.1:1;催化剂用量为总物料质量的3%:带水剂苯为15mL/(1.2-丙二醇为0.2mol的情况下)。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收率达到95.94%。催化剂不经处理可循环使用多次。该催化剂具有价廉易得、催化活性好、不腐蚀设备、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磷钨钼杂多酸催化合成丁醛1,2-丙二醇缩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磷钨钼杂多酸为催化剂,丁醛和1,2-丙二醇反应合成丁醛1,2-丙二醇缩醛.考察了醛醇物质量比、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n(丁醛)∶n(1,2-丙二醇)=1∶1.6,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6%,带水剂环己烷的用量为8 mL,反应时间45min.在此反应条件下,丁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80.5%.  相似文献   

3.
微波辐射磷钨酸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辐射下,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对以环己酮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进行了研究.较系统的研究了反应物投料比、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环己酮为0.2mol,n(环己酮):n(1,2-丙二醇)=1.0:1.5,微波辐射功率600W,辐射时间16min,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5%,带水剂(环己烷)15mL.在此条件下,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产率可达82.0%.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以辛酸和丙二醇为原料非水相酶催化合成二辛酸丙二醇酯的方法。研究确定的最优条件:选用BT-01脂肪酶为催化剂,辛酸与丙二醇摩尔比为2∶1,酶加量为丙二醇质量的1%,50℃下减压搅拌反应,反应7d结束,酯化率高达92.9%,反应物中含二辛酸丙二醇酯为85.6%。反应制得的纯品经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为二辛酸丙二醇酯。应用本合成法合成二己酸丙二醇酯、二丁酸丙二醇酯、二丙酸丙二醇酯和二乙酸丙二醇酯,相应的酯化率分别为84.3%、14.9%、11%、8.1%。  相似文献   

5.
1,2丙二醇国内外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丙二醇的应用领域和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概述了丙二醇的几种主要生产工艺,对丙二醇产品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并针对国内丙二醇企业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丙二醇醚合成技术,并分析了丙二醇醚的市场,提出国内丙二醇醚类产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染料涂料研究所科技人员根据涂料工业飞跃发展对醇醚溶剂的需要,利用丰富的石油化工原料,在一九七八年研究成功了丙二醇醚类溶剂: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乙醚和二丙二醇丁醚等。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类水滑石化合物为前驱体制得的复合氧化物作为合成丙二醇苯醚反应的固体碱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组成、结构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合成丙二醇苯醚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所制备的固体碱催化剂中ZnMgAl复合氧化物显示出高效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催化剂用量为1. 1%,C6H5OH/PO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413 K和反应时间为5 h的条件下,环氧丙烷的转化率达到97. 2%,丙二醇苯醚的选择性达93. 4%。  相似文献   

9.
于丽 《安徽化工》2015,41(2):33-34
以丙二醇和NaOH为原料,在氮气保护及常压条件下合成丙二醇钠,同时对原料配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进行考查,并以丙二醇钠为催化剂,探究其在酯交换反应中合成丙二醇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丙二醇钠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丙二醇和NaOH物质的量比为1.4~1.6∶1,温度约为160℃,反应时间约为4h。在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及丙二醇实验中验证丙二醇钠的催化活性,碳酸丙烯酯的转化率为90.43%~93.69%。  相似文献   

10.
以苯磺酸酮为催化剂,环己酮与1,2-丙二醇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研究了环己酮与1,2-丙二醇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酸酮是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的良好催化剂。在环己酮与1,2-丙二醇的投料摩尔比为1∶1.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带水剂环己烷的用为10mL、反应时间为40min条件下,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75.4%。  相似文献   

11.
湘西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湘西五大主产烟区(龙山、桑植、吉首、怀化、永顺)765个烤烟样本进行了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常规化学组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评价。通过与优质烟叶常规化学组成相比较,发现龙山烟区下部烟叶品质较好,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及各协调比值均达到了优质烟叶标准,其余依次为吉首烟区下部烟,桑植烟区中部烟、吉首烟区中部烟及永顺烟区中部烟。相关性分析表明,怀化烟区的钾含量与烟碱含量、永顺烟区的钾含量与氯含量都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在这些烟区中,主要存在三类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相似的烟叶,即龙山、怀化和吉首的中部烟;龙山、吉首与怀化的上部烟;龙山下部烟与永顺中部烟,它们可用于烟叶配打。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霉变的病原微生物类群、烟草霉变的机制及过程以及烟叶霉变的防治措施等三方面论述烟叶的霉变及预防,为各烟草企业对烟叶霉变的综合治理、保障烟叶仓储安全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烟草薄片在卷烟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添加比例不断上升,从而对烟草薄片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烟草薄片中糖类化合物含量对烟草薄片产品品质的影响极为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烟草公司、薄片企业及一些研究单位都在对烟草薄片中糖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其调控技术进行研究,调控技术手段包括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及化学方法等。以下是对烟草薄片中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与烟碱、含氮化合物共同作用等对烟草薄片品质的影响,以及烟草薄片中糖类化合物的现有的调控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造烟叶又称烟草薄片,是利用卷烟加工过程中废弃的烟梗、烟末和碎烟片等物质制成片状或丝状的再生产品,用作卷烟填充料。再造烟叶在卷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降低卷烟成本,而且可以改善卷烟的内在品质。本文综述了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加工性能、抽吸品质、辅料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烟用添加剂,尤其是香精香料的添加对卷烟的吃味起着重要作用,卷烟中使用添加剂会影响一些与吸烟相关疾病的烟气成分,由此卷烟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关注,香精香料对卷烟的安全性研究越来越多。从化学和生物两方面,主要针对香精香料的添加对烟气中霍夫曼分析物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烟草反应物香料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梅拉德反应的本质与特性,以各种烟草如烤烟、白肋烟及四川糊毛晒烟等为原料,开发出一系列烟草反应物香料。应用加香试验表明,这些烟草反应物香料在卷烟中显著增加烟香,香气协调、厚实、园润。不仅可应用于卷烟加香上,还可用于梗丝加料中,用量范围分别为0.01%~0.1%和0.1%~0.5%。  相似文献   

17.
我国烟叶中烟碱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二慧  谭红  包娜  袁鑫  马凯  何锦林 《广州化工》2012,40(15):33-35
总结了我国烟草废弃物的概况和利用状况,对烟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简要概括,重点介绍了烟碱的物理化学性质,综述了目前国内烟草研究所使用的提取分离、检测方法,并对烟草的研究利用价值进行了展望,论述了我国低次烟叶综合利用的重大意义,为烟草和烟碱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烟叶中蛋白质对品质的影响,并总结了影响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因素。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和生成的产物都极大地影响烟叶的吸食口感和品质。影响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内在因素为烟叶的品种,施氮量和生态气候因素等,外在因素为采收时期,烘烤工艺,人工添加酶类及微生物制剂等。本文总结了近年关于烟草中蛋白质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烤烟种植、采收时间、烘烤工艺优化和烟叶陈化阶段方面,为烟草中蛋白质的降解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胡男君 《广东化工》2012,39(13):26-27
测定了福建龙岩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生产的烤烟烟叶中三个主要等级的物理特性、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并针对烟叶质量的波动和使用特点,探讨了卷烟工业使用福建龙岩近三年烤烟烟叶原料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2010年的烤烟烟叶的糖含量比邻近年份高,烟碱含量比邻近年份低,评吸劲头比较小,浓度低,香气量降低,可通过适当搭配使用不同年度烟叶或者利用其他产区烟叶来弥补2010年龙岩烟叶的质量波动。  相似文献   

20.
《云南化工》2015,(2):1-5
通过正交设计,研究了三丝掺配(薄片、梗丝、膨胀烟丝与烟丝的掺配)对主流烟气中游离烟碱/烟碱比值的影响。3种掺配原料的影响效应大小为:梗丝效应≈薄片效应膨胀烟丝效应,无显著交互效应。对不同三丝掺配比例下的趋势分析发现,游离烟碱/烟碱比值随梗丝、薄片掺配量增加而增加,且在一定的掺配量范围内呈现变化趋势;游离烟碱/烟碱比值随膨胀烟丝掺配量比例增加而降低,但在少量的掺配量范围内变化趋势不是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