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病例男性,58岁,汉族,1个月前存在雪地行走摔伤,左颞顶部首先触地,硬冰路面,当时头颅 CT提示未见明显异常;5d前感头部胀痛,休息后无缓解,间断出现恶心,进行性加重;入院前1 d头颅CT提示“左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并以该诊断收住入院。积极术前准备后,在局麻下行“左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d下午突然出现言语含混不清,右下肢功能障碍,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量多,查体发现右侧病理征阳性,急查头颅CT提示“左侧脑实质结构不甚均匀,内囊后肢及颞叶局部密度减低模糊,CT值约26 HU,同侧额颞部及枕顶部有小弧形低密度影,左侧侧脑室变窄中闭塞,中线结构向右略移位”。  相似文献   

2.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总结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经手术和保守治疗证实的资料完整的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临床症状体征。结果:29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检查出36个血肿灶。单侧24例,双侧5例。左侧15个.右侧21个,病灶分布以额颞顶部为主,其次分布在额顶或顶枕部,血肿呈新月形或半月形,位于大脑凸面,跨越颅缝,密度与脑实质相仿,CT值40-45Hu。同侧脑皮髓质界面内移,脑室受压变形、移位。双侧血肿时,中线结构向血肿小的一侧偏移。血肿较大时可以产生脑疝。CT增强扫描。脑膜及脑表面小血管强化使血肿轮廓变清晰。结论: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有:(1)脑灰白质界面内移,(2)病灶侧脑沟消失。脑回聚拢、内移,(3)侧脑室受压变形及中线结构向健侧或血肿灶较小的一侧移位。(4)大脑镰下疝。CT增强扫描及MRI对发现小血肿及脑疝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但术后血肿易复发、颅内继发性血肿和积气等[1] 。 1997~ 2 0 0 2年 ,我们采用扩大硬膜切口单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30例 ,避免了以上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0例中 ,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 2 3~ 81岁 ,平均 5 3岁。有明确外伤史 2 4例 ,多为轻微头部外伤。伤后距手术平均 2 5个月。临床表现分别为头昏、头痛、对侧肢体力弱、感觉异常、语言不流利或反应迟钝等。术前头颅CT平扫 ,表现为单侧脑凸面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的新月形或双凸镜形占位影 ,最厚层面厚度为 1 …  相似文献   

4.
102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0年 4月~ 2 0 0 1年 4月 ,我科先后收治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 10 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0 0例 ,女 2例 ;年龄 5 5~ 92岁。病程 1个月~ 3年。血肿部位 :右侧 5 0例 ,左侧 40例 ,双侧 12例。头痛、头昏、呕吐 70例 ,偏瘫 42例 ,智力障碍、记忆力减退及精神障碍 2 5例 ,失语 6例 ,视乳头水肿 60例。 60例有高血压心脏病史 ,2例合并有老年性痴呆。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 ,均行局部麻醉及钻孔引流术 ,均痊愈出院。出院前均行CT检查 ,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较前明显减少 ,中线结构无移位。讨论  (1)诊断 :慢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CT定位引导穿刺抽吸、液化、引流血肿,1~3d内血肿基本清除后拔出穿刺针. 结果 术后24h内复查CT示血肿减少>80%.意识清醒者穿刺后头痛、呕吐症状明显好转.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16例,4分15例,3分4例.继发脑积水1例,癫痫2例. 结论 选择性应用一次性穿刺针穿刺清除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因头痛1个月、加重伴呕吐15天急诊入院。患者约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15天前头痛明显加重,并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5天前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在我院行检查,提示双侧巨大硬膜下血肿,双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左偏移约1.0cm(图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对本院2007-01~2010-06收治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钻孔引流术前术后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治愈出院,术后患者全部神志清楚,头痛、头昏症状明显缓解,对侧肢体肌力恢复,随防3个月未出现血肿复发。结论:钻孔引流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必须作好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有利于提高手术治愈率,缩短治愈天数,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CT定位引导穿刺抽吸、液化、引流血肿,1—3d内血肿基本清除后拔出穿刺针。结果术后24h内复查CT示血肿减少〉80%。意识清醒者穿刺后头痛、呕吐症状明显好转。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16例,4分15例,3分4例。继发脑积水1例,癫痫2例。结论选择性应用一次性穿刺针穿刺清除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在颅脑外伤中约占 1%,占颅内血肿的 10%。目前一般提倡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钻孔冲洗引流手术,这种手术安全、省时,损伤小,尤其适用老年患者。但术后仍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血肿复发,颅内积气,远隔部位血肿,感染等。本组总结该手术治疗 64例CSDH,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2例。女 12例。年龄最小 52岁,最大 84岁,平均 67, 5岁。病程 25~120d, 40~50d为多数。有明确头部外伤者 30例,轻微外伤者 26例,未能回忆者 8例。1. 2 临床表现及诊断 头痛、头晕 52例,恶心、呕吐 28例,反应迟钝记忆力差,…  相似文献   

10.
慢性硬膜下血肿异常罕见,常因症状不典型而被误诊。1988年~1996年对17例经CT确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行直接开颅手术或钻孔引流术,术后均恢复顺利,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一般资料17例中均为男性,年龄33岁~75岁。31岁~40岁2例,41~50岁2例,51岁~60岁5例,60岁以上8例。病因病程;有头部外伤史13例,其余4例无明显外伤史,病程3周~3个月10例,3个月以上4例,最长者为23年。临床表现;头痛者1例,呕吐8例,脑晕3例、耳鸣1例,记忆力减退2例,癫病1例、意识不清(朦胧)1例。体征:不同程度偏瘫10例,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11.
例1 男,46岁。入院前1h自3m高处坠落,摔伤头部,伤后即昏迷。体检:昏迷,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CT提示:左侧硬膜下血肿,量约50ml,脑中线右移约1.5cm。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急诊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但颅内压仍较高,未关硬膜缝合头皮后见左侧瞳孔缩小,而右侧瞳孔散大固定。急行颅脑CT复查,见右侧硬膜下血肿,量约47ml,立即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颅内压不高,缝合硬膜保留骨瓣关颅。术后15d清醒,1个月后出院。  相似文献   

12.
本组2000年1月1003年12月的18例病人当中,年龄最小者60岁,最大者82岁,平均年龄69.2岁。临床症状:18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恶心,其中伴有一侧肢体肌力差14例,伴双侧肢体肌力差3例。发病时间1-2月不等。18例均经手术证实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其中3例为双侧性。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七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科自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traumaticsubdu raleffusion ,TSE) 4 7例 ,其中 7例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 ,占 14.9%。现分析讨论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均为男性 ,年龄 18~78岁。致伤原因 :跌伤 5例 ,交通伤 2例。着力部位 :枕部 4例 ,额颞部 3例。2 .临床表现 :伤后无意识障碍 6例 ,短暂昏迷 1例 ;头昏、头痛 7例 ;恶心、呕吐 3例 ;轻瘫 1例 ;抽搐 1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15分 6例 ,8分 1例。…  相似文献   

14.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25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ISDH)的CT及临床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ISDH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男24例,女1例,年龄23~79岁,平均57.5岁,60岁以上18例。从出现首发症状至就诊时间2~30d。临床症状:头痛、呕吐19例,肢体乏力、行走不稳15例,反应迟钝、意识模糊7例,下肢肌力最低为Ⅲ级。临床拟诊小脑疾病2例;脑血管意外12例;3例在脑挫裂伤恢复过程中出现ISDH,8例临床未提出诊断。有明确外伤史9例,年龄越轻外伤史越明图1 左侧颅骨内板下新月形等密度硬膜下血肿,与皮质分界清,皮髓质界面内移,并可见扣带回大脑镰下疝。 图2双…  相似文献   

15.
病例 男性 ,2 6岁 ,因车祸致头部外伤后头痛伴肢体无力 9d入院。外院头颅CT示 :“脑内肿瘤” ,入院时视乳头水肿 ,腹壁反射迟钝 ,左下肢肌力IV级 ,双侧肱二、三头肌健反射 ( + ) ,我院CT :左额颞顶枕多个环形分隔混杂密度阴影 ,中线右移 0 8cm ,左侧脑室受压。PT13 7sec、aPTT30 8sec,Fib3 3g/L、plt15 8× 10 9/L、肝功ALT2 1IU/L、AST4 5IU/L、GGT10IU/L、ALP83IU/L均正常 ,经颅多谱勒示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手术先取左侧颞侧冠状缝前及颞后钻孔 ,切开硬膜后见咖啡色粘稠液体流出 ,量约 10ml,有较多的赤褐色泥沙样…  相似文献   

16.
侯林生  张锋 《西南军医》2007,9(4):36-36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治疗的3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并发硬膜下积气5例,硬膜下积液3例。1个月后再次复查头颅CT显示硬膜下积气、积液均吸收,全部病例临床治愈。结论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之一,手术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合并严重心肺疾患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简易手术.方法:对3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局麻下进行钻孔引流,不进行冲洗.结果:33例患者,1例术后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因术后疗效不佳改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治愈,31例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23例硬膜下血肿完全消失;6例少量残留;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局麻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不冲洗)较传统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减少麻醉及手术并发症,且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27例(34个)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在SE多回波、SE—T_1WI和快速RARE—T_2加权序列中的信号特征及在不同成像平面中的形态学特征。充分肯定了MRI 在显示血肿的敏感性和精确性方面明显优于CT。对于血肿引起的占位效应的显示,MRI 也明显优于CT.结合文献,对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探讨CT对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价值,认为CT诊断硬膜下血肿的准确率非常高,目前CT已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20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12例,CT表现为高密度片状影3例,新月状影3例,U形影2例,累及大脑镰后部4例,呈Y形或镰刀状。结论 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