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为研究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患者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30例病人施行PBMV。男 1 0 4例 ,女 2 2 6例 ,年龄 1 5~ 86岁 ,平均 (40 .3± 1 0 .2 )岁。 2 1 2例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组 )。 1 1 8例为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组 ) :心房颤动病程 1~ 1 2 0 (1 6 .1± 1 8.3)月。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病人术后行复律治疗。结果 :330例病人中 32 7例完成手术并达到扩瓣终点 (99.1 % )。PBMV成功者 ,左房平均压从 (2 5 .4± 9.3)mmHg下降到 (1 0 .1± 3 .8)mmHg,肺动脉平均压从 (41 .7± 1 7.4)mmHg下降到 (2 5 .9± 1 3 .2 )mmHg。二尖瓣口面积从 (0 .95± 0 .2 7)cm2 增加到 (1 .82± 0 .2 4 )cm2 ,左房前后径从 (4.94± 0 .61 )cm缩短到 (4.2 8± 0 .53)cm。窦性心律组与心房颤动组PBMV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99.5 %VS98 3 % ,P >0 .0 5)。心房颤动组瓣口面积增加 (0 .77± 0 .2 2 )cm2 ,略小于窦性心律组 (0 .89± 0 .2 4 )cm2 ,P <0 .0 5 ;左房前后径缩短 (0 .64± 0 .61 )cm ,较窦性心律组 (0 .71± 0 .50 )cm缩短程度略小 ,P <0 .0 5 ,而且最终左房前后径明显大于窦性心律组 ;左房平均压降低 (1 2 .2± 4 .4)mmHg,其下降程度也小于窦性心律组 (1 6 .9± 4 .8)mmH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心律平与洋地黄在阵发性房颤 (PAF)转复及预防复发的治疗作用 ,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PAF发作 0 5~ 72h的患者 78例 ,随机分为心律平组 (A组 )和西地兰组 (B组 ) ,A组静注心律平 70~ 2 10mg,B组静注西地兰 0 4~ 0 8mg ,观察PAF转复情况。转复成功者 ,A组以心律平片 10 0mg口服 ,3次 /d ,B组以地高辛0 2 5mg口服 1次 /d ;分别维持治疗 6个月 ,中途复发即停药。结果 A组 4 2例成功转复 38例 ,占 90 % ,B组 36例 ,复律 2 7例 ,占 75 % ,P <0 0 5 ;复律时间A组 (4 8 6± 35 2 )min ,B组 (315 3± 2 70 5 )min ,P <0 0 1;复律并维持 6个月未复发者A组 34例 (88% ) ,B组 19例 (70 % ) ,P <0 0 5。结论 心律平在PAF的转发及预防治疗上明显优于洋地黄 ,在基层单位具有推广使用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 2 4h脉压的相关性。方法 将 15 3例住院患者分两组 ,A组为单纯高血压病 110例 ;B组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4 3例。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各组患者 2 4h血压及脉压 (PP)。结果 A组的MSBP ,MDBP和PP分别为 (136 72± 13 95 ) ,(79 37± 8 84 )和 (5 7 35± 11 74 )mmHg ,且PP≥ 5 0mmHg百分率 6 8 2 % ;B组的MSBP ,MDBP和PP分别为 (136 38± 12 36 ) ,(76 5 6± 10 13)和 (6 1 83± 8 75 )mmHg ,且PP≥ 5 0mmHg百分率 90 7% ,两组比较 ,MSBP和MDBP差异无显著性 ,但B组PP大于A组 ,且PP≥ 5 0mmHg百分率均高于A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PP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大 ,冠心病合并症发生与PP相关。  相似文献   

4.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宫内吸入性新生儿肺炎 5 0例 ,随机分为NCPAP观察组 2 8例和普通通气对照组 2 2例 ,监测两组患儿 1,8,12和 2 4h动脉血气。结果 观察组 2 8例患儿在治疗 12h后 ,动脉血气氧分压由 (76 1± 12 8)mmHg升至 (95 2± 9 4 )mmHg(P <0 0 1) ,二氧化碳分压由 (46 4± 4 6 )mmHg降至 (41 6± 4 7)mmHg (P <0 0 1) ,治愈率 71% ,对照组氧分压由 (5 8 4± 7 2 )mmHg升至 (6 1 1± 7 1)mmHg,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愈率 5 5 %。结论 NCPAP对新生儿肺炎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明显优于普通通气 ,可减少插管率及机械通气的需求 ,同时减少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王占天  王忱 《海南医学》2016,(20):3395-3397
目的:比较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苏醒拔管期不同拔管方式对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以探讨喉罩通气过渡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120例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30例。其中A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符合拔管条件时直接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深麻醉下将双腔支气管导管退至总气管, C组术毕时在深麻醉下将双腔管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D组在深麻醉下更换为喉罩;各组均待患者神志清醒、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后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比较四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拔管或喉罩前吸痰时(T1)、拔管或喉罩后即刻(T2)、拔管或喉罩后5 min (T3)、10 min (T4)等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值、血氧饱和度(SpO2)的差异情况,并记录麻醉苏醒期患者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T0时,A、B、C、D四组患者MAP分别为(80.1±8) mmHg、(81.2±10) mmHg、(78.2±12) mmHg、(80.6±11) mmHg,HR分别为(75.2±5)次/min、(74.3±6)次/min、(73.8±8)次/min、(74.8±9)次/min,T1时,A、B、C、D四组患者MAP分别为(114.3±6) mmHg、(103.2±9) mmHg、(92.2±10) mmHg、(83.2±10) mmHg,HR分别为(97.3±8)次/min、(92.4±6)次/min、(84.5±10)次/min、(75.3±11)次/min,T2时,A、B、C、D四组患者MAP分别为(115.2±13) mmHg、(108.3±10) mmHg、(90.2±9) mmHg、(83.8±12) mmHg,HR分别为(99.2±11)次/min、(93.5±8)次/min、(83.3±6)次/min、(76.3±8)次/min,T3时,A、B、C、D四组患者MAP分别为(105.6±11) mmHg、(108.3±10) mmHg、(88.2±7) mmHg、(81.8±9) mmHg,HR分别为(95.3±10)次/min、(83.4±7)次/min、(80.7±9)次/min、(74.3±10)次/min。与T0比较,A、B、C三组T1、T2、T3各时点MAP、HR均明显增高,且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各时点的BIS值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出现呛咳例数分别为24例、20例、12例,发生率分别为80.000%、66.667%、40.000%,发生躁动分别为19例、13例、6例,发生率分别为63.333%、43.333%、20.000%,而D组患者均未发生,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时更换喉罩通气过渡后拔管可以减轻全麻苏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苏醒期不良反应,使患者麻醉苏醒过程更加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米力农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观察组 2 2例和对照组 2 4例治疗前后血气中pH值、PaO2 、PaCO2 、心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作比较 ,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pH分别为 7.2 5± 0 .0 4和 7.3 8± 0 .0 5 (P <0 .0 5 ) ;PaO2 分别为 ( 4 0 .3 5± 10 .5 8)mmHg和 ( 5 4.98± 9.3 0 )mmHg(P <0 .0 1,1mmHg =0 .13 3kPa) ;PaCO2 分别为 ( 64 .80± 8.41)mmHg和 ( 4 6.13± 8.48)mmHg(P <0 .0 1) ;经治疗后 ,心功能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90 .91% ( 2 0 /2 2 )和 5 4.17% ( 13 /2 4) (P <0 .0 1)。结论 :米力农是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和低氧诱导因子α(HIF-1α)与老年频发室早发生和维持的关系。方法:入选69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老年患者,其中频发室性早搏患者23例,冠心病患者23例,窦性心律患者23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NPY和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NPY表达水平在频发室性早搏组(0.527±0.036 5)μg/L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0.455±0.067 6)μg/L(P<0.05),频发室早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冠心病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IF-1α表达水平在频发室性早搏组(0.466±0.053 1)μg/L明显高于冠心病组(0.427±0.0525)μg/L及窦性心律组(0.380±0.062 9)μg/L(P<0.05),频发室早组分别与冠心病及窦性心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肽Y和低氧诱导因子α在老年频发室早的发生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沙坦加金纳多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我科住院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 2 8例 ,在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 (包括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将空腹血糖控制在 <7mmol/L ,餐后 2h血糖 <10mmol/L时选用氯沙坦 5 0~ 10 0mg每日 1次口服 ,金纳多注射液 70mg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每日 1次静点 ,15d为一疗程 ,间隔 15d再重复使用 ,共观察 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2 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全血黏度变化 ,测定数值经SDA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2 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前后血压 ,由 177 85± 12 0 5 / 89 2 1± 6 5 2mmHg降至 14 7 6 7±10 75 / 82 6 7± 6 0 1mmHg ,平均下降 30 18/ 6 5 4mmHg ,P <0 0 0 1,有显著性差异 ;2 4h尿蛋白由 72 8 93±31 93mg/ 2 4h降为 5 2 4 11± 2 1 4 0mg/ 2 4h ,平均下降 2 0 4 82mg/ 2 4h ;(P <0 0 0 1)有显著性差异 ;血肌酐由15 3 2 3± 2 3 5 7μmol/L降为 132 5± 19 73μmol/L ,平均下降 2 0 73μmol/L ;血尿素氮 (BUN )由 8 3±1 15mmol/L降为 7 4 1± 0 93mmol/L ,平均下降 0 89mmol/L(P <0 0 0 1)有显著性差异。全血黏度由11 0 8± 0 84mpa·s降为 9 85± 0 4 7mpa·s ,平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E1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节艳  王彬尧 《上海医学》2003,26(9):632-635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2 0 0 0第 6月~ 2 0 0 3年 2月各种类型的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48例 ,对照组 2 2例。两组均按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GE110 μg 10ml生理盐水 ,每日 2次静脉推注 (速度为 1μg/min)共 14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指标、心功能分级及运动耐量等。结果 治疗组在用PGE1及常规药物治疗后 ,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血管阻力 (PVR)、右心房 (RA)、右心室 (RV)内径下降明显 ,治疗前分别为 (6 5 .34± 2 7.10 )mmHg、(2 3.2 4± 13.80 )mmHg·L-1·min-1、(47.77± 9.6 0 )mm、(46 .5 2± 10 .0 8)mm ,治疗后分别为 (5 8.19± 2 4.0 1)mmHg、(17.32± 10 .43)mmHg·L-1·mm-1、(45 .78± 8.6 3)mm、(44 .5 8± 9.12 )mm ;而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排量 (CO)显著升高 ,治疗前分别为 (5 6 .46± 11.95 ) %和 (3.17± 0 .90 )L/min ,治疗后分别为 (6 1.5 0± 10 .13) %和 (3.73± 1.0 7)L/min ,同时用药后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显著下降 ,治疗前为 2 .94± 0 .6 0 ,治疗后为 2 .5 5± 0 .5 8(P <0 .0 0 1) ;而运动耐量显著提高 ,治疗前为 3.0 6± 1.30 ,治疗后的 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 R)基因多态性与烟、酒对汉族人群冠心病的交互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用多重特异性扩增突变系统快速分型法 ,LDL R基因AvaⅡ位点多态性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血脂测定在全自动化分析仪上进行 ,资料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等。病例组 14 6人 ,平均年龄6 4岁±11岁 ;对照组 340人 ,平均年龄 6 3岁± 12岁。结果  (1)病例组收缩压和舒张压 (132mmHg± 2 1mmHg ,81mmHg± 13mmHg ,1mmHg =0 133k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2 3mmHg± 17mmHg ,77mmHg±11mmHg) ,P <0 0 1;与对照组相比 ,病例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5 )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有增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2 )病例组ApoEE4 /3基因型 (2 4 0 % )和ε4等位基因型 (13 4 % )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12 9% ,7 2 % ) ;LDL RAvaⅡ位点 3种基因型和 2种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病例组携带ε4等位基因者同时携带AvaⅡ 位点的比例 (6 0 % )显著高于对照组 (31 8% ) ,P <0 0 5。 (3)调整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后 ,两基因与烟、酒对冠心病发生的交互作用有显著意义的OR  相似文献   

11.
毒毛旋花子苷K间歇疗法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intermittent strophanthin K therapy (ISKT)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ombin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 sinus rhythm. METHODS: Two hundred patients divided into Group A (98 cases with maintenance digoxin therapy) and Group B (102 cases with ISKT). They were studied for 3 months and some of them for longer period. RESULTS: Comparing the pretreatment data: 1. heart rate (HR, bpm), 2.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3. blood pressure (Bp, mmHg, calculated values as mean Bp for statistics). In group A, item 1. and 2.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tem 1. 88 +/- 12 and 68 +/- 12, P < 0.01; item 2. 0.32 +/- 0.12 and 0.40 +/- 0.12, P < 0.01; item 3.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126 +/- 21/90 +/- 6 and 128 +/- 21/80 +/- 5, P > 0.05). In group B, item 1., 2. and 3.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tem 1. 90 +/- 10 and 70 +/- 11, item 2. 0.32 +/- 0.10 and 0.45 +/- 0.10, item 3. 128 +/- +/- 20/91 +/- 7 and 110 +/- 10/76 +/- 10, the p valves are the same < 0.01). As compared with the posttreatment data of both group A and B, HR,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VEF, P <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p, P < 0.01,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occurrence rate of digitalis overload or toxic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also. CONCLUSION: ISKT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ombin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 sinus rhythm is effective and safe, with better improvement of heart function and Bp leve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vWF ,TFPI和表达TF的影响。方法 :对传代培养的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4~ 8代 )分别给予不同处理 ,取上清液测NO ,vWF ,TFPI;取细胞冻融液测定TF活性。结果 :①凝血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12 .86± 2 .4 3vs 4 .6 9± 0 .83,P<0 .0 1) ,呈剂量依赖性 (r =0 .985 ,P <0 .0 1,0~ 2 0U·ml- 1 ) ,并促进vWF的释放 (18.4 3± 3.2 0vs6 .4 2± 2 .84 ,P <0 .0 1) ,补阳还五汤则抑制TF表达和vWF的释放 (P <0 .0 1) ;②补阳还五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5 .93± 0 .94vs 1.6 3± 0 .2 7,P <0 .0 1) ;③凝血酶能抑制血管内皮释放TFPI (0 .6 2± 0 .38vs 2 .6 4± 0 .93,P <0 .0 1) ,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的这种抑制作用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抑制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F和释放vWF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NO。  相似文献   

13.
脂质体与完全弗氏佐剂预防NOD鼠胰岛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完全弗氏佐剂 (CFA)、不完全弗氏佐剂 (IFA)、大复层脂质体 (LML)、小单层阳离子脂质体(DOTAP)对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①将 3周龄的NOD雌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CFA后脚板注射 (n =16 ) ,IFA和PBS乳化后腹腔注射 (n =16 ) ,单独PBS后脚板注射 (n =16 )。观察 12周龄胰岛病理及 30周龄糖尿病发病情况。②将 3周龄的NOD雌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大复层脂质体 (LML) (n =13) ,小单层阳离子脂质体 (DOTAP) (n =13) ,单独PBS腹腔注射 (n =13) ,同上观察胰岛病理及糖尿病发病情况。结果 :①CFA后脚板注射能明显降低胰岛炎计分 ,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30周龄时 ,CFA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PBS后脚板注射对照组 (分别为9 2 %和 81 8% ,P =0 .0 0 1)。 12周龄时 ,CFA组胰岛炎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0 0 5± 0 0 2 )和 (0 5 4± 0 11) ,P<0 .0 0 1]。②LML腹腔注射能明显降低胰岛炎计分。 12周龄时 ,LML组胰岛炎计分明显低于PBS腹腔注射对照组 [分别为 (0 16± 0 0 2 )和 (0 5 8± 0 0 6 ) ,P <0 .0 0 1]。 30周龄时 ,LML组糖尿病发生率为 6 0 % ,对照组为 90 %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③在预防胰岛炎的作用上 ,CFA优于LML。结论 :CFA后脚板注射可预防NOD鼠发生糖尿病并减  相似文献   

14.
益气活血组方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肺心病患者氧化 -抗氧化系统、血小板及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 ,探讨益气活血组方治疗肺心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肺心病患者 5 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及对照组 (2 7例 )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益气活血制剂。另选取 13例为健康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 ,检测治疗前后血 L PO、SOD、GMP14 0、CEC、Pa O2 和 Pa CO2 的变化 ,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1治疗组显效率及 Pa O2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2两组肺心病治疗前 L PO均升高 ,SOD明显降低 ;治疗前 GMP14 0、CEC均升高 (P均 <0 .0 1) ,治疗后均下降 (P均 <0 .0 1)。益气活血治疗组上述变化较对照组明显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3相关分析结果 ,CEC数量与 Pa O2 呈负相关 ,与 L PO呈正相关 ,与 SOD呈负相关 ,与血小板膜 GMP14 0呈正相关。血小板膜 GMP14 0与 L PO呈正相关 ,与 SOD呈负相关 ,与 Pa O2 呈负相关。结论 :益气活血治疗通过恢复氧化 -抗氧化系统的平衡 ,从而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 ,具有降低肺动脉高压和治疗呼吸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 6 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组 (n =30 ) ,硬膜外单次注药(EPI)组 (n =30 )。手术结束时 ,PCEA组硬膜外导管接自控镇痛泵 (简称PCA) ,药液用 0 .0 0 6 %吗啡加 0 .15 %布比卡因 ,由病人自行给药镇痛。EPI组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注入吗啡 2mg。在术后 4、8、12、2 4h进行随访并记录 :①疼痛评分 (用VAS法 ) ;②平均动脉压 (MAP)和呼吸频率 (RR) ;③副作用发生率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结果显示 :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MAP及术后 4hRR两组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术后 8、12、2 4h两组RR变化都在正常范围但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1或P <0 .0 5 ) ,2 4h副作用发生率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 ( P >0 .0 5 )。认为PCEA和EPI两种方法都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但PCEA更能满足机体的个体差异 ,使术后镇痛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癌中p16和Rb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p16蛋白的阳性反应主要在细胞浆 ,其阳性表达率随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 (G1~G3 )和临床分期 (Ⅰ~Ⅲ )而递减 (P<0 .0 5 ) ;②Rb蛋白的阳性反应在细胞核 ,其阳性表达率随病理分级G1~G3 递增 (P <0 .0 5 ) ,随临床分期Ⅰ~Ⅲ递减 (P >0 .0 5 )。③p16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r =- 0 .430 1,P <0 .0 5 )。结论 :p16和Rb蛋白失活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共同失表达可能为晚期事件 ,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许惠莲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80-81,84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差异不明显,观察组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且患者耐受性好,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metoprolol)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经强心、利尿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仍有CHF症状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前后循环内分泌因子和心功能状态的变化。结果:①治疗3个月时,美托洛尔组心胸比和心脏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小(分别P<001);②治疗3个月时,美托洛尔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显著增高(3735±628vs3325±646,P<001);③所有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均P<0001);④显效组患者年龄偏小,心率偏快,血浆NE,ET水平较高,和其他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美托洛尔治疗CHF有效,尤其年龄偏小、心率偏快、血浆NE和ET水平较高的扩张型心肌病亚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康宁克通A(TA)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s)增生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的表达影响及机制。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大鼠GMCs株中加入脂多糖 (LPS)后 ,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A ,共设 3组 :①GMC组 ,②LPS组 ,即GMCs+LPS ,③TA组 ,即GMCs+LPS +TA。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掺入法 ,于 2 4h ,4 8h观察3组中GMCs增生水平 ,选择药物的最佳GMCs增生抑制浓度及时间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3组GMCs涂片中MCP 1及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的表达 ,采用ELISA方法观察其培养的上清液中MCP 1的浓度。结果 :①TA组GMCs增生水平明显低于LPS组及GMC组 (均P <0 .0 1)。②TA组GMCs中MCP 1的表达明显低于LPS组和GMC组(均P <0 .0 1)。③TA组GMCs中NF κB表达明显低于LPS组 (P <0 .0 1) ,与GMC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④TA组GMCs培养上清中MCP 1浓度明显低于LPS组 (P <0 .0 1) ,与GMC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A可能系通过抑制GMCs中NF κB的激活而抑制大鼠GMCs增生 ,下调GMCs中MCP 1的异常表达及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研究梗塞前心绞痛 (A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作者对 186例AMI患者 (老年人 118例 ,老年前期 68例 ) ,观察AMI前 4 8h有无AP发作 ,分为AP(+ )和AP(- )组 ,分析两组病人的预后。结果 :在 <60岁的AMI患者中 ,梗塞前AP可降低AMI患者 1月内充血性心衰 (CHF)、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率 (P<0 .0 1) ;CK峰值降低 ,达峰时间缩短 (P <0 .0 1) ;高危性室性心律失常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3 5 %者均减少 (均P <0 .0 5 )。在老年患者中 ,AMI前有AP发作和无AP发作者 1月内CHF、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无AP发作者CK峰值显著升高 (P<0 .0 1) ;广泛前壁心梗和高度AVB者增多 (P <0 .0 5 ) ;随访中 ,远期心源性死亡率增加 (18 0 %vs 5 .9% ;P <0 .0 5 )。结论 :梗塞前心绞痛能改善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