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绘画艺术的冲撞与交汇。中国花鸟画开始向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而工笔花鸟画教学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新观念与现代意识促使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与方法上进行全面的改革,以寻求一条更有利于工笔花鸟面发展及人材培养的新途径,中国工笔花鸟画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有别于人物、山水画的一整套技巧、技法而自成体系.它是中国人“借物情以抒人情,借物理以寓人理”的最理想、最完美的创造物,是中国灿烂化的结晶。但自明清以来。由于封建“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极端的封闭性与保守性,继承多,发展少,而日趋颓废衰落之势,宋元曾有过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2.
工笔花鸟画既是花鸟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我国民族绘画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技法的一门独立的画科,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形式亦在不断演变,尤其是现代工笔花鸟画,既有传统技法的特色,又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中一些形式因素.使其表现形式和风格更趋于多样化。对现代工笔花鸟画技法的探索、研究、总结是为了促进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在中国有着深厚且隽永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花鸟画也呈现出愈加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工笔花鸟画教学是高职高专艺术类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广泛应用于高职高专艺术教学,虽然目前关于工笔花鸟画的论著与画册颇多,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缺乏有效...  相似文献   

4.
张冉 《文教资料》2012,(6):97-98
水墨工笔花鸟画的出现和发展,是花鸟画史上由"富丽堂皇"的院体工笔花鸟画向"以写胸中逸气"的明清大写意花鸟画的转折。水墨工笔花鸟画形态是伴随着整个中国画的水墨审美发展进程,并结合花鸟画给观者视觉美感的特点发展起来的。水墨工笔花鸟画在元代成为花鸟画表现的主流形式,到了当代,由于现实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人们开始追求纯粹精神,水墨笔工花鸟画因其特有的花鸟美感和水墨的本真特点重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水墨工笔花鸟画形态,是审美发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当代置身于花鸟画探索的人越来越多,全新的语言样式在中国画坛百花齐放,工笔花鸟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创作观念和语言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文章以花鸟画创作的意境为基点,从意境与意象造型、技法拓展、图式拓广等方面结合当今画坛较活跃的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对花鸟画艺术在当代的转型与重构作了一系列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苏州工笔花鸟画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外贸出口画单一销售渠道的原因,其只能以“工艺画”的方式进行绘制。而依附于工艺美术的工笔花鸟画,其审美标准和绘制方式都必须符合“工艺标准”。这一以“工艺标准”为主导的绘画形式,直到苏州工艺行业的改制和一批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的年轻人的加入才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7.
指出工笔花鸟画教学的现状,阐述工笔花鸟画教学中临摹传统的重要性,论述写生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谢谦 《高教研究》2006,22(2):1-4
中国花鸟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绘画形式,在中国艺术史上也是一种最受欢迎的绘画形式。上至王官贵胄、文人雅士,下至平民百姓,其受众之广和喜闻乐见之程度是绝无仅有的。纵观世界美术史,再也没有第二个民族出现这种情况。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花鸟画?史学家公认花鸟画的最大特点是赏心悦目。花鸟画不仅仅是有赏心悦目的价值,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特定的根本因素,它的生命力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中,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消亡。试图从关学及哲学角度回答花鸟画存在的缘由,以及广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工笔花鸟画的教学与研究,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工笔花鸟画的教学改革中,如何将西方的水彩画与水粉画表现技法溶入到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与教学之中,形成独具特色创作与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探索。通过整合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手段与方法,改良考核与评价体系等措施,以形成现代工笔花鸟画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与突破在中国画中一直是一个难题。中国画是以线为主的艺术创作形式,线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写意花鸟画中线的作用更显突出。方楚雄、吉瑞森把工笔花鸟画中的双勾造型运用到写意花鸟画之中,并把线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新的写意花鸟画创作样式,有明显的风格趋向,极具学术价值,为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是真正的"大花鸟、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当下高师美术学专业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学习,是提高工笔花鸟画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特点,对影响工笔花鸟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教学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与实践,并提出了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意笔、工笔、小品创伤训练入手,探讨中国花鸟画规范化教学体系,以打好师范院校美术生花鸟画的基本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与突破在中国画中一直是一个难题.中国画是以线为主的艺术创作形式,线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写意花鸟画中线的作用更显突出.方楚雄、吉瑞森把工笔花鸟画中的双勾造型运用到写意花鸟画之中,并把线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新的写意花鸟画创作样式,有明显的风格趋向,极具学术价值,为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是真正的"大花鸟、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李亮 《南平师专学报》2001,20(3):116-119
本针对目前初级中学的美术教育在工笔花鸟画教学方面存在的弱点以及生活中所见到的少儿绘画现象,对现有教材结构进行浅剖,提出加强初级中学生的工笔花鸟画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色彩与线形结构是工笔画的主要构成之一。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在近几年由于我国对外联系日益增长,各国与我国的文化艺术的交流频繁,不仅延续了古代优秀传统,也开始了这一画种的创新与开拓,赋予了其色彩与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和表现性功能,形成了现代工笔花鸟画的丰富、深厚、多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不仅继承了古代优秀传统,也开始了这一画种的创新与开拓,赋予了其视觉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和表现性,形成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深厚、多元的特征.当然,在引入现代语言、对当代性进行关注的同时,如何保留中国传统审美因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探索、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工笔着色花鸟画概说 工笔着色花鸟画历史悠久,自南齐谢赫“随类赋彩”之说问世至今1400年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科。 工笔着色花鸟画,远在1500年前的东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笔花鸟画,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推陈出新的成果,不论是在技法,还是在用笔中都有了明显的时代符号,在现代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本人简单的总结了自己在花鸟画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对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想法,不但对传统的工笔花鸟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还使自己在绘画创作中有了更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工笔花鸟画这一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古老艺术形式,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从传统状态中脱颖而出,如同一颗抹掉尘埃的珍珠,格外闪烁出摧灿夺目的光华。工笔花鸟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取向,是中国人缘物寄情的理想而完美的创造物,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勉力和审美价值而独立于其它画冲之外,并以其辉煌的成就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在当今艺术格局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绘画这门艺术,技术性极强,无论画家如何构思都需以特定的技巧来表现自身的感受。越是精湛高超、丰富多样的技巧技法,就越能构成具有特殊意境、形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鸟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绘画形式,在中国艺术史上也是一种最受欢迎的绘画形式。上至王官贵胄、文人雅士,下至平民百姓,其受众之广和喜闻乐见之程度是绝无仅有的。纵观世界美术史,再也没有第二个民族出现这种情况。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花鸟画?史学家公认花鸟画的最大特点是赏心悦目。花鸟画不仅仅是有赏心悦目的价值,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特定的根本因素,它的生命力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中,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消亡。试图从美学及哲学角度回答花鸟画存在的缘由,以及广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