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深圳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和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职业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按照个人剂量监测规范和职业健康体检规范的要求,对全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两者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我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218mSv·a-1,体检异常率为2.57%,两者之间差异不存在显著性。结论 深圳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受照剂量水平与健康现状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2年大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客观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水平和管理水平。方法 按照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的方法进行。结果 2012年大连放射工作人员集体有效剂量为2.2人·Sv,年人均有效剂量为1.12 mSv/a,其中医学应用为1.23 mSv/a,工业应用为1.01mSv/a。结论 2012年大连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在调查水平之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了解海宁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受照剂量,从而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水平。方法 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海宁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监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全市84名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14mSv/a;全市32间X机房防护性能监测数据显示,市级医疗机构平均剂量率值小于镇、街道卫生院平均剂量率值。结论 根据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规定剂量的限值,本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水平均符合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宁夏省级医疗机构及部分企业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的方法进行,对2014年和2015年宁夏省级医疗机构及部分企业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年共监测放射诊疗职业人员1475人,其中从事牙科放射学人员受照剂量最高达2.33 mSv/a,最低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为0.64 mSv/a,两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29 mSv/a均低于最优化水平(国家标准规定年剂量限值的1/10)。结论 绝大多数宁夏省级医疗机构及部分企业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有针对性的进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低于1 mSv。结论 对受照剂量始终不可能大于1 mSv/a的放射工作人员,一般可不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相似文献   

6.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有针对性的进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部分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1mSv。结论 受照剂量始终不可能大于1mSv/a的工作人员,一般可不进行个人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使用Z或IZ鉴别式个人剂量计对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04~2009年共监测551人,Hp(10)、Hp(3)和Hp(0.07)的人均年受照剂量均为0.63 mSv,实测集体剂量当量分别为346.51人·mSv、347.80人·mSv和348.11人·mSv,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年剂量均小于5 mSv。结论 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较低,远低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并分析2015-2017年云南省医学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本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的方法,应用热释光个人剂量仪检测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的受照剂量,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监测医学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8 776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13 mSv/a,其中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职业类别是核医学(2C),为0.346 mSv/a;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年份是2017年,为0.388 mSv/a。利用SPSS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云南省医学应用类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在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内。建议将核医学(2C)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作为重点,保护其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商丘市2005~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GB5294-85)。结果 近4年人均有效剂量为1.99mSv·a-1。集体有效剂量为1.574人·Sv。监测率为31.9%。结论 商丘市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虽有降低,但仍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安阳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受照剂量,了解安阳市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状况。方法 2012年对市直医院186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显示为0.24~16.12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2.76 mSv。结论 个人剂量监测符合GBZ-128,GBZ-12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状况,进一步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7—2018年松江区共监测620人,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48 mSv·a−1,两年集体剂量当量为277.514人·mSv,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在0.259~1.276 mSv·a-1,核医学人均年剂量当量高于其他四类(P < 0.05),介入放射学高于放射诊断学、牙科诊断学和放射治疗(P < 0.05)。结论 松江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20 mSv·a−1,工作环境是相对安全的,但仍需提高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杭州市部分非医疗机构辐射防护现状,为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杭州市5家非医疗监测机构的人员防护用品配置及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辐射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5家监测机构均已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且个人年剂量当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均低于检测仪器的最低探测下限;储源状态时,距源容器外表面5 cm 和100 cm处的最大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分别为22.2 μSv/h和2.0 μSv/h;源使用状态时,距源容器外表面5 cm 和100 cm处的最大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分别为44.3 μSv/h和5.0 μSv/h。结论 正常运行状态下,杭州市部分非医疗监测机构的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水平处于低水平状态,但部分距源容器外表面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处于较高水平,非医疗机构需提高辐射防护意识,加强辐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整理2015—2017年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的青岛市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Hp(10)数据结果,对放射工作人员射线暴露和防护情况进行评估,为更好的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预防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分类整理数据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对2861人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医疗机构2015—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依次为0.52、0.25和0.17 mSv/a,人均年有效剂量逐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业企业2015—2017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依次为0.17、0.16和0.14 mSv/a,人均年有效剂量逐年降低,不同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2017年各职业类别的放射工作人员间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和介入工作人员分别有3人和2人年有效剂量超出20 mSv/a。结论 青岛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人均年有效剂量逐年降低,各职业类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加强诊断和介入工作人员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监管部门和放射工作单位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收集和分析2013—2018年云浮市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果 2013—2018年云浮市共有2043人次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总体监测率为95.7%,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a。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分别为0.33 mSv/a和0.32 mSv/a,不同工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等级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值不同,其中乡镇级单位最高,为0.35 mSv/a,厂矿企业最低,为0.22 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013—2018年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应加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岗位、乡镇级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和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异常原因,给出解决方案。方法 对单次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超过调查水平的人员发放大剂量调查表,要求本人签字、科室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结果 2018年度浙江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3 804人次,其中有21人次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异常,占比0.55%,最大剂量为14.88 mSv,最小剂量为1.264 mSv;异常数据主要分布于放射诊断学、介入放射学两个工种。结论 个人监测结果异常均非实际受照,剂量计实际受照剂量偏高主要是由于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计管理不善造成的。加强法制教育及放射防护知识宣传,增强基层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正确佩带、保管剂量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关蕾  杨非 《中国辐射卫生》2021,30(4):453-456
目的 对2016—2018年成都地区部分放射从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异常结果进行分析,以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同类异常情况。方法 采用热释光测量法监测个人剂量,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异常剂量人次数基本持平,不同年份异常剂量人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从事诊断放射学的人员个人剂量异常人次最多,占75.96%;个人剂量异常原因居首位的是“个人剂量计曾经被留置于放射工作场所内”,占32.61%。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剂量计规范佩戴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参加2018年度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能力考核,检验本中心个人剂量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方法 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组织的考核,按照《2018年度放射卫生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考核方案》的要求进行检测及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考核五组盲样的单组性能均为|Pi| ≤ 0.1,综合性能B2+S2 ≤ 0.1,考核结果判定为优秀。结论 本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测量数据准确、稳定性高,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考核优秀的实验室,能够满足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组织辐射环境监测仪器比对活动,了解全省各市辐射监测机构的仪器配备与检定情况,不断提升其监测水平和能力,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方法 采用四分位数稳健Z比分数值对电离辐射环境监测结果(γ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评价;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结果(监测项目:综合场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通过计算百分相对差进行评价。结果 51个γ空气吸收剂量率的测量结果中,满意结果为50个,接受率为94.1%,有问题结果为1个,不满意结果为0个;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评价结果中除1个工频磁场监测结果相对偏差为30.2%外,其余结果均小于20%。结论 此次比对活动反映出了全省各市辐射监测机构的当前辐射环境监测水平,个别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能力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2016年石家庄辖区内医用辐射类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数据,发现个人剂量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规范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佩戴的相关建议。方法 根据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办法,采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对2016年委托石家庄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共监测医用辐射类类放射工作人员3 749人,有效监测率为63%。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55(mSv/a),其中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最高为1.82 mSv/a,不同工种有效剂量95%置信区间部分存在交叉重叠,计算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均在14%左右,利用SPSS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6年石家庄市医用辐射类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基本符合要求,但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