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推动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新型市政学者中,沈怡是一位实践先驱及重要代表。他主持了"大上海计划"系列都市计划的编制、南京都市计划的编制,并参与了相关规划实践。从人物史的角度,分析沈怡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考证其参与的近代城市规划实践,剖析其规划思想的主要来源——孙中山《实业计划》、欧美城市规划理论、民族主义思想、民主主义与民权主义思想,总结其对近代城市规划的影响,将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7)
在20世纪初的晚清时代,由于西化大潮的进逼和民族危机的严峻,中国文化舞台上出现了国粹派,继而形成了国粹主义思潮。而这种思想中所蕴含的"民族主义"思想则构成了国粹思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其"民族主义"思想的探讨,使我们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国粹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亦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解读民族形式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叶,以大屋顶和传统装饰细部为主要特征的民族复兴样式成为中国主流的建筑样式从清末民初、民国南京建设、日伪的“新京”建设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建筑”.虽然各个时期的民族形式建筑背后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大不相同,但是若仔细剖析.仍能看出背后有一条民族主义思想的主线,不绝如缕贯穿其间这种以传统文化为旗帜的民族主义,利用建筑为手段表达了近代民族性与国家观念,该文考察民族主义的反抗与建设的两个面相,及受之影响的民族形式建筑在近代中国的发生发展这一现象也说明,中国近代建筑史应当从思想史的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西近代城市规划比较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国际比较城市规划史之视点,从时间与背景、城市化、城市及其规划类型、城市规划性质与内涵等几个方面,对中西方近代城市规划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探究两种近代城市规划的普遍性(近代性)与特殊性(欧美性、中国性)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5.
1940-1970年代,中国第二代建筑师黄宝瑜师从刘敦桢,以复兴中国建筑为目标,基于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思想,融合中西,在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思潮及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下,于台湾地区首开中国建筑史学教育,进行了《中国建筑史》等史学书写及系列理论、实践探索,继承、创新发展了中国营造学社思想,呈现了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家对复兴中国建筑路径的深度思考.本文基于民国以来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和建筑史学发展历史脉络,对黄宝瑜及其中国建筑史学书写和理论探索的相关历史进行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完善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思想后续传播与发展的研究,探索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理论发展的多元图景,补充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史学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相似文献   

6.
1843年开埠之前,上海只是一个中等县城.开埠之后,外国殖民者将西方城市建设导入上海并由此带动了上海老城区的改造,促使上海近代城市规划的形成,上海亦由此加速发展成为远东国际大城市.上海近代城市规划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的缩影,其发展演变的三大阶段:从新市区建设到老城区改造走向局部城市规划以及城市整体规划,亦是近代中国主流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建筑》2021,(2)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建筑界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建筑思潮和西方战后多元现代建筑思潮影响下,发展了现代模仿传统建筑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这一复杂历史背景下的设计方法探索,延续了中国近代建筑发展中"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的二元要素特征,发展了民国时期"新民族形式",与密斯晚期风格、典雅主义、粗野主义、日本新传统主义等现代建筑设计流派产生紧密联系,是台湾现代建筑纳入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框架的重要途径与表征。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的城市规划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历史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示城市规划发展的演变规律,从城市规划范型的角度,对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的城市规划进行历史分析。从中得知国外城市规划思想导入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的三种主要途径。国外城市规划在中国的导入过程也是近代中国日本侵占地的城市规划范型的形成与转变过程。这种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是随着西方城市规划的发展而展开的,也是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不同战争程度而展开的,反映了这一段城市规划历史的侵略与战争色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6)
<正>民族主义是18世纪以来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它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世界政治格局。民族主义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家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民族国家的边界受到挑战,民族主义也成为一种强烈的呼声活跃在世界政治领域内。中国的民族主义也无例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激发和民族主义的成长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虽然民族主义在现代中国起的作用是正面大于负面,我们仍然不能对它的一些负面作用掉以轻心。列宁曾说过,"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看待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①一个阶级的存在和发展尚且如此,一个民族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期全国运动会场馆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随着近代体育的传入中国,公共体育场作为专门的比赛场地应运而生。从1910年第一届至1948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体育场馆不断完善,从临时借用场地发展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专用比赛场馆,由单纯仿欧美式建筑风格转变成中国近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从推广体育运动的场所演进成为民族复兴意志下新民族体魄的空间表征。这些转变根植于中国近代化的场景,与近代体育文化的转变及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