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斑尾复鰕虎鱼的成熟与产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斑尾复鰕虎鱼卵巢发育分为Ⅵ期,在繁殖季节产两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期从2月开始,延续到5月,3月和4月为盛产期。在卵巢第一次成熟时进行人工繁殖,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斑尾复鰕虎鱼的成熟与产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斑尾复Xia虎鱼卵巢发育分为Ⅵ期,在繁殖季节产两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期从2月开始,延续到5月,3月和4月为盛产期。在卵巢第一次成熟时进行人工繁殖,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半滑舌鳎卵巢发育的组织学和形态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亲鱼卵巢的组织发育周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分为6期.卵巢不同发育时期都由不同类型的卵母细胞组成,半滑舌鳎为非同步分批多次产卵类型.周年发育过程中,6月龄前的鱼卵巢发育处于第Ⅰ期;9~12月龄卵巢可发育至第Ⅱ期;12月龄半滑舌鳎性腺可发育达到Ⅲ期,并一直保持至24月龄.3龄雌鱼达到性成熟,卵巢可发育至第Ⅳ期;随着水温和光周期的调控,卵巢发育进入成熟期(Ⅴ期),发生水合现象是卵母细胞成熟并准备排卵的信号;产卵结束后卵巢退化至第Ⅵ期,排出的卵母细胞退化吸收,以Ⅲ期卵巢越冬后,卵巢退化至Ⅱ期并持续至下一个繁殖周期.人工养殖条件下,卵巢内存在卵母细胞闭锁现象.性腺周年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GSI)在性腺达到成熟期时达到峰值,产卵结束后性腺快速退化,GSI值各月份差异显著(P<0.05),亲鱼性腺重量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一直处于生长状态.亲鱼肝脏指数(HSI)在产卵前7~8月份(性腺达到成熟期前30 d左右)达到最大,表明7~8月份是性腺进行卵子发育、卵黄能量储备的重要时期,亲鱼在产卵前通过积极摄食储备体内能量,肝脏在卵母细胞卵黄积累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肥满度(CF)值在繁殖盛期10~11月份达到最大,表现出与GSI类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大银鱼卵巢的成熟期和产卵类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水产学报》1985,9(4):363-368
本文对崇明长江口及金山沿海大银鱼的卵巢进行了周年的组织学观察,将大银鱼的卵巢发育划分为六期,还有重复发育的Ⅵ-Ⅲ′期(或Ⅲ′期)、Ⅳ′期和Ⅴ′期。在生殖时期,至少产二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时间从12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产完卵后鱼体消瘦,不久死亡,寿命仅一年。  相似文献   

5.
小黄鱼不同产卵类型卵巢成熟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佩秋 《水产学报》1981,5(2):161-170
本文根据对黄海北部和渤海水域小黄鱼卵巢周年组织学观察的资料,对卵巢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卵巢发育周期、产卵类型等问题,进行了组织学的描述和探讨。将小黄鱼卵巢划分为:Ⅰ,幼年期、Ⅱ性未成熟或重复发育Ⅱ期、Ⅲ开始成熟期、理接近成熟期、Ⅴ临产期或产卵期、Ⅱ产后期。本文还分析了小黄鱼卵巢的年周期变化和产卵类型,肯定小黄鱼在一个生殖期中,至少产出两批成熟卵子。产出每批卵子间隔不长,约为1-2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厚唇裂腹鱼的精巢、卵巢周年发育及血清中性激素含量的变化,2020年8月—2021年8月,每月在克孜勒河采样,获得样本共计194尾,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精巢和卵巢进行观察,以耳石为鉴定材料对厚唇裂腹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进行研究,选取成熟鱼卵描绘卵径分布判断其产卵类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厚唇裂腹鱼各发育周期的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试验结果显示:厚唇裂腹鱼精巢和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雄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2龄,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3龄,精巢发育早于卵巢;厚唇裂腹鱼产卵期在3—5月,卵粒的数量百分比在直径2.9~<3.1 mm时出现峰值,产卵后的Ⅵ期卵巢中极少存在成熟的卵粒,判断其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产卵类型;雌鱼与雄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均在Ⅴ期时达到最高。厚唇裂腹鱼属于完全同步产卵类型,性腺于2017年3—5月发育成熟并产卵,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在厚唇裂腹鱼繁殖期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哈氏仿对虾卵巢发育的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郑忠明 《水产学报》2002,26(2):105-110
根据哈氏仿对虾卵巢的组织学和外部形态特征,卵巢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形成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前期、大生长期后期、成熟期和恢复期。卵巢发育在浙江海区一年一个周期,产卵期为5月至9月,产卵高峰期在6月至7月,为多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月鳢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摄食以及繁殖习性。月鳢的生长速度较慢,其体长和体重呈指数函数关系;月鳢主要以小型鱼虾类为食,属动物性食性;其卵巢发育可分为Ⅵ期,属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为5-6月;亲鱼具筑巢和护幼的习性;个体绝对怀卵量为1300-10530粒/尾,相对怀卵量为16-25粒/g。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和长期数据统计观察分析,对长臀精卵巢发育和周年变化特点以及其繁殖习性进行了探讨。依据精卵巢外形以及组织学特征,将长臀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其中Ⅰ期性腺只出现在一龄以内的个体,Ⅱ期性腺将持续一年左右时间,经过Ⅲ期、Ⅳ期约一年的发育,长臀进入Ⅴ期发育至成熟并首次产卵排精。性成熟个体精卵巢发育只有后五期。长臀约3龄达性成熟,繁殖期是4—6月,5月为繁殖高峰期。长臀个体性腺发育不同步,但为一次产卵型。  相似文献   

10.
一龄半商品鳖冬季产卵试验在自然界,野生鳖需生长3—5年左右才可性成熟产卵,而要获得优质卵,需要耗费6-8年。鳖交配期一般在3—7月,产卵期多在5月中旬至8月上旬。据报导,在国内已有人进行了人工饲养2—3周龄,体重在1公斤以上的商品鳖繁育年龄试验,取得...  相似文献   

11.
水温对石蛙人工孵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地下水微流水状态下孵化石蛙卵子,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对石蛙卵子的出苗率影响很大,21-23℃是其最适宜的卵化水温,当水温高于25℃,石蛙孵化开始出现畸形苗,32℃是其孵化的致死水温。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结构变化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过程及促雄腺结构变化的光镜与电镜观察表明:中华绒螯蟹的精巢发育、精子发生与促雄腺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促雄腺处于发育起始阶段时,精巢内尚未有精细胞形成,生精小管内以初级精母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占优势;当促雄腺处于分泌期时,精巢内精子形成并成熟释放;河蟹繁殖后,促雄腺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蓝点鲅渔业的最佳经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昌臣  朱德山 《水产学报》1984,8(2):171-177
蓝点鲅(Scomberocmorus Niphonius Cuvier & Valennes)是我国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用生物经济模式(基于 Schaefer 模式和 Fox 模式)讨论了蓝点鲅渔业的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和就业等问题。对其最大经济效益(Umax)、最适能源消耗(Oopt)和最适经济捕捞努力量(foop)等数值作了估算,列于表2。如果以最大经济效益为这个渔业的管理目标,将捕捞努力量控制在最适经济捕捞努力量水平(foop 约为 290O),就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Umax=19.65百万元)。把这个结果与最大持续产量的结果相比,渔业的经济效益将增加15.5%,能源消耗减少26.8%,但产量将下降7.2%,约2000吨。如果以增加就业为这个渔业的管理目标,捕捞努力量可控制在5400左右、和最大经济效益的结果相比,捕捞力量可多安排76.8%,但是渔业经济效益下降35.2%,能源消耗将增加78.9%。  相似文献   

14.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鯷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2-1993,1982-1983年8、10、5月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生态锥体的结构和生态效率。其中生物量锥体中食植物动至二级肉食动物的比为100:68:19和100:49:19。能量锥体食植动物二级肉食动物比为100.0:18.4:1.2和100.0:8.2:1.4,与林德曼效率大体接近。从1982年至1992年10年间,食植动物生物量减少了44%,而一级肉食动物仅减少了24%,说明高营  相似文献   

16.
于1998年6月大潮(10~13日)和小潮(17~19日)期间对潍河口及其临近海域浮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肠道色素含量和对浮的的粮食压力进行了现场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优势类九主要是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bosa)、小拟哲水蚤(Paracalaunw parv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浮游幼虫,在大部分站位占浮游动物数量组成的80%以上,从分  相似文献   

17.
青鱼的原始器官原基的形成和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瑞霞 《水产学报》1982,6(1):77-83
本文介绍了青鱼的早期发育、原始器官原基的形成,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发生与分化的观察结果。对青鱼胚胎的早期发育和器官发生作了描述;并就此和其他硬骨鱼类的胚胎发育和器官发生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8.
江豚的形态特征和亚种划分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丕烈 《水产科学》1992,11(11):4-8
本文通过对各海域江豚主要形态特征性状差异显著比较,讨论了江豚亚种划分问题。作者认为江豚包含3个亚种:南海种群与印度,巴基斯坦种群同属指名亚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东海一长江种群属杨子亚种N.p.asiaeorientalis,黄渤海种群与日本种群均属北方亚种N.p.sunameri。  相似文献   

19.
黄骅沿海的赤潮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了1989年黄骅沿海赤潮生成的过程、造成的危害,并从生物、理化、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分析了赤潮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