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业中的产量问题,若干年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传统的最大持续产量(MSY)”、“最大社会产量”、“最适持续产量(OSY)”等概念,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渔捞统计、年龄组成等生物学资料,探讨了东海群带鱼的增殖关系,得出东海群带鱼的增殖曲线为 R=1525Ae~(-0.0016A) 。最大补充量时所需的亲鱼量 A_M=600。并将从增殖曲线公式求得的增殖关系理论值,用亲鱼与补充量关系模式进行了模拟计算。求得了最初被捕年龄t_0=1~5时的资源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计算结果表明: (1)t_c=1时,原始资源水准时的亲鱼量 A_V=4659,平均体重W=414.9克,捕捞对象资源量(尾数)N_V=9.9×10~3。虽然鱼体大,平均体重大,但由于资源增殖率低,资源量水准也低。 (2)最大持续产量时亲鱼量A=600,只有原始资源水准时的1/8,平均体重只有原始资源水准时的1/4。但由于补充量为最大,捕捞对象资源量(尾数)却增加了近35倍,资源量(重量)亦增加9倍。 (3)目前由于捕捞强度不断增大,产量超过了资源最大持续产量,1978年亲鱼量已下降到A=154,只有最大持续产量时的1/4,这是资源利用过度的危险水平。捕捞对象资源量和补充量都只有最大持续产量时的1/2多一点。 (4)要使资源恢复到最大持续产量水准,必须采取限制产量的措施。将产量控制在低于持续产量水平,使剩余的亲鱼量能逐步恢复到A=600水平。如果1979年将产量控制在1978年产量的80%水平,到1980年亲鱼量或可恢复到A=600水平。这样再过两年,产量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调整秋汛对虾渔业开捕期和捕捞力量,以获得世代最大产量,已有许多讨论。这是以一个简单生物项为秋汛对虾渔业的管理目标。生物项作为管理目标是不够的。它的内容,它的系统范围都太小,不能与广泛的社会利益相适应。在渔业管理决策时,必需要考虑经济与社会等有关的因素。包括渔业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就业等等内容。本文将讨论秋汛对虾渔业的最大经济效益等因素,提供一些科学证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各国海洋渔业管理部门都在致力于寻求经济效益最优,整体效益最佳的管理策略。因此,单纯的渔业生物学模式,必须考虑经济学的因素才有实用价值。本文介绍一些可结合进渔业模式和用于渔业管理的经济学概念,并介绍一个渔业生物经济学模式以供大家参考,从而探讨渔业管理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