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未来全科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对全科医学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目的 分析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现状。方法 2022年4—6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75名作为测评对象。测评人员作为同行者参与门诊患者就诊全过程,按照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对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门诊接诊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评。将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前期接受测评的三级医院专家门诊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任职方式,以及就职于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性,并比较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与美国通科医生的SEGUE总得分。结果 75名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SEGUE总得分为12~24分,平均总得分为(17.8±2.6)分;在准备、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和结束问诊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9±0.9)、(6.5±1.7)、(3.1±1.1)、(2.6±0...  相似文献   

2.
徐奇  姚志珍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690-2695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状况,分析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对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方法 于2016年9—10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首先根据城区、郊区、城乡结合区域分层,按照约1∶1∶1的比例,从上海市浦东新区4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10所;然后整群纳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全部在岗注册的全科医生,共计38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全科医生基本情况调查表、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变革型领导量表、心理授权量表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的基本情况、组织创新气氛、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水平。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5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3.4%。结果 355例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得分为(3.82±0.57)分,其中团队协力、上级支持维度得分较高,分别为(4.13±0.66)、(4.00±0.74)分,资源保障、激励机制的维度得分较低,分别为(3.14±0.88)、(2.89±0.60)分。变革型领导量表得分为(5.61±0.89)分;心理授权量表得分为(3.92±0.69)分。变革型领导量表得分、心理授权量表得分与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除资源保障维度得分外,变革型领导量表得分、心理授权量表得分与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各维度(团队协力、上级支持、领导躬行、组织促进、自主工作、激励机制)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量表得分是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组织创新气氛处于中等水平,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组织创新气氛呈线性正相关。管理者应以加强变革型领导和心理授权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变革型领导行为作用,提升全科医生心理授权水平,营造组织创新气氛,从而高效高质地推进社区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SEGUE量表对实习医生及规培学员进行医患沟通能力分析,为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和考核提出有益建议。方法:基于SEGUE量表,用问卷调研、测评、半结构化访谈确定实习医生及规培学员医患沟通薄弱项目。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38名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用讲座、情景模拟教学进行培训,并对培训前后的能力得分进行分析。结果:138份问卷,最高分25分,最低分11分,平均分(22.62±2.97)分;142份测评,最高分22.5分,最低分10分,平均分(18.57±2.63)分,通过分析获得医患沟通薄弱项目。通过培训,38名学生的5个维度得分高于培训前,准备、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病人4个维度P<0.05,结束问诊维度P>0.05。结论:SEGUE量表考核可以明确学生们的薄弱项目,对培训有指导作用。通过培训,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有所提升,但作为考核工具,量表需进一步简化。  相似文献   

4.
房佳蓉  胡冰  于昕 《医学教育探索》2014,(12):1209-1214
目的 了解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建议。方法 对参加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习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考试的临床医学大四实习生进行整群抽样形成样本1,在上海市4家中、西医三级医院对本科实习生进行随机抽样形成样本2。设计问卷结合SEGUE量表现场观察评分采样,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u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结果 样本1的SEGUE量表得分平均为12.54(总分24),得分率为52.25%,得分率较低;且在各维度的得分率中,“结束问诊”维度得分率最低为4.00%。样本2的中、西医临床实习生SEGUE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医学生沟通技能偏高。医患沟通技能相关影响因素中“医患沟通技能重要性认知”等因素的不同组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SEGUE量表得分呈现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均很小,在0.1~0.3之间,彼此相关程度低。结论 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整体水平不高,可通过引导和培养医学生职业兴趣,加强医患沟通技能重要性认知等,以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建议利用SEGUE量表对医学生沟通技能进行常规测评。  相似文献   

5.
背景 全科医生是提供临床预防服务的最佳人选,门诊问诊是其提供临床预防服务最适合的时机,但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在门诊问诊过程中提供临床预防服务的实际水平如何是未知的。目的 测量我国基层全科医生门诊问诊过程中临床预防服务项目的提供水平。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1月,采用三阶段抽样策略,选取广东省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8名全科医生的649名患者的门诊问诊进行门诊直接观察和录音分析,采用国际通用的全科医生门诊内容编码工具(DOC编码),对我国基层全科医生门诊问诊的临床预防服务项目进行结构化和定量化描述。结果 在649名门诊患者问诊中,医生为186名(28.7%)患者的门诊问诊提供了至少一种临床预防服务项目;仅有3名医生为≥50%的门诊问诊提供了至少一种临床预防服务项目。营养咨询与建议、疾病筛查和疫苗接种建议和睡眠咨询与建议三类服务项目的患者覆盖率分别为13.4%、9.4%、5.6%,在提供了上述各项服务的患者中,该项服务平均问诊时长分别为(17.61±18.37)、(15.77±15.62)、(13.53±18.59)s。结论 我国基层全科医生在门诊问诊过程中提供临床预防服务的水平较低,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背景 近年来哀伤辅导这一理念虽被引入国内,但在国内发展较缓慢。许多全科医生并未接受过相关培训,不懂如何科学地安抚丧亲者。本研究旨在分析全科医生对哀伤辅导的认知状况,发现社区哀伤辅导工作中的不足。目的 调查武汉市全科医生对哀伤辅导的认知情况,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武汉市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63例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基本情况、哀伤辅导技能量表、哀伤辅导态度量表。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哀伤辅导技能与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发放26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6%。全科医生的哀伤辅导技能得分为(19.05±4.76)分,得分率为59.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哀伤辅导技能的影响因素包括角色和专业职责、哀伤辅导培训、接触丧亲者的频率(P<0.05)。哀伤辅导态度得分为(32.70±9.36)分,得分率为65.4%。哀伤辅导态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哀伤辅导其他能力、教育程度、人际沟通能力、工作年限(P<0.05)。结论 全科医生的哀伤辅导技能和态度均亟须提高。建议在社区中成立哀伤辅导小组,构建长效、健全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级及部分2019级内科专业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2.0配对t检验以自身培训前后为对照,应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t the stage,elicit information,give information,understand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and end the encounter,SEGUE)对巴林特小组培训活动前后规培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对医患沟通现状的认识并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价。结果 规培医师均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医患沟通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接受以巴林特小组活动为主的医患沟通培训后,SEGUE量表总分由(15.40±5.65)分上升至(19.84±1.92)分,在准备启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病人及结束问诊5个维度均有明显提高(P<0.001),规培医师对培训方式及内容满意度为92.00%(69/75)。结论 内科专业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巴林特小组活动丰富了医患沟通培训形式,有助于规培医师增强职业自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向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其高效、有序的服务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运行效率,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目的 分析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差异,了解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2017年4-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的评价调查表》对签约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3个维度25个条目。维度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医生诊疗技术、辅助功能平台建设4个项目进行评价(包括期望值和实际值);维度2: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环境、人员服务态度及诊疗技术进行评价(实际值);维度3: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临床检验类项目、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药物供应项目4个项目进行评价(实际值)。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390例签约居民中,206例(占52.82%)签约居民表示“最关注医生诊疗技术”,75例(占19.23%)表示“最关注辅助功能平台建设”。就诊环境期望值得分(8.34±1.27)分,实际值得分(8.23±1.34)分,服务态度〔期望值得分(8.49±1.17)分,实际值得分(8.22±1.29)分,医生诊疗技术期望值得分(8.59±1.06)分,实际值得分(8.14±1.24)分,辅助功能平台建设期望值得分(8.25±1.27)分,实际值得分(7.97±1.33)分。签约居民评价科室环境的实际值得分的前3位依次是全科门诊(8.42±1.25)分、门诊大厅(8.37±1.23)分、中医门诊(8.28±1.32)分。签约居民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5±1.40)分;临床检验类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2±1.33)分,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实际值得分为(8.01±1.23)分,药物供应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66±1.38)分。其中209例(占53.59%)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药物供应项目”,98例(占27.22%)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结论 签约居民最关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诊疗技术,其期望值与实际值差距也较大;对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评价较低,且药物供应无法满足其需求。建议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转变绩效考核标准,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科技”管理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欣  王洁  钱宁  李黎  沈群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0):2506-2513
背景 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有助于激发其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教驱动和职业期望可以影响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感的具体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索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机制,为提高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感提供有效的科教激励策略。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于2017年9—11月选取上海市区、城郊结合部、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397例,采用全科医生个人基本信息调查表、全科医生科教驱动感知量表、职业期望量表、职业认同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感形成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 共发放问卷397份,有效问卷383份,有效回收率为96.5%。科教驱动感知量表:资源保障得分为(10.3±3.0)分,组织管理得分为(11.4±2.9)分,绩效激励得分为(6.1±2.2)分,创新支持得分为(11.3±2.7)分;职业期望量表:职业发展得分为(9.5±3.1)分,职业成就得分为(6.7±1.9)分,工作生活平衡得分为(6.8±1.8)分;职业认同感量表:职业认知得分为(10.5±3.0)分,职业行为得分为(8.6±1.6)分,职业价值观得分为(8.4±1.7)分。除职业发展得分与绩效激励得分、工作生活平衡得分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外,其余各量表维度得分间均呈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的Bootstrap分析结果显示,以职业成就、工作生活平衡为中介变量,组织管理、绩效激励和创新支持对职业认知路径的95%CI均未包括0,中介效应显著。结构方程建模结果显示职业期望在组织管理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绩效激励、创新支持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管理因素对职业认同感有较弱的正向影响;绩效激励因素对职业认知存在正向影响,对职业行为和职业价值观存在负向影响;创新支持因素对职业认同感的各维度有较强的正向影响。结论 科教驱动可通过职业期望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感。社区应大力支持全科医生的科教创新工作,保证资源分配和管理制度公平,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0.
邓凤  欧阳运薇  王忠  姚强 《重庆医学》2015,(9):1241-1243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医患沟通技能的自我评价现状。方法利用国内外已发表的《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CSAS)及《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自评)》对某综合性大学的127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7名学生完成CSAS后其积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为51.43分,消极态度分量表平均得分为32.94分。调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而男女、不同学制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95.28%学生同意或完全同意“学习医患沟通技能与学习临床技能同样重要”。127名学生完成《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自评)》,总分150分,127名学生的平均自评得分为104.93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P=0.008)。五年制及八年制学生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学生对医患沟通学习持积极态度,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医患沟通技能与学习临床技能同样重要”,且对沟通技能自评不高,医患沟通技能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患者视角了解医患信任现状,探讨改善村落医患信任的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H区抽取12个行政村,运用参与式与非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观察。结果:北京市H区村民对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和城市大医院医生的信任评价得分分别为4.042±1.042、3.438±1.192、4.042±0.624,村民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信任程度明显低于其对城市大医院医生和乡村医生的信任程度。结论:总体上,村落医患信任度较高,但仍有一些导致医患不信任的因素存在。结合村卫生室的具体情况,各方应为改善村级医患信任作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李杨  陈璐 《医学教育探索》2007,6(4):378-380
当前大学生对于公费医疗的满意度逐渐下降,医患关系趋于紧张。通过对北京市3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了调查和访谈,总结归纳出医疗服务提供方、接受方和医患沟通这3个原因指标,同时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下,努力通过增加投入、健全制度等途径来实现大学生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基于患者健康素养的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研究生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效果。方法:制定基于患者健康素养的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巧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和培训方案,评估干预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医学研究生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对自身健康素养水平认知明显增强,医患沟通不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基于患者健康素养的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史料研究、定性访谈和问卷调查,回顾性地研究了赤脚医生时期北京村落医患关系的内容及其特点.结果显示,在医疗环境相对艰苦的赤脚医生时期,虽然赤脚医生医技水平有限,但是他们却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医疗作风赢得了村民对其服务的认可,医患之间表现出的平等性、相互性、可信性,有利于形成比较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医患关系矛盾状态折射出双方各自的价值追求:医方过分逐利导致价值追求错位、重防范导致患者利益受损;惠方维权意识增强促使其走向与医方对峙的极端、健康渴求与信任危机并存.就医方而言,把追名逐利的价值观扭转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上来,使人文关怀贯穿于患者就医过程的始终将是化解医患矛盾冲突的良方,即对疾病的共性认识需要人文关怀的支持——应根植于接诊前的医务人员内心;融入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是患者诉求实现的保障——应贯穿于患者就医过程始终.  相似文献   

16.
赤脚医生时期北京村落维系医患关系的道德规范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赤脚医生时期北京村落医患关系所处的行医道德观念、村落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政治等因素,分别探讨了赤脚医生时期北京村落维系医患关系的道德规范体系,包括诊疗关系中的医德责任与文化崇拜,熟人社会下藤蔓关系网中的社会道德制约(包括家庭血缘关系下的医患道德情感和村落地缘关系下的礼治秩序),以及社会合作关系下的政治导向.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医患关系的相关利益主体中,医生和患者是利益直接冲突的双方,医院和政府则是利益关系的主导者。近年来,医疗纠纷大幅上升,医患矛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协调因素,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医患之间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等。要解决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健全医疗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8.
医患关系不和谐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虹 《医学与社会》2011,24(7):58-60
医患关系是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分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有利于认识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当代医院通过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病人的拥戴。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医患沟通,是当代医院全新的服务模式,也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目前,国内学者对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从不同的层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对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高校医院医患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即环境及设备现状,工作人员构成现状、服务对象是特定人群、高校医院的基本医疗制度;高校医院医患矛盾存在的主观性,即服务意识不强、技术力量薄弱等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医院医患关系的特点,阐述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意义,提出了要解决思想问题、能力问题、沟通问题、保障问题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并提出要践行"一切为病人"的服务理念,以促进医患和谐,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侯素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38-3540
医患纠纷一直是困扰医院发展、影响正常医疗秩序的棘手问题之一,而90%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沟通不当引起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实现健康有效的医患沟通,迫在眉睫。建立床头公示册可以为医患双方提供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将患者住院所花费用项目逐一制表公示,可以使患者一目了然,并且能够参与管理有效监督医方工作,从而重新建立患者对医方的信任。床头公示册对于医患沟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